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023|回复: 0

长平:敢于“亮剑”的“大外宣”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9594
发表于 2018-10-4 06: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试想一下这样的情景:北京,全国党代会,习近平正在台上讲话,说什么以民为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抵制西方文化,台下一名外国记者站起来怒吼——没错,是官员正在讲话,不是记者会;也没错,他/她站起来不是提问,而是怒吼——“你撒谎!你反华!你女儿读哈佛!你家人连中国人都不是。其他人都是走狗!”工作人员上前阻止,他/她伸手“啪!啪!”两个耳光……琳事件激发讨论:如何看言论自由?
如果你要去猜想CCTV驻伦敦记者孔琳琳女士的反应——因为她曾经谴责国外记者不守本分,立场先行,干预中国政治,前几天却在伦敦英国保守党年会上演出了上面描绘的一幕——那未必太戏剧性了。我们还是来猜想一下中国舆论的反应吧:从人民日报到微信朋友圈,一定都非常严肃地讨论起记者的伦理规范来,谴责和嘲笑这位记者连基本的从业资格都没有;同时法律也突然正经起来,专家们一丝不苟地讨论扰乱公共秩序、寻衅滋事、故意伤害和驱逐出境等法规细节。
假如真的发生这样事情,当事记者的行为的确值得讨论,而且要接受法律后果。但是,舆论那样认真的讨论却未必是认真的,只要看看今天中国从上到下如何盛赞孔琳琳的爱国壮举,就知道有时候“中国人民”如何假戏真作。孔琳琳以记者身份去抗议,以辱骂方式表达意见,以拳脚替代言语,被国内舆论称赞为“战狼似的女记者”,“厉害了我的记者”,“该出手时就出手”,其实并不让人感到意外。这是国内小粉红们多年追求的境界。比如,他们翻墙登录国外社交网站,并不是为了做真正意义上的用户,而是为了袭击某人或者某机构。他们整天叫嚷着要肉身翻墙去国外“亮剑”,“犯我中华,虽远必诛”,事实可能是连北京都去不了。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真的如此智商堪忧。他们当然知道,这些“爱国壮举”是世界上最好的笑料,滑稽到除了赞个“厉害”实在无话可说。目前国内网络上的声音,不过是一种声音的放大,其余的声音遭到了压制。一个最新的例子是,外交部、《环球时报》和他们口中的“中国人民”对瑞典酒店“辱华”事件的严正抗议言犹在耳,另外一些“中国人民”就已经把事件所涉的那个坟场当作旅游胜景,纷纷前往,摹仿事件主人公倒地装死、撒泼,拍下照片发社交媒体消遣。
“包容多元”与敢于“亮剑”
前文举例对比也许能说明一些问题,但其实有不公平之处:其一,孔琳琳受官方媒体派遣,官方媒体并非真正的媒体,而是代表一党之利益,而且对党“绝对忠诚”,这是他们高调宣传、人人皆知的事实。其二,我相信每年党代会或者“两会”上,的确有很多西方记者希望有机会振臂抗议,或者以提问的方式表达了抗议。抗议的价值观不同,并非相对平等。从职业要求上说,西方记者为真相、平等、自由和公义而工作,而探索,而愤怒,中国官媒记者为赞颂一个专制政党而工作,而探索,而愤怒,并非“谁都有权利表达意见”这样的说法可以笼而统之。
这些年,面对西方的自由民主价值观,中国官媒的主要辩护理论就是价值相对论:多元、包容、文化相对平等。可笑之处在于,无论是之前放之四海而准的马克思主义,还是今天的价值相对论,这是来自西方的价值。“多元包容”正是他们所要抵制的普世价值之一。
更荒谬的是,中国政府希望西方对自己“多元包容”,但并不真的在乎多元包容。这不仅体现在对国内不同声音、不同阶层、不同种族的严酷打压,而且体现在耗资巨大的“大外宣”政策。孔琳琳的粗鄙,让人不禁怀念起正在大牢里芮成钢来。那位前CCTV记者,至少还假装提问来表达爱党之情。
也许这里面有个人风格的差异。但是,不仅如此,敢于“亮剑”是从内到外的政策。孔琳琳的“壮举”不过是它在“大外宣”领域的一个硕果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5 11: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