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2大经济体,高热量与含糖食物也无例外地入侵,肥胖疾病愈来愈多,但一些跨国食品公司却正与中国官员建立联系,想防止出现像西方世界一样的食品监管和反碳酸饮料运动。
纽约时报报导,在短短几十年时间,中国已经变成一个深受肥胖与不良饮食而导致慢性病的国家。根据中方研究人员的资料,超过42%的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是1991年的两倍多。根据政府的调查,中国城市有将近1/5的儿童肥胖。
报导说,中国官方一向强调「运动是最佳减肥方式」,却很少提及减少热量摄取、或减少摄入加工食品和含糖饮料的重要性,尽管这是保持健康的关键因素。高热量食品和含糖饮料在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经变得无处不在。
英国医学杂志(BMJ)和公共卫生政策期刊(Th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Policy)1月公布两项研究表示,可口可乐和其他跨国食品公司透过一个名为国际生命科学会(ILSI)的组织,与中国的关键官员建立联系,试图发挥影响力。
这个简称ILSI的组织遍布全世界,其总部设在华盛顿,由零食业的许多巨头资助,包括雀巢、麦当劳、百事可乐、百胜、可口可乐。它有17个分部,大多位于墨西哥、印度、南非、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对外宣传自己是科学家、政府官员和跨国食品公司之间的桥梁。
这份研究说明这些公司如何影响中国在肥胖和第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饮食相关疾病方面的科学和公共政策,持续几十年。
报导说,在中国,ILSI的地位高到在位于北京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办公。针对上述研究报告的指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出声明,署名却是ILSI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君石。
ILSI与政府最高卫生决策者的密切关系远远超出了这些公司在西方所能实现的程度。
上述研究作者、哈佛大学中国问题专家葛林海希(Susan Greenhalgh)表示,在中国,ILSI从90年代后期便开始组织肥胖主题会议,支付参会中国科学家的行程费用,帮助打造旨在解决该国肥胖流行的全国性健康活动。
报导引述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营养学教授波普金(Barry Popkin)表示,「你不能光靠身体活动摆脱肥胖、高血压或糖尿病」,他在中国工作数十年,协助制定营养指南和食品政策,但这些努力经常遭到与ILSI结盟的高官阻挠。
报导说,随着美国和欧洲甜饮料消费量的下降,可口可乐逐渐将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视为维持利润的关键。中国已经成为可口可乐的第3大市场。
ILSI在其声明中称致力于支持「基于证据的食品营养研究」;可口可乐的相关声明说,近年来,可口可乐公司通过提供一系列新的无糖饮料和改善产品的营养标签,试图解决中国日益成长的肥胖问题。
葛林海希说,ILSI的努力效果非常好,部分原因是中国缺乏自由的媒体或可能对这种关系持批评态度的监督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营养学教授何继国则认为,可口可乐只是强化了锻炼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的观点,「关键是可口可乐也好,其他饮料也好,它就是一个产品」,并没有强制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