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年美国科技业求生 退守国防产业
科技生产跨国外包已成常态,美国科技业者面对来势汹汹的亚洲威胁,不得不发展在困境中求生存的解套之道。
洛杉矶时报21日报导,美国科技公司的对策有二:一是採取更灵活的策略,二是加强开拓美国自家产业的商机,例如事涉国家安全的国防产业。
报导中说,像是电子供应商公司(esc)这样的小型电路板业者,在中国大陆业者的进逼下几乎崩溃;但是该公司撑过科技泡沫,今年预计能有300万美元营收,回升到2000年时的水準。
报导表示,美国军方特别需要像esc这样的美国私人公司。电路板是制造电子设备的必备原件,美军的设备很大一部份都是自行研发制造,电子原件生产移往海外使美军愈加倚赖外国供应商,因此暴露在恶意切断供应来源的威胁;esc这样的关键原件供应商因此愈形重要。
报导说,美国厂商在印刷电路板的市占率2006年预估只有10%,1984年还高达42%。根据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统计,中国去年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资讯产品出口国。然而中国显然不是美军可以信赖的「自家人」。
报导说,美国国防部因此在考虑投资电路板的设计与制造,进一步建立本土的供应网,能够「安心託付生产国防安全的系统。」
对于esc的负责人艾伦而言,多角化经营是生存的法门。esc获得特别认证,因此能够获得高阶国防、航太客户的订单。他也致力开发汽车和健康照护系统的商机。他说:「如果国防生意没有着落,我们还有航空、医药、通信与工业生意。」
艾伦不可能在成本上和中国制造者竞争,美国组装线员工时薪7.5美元起跳,大陆工人时薪不到1美元。艾伦已投资50万美元设立一条自动化生产线,每小时能组装5.3万颗沙粒般大小的晶片。
报导说,速度成为艾伦最大的致胜武器。即使动作最快的中国供应商,也无法在七天内向加州的客户交货;esc藉由自动化的设备和高素质的员工,能在24小时内交货。
不过艾伦也承认全球化已成生活的一部分,他不否认esc有天也可能把生产外包。他说:「全球化可能要到达某种规模经济才会产生好处,我们也许还没到那种规模。」
(来源:经济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