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自媒体近日流传这样一篇文章《藏在中国县城的万亿生意》,文章阐述了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中国县城中的资源与权力垄断以及潜藏的市场等,这些问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一些生态。 文章中谈到,如果一个人出生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中产家庭,可能大概率上不会受很多苦,会过着平顺的生活;但也可能错失真正的“霸业”。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以及与社会的认知有关。中国的县城因为特殊的生态,在当前“消费降级”的形势下,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发展空间。正如该文末尾谈到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消费降级,在中国大陆,今年一直是被热议的话题,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 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年七月份公布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其中引人关注的是消费走低的信号,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9.4%,同比降低一个百分点,上半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少见地低于两位数,5月份更是出现15年来的最低值。
人民币今年出现较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消费降级被认为渗透到中国百姓生活(图源:VCG) 而与整体消费放缓趋势相反,像方便面、啤酒、榨菜等低价消费品销量反弹。主要市场在中国大陆的方便面厂家康师傅上半年财报称,销售额同比增长8.4%,净利润同比增长86.59%。而在2013年至2015年中国“消费升级”那三年,康师傅的净利润连续下降。 今年以来人民币出现较大幅度贬值,加上股市暴跌和P2P崩盘的冲击,一大波城市中产阶级,正经历着从租房到日常消费品等不同方面的消费降级。此前的一篇讲述住着千万的房子却吃着馒头榨菜维持基本生活的报道,就引发不少城市中产阶级的共鸣。 在此情形下,消费降级可以说已经悄然渗透到中国普通百姓生活中的不少领域。而《藏在中国县城的万亿生意》提到的县城消费对“拼多多”(一个团购+低价的互联网购物平台)的热衷,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而一些城市中产也有开始向“拼多多”转移的趋势。 这在其他方面也有所表现。比如,共享经济与二手经济,这让购物成本变得更低。近年来,共享经济与二手经济在中国大陆呈现爆炸式发展,滴滴、共享单车、闲鱼、转转等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侧面证明了消费降级这一庞大市场的客观存在:用更低的价格来满足消费者对商品使用价值的需求。 对品牌的苛求也不再明显,这在中国县城隐藏的万亿生意中有所体现。像运动品牌New Balance等,诸多的假冒店甚至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火爆的“名创优品”,在不到三年时间,开出近2000家店,这在线下零售市场堪称奇迹。 究其原因,在于他们有着一群消费降级的广大受众:商品种类繁多,价格也不贵,尤其是大部分商品的品牌对于很多人来说闻所未闻,“无品牌化”的显著特点,刚好符合消费降级人群的口味。 中国经济在不断发展,中国市场也分裂成了无数层。少数几层开始接近发达市场,但绝大多数还是像野蛮的市场,像中国的小县城中被裙带关系等垄断的资源、拼多多的广受欢迎等,如果对当地的市场进入深入理解,可以发现各种巨大的市场。 城乡差异、劳务现状、几类商品市场的情况,反映出很多商业以及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至于这些县城,在消费降级以及扩大中国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究竟能够发挥多少作用,这在其庞大的数量上就可见一斑。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的市场远未饱和,至于中美贸易战中中国的市场承受力,也应将此考虑在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