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518|回复: 0

萧姓与傅姓遭遇的尴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8 05: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萧姓与傅姓遭遇的尴尬

作者  贾载明

    对于傅姓,《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云:

    “傅氏出自姬姓。黄帝裔孙大由封于傅邑,因以为氏。商时虞、虢之界,有傅氏居于巖傍,号为傅巖。盘庚得说于此,命以为相。裔孙汉义阳侯介子始居北地。曾孙长复,封义阳侯。生章,章生叡,叡生后汉弘农太守允,字固。”
    据2008年中国公安部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傅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人口排列第36位。据袁义达、张诚著《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374页)介绍,全国傅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51%。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傅的人至少有51个,总人口大约在610万。”

    对于萧姓,《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云:

    “萧氏出自姬姓,帝喾之后。商帝乙庶子微子,周封为宋公,弟仲衍八世孙戴公生子衎,字乐父,裔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今徐州萧县是也,子孙因以为氏。其后楚灭萧,裔孙不疑为楚相春申君上客,世居丰沛。汉有丞相酇文终侯何,二子:遗、则。”

    据2008年中国公安部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萧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人口排列第30位。据袁义达、张诚著《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同前,428页)介绍,中国“萧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59%,即每10000个人中姓萧的人至少有59个,总人口大约在700余万。

    看来,傅姓与萧姓,是很大的姓。
    不过,令人遗憾和尴尬的是,现在傅姓少了,付姓却暴涨;萧姓少了,肖姓却暴涨。显然是傅姓改为付姓、萧姓改为肖姓所至。
    有资料显示,付在全国约有人口442万,在各姓中排第66位,占全国人口的0.34%。而2018年山东某区傅姓与付姓,前者仅占2%,后者占98%。这说明,绝大多数傅姓已改为付姓。

    根据人口大姓排名,原来萧姓为30位,现在肖为32位。原来几乎没有肖姓,证明萧姓绝大部分已经改为肖姓。
    这种改姓的情况在中国大陆比较普遍,在港澳台则比较稳定。

    傅姓的变化比萧姓复杂,据有的族谱资料记载,有苻姓、符姓改为付姓的情况。而苻姓氏历史上已经存在。《晋书·载记苻洪传》:“其先盖有扈之苗裔,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因以为氏。后洪以谶文有草付应王,又其孙坚背有草付字,遂改姓苻氏,自称三秦王。”符姓在历史上也是独立的姓氏,《元和姓纂》(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岑仲勉四校版本,中华书局,1994年5月第一版,2012年12月北京第三次印刷))第一册介绍符姓,“符:鲁顷公孙公雅为秦符玺令,因为氏。”(249—250页)接着介绍苻姓:“苻:前秦主苻健,本娰,有扈氏之后,为启所灭,本西戎,代为酋。本姓蒲。蒲洪以孙坚背上有草付文,改为苻。”

    历史上付姓也存在,《元和姓纂》第二册云:“付:郑人史付之后。”(见1211页)
    也就是说,至少傅、付、符、苻这四个原本不同的姓绞在一起。这增加了人种学家辨别血缘关系的难度,也增加了后人追本溯源的难度。
    从傅与萧二字的文化含义看,不改很美,改了很丑。
    先说傅这个字。

    《汉典》里释:傅(fù),古代指辅相,如太傅、少傅;还有教导的意思。《说文解字》云:“傅:相也。左传。郑伯傅王。注曰。傅、相也。贾子曰。傅、傅之德义。古假为敷字。如禹敷土、亦作禹傅土是也。”请看,这个傅字多么崇高,怎么随随便便就改了呢!

    傅姓改为付姓,这个付怎讲?《汉典》里云:付(fù): 交,给,如付款,付之东流。属于我的东西去到其他地方,象征意义不好。 《说文解字》说:“付予也。予者、推予也。”付也可以当量词用,如一付药。量词用于姓缺乏含义。

    可见,傅姓改为付姓氏是很差的。

    再说萧改为肖姓,虽然萧与肖文化含义都不怎么样,但萧总比肖好。《说文解字》云:“萧,艾蒿也。《大雅》:取萧祭脂。郊特牲,焫萧合馨香。故毛公曰:萧所以共祭祀。郑君曰。萧、芗蒿也。陆玑曰:今人所谓萩蒿也。”《新华字典》里还延伸了萧的意义,说其“冷落,没有生气。”,文字跟着人们前行,其意更令人沮丧,像把姓改得愈来愈差一样。岂不悲哉!

    《汉典》云:肖(xiāo),小也;还有四声的肖(xiào)。《说文解字》云:“骨肉相似也。从肉小聲。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不肖子孙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不能继承祖先事业的,没有出息的子孙。
    看吧,这个肖字是很差的。萧字的文化含量不高,但萧姓历史人物非常了得,如萧何、萧衍、萧统等等。把萧改为肖,则从“肖”里看不见这些了不起的历史人物了。
    再说,古代那么多姓氏典籍,几乎没有看到一个肖姓的记载。元代有一个叫肖乃台的人,可他是蒙古族人,由蒙文译为汉文。肖乃台姓秃伯怯烈氏,为人忠勇,侍卫太祖。木华黎、博尔术分别为左右万户,问肖乃台愿归属哪个万户,肖乃台表示愿属木华黎,于是立即命佩金符,领蒙古军,从太师国王木华黎征战,常为先锋。(见《元史·肖乃台传》)所以,在古代找汉族人的肖姓几乎找不到。

    可是这姓怎么就糊里糊涂改了呢?

    我看了很多资料,异口同声说是1977年正式公布的第二套汉字简化方案,给傅、萧等姓氏带来了麻烦和尴尬,因为“傅”简化为“付”、“萧”简化为“肖”。应该说简化字是一个原因,但笔者以为笔画多的姓改为笔画少的姓,其动因不是简化字,简化字只是起到了推波逐浪的作用。根本的动因还是社会变革,文化缺失,忽视姓名,推倒传统导致的。

    社会大变革之后,许多祖宗传下来的优秀文化被视为封建的东西被批判,或抛弃,或轻视,或忽视。

    在剧烈社会变革背景下,必然有一系列新的社会秩序管理,需要对人口进行各种各样的登记,如户口登记,城镇居委、乡村队、组人员登记,各种买卖开票据书写姓名。新社会比封建时代人口多得多,而社会交往、交流频繁得多,书写姓名的几率比旧时代高得多。而从事登记、书写姓名的那些工作人员,许多是旧社会过来的半文盲,加之社会巨变,忽视姓名的重要性,对书写姓与名的准确性马马虎虎,心不在焉,管他正确与否只要同音就成了。

    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即人们又喜欢简单的心理,尽往笔画少的同音字写。傅与萧,笔画都是很多的,写起来麻烦。例如笔者的字派为“载”,书写者将其写为“在”;将父亲字派“绩”写为“吉”,将祖父字派“肇”写为“少”或“绍”(读音也变了)。当然,这不完全怪登记者或书写者的责任,也有很多可能提供姓名的人自己也不知道那几个字具体怎么写。

    总之,都是文化苍白,文盲或半文盲带来的,是优秀文化断裂而“劣质文化”应用带来的,是社会大巨变带来的。

    姓的改变,带来了许多令人遗憾的地方,首先是隔断历史,特别是给后人研究认识前人带来了困难。这不仅会影响族群历史的认知,还会影响国史某地方面的研究 。

    有些姓氏改变还产生了滑稽的故事,例如亲兄弟三人不同姓,河北华夏傅圣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傅春生提起自己被改姓,很无奈。他的第一代身份证上的姓氏是被工作人员写成“付”了(恐怕提供姓名的人也要责任),而毕业证是自己填写的,姓“傅”,2005年,曾因户口簿和身份证名字不统一,没办成出国护照,直到换第二代身份证,才改为统一的“傅”,到现在,他们兄弟三个还是两个姓“傅”一个姓“付”。

    其实,被简化的姓还不止萧、傅,还有“阎”被简化为“闫”,有的把“樊”写成“凡”。等等。

    笔者庆幸,自己这个“贾”没有被简化为“价”,只是在原字形里减少了笔画。假如简化者像“萧”那么处理,也是可以成为“价”的。

    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许多萧姓、傅姓都想改回原来的姓。特别是萧姓,改回原姓呼声十分强烈。

    不过,要改回原来的姓并非易事,一则有些工具书已经适应文字改姓的需要,在解释时做了改变。《辞源》、《辞海》等工具书有“萧”姓而无“肖”姓,保持传统不变。而《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在“肖(Xiāo)”的字头下,均注作“姓,‘萧’俗作‘肖’”。这是把“肖”、“萧”当做同一姓了。《汉语大字典》注“肖”时云:“姓,也作‘萧’”。

    第二是公安部门不会轻易给你改姓。因为不仅仅是身份证的问题,还涉及其他许多证件,如户口簿、驾驶证、保险证件、房产证,甚至治安管理等等。从目前的情况看,向公安部门申请改回原姓的有,但不多见。

    据龙华网报道,一个叫肖伟的31岁的青年人,为改姓一事,奔走3个省市,耗费1年多时间。肖伟老家在奉节县永安镇农村,从他记事开始,每年清明村里都会举行祭祖仪式。肖伟说,五六岁时的一个清明节,爷爷拉着他的手到村口祭祖,爷爷用白纸包上一摞黄色纸钱,用毛笔在白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下“萧相荣老大人收”几个字。

    “爷爷,他是哪个?”“这是爷爷的爷爷,我们其实姓萧。”爷爷告诉肖伟,他们的老祖宗萧氏是湖广填四川的时候从湖北迁来的。“爷爷一直都想把姓改回来。”肖伟说,他8岁那年家里盖了新房举行祭祖仪式,爷爷又提起姓氏问题。1998年,肖伟离开家乡,临走前爷爷更是郑重嘱咐他:“有机会要把姓氏改回来。”

    然而,第二年,肖伟的爷爷就去世了,两年后,肖伟的爸爸也去世了,“我是家中独子。”肖伟觉得,自己有义务把家族姓氏找回来。

    2012年6月,肖伟专程从浙江省回到奉节老家找到萧氏族谱,和“中华萧氏宗亲群”的几十名网友相约前往江西省泰和县寻根,根据族谱记载,这里是他们这几支萧氏的发源地。在泰和县,肖伟见到了有300多年历史的萧氏宗祠崇鹤堂和当地萧氏一族的传家宝,被称为《清明上河图》姐妹画的《清明上元图》,了解了萧姓源远流长的历史。

    还到湖北红安县比对当地萧氏族谱,发现自己的老祖宗的确是清末年间从这里迁到奉节的,“属文字辈分支。”

    肖伟辞去在浙江省的工作回到奉节县,收集族谱、祖坟墓志铭等证据,甚至还让北京的朋友从国家档案馆找来国务院有关汉字简化方案的文件。他将准备好的材料提交当地派出所,但却没有获批。

    可见,改回原姓满腔热血,最后化为一腔冰霜。

    本来,改姓也不是很复杂,但有的公安部门就是不予办理。他们的顾虑很多。一般不可以改姓。

    改名字有严格条件限制:(1)第一是户口本和身份证姓名不一致;(2)第二是非自身原因造成的名字错误。

    改姓须符合的条件:(1)只有符合姓名或者姓名的谐音违背公序良俗的;(2)姓名或者姓名的谐音易造成性别混淆、他人误解或者伤及本人感情的;(3)名字中含有冷僻字的。公安机关认定确需变更名字的其他特殊情形等情形之一,可由公民本人或者监护人申请变更名字,申请变更姓名,应当提供变更理由和相关证明材料,经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调查核实,县级公安机关审批后,给予更改。

    最容易现实改姓的途径一是在重新办理身份证的时候申请改姓,第二在自己孩子出生后即使用原来的姓。

    不过,我分析,虽然有相当一部分人比较有文化意识,希望改回原姓,但可能也会有一部分人,他们没有从文化、历史等角度思考问题,只图书写方便,依然坚持简化了的姓,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唉,这姓是乱了,这血缘是混了。

    (写于2019年2月6日星期三正月初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4-26 05:4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