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096|回复: 0

兰月伴中元 采兰孝亲圣君留典范

[复制链接]

384

主题

1449

回帖

8206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206
发表于 2018-8-24 21: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EA1088L 于 2018-8-24 21:27 编辑
来源:大纪元
作者:允嘉徽



1.jpg


薰风动兰月,牵动中华文化里幽幽传香的孝亲情怀。图为清 钱维城绘《花卉御题八香图册 兰花》(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七月新秋,风露早。荷塘上残荷擎雨盖,街衢边梧桐落黄叶,眼中、耳边的景物渐渐染金商、萌秋思。喜的是,薰风动“兰月”!思绪随着薰风翻飞,竟是到了唐朝……
贞观十七年十二月癸丑日,在侍臣面前唐太宗泪下如雨。是强敌犯境使他不安而泣吗?不是的,那时大唐“君临天下,富有四海”,而那天是唐太宗生日。太宗为何不庆生反而泪下?就在朝廷上唐太宗亲口道破缘由,“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追求侍养永不可得”!逢生日就联想到父母的辛劳,想要奉养回报,然而“君临天下”的太宗却永不可得了!不只是那一年,唐太宗一生都不过生日,感谢父母劬劳。人间孝思牵动着“兰月”的情怀……
2.jpg
猗猗秋兰,馥郁芳香,纫秋兰以为佩,厥美弥嘉。图为《清陈书花卉 册 奇石幽兰》(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公有领域)

初秋入兰月
孟秋七月也称“兰月”(黄历七月)。人们常听说“春兰秋桂长飘香”,那为什么称秋天七月为“兰月”?清代厉荃《事物异名录》记:“七月为兰月”、“八月为桂月”、“九月为菊月”。由此可知,古来兰、桂、菊就是秋天三个月的香花代表。兰月的传统悠悠长长,内涵也和华夏文化的核心价值──孝道相贯。战国时代《吕氏春秋‧孝行》就说“孝”是天地万事的纲纪,中华民族的远祖先皇都奉行:“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纪也。”

秋兰之香 琼瑶之价
古传秋兰之香,如同琼瑶美玉一般珍贵,《抱朴子‧辨问》这么说:“人鼻无不乐香,……春蕙秋兰,价同琼瑶。”猗猗秋兰,芳香馥郁,幽香出尘,象征着美好的高尚境界。

深山中的秋兰,开着黄色的花,幽香芳郁:“猗猗秋兰,植彼中阿。有馥其芳,有黄其葩。虽曰幽深,厥美弥嘉。”(张衡《怨篇》)秋兰美善无比,常受人赞颂。《楚辞》咏秋兰:“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爱国诗人屈原品行高洁,不宁苟同昏瞆浊世,他慕效秋兰的幽香出尘,并寄托自己的情操,摘下一朵佩在胸怀,与她一样芳香:“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楚辞‧离骚‧骚上》)
3.jpg
兰花幽香馥郁为芳华奇珍,古人以“采兰”传孝亲的美德,凸显了华夏文化的核心内涵。图为闻名国际的台湾蝴蝶兰。(宋碧龙/大纪元)
上古的华夏文明赞颂“秋兰”传芳,以“兰月”作为初秋七月的代称,恰如其香!后来,古人以“采兰”作为孝亲的美德,凸显了华夏文化的核心内涵。

“采兰”孝亲
《昭明文选.补亡诗六首》〈南陔〉吟:“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闱,心不遑安。”描述到南向的高田去“采兰”。为何而采?因为心中系念父母亲,想要把好东西带给父母,珍异的芳华,采来献亲。“庭闱”本是父母所住的厅房,代称父母;“采兰”表示子女奉养父母的孝行。

古人怀孝思、重孝行,如唐太宗因为“追求侍养永不可得”而泪下,孔子弟子子路也有思孝亲不可得之痛。
4.jpg

                                                                                                                  子路禀性刚猛勇武,然而奉养父母则非常细腻体贴。(公有领域)


子路个性勇武刚猛,然而奉养父母则非常细腻体贴。《孔子家语》记载,一次子路见了孔子,缕述了自己对父母的思念。子路说自己以前为了奉养父母什么工作都做,自己常吃藜藿之类的野菜粗食,奉养双亲则要“负米百里之外”,走很远的路背回来好吃的米给父母吃。当他显达时,地位尊崇,南游楚地跟随的从车百乘,俸禄很多,粮食堆满粮仓。然而,想要再食藜藿粗食、为亲负米,却不可复得了!子路叹惜自己双亲的寿年太短暂了!子路百里负米事亲,就是“采兰”孝亲的真本色。

5.jpg
兰花芳华!台湾原生种蝴蝶兰“台湾阿嬷”,展现上天赋予的朴质至美。(林伯东/大纪元)

康熙皇帝“以仁孝治天下”更是美谈传后世。父亲顺治皇帝早逝,康熙八岁即位,十岁时母亲也过世了。“康乾盛世”的文治武功辉耀古今,而康熙帝深切感怀祖母孝庄文太皇太后的苦心教养教诲才成就了功业,“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

康熙朝起居注》记载,康熙至诚至孝,晨昏请安不在话下,祖母每次出行,他都亲奉登辇;祖母染疾,就亲尝汤药、昼夜守护。祖母想到“关外第一泉”去洗浴老寒腿时,康熙帝速速派人前往汤泉处修建行宫。行宫建好后,康熙帝亲自陪同祖母前往,一路上逢险径,他都要下马为祖母扶车辇,途中下榻、用膳时,康熙帝也都亲自侍奉。在祖母洗浴温泉的51天中,无论天气寒冷、道路难行,康熙帝天天去请安,往返路程六十余里,甚至有时一天去两次。当时康熙帝34岁时,孝庄文太皇太后病重危急,他到天坛隆重致祭,跪地祈求上苍,愿以减寿为祖母延命。

6.png
康熙皇帝朝服像。(公有领域)

康熙帝不仅侍奉祖母至孝,对孝惠章皇太后也很孝顺。当他离京时,每隔几天就写信问候皇太后,并为她带回在外地捕获的猎物和地方特产。话说孝惠章皇太后六十大寿时,康熙帝送给她一个别出心裁的大礼──“万国玉粒饭”,这是让膳房数出一万粒米做成的呢。这不就是“采兰”孝行的亲践吗!《康熙朝起居注》的笔录官不无感慨地说“皇上天性纯孝,古帝王未之有也”!

兰月中元  思“采兰”报亲恩
兰月中的“盂兰盆”斋,让人世游子思采兰报亲,从此世到彼岸。宋人程公许,在中元节赴官履职与亲族依依告别,殷殷切切叮咛着莫忘“采兰劝加餐”(《中元节日登舟赴官》),中元节精神贯连着“采兰”孝亲之思,明人李之世的诗句“况值盂兰节,谁无寸草心”也表现了这种精神。
7.jpg
况值盂兰节,谁无寸草心,采兰以报。(图高雄区农改场提供)

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盂兰盆”斋的孝亲感恩精神,是在二千年前随着佛教大兴就传入了华夏。西晋时,月氏三藏竺法护翻译了《佛说盂兰盆经》,将“目犍连救母”报亲恩的故事传入了中国,与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传家、善恶有报的思想观念相涵容,七月十五日“盂兰盆”斋祭报亲恩、为亡灵“救倒悬”就成了节俗。

“盂兰盆”是梵语音译,意为解救倒悬之苦。目犍连的亡母因生前的罪业深重坠入饿鬼道大地狱中,浑身只剩皮连骨。眼见母亲受尽倒悬之苦,目键连非常不忍,就用神通化出一钵食物送到母亲面前,可是到了她嘴边的食物立即化成火炭!目犍连的神通也减不了母亲的罪业。

的确,佛陀就说目犍连的母亲罪业深重,不是一人救度得了。目犍连得到佛陀开释,在七月十五日这个僧众忏悔修业出关之日,以百味五果和衣物用具装盆供养,得众僧功德帮他亡母脱离饿鬼界。南北朝时代佛教在中土兴盛,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会就普遍成为民俗,以此报答今世和七世父母的恩惠、超度先人。

8.jpg
台湾中元普渡拜拜一景。(中央社)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有“七月半盂兰盆”的遗愿:“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及七月半盂兰盆,望于汝也。”显现这种盂兰盆斋祭先人的思想在当时深入民间。盂兰盆节连结盂兰盆法会,历代一直到清都很盛行。《中元日作》“节是凄凉夜,秋当感慨时。盂兰资法力,画舸引怀思。……”就是乾隆皇帝弘历留下的多首中元节诗篇之一。

从宋代开始,盂兰盆会加上道家的中元节,成了盛大的民俗节祭。林林总总的宗教和民间文化汇聚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一般民家准备新米、新酱、彩缎等好东西祭祖,而且祭祀的桌案慎重装饰著各种花、叶,以“告祖先秋成”,洋溢着感念祖先恩德的虔敬之情。
9.jpg
传统客家盘花用于敬天祭祖的装饰。(方金媛/大纪元)兰月披兰香
七月,秋兰被山涯;初秋,幽香清澈。薰薰秋风袭来兰香,仿佛带着一点提醒、一丝催促──莫忘“采兰”呀!孝行的力量,可以去邪招来百善。《吕氏春秋‧孝行》就这么说:“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采兰”孝亲践孝行,就守住了生命的质朴天性,守住了做人的品德核心;同时,也会辟邪招福。

中元日,铃语吟风传梵音;中元夕,塔灯擎月净高空。中元节,得来一年中虔敬内省、净化心灵的时空!孝行之善德会带来福祐胜于琼瑶,圣王先帝的典范在夙昔。幽香瑞兰恒驻善心的天地;慈悲善心感应天宇的司法,转变人乖舛时运,转剥而复,否极泰来。@*#

(点阅花间集锦 文化漫步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方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3 08:5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