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061|回复: 0

清明节有哪些历史悠久的习俗?

[复制链接]

439

主题

1784

回帖

9627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627
发表于 2019-4-5 20: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荏淑一
1.jpg
图:明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公有领域)

古代寒食和清明的节俗大多互通,宋代时清明节也是寒食的一部分,《东京梦华录》说“寒食第三节,即清明日”,清代时“清明即寒食”(《燕京岁时记》)。现代寒食渐渐式微,有许多节俗被清明节承袭了。
一想到清明节就联想到祭祖扫墓。除了追念和祭拜,你知道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还从事哪些活动吗?

2.jpg
清明,万物清洁明净。(pixabay)

扫墓祭祖
清明节和冬至节、过年都是祭祖的重要日子,你知道民间清明扫墓从何时成为礼典的一部分吗?

寒食、清明扫墓的民俗在唐代时已经相传成俗,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寒食民俗的上坟祭扫列入礼典,允许士庶和王公以下官员行一样的上墓拜扫礼,以展子孙孝思。[1] 上墓奠祭准备祖先生前爱吃的食物,祭拜后哀泣辞别,可在看不到祖先坟墓的地方食用祭品余馔,不可作乐,表示孝子之情。从唐以来,每年到了这时,全家上坟扫墓成了家族重要行事。

插柳戴柳
柳树生命力强盛,古人说柳枝具有辟邪功能,“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北魏《齐民要术》)。戴柳、插柳是古人寒食节、清明节的习俗,传说追溯到春秋时代晋文公纪念忠臣介子推。宋代时民间上坟扫墓之后,往往折下坟墓边的柳枝插在坟上,也把柳枝带回家,插在门楣上以辟邪。陆游说的“人家插柳记清明”就是这般表现(《春日》)。


3.jpg
春日插柳记清明。(pixabay)

《燕京岁时记》书中提到,唐高宗时,三月三日祓禊于渭阳,赐群臣柳圈各一,说戴柳圈可免虿毒。后人在清明戴柳,是师法当时的遗意。宋朝俗谚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加入了戴柳保青春的含意。清代俗谚说“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帝京岁时纪胜》),那时的儿童们戴柳祭扫坟茔(《燕京岁时记》)。
清明时节,莺啼芳树,燕舞晴空,宋代人在寒食前一日就用面和枣作成飞燕,并以柳条串起来,插于门楣,叫做“子推燕”,顾名思义,就是纪念介子推的。那时已经成年的男女,在寒食日就将“子推燕”插在头上。(《东京梦华录》)“子推燕”插头也是永保青春活力的象征。
4.jpg
燕子(Mike Pennington/geograph)

斗鸡、斗卵
寒食、清明斗鸡、斗卵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吕氏春秋·察微》记载,“鲁季氏与郈氏斗鸡”。北朝至隋代的《玉烛宝典》记载,“寒食此节,城市尤多斗鸡、斗卵之戏。春秋(时代)季郈鸡斗延及鲁邦”。

5.jpg
斗鸡场景。(Amshudhagar/Wikimedia Commons)

斗鸡是唐代时一种普遍的娱乐活动,文人墨客留下不少斗鸡的诗篇。孟浩然诗写临寒食情景“喧喧斗鸡道,行乐羡朋从”(《李少府与杨九再来》)。“斗鸡道”显露了斗鸡风尚的普遍,当时民间设有斗鸡场,就连皇上也喜欢玩斗鸡。陈鸿《东城父老传》记载唐玄宗乐民间清明节的斗鸡活动,因而在宫中设置斗鸡的鸡坊。[2]

除了斗鸡,人们也斗卵(斗鸡蛋)。斗鸡卵怎么玩?南北朝风土志《荆楚岁时记》记录,斗鸡卵指画鸡蛋或者雕镂鸡蛋相互比赛,也用来馈赠远方的亲朋。古代的富豪之家,不仅在鸡蛋上染出蓝茜杂色,还再加以雕镂。白居易诗描写斗鸡卵的巧美:“玲珑镂鸡子,宛转彩球花。”(《和春深二十首 其十六》)为什么要雕卵?用意在于“发积藏、散万物”,含有激励人从春天出发,激发一年新元气的意思。

6.jpg
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记录,斗鸡卵是在鸡蛋上染色,再加以雕镂的比赛,也用来遥赠远方朋友。(pixabay)

举新火 柳之火
寒食禁烟灭火,不举炊只吃冷食,一到“清明节日颁新火”(唐代和凝《宫词百首其二十六》),清明节是皇宫中钻木取新火、颁新火的日子。春天取榆柳柴作新火,称为“柳之火”。

在周朝就有四季取新火的制度,后代延续了。[3] 据宋人《春明退朝录》卷中记载,唐代皇帝在清明节清晨举行点燃新火和隆重的赐火仪式,以示去旧迎新。宋朝也因袭了这种制度。清代赐火的仪式前,在宫中举行钻木取火的比赛。宫中尚食内园小儿官(供奉禁苑膳食)参赛,先钻着火的人可得到皇上赐给的重礼——三疋绢和金碗一口。

7.jpg
图为钻木取火一景,用于点燃全国大专校院运动会圣火。(台东大学提供)

品骑火茶
清明前后,细雨霏霏,清明之气润茶叶,孕育了好茶。清明节采的茶有个专有名称叫“骑火茶”;火指举新火日也就是清明节。唐末五代毛文锡《茶谱》记载了“骑火茶”与清明节的关联:“龙安有骑火茶,最上,不在火前,不在火后故也。清明改火,故曰骑火。”

8.jpg
茶园。(pixabay)

骑火茶的名气旺,从蜀地龙安传扬天下。[4] 清朝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在杭州名茶区天竺观看了茶叶的采制,作了《观采茶作歌》,诗中就赞赏骑火茶不老、不嫩,品质最好,“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清明之气化育天地万物,清明节的茶得其精华;采骑火茶年中仅得一天,饮骑火茶也是清明节一珍。

清明节的习俗由来已久,很多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展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传承和丰富的内涵。

--点击相关阅读:清明节日与春天共享青春的节俗

-参注-

[1]《通典‧礼十二‧上陵》:开元二十年四月,制曰:“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同拜扫。礼于茔南门外,奠祭馔讫,泣辞。食余馔任于他处。不得作乐。仍编入五礼,永为恒式。”

[2]《东城父老传》:“玄宗在藩邸时,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及即位,治鸡坊于两宫间。”

[3]《周礼.夏官司马》记载“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在古代钻木取火,需要依照四季节气天候选择不同的木材来钻木取新火。

[4] 龙安茶产于蜀地绵州龙安县的松岭关,摘收时间展现特色,选在清明节那一天,自古以来龙安骑火茶就被列入珍茶名录。@*#

责任编辑:方沛

9.jpg
清明扫墓的民俗在唐代时已经相传成俗,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寒食民俗的上坟祭扫列入礼典。( 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来源:大纪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3 03: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