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第一章的最后一部分 从明天其进入更为精彩的 "第二章 从普京出生到实现同年理想成为克格勃国际特工"
(接上集)
自从1942 年初从医院出院以后,总统的父亲就从作为残疾人从苏军退伍了。他被安排在列宁格勒市
南莫斯科区的叶哥洛夫火车车厢工厂工作。这家工厂也是德国空军喜爱的轰炸目标,在战时这家工厂主要生
产武器和弹药,并且一部分工人到前线维修损坏了的坦克车。那时的弗拉季米尔.斯皮利东诺维奇先是作为
熟练工人后来又被安排做领班。就像列宁格勒的其他工厂一样,叶哥洛夫火车车厢工厂时不时断水断电,
有时工人们不得不在烛光中或是煤油灯的光照下在极寒的天气条件中生产。水的来源是从涅瓦河凿冰取来的
冰块。工厂实行11小时轮班制,有些工人是如此疲劳刚下生产线就在车间的地上睡着了。那时候在德军密集
的轰炸下公共交通都瘫痪了,有些工人根本没有力气走路回家睡觉。即使这样即使是不间断的空袭警报都没
使工厂生产线停止运行。
到1943 年的时候城市中大部分电路都恢复了,在家中普京夫妇被允许可以在晚 7点到12点之间点一
盏灯泡。美国的救援物资也相继抵达,黄油、糖、奶粉和鸡蛋源源不断地到达列宁格勒人手中。1944年列宁
格勒终于解围了,弗拉季米尔.斯皮利东诺维奇和玛丽亚知道苦难终于快到头了。作为奖赏,工厂分配给了
夫妻俩在列宁格勒市中心巴斯科夫大道上的一间集体公寓房,这里将是未来的总统出生的地方。
列宁格勒人民在这900天中表现出的不妥协的意志力和牺牲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列宁格勒人民在捍卫
者这座彼得大帝的城市,列宁和普希金的城市城市中所体现的俄罗斯民族精神是永远值得称颂的。法西斯可
以征服这座城市,但前提是从最后一个列宁格勒人的尸体上碾过去。战时的列宁格勒,城市的当权者拒绝砍
掉任何公园里的任何树木,因为这些树木是列宁格勒市民的公民权利和骄傲的象征。他们拆除了城市中的一
些木制建筑用于取暖,但就是不让砍树,即使公民们在挨冻。也许你会认为他们的价值观有些怪异,但就是
这种坚定的意志和坚守让列宁格勒的城市历史和公共那个遗产完好的保存了下来。最后这些靠着强大的精神
力量保留下来的遗产传奇般的救了整个城市。
另一著名事件也可以体现当时的精神面貌: 季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在战时是列宁格勒的一名消防员;
当时他正在完成他的第七交响乐以献给他心爱的城市。在几次拒绝之后,他最后按照命令在 1941年10月离
开了列宁格勒。第二年(1942 年)的 8 月他的交响乐在故乡列宁格勒被上演,指挥是卡尔.艾里亚斯伯格,地点
是就在涅瓦爱乐乐团音乐厅。演奏员们是贫病虚弱的甚至是从前线刚刚到达的。音乐会被苏维埃中央广播电
台实况转播,又用短波电台发送到整个欧洲和北美。战后多年以后一群德国人到苏联住在阿斯特里亚酒店,
见到当年的指挥艾里亚斯伯格,德国人告诉他当年在收音机上听音乐会实况转播的时候流下了泪水。因为这
场音乐会他们当时就在围城的纳粹战壕里收听到的,他们意识到纳粹永远不可能征服这座精神和意志如此强
大的城市。他们在轰炸着他们从心底里无限敬佩的不屈不挠的苏联人,他们究竟在做些什么?
1944 年一月列宁格勒恢复正常之后,战后的重建工程开始了。列宁格勒人开始修复他们破败不堪的街
道,他们破败不堪的生活。900天留下的残垣断壁满目都是,900天留下的灵魂创伤难以愈合。一直到今天如果
你走在涅瓦大道上,这条列宁格勒市的最重要主干道,蓝白相间的文字上提醒着人们:“ 市民们, 万一遭遇
轰炸大街的这一侧是最危险的。”
(未完待续)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為華裔比利時籍學者和作家Julia Zhu。1973年生於中國大陸江蘇省揚州市,畢 業於西安理工大學後又進修於山東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2001年移民比利時,完成荷蘭語,德
語及比利時王國公司企業經營管理等學科的學習,然後在比利時和荷蘭的公司工作過多年。 2010年去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繼續學習進修冷戰史,同時開始創作自己的在政治經濟學、宗教、
哲學和歷史學方面的作品。
2008年作者完成全部現代占星學學習,並取得大不列顛占星師協會會員資格。從2012 年頻頻在《大不列顛占星雜志》上發表專業論文。2013年受印度拉賈斯坦邦大學邀請去印度做
客並教學,傳授現代占星學、世運占星學和心理占星學課程。
2018年因深深被南亞各國政治經濟現實問題同中國的關係等課題所吸引,在南亞著名大學斯里蘭卡凱拉尼亞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專注於南亞經濟與社會發展策略等命題。
作者從年幼起就熟讀俄羅斯古典和前蘇聯現代文學作品,諳熟沙皇俄國與前蘇聯政治歷史和文化,多年來一直自行研究俄羅斯課題,對當今的俄羅斯的現實與命運尤其著迷,這也是
寫作本書的緣起。
Julia Zhu著有:
《獅子國的曆史》(英語)2017
《對禪定的深刻思維》(英語)2018
《普京崛起之謎》(汉语)20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