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智曲折坎坷童年事 】
利智,祖籍广东,1962年12月的最后一天出生在上海。
利智的父母都从事艺术事业。他们就读于音乐学院,并都是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共同的爱好和对事业的追求,使他们走到一起,成为令人羡慕的一对。
不幸的是,在利智还是个不懂事的三岁幼儿时,双亲便劳燕分飞,她的监护权判给了父亲。
特殊的生长环境,使利智从小就很自立,性格也极为刚强,做事喜欢我行我素,非常有主见。她在七八岁时就闯荡过半个中国,而且是孤身一人。广州、西安、青岛……她在祖国的许多大城市转来转去,沿着铁路线随意行走。
很难想象,小小年纪身无分文的利智是如何认路,如何解决吃住问题的?
回忆童年,利智说得极其轻松:“其实这很容易。小孩子嘛,嘴甜一点,跟着火车走,吃喝住不就全有啦。”
历经艰辛转香港
父亲赴港后,即申请让利智也到香港,但一拖就是多年。
1981年,利智移居香港。同父亲及继母一同生活,过着既新鲜而又陌生的生活。
利智小时候,曾有一个很伟大的理想:要当科学家。可是她到香港的第一份工作却是售货员。
很快,她意识到香港是个少温情、多竞争、快节奏的地方。初到香港,语言不通,没有朋友,父亲又常出差,与继母又不很熟识。在一声声“大陆妹”的轻视称呼中,利智再一次感受到了孤单中的苦痛。但她不是个自暴自弃的女孩子,决不是守旧一族,她并不满足在家具店做个上好的售货员,天生艺术家的遗传基因和环境的熏陶,使她梦想闯荡香港名声铛铛响的“艺苑江湖”。
她不相信香港艺术界会没有她立足之地,便到新艺城电影公司报考试镜头。
然而新艺城电影公司并不欣赏她,说她过于土气而将她拒之门外。
终于,有一天她做出了决定。她找到父亲,用坚定的口吻说:“我要到美国去读书!”她首先选择用知识武装自己。
望着女儿一本正经的面孔,父亲说:“读书是好事,我当然赞成。问题是,你的英语水平行吗?”
“从现在起,我就开始学英语。”利智决心已定。“好,只要你能考上大学,爸爸即使节衣缩食,也要供养你。”父亲也一脸认真。
于是,移居香港两年的利智,又在人们颇感意外的眼光中回到了黄浦江边。
她请了一位英语教师,但不是什么学富五车的老先生,而是一位大学外语系待分配的大学毕业生。
两个半月后,利智回香港参加“托福”考试。
1983年,利智孑然一身飞往大洋彼岸,在旧金山大学攻读商业经济学,开始了留学生涯。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个极偶然的机会,利智请学校的一位历史老师去唐人街喝茶,随手翻开桌上的报纸,一则醒目的消息映入眼帘:香港举行亚洲小姐选美活动。
利智站在伯虏克利寓所的窗前,独自俯瞰街景,往事一幕幕展现在眼前……记得有一年,在上海,部队一所艺术院校招生,应届高中毕业生才有资格报考。利智没有这个条件,心中未免沮丧,恰巧毕业班的一名女生报名后因故退避,能歌善舞的利智便冒名前往,谁知一试光彩照人,每一举手投足都令考官十分欣赏。尽管最后没能“冒名顶替”,却使利智对自己的艺术潜质陡增信心。
主意已定,倔强的利智义无反顾,心中揣着美丽的青春之梦,搭上了从旧金山飞往香港的国际航班。
一任群芳妒
利智飞回香港,即进入了紧张的准备参选阶段。平时她是位穿着十分随意的姑娘,在美国时也是随便穿上衣配牛仔裤,但这不符合选美要求。于是,她请专家为自己重新设计形象,以顺应时代的美。
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利智果然从2000名佳丽中脱颖而出,以“美态小姐”名衔闯进决赛圈。一直是无名之辈又久不在港的利智,一出惊人,她的突然出现让见多识广的评判员大吃一惊。
1986年8月31日夜晚,这是利智终身难忘的日子,众多的感觉围绕着她,说不出的滋味困惑着她。
皇后决赛广场上,人潮如涌,万名观众如醉如痴如狂,身着各款服装的利智仪态万千,成为当晚最抢镜的小姐。泳装、民族服、晚礼服充分显示了她的端庄、典雅、娴淑、性感,透着迷人的野性的靓态,征服了观众。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这正是她当时真实的写照。
电子计分牌上,选手的分数变幻着上升。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临,司仪郑重宣布:35号夺冠。
利智身披“1986年度亚洲小姐”的大红披肩,头戴流光四射的皇后贵冠,神态自若地登上了奖台。她慢慢环绕舞台走了一圈,美丽的眼睛流露出非喜非怨的神色,似一颗闪烁的新星。但她万万没料到,欢呼声未绝,一阵倒彩嘘声却卷地而起,令她万箭穿心。这是香港选美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她的天生丽质,她的大陆背景,使她成为香港选美历上最多争议的人物。
不论世态有多么不公,利智成功了。她还获得了“美态小姐”的单项奖,所得的奖品价值超过了120万港元。
嗣后,利智作为香港地区的正式候选人,出席了同年9月有33个国家和地区参赛的“太平洋小姐”选美赛,荣膺“和平小姐”、“上镜小姐”和“最佳服装”的三个单项奖。
在获选的第二天,香港各报的娱乐副刊,尽是利智那副冷静得谜一般神秘的照片。这种奇特的表情反应,再度引起公众的广泛议论,利智把自己推向了公众议论的焦点。
解释这一切是十分简单的:“亚姐”评选耗尽了利智的心血精力,对她而言,胜利也罢,失败也罢,都无所谓,关键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她接受了一次挑战。
下海经商别艺坛
借着“亚洲小姐”的旋风,利智“星运高照”。香港的制片商频繁地约见利智,谈拍片、签合约,门庭若市。
短短的几年,利智拍了三十多部片子,在影视、歌坛中风芒尽露,成为红极一时的人物。
在收获艺术成就的同时,利智悄悄迈向了经济界。最早的时候是跟父亲一起做纺织品生意。她从内地买进了一批棉花,恰逢国际棉花市场大涨价,转手卖给一家意大利公司,首战告捷,赚了不少钱。
到90年代初,她的名下已有6家公司,专营房地产业。
在利智下海前期,几乎是不声不响地干,全部以低调处理,连香港人都不知道这位前任“亚姐”早已被商海沾湿了双脚。利智把这段时间称作“资本和经验的原始积累时期”。
直至1992年,利智才正式“淡出”娱乐圈。她宣布:“除非有非常好的本子,非常好的导演,我才有可能接片。不过,这种可能性非常校”有人问利智:为什么要退出电影圈而到商界经营?
她充满自信地回答:“我想,人生有多种选择,不能一味耽于过去,必须不断奋斗。”
闯内地东西南北
做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利智首先看好内地的地产业。她认为内地人多,购买力强,而且都觉得买楼、买地是最佳的保值方法。
利智先到故乡上海,再到海南、吉林,哪儿有热点上哪儿。
后来她到了山东烟台。
在烟台,利智发现有个海韵半岛,离市区才5分钟的车程,空气清新,前临大海,背靠青山。对大海情有独钟的利智兴奋极了,她立即住了下来,进行详细实地考察。经过一段时期的考察,利智终下决心,决定在烟台设立基地,进行大规模投资运作。
在上海,她与美国、中国公司合作,购下上海浦东25公顷地皮,计划兴建300多幢高级别墅,总投资7000多万美元。
利智还与上海金属总公司组建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主要业务是在国内外承包有关工程。目前中方公司手头上已有30亿元人民币的工程承包。
一直以自谦为人的利智,面对成功说:她在祖国内地的投资是微不足道的,何况个人是很渺小的,只是沧海中的一滴水,但在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时代潮流中,每个人应在变幻莫测的人生星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