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联合国前大使黑利(资料图片) 香港反送中抗争运动持续延烧,一轮「文攻」后,中共再来「武吓」,大批中共解放军今晨以「轮换」为由,进入香港。中共新华社29日宣称这是香港驻军的“第22次轮换行动”,但网络炸锅,无人买账。美国驻联合国前大使黑利说,如果中共出兵镇压香港,也可能会以武力控制台湾,美国应该与中共断交。在白宫请愿网站,连署「认定中共是恐怖组织」虽遭攻击,在共军出兵香港之日的今天提前达标。白宫须正式回应诉求。 若中共镇压香港美前大使:美国应该与中共断交 苹果日报报道,黑利28日在「霍士新闻」发表评论,指美国绝不希望与中共开战,这意味着美国不希望鼓励中共官员对香港采取行动,使世界变得动荡不安,美国人应该明白,香港的命运是更大战略的一部份,与美国利益息息相关。 文中指出,现在的香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中共政府面临两个选择,中共可以退步并允许港人继续保留自由,或是对港出兵镇压,有鉴于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过去的行为,镇压是让人担心的一种可能。 黑利表示,中共在政治、外交、经济和军事行动,都表明中共正呈现扩张态势,如果镇压香港而不用付出代价,中共可能会决定用武力控制台湾,如果中共袭击台湾,整个亚洲都会担心中共的下一个军事目标是谁。黑利说,所以中共如果镇压香港,美国必须要让中共付出巨大代价,应该与中共断交,对中共发出这明确讯息,中共对香港发动攻击的可能性就会越小,美中未来的军事对抗风险也会越小。 连署「认定中共是恐怖组织」虽遭攻击在出兵香港之日提前达标 图:白宫网页「WE the PEOPLE」发起的「要求认定中国共产党是恐怖组织」连署提前达标。(图翻摄自WE the PEOPLE网页) 美国白宫「我们人民」网10日发起连署「要求白宫认定中国共产党是恐怖组织」,原定要在9月10日前达10万人连署,但在共军出兵香港之日的今天29日提前达标,意味着白宫须对此作出正式回应。 该连署原定在9月10日截止,不过今日提前达标,突破10万人加入连署,截至发稿前已有101672位网友同意连署,目前人数仍持续增加当中。连署通过后,白宫就须正视这项提案,并对诉求内容给予正式回应。 之前的几日,白宫此网站遭遇攻击,所有连署者都无法收到确认联署成立的电邮。 一名署名「PL」的民众在8月11日发起连署,该连署提案内容指出,在执政70多年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做了许多人类难以想像的可怕事情。这些恶意和邪恶的行为包含伪造国家历史、压制言论和新闻自由、数万亿的洗钱、活体器官摘取、性骚扰和对未成年女性的攻击、滥杀无辜的公民革命藉口等。「有鉴于中共军队最近伪装成香港警务处对港人采取暴力行动,我们请求正式将中国共产党定为恐怖组织」。 中共出兵香港;网友炸锅 29日凌晨大批中共军队进入香港(视频截图) 29日凌晨,脸书及通讯软件Telegram等多个平台出现不少大批军车进入香港的照片,军车种类包括装甲车、运兵车及拖车等,有至少50辆之多。 香港危险了,中国解放军大部队进入香港准备杀人了,香港团结起来,抱头取暖,奋起反抗,香港将是结束中共的战场,正义战胜邪恶 。pic.twitter.com/xu9cvjnooL
— 血拼✊✊✊(新号) (@bJ0VEN4UE2ATlSb) August 28, 2019 针对这项行动,中共党媒凌晨发稿辩称,中共驻香港部队29日凌晨开始,组织进驻香港以来第22次轮换行动。此次轮换,是经中央军委批准进行的年度“正常”例行行动。 消息传出后,不少网友在香港“连登”讨论区留言,“同当年64相似,同城的军人于心不忍,就调其他城的军人。” “摆明想高调恐怖啦!” “惊到要凌晨四点出新闻稿澄清?” 29日凌晨,香港多区民众拍到大批中共军车在街头结集的镜头。(网络图片) 网络炸锅,许多网民提出质疑: “官方说是换防,但进入的军车有装甲车和工程车,很可能是中共在偷梁换柱”。“竟然拿着第22次换防的说法来蒙蔽老百姓,这都是胡扯,香港返送中抗争正在进行中,这个时候换防目的很明确了。” 图说:胡锡进28日下午抵达香港,在入境检查前照了张照片 自由亚洲电台(RFA)28日发推文称:“据了解,多家央媒都派了重量级编辑、记者、主播赴港。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组也已抵港。” 一直大肆抹黑香港反送中的《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28日在微博发放消息,他刚到了香港。 网民议论纷纷: “宣传部来了事不小。” “去拍临时演员打砸抢么?” “过来收买记者的?” “来演戏的,搞破坏去了!”
“这些党媒从来没报导过政治真实的资讯,他们来到香港只会令人更不安。”
“它们毫无停歇的加强舆论引导和控制,证明国内外民主主义者扩散真相的工作对共产党专制是非常有杀伤力的。” 阿波罗网王笃若综合报道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秦瑞 来源:阿波罗网王笃若综合报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0829/13358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