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苹果日报
朋友是跨国企业大中华区高层,碰头喝酒少不免聊到贸易战及内地的经济情况。刚从上海回来的他说话向来稳重,绝不是夸夸其谈之辈。他说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仍是歌舞昇平,除了物价稍涨了一点外,一般市民还没感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可在一些制造业中心城市,影响开始逐步浮现,搬厂、迁移及收缩生产线的过程已正式开始,而且不是一家、几家企业的事,是跨地区及行业的事。
他指出,对跨国企业或MNC而言,去年夏天开始打响贸易战第一枪后,他们主要是观望形势发展,顶多开始做前期搬迁计划,没多少人采取实际行动。可经过大半年观察,跨国企业的共识是贸易战短期不会过去,中美间各方面的磨擦只会长期持续及进一步恶化。为了分散风险,为免成为美中贸易磨擦的collateral damage,巨企们只好采取行动,有的把部份生产线搬到泰国,有的准备搬到台湾,有的甚至计划像特朗普所说那样把部份生产线搬回美国。
朋友的话倒有不少实例支持。前几天日本办公室仪器巨企理光(Ricoh)正式宣佈把影印机生产线从中国全面转移到泰国。其他已公佈或准备搬迁生产线的大企业还包括Sony、Uniqlo、Citizen、Skechers USA、GoPro。若果特朗普把余下3,000亿中国输美货品的关税同样提高至25%,搬厂的名单将会长得多,规模也大得多。换言之,到今年第三、四季,搬厂所造成的影响包括职位流失、工厂工人及管理人员失业将会明显浮现,6%至6.5%的GDP增长能否维持固是疑问,失业情况恶化所造成的经济社会冲击更是难以估计。
自我安慰的"抗美援朝"精神
事实上,中国官方对贸易战持续带来的经济社会代价心知肚明,上星期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一个会议上就指示地方政府特别是制造业大省(即大量输入省外劳工的省分)要尽可能把失业人员留在当地,防止出现民工大规模返乡潮,以守住不发生大规模失业的底线。
李克强的担忧当然有根据,现代制造业从来不是一家工厂孤零零的在生产,它涉及上游、下游一整条生产链,提供相关零部件的工厂、维修工人、物流车队以至膳食及其他服务。一、两家工厂因各种原因搬走,地方政府还有办法推出优惠措施吸引新的企业来投,填补失去的职位及生产设施。可当整个省以至全国出现搬厂潮、撤离潮、裁员潮时,行政指令以至死命令都帮不了多少,因为地方政府没有财政能力设新的工厂顶替搬走的工厂,没有资源开辟新职位照顾因搬厂被裁撤的工人,很快他们就不得不把失业工人遣返家乡以把失业的 burden 转移到其他省分,到时会否出现甚么系统性危机谁也不知道。
最近一星期,内地官媒在贸易战问题上摆出非常强硬的态度,有的公开批评美国反覆无常,要价太高;有的说美国低估中国的经济实力与韧力;有的则认为美国才会是贸易战输家。最有趣的是,内地CCTV电影频道过去多天忽然抽走原定节目,在黄金时间改播五、六十年代的黑白韩战反美电影如《上甘岭》、《铁道衞士》等。
忽然播这些电影当然不是随便的事,而是要配合北京打好贸易战的舆论战,一方面统一思想要把美国视为敌人,另一方面是要号召大家像韩战时那样捱苦日子对抗美帝,希望最终像当年的战争那样来个胜负不分,并让美帝"痛"得不敢再打下去。
问题是高举当年"抗美援朝"精神显示的强势决心,反而是示人以弱。当年中国志愿军死伤惨重,连毛泽东的儿子也捐躯了。今天拿这些材料翻炒是鼓舞人心还是吓怕民众实在谁也说不清楚。能确定的是,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是场伤筋错骨的硬仗,官媒的狠话加上重温"抗美援朝"电影,除了自我安慰外没有甚么作用,甚至令人有点黔驴技穷的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