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299|回复: 0

围堵中国的最新板块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0275
发表于 2019-12-14 08: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裕





1949年4月4日,一批西欧国家与美国、加拿大共12国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约组织成立。自始与苏联率领的华沙公约组织对峙,其间欧洲走过冷战世代,乃至苏联分崩离析。冷战最高峰时,欧洲前线炮口互指,战线由北德蜿蜒南下,直达地中海滨的土耳其。1975年,美国军事作家米德尔敦写过一部引起关注的《Can America Win the Next War?/美国能打胜下场战争?》,全书11章,核心内容在于美国官员认为,下一场大战要打的话,战场就在欧洲。该书以访问及引述详尽资料,指出若是常规战争,欧美可能败下阵来;美国若使用战术核武,就有全面爆发核战的风险。

欧洲是美国本土面对苏俄的防卫缓冲区域,战略位置非同小可。美国经营北约几十年,冷战虽然结束,花旗大军仍在。北约秘书长由各国轮任,北约盟军最高统帅则必定是美国四星上将,北约的军事机器本质由此可见。北约成立于冷战初临之时,北约网页开宗明义指出,“安全在我们日常生活是为幸福之钥。北约在于确保成员通过政治及军事手段保证自由及安全”。之后先后缕述北约的政治与军事要旨:“政治—北约推行民主价值,成员得以就防务与安全有关事宜进行咨询及解决问题,建立信任,长远而言防止冲突”;“军事—北约尽力以和平形式解决争端。若外交努力失败,北约拥有军事力量采取控制危机行动。此乃根据北约建会协议下的集体防卫之举,即《公约》第五条,或联合国授命,与国际组织或其他国家合作或单独进行”。

美防欧洲被渗透

易言之,北约不但是跨地域军事组织,更是拥有同一民主价值的跨国政治组织。这是美国在冷战年代最大的盟友组织,除了是军事结盟,更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与盟友一系的意识型态彰显。冷战年代,西欧与美国指出,北约与华约,是自由民主与极权独裁的对抗。有指这是欧美政府文宣之言,然事实上确是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也是美国视为堵塞苏联集团意识型态西扩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北约在美国的全球战略当中,作用是军事上的森严碉堡,亦是两种意识型态交集之下的自由世界前线。这种政治/军事复合组织,比起在亚太地区的《美日安保条约》、《美韩共同防御条约》,多了一重更加深入肌理的同盟本质。

因此,北约在成立70周年之际,29个成员国发表联合声明,首次承认中国带来机遇和挑战,此语绝不简单。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进一步说,中国军力壮大,近期展示多项现代军备,包括射程涵盖整个欧洲和美国的洲际导弹,“我们现在认清中国崛起对所有盟国带来安全隐忧”。斯托尔滕贝格此语,显非北约成立纪念的善颂善祷之语,而是北约的战略新态度,力阻中国影响力进入西欧。按理说,中国与欧洲并无地缘接壤,就是翻越北极前往北欧,中国和北欧之间还隔着一个俄罗斯。中国国务院去年发表的《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称中国是地缘上“近北极国家”,北约是否因为这个原因而视中国为挑战,不能排除。

毋庸置疑,北约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产物,美国的具体想法和打算,几十年来在北约部署之中一一透现。北约今次公开点中国的名,说得清楚一点,便是美国要北约在西欧顶住中国西进,寻且要求北约成为欧洲西线围堵中国的主力。中国军力此刻仍是难以单挑北约,可是中国在其他范畴影响力巨大,早是美国心腹大患。从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或是游说欧洲杯葛华为5G的力度可见,美国把在冷战年代没用来围堵中国的西欧盟友亦用上了。因此,如果说,美中关系短期内会有好转,这种看法未免太过乐观,而且更是乐观得过了头。

中俄势越走越近

北约入列之后,美国围堵大战略接近完工。摊开地图,西太平洋有南韩、日本、台湾,南下有澳洲和新西兰,印度洋则纳入印太战略;到地中海已是北约南线,之后转上北部地区。这一包围,中国和俄罗斯都在美国的围堵一线之内。与冷战年代的上次围堵相比,韩日台两次都在;澳纽都是美国长年盟友,没有变化;北约则成为围堵中国的成员。同一时间,北约仍然承担传统上对付俄罗斯的主力角色,新情况是中俄越走越近,北约便是用以应对这一对盟友。至此,世局底定,第二次冷战,就算不想要,它也来了。

2017年初,特朗普入主白宫前后,与北约多次因为分担军费爆发龃龉,法德还暗示自行组织防卫军了事;他在选前亦一度暗示,要与日本南韩脱离军事盟友关系,引发日本自行发展核武的揣测。三年过后,世局翻覆,北约日本南韩,都已是美国围堵中国的核心成份。米德尔敦当年狠批尼克逊对苏联的缓和政策,《美国能打胜下场战争?》让人感到此中的丝丝焦虑。到了今年,《外交政策》刊登智库专家科比(Elbridge Colby)文章《How to Win America's Next War?/怎样打赢美国下场战争?》则是态度迥然。整篇文章的核心,亦有可能是美国高层的考虑,“美国要准备以强大力量参战,并且从中获取政治目标”。某程度上,可说是回应了44年前米德尔敦的疑惑:美国必须有备而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8 20:0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