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9351|回复: 1

快过春节了,勾兑白酒这事咱得整清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5 08: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快过春节了,勾兑白酒这事咱得整清楚


——关于酒精勾兑白酒与传统酿制白酒之争的虚拟对话


(转帖者按:流行中国几十年的造酒新工艺原来是个大骗局,任何商品都应该讲科学,凡是讲博大精深的东西大部分是假货)


对话背景


    1999114,武汉长江日报社《文化报》记者禹宏,在其主持的“记者探秘”栏目发表一篇文章———《白酒为何没有以前的香》,对当下中国酒业“固液结合大流行”做    了报道。文章的反响超出了禹宏的预料,以至于不得不按下已经预告下期要发的《洋酒因何节节败退》,开始了连续几期的“后续报道”。


    1127,第五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和中国白酒市场分析报告会在武汉举行。会议期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协会副会长、评酒大师沈怡方做了《新型白酒是21世纪   白酒发展方向》的发言。说现在七成白酒是采用食用酒精勾兑而成。如市场上近几年兴起的一些白酒品牌,都大范围采用了食用酒精勾兑。沈说,许多以生产勾兑酒为主的生产企业在广告中均称所产酒为“纯粮制造”,而不敢让消费者知道真相,原因是他们认为我国酒民对“酒精”存有一种恐惧感,怕影响销售。沈说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我国从50年代起就提倡采用食用酒精勾兑白酒。沈同时列举了山东、安徽等几家酒厂的名字。


    1130,源自沈怡方发言的一篇消息见诸南方某报,题为《中国白酒协会负责人揭“老底”:七成白酒糸食用酒精勾兑》。该文迅即被全国多家媒体转载。被沈提到的山东酒业极为不满。据报道,127,山东省白酒协会会长黄立业透露,沈已就此事向山东白酒业道歉,说是记者曲解了他的谈话内容,并表示采取补救措施。黄表示将代表山东白酒业进京,要求白酒协会给鲁酒正名。同时,安徽白酒业也提出异议。


    1212,沈怡方发表了《满怀信心,将白酒工业技术革命进行到底》的“致各兄弟协会同仁们的一封公开信”。于此前后,新闻界有关“酿制酒与勾兑酒”、“传统白酒与新型白酒”的论战在《中国食品报》、《南方都市报》、《生活时报》、《经济日报》及《文化报》等展开,形成了赞同“固液结合”与反对“固液结合”的两大阵营……


    本文为根据相关资料、采取虚拟对话形式的综合报道,意在引起读者对此问题的关注,并欢迎读者来稿对此发表意见。


关键词释义


    固液结合 固即固态酒,也就是用粮食通过窖池发酵酿制的酒;本文指传统白酒。液即食用酒精。固液结合即以食用酒精为基酒,加入少量固态调味酒、香料、甜料、水等进行勾兑生产的白酒,本文指新型白酒。


禹宏(武汉《文化报》记者)


    《白酒为何没有以前的香》本来是3年前就准备做的稿子,当时因为几家名牌企业劝阻,没有推出。然而几年来这一问题的面越来越广,甚至不少名品也不顾操守,自毁名牌,故    大声提醒之。


季克良(贵州茅台酒厂总经理)


    这个问题提得好!这是个酒业心照不宣但不利于行业发展的敏感问题。现在固液酒的流行,使严格按照传统工艺酿制白酒的企业感到了巨大的市场压力。如果酒厂纷纷加盟固    液大军,长此下去,酒的独特风格不明显了,酒的文化内涵减弱了,酒的总体质量下降了,势必影响白酒的声誉和白酒行业的整体效益。


一位未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


    禹宏你在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何必捅破这层纸,搞得大家都不好赚钱,国家也减少了税收。不过你的文章我是一字不漏地看了几遍。对白酒业来说,这是一场迟早会来的风暴。


王效金(安徽古井集团董事长)


    其实,对固液酒没必要遮遮掩掩。但仅凭香不香来评判白酒的品质是不全面的。现代白酒强调香融于味,风行低度化,这是白酒工艺进步、质量提高的一种表现,也是业内科技创新的结果。传统的品评方法和感觉,只能代表部分消费者的意见。我个人认为,固液结合是中国白酒发展的必由之路。问题是白酒应该立法,严格分层管理,讲求合理利润。


禹宏(武汉《文化报》记者)


王总对此有何看法?王国春(四川五粮液集团总裁)


此事可去找我们公关部彭主任谈。


沈怡方(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协会副会长)


    在武汉会议的讲话中,我列举了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中各地涌现出的一批先进新秀企业,它们解放思想,率先大胆采用固、液勾兑新工艺,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爱戴,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为推动白酒工业技术进步做出了榜样与先导。


    十分遗憾的是,有一位不相识的记者鬃先生,在会后未与本人进行任何联糸与核实的情况下,以移花接木、偷换概念手法在《文汇报》上发表了题为《中国白酒协会负责人揭“老底”:七成白酒系食用酒精勾兑》这一严重歪曲本人讲话原意的报道。这条十分敏感的新闻很快在全国有关报刊、电视台、电台相继转发,由此在全国白酒行业和市场引起轩然大波,尤其给几家被指名的先进企业的经营造成了一定影响。


    这一事件的发生使我这个白酒工业的老兵十分焦虑,它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白酒工业究竟向何处去?宣传、推广新型白酒,推动传统产业尽快向现代化发展,这是我们协会和众多白酒专家多年来从事的一项重要工作。


    新型白酒(固液结合)技术及其产品在全行业内早已得到普及,因此并不存在所谓“揭底”问题。与传统固态发酵白酒相比,新型白酒最突出的特点是杂质含量低、卫生安全、酒    体纯净。


鄢文松(贵州醇酒厂厂长)


    我得跟沈先生商榷一下。采取点补救措施,安抚一下被点名的酒厂,是可以理解的。但因此说传统工艺不如酒精勾兑的白酒纯净、卫生、安全,甚至传统白酒不如酒精勾兑的白酒有益于人体健康,这让我们这些专搞传统工艺的企业感到意外!


    传统白酒通过地窖发酵,酒体中确实有近300种其他类物质,但仅占总量的1%至2%而已,而且没有一样可以对人体构成伤害。白酒中真正危害人体的是甲醇和铅。所有正直的    传统白酒生产企业,都会严格按照国家的卫生理化指标进行生产,因而从没有发生过一起因饮用传统工艺白酒而中毒的事件。而全国到目前为止,发生的导致消费者身亡的假酒案,    都是因为错把工业酒精当食用酒精勾兑白酒造成的。按照传统工艺,白酒中铅的来源只有一个,就是使用的工具。过去一般的小酒厂使用锡制的冷却器带入铅的可能性极大,所以国家卫生部门一直在进行严格的测查。现在,白酒生产企业基本上淘汰了锡器。所以,大多数传统名优酒厂的产品,所含的铅成分是不会超标的。因此可以说,所谓新型工艺白酒比传统白酒更益于人体健康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用这种说法来否定传统的酿造工艺,我认为是十分不合适的。试问白酒协会的各位资深专家,是否列位现在已经不喝运用传统工艺酿造的优质酒,而转喝更加卫生的“新型酒”了?


刘锦林(中国酒类商业协会副会长)


    我们的消费者应搞清两大概念:一是工业酒精与食用酒精的区别;二是糖精与酒精的区别。糖精是纯化学合成物质,而食用酒精却是我们所喝白酒的主体成分。我们喝白酒喝什    么?说白了,喝的就是食用酒精。因此,酒精并不可怕,只要它是可“食用”的。


鄢文松(贵州醇酒厂厂长)


    当然,食用酒精是可以喝的,对人也没有什么危险。可中国人喝白酒,不仅是一种物质需求,更是一种精神生活,是一种对美好享受的追求。这种美好享受应该是建立在酒美的基础上的。这自然包含了酒本身的色、香、味,更包含了大自然所赋予、所恩赐的包括贮存时间在内的白酒内部结构所起的、无法言传的微妙变化。这种感觉,用酒精勾兑的新型工艺怎么可能做到?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在短短五六年内发展到占白酒总量的70%,如果不是打着传统工艺的招牌或声称多少年陈酿,是断难做到的。按理说,一种行业性的隐瞒大可不必,虽然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但却没有任何一个厂家公开标明自己的产品是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可以说,在食用酒精勾兑白酒发展的最初阶段便埋下了总有一天会出现崩溃的祸根。这不是食用酒精勾兑白酒本身不好,而是我们隐瞒真相的企图害了它!


禹宏(武汉《文化报》记者)


    为什么白酒市场连续滑坡?难道仅仅是因为社会购买力下降,因为假酒泛滥,因为啤酒、红酒对白酒的冲击?企业是应该多创利、多交税,但前提是诚信对待消费者。传统的固态法酿制的名白酒,成本高、周期长,卖高价是可以理解的。而固液结合的白酒,卖上几十元上百元一瓶,有没有暴利之嫌?


某酒厂退休的冯厂长


    我们可以算一算这笔账。首先算一下酒精勾兑白酒的成本。1吨酒精的市价大约是6000元,如果稀释成40度左右的白酒,1吨酒精就变成两吨白酒,等于500毫升瓶装的白酒4000    瓶,每瓶的成本价是15元,再加上勾兑费0102元,“热炒热卖”充其量不过17元。


再看看传统工艺白酒的成本。一般中档的白酒每吨酿造成本1万元;每存放一年,还要占压一年的资金。一些厂家鼓吹自己的产品窖存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纯属欺人之谈。老    实说窖存13年是必须的。照此计,传统工艺白酒每500毫升酿造成本5元,加上贮存保管费用约在18元到28元之间。


鄢文松(贵州醇酒厂厂长)


  很多著名的白酒企业之所以有自己的著名品牌,无一不是从小到大,以渐进方式成长起来的,并非一朝一夕的发展能够做到。从传统工艺的角度,至少有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历史,它的价格高于一般的白酒是有更多的技术含量的。一个浓香型酒的厂家,要将精心酿造的1万吨优质酒贮藏一年,必须有1个亿的流动资金积压。要号称有5年的陈酒,不仅要有5个亿的资金积压,同时还要具备200亩以上的土地来造酒库,仅容器的费用就需要1个亿的投资。这是很多中小酒厂搞不了大名牌的根本原因,也是辨别新兴起来的所谓好酒的新品牌的试金石。


  中国当前的一些白酒企业,采用了收购小酒厂生产的一般普通白酒,经过除杂,再按酒精勾兑的工艺来勾兑各种各样品牌的“名酒”,以获取高额利润,这是近几年来许多厂家动辄以万吨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对白酒厂家现实的经济增长是看得到的,但也同时使品牌在稀释,如果一直这样不是树品牌而是吃品牌的话,总有一天会吃光的。


  由于做“好酒”太容易,引发了自1996年以来的市场长期混乱,有很多业外资本大量进入这一领域,采取同样的方法生产白酒,用时利用强大的资金实力,做产品宣传,迫使白酒企业走上了一条单纯依赖广告,搞高额促销的道路,竞争到了无序的地步。这一切都有一个原因,就是勾兑酒的成本太低!一般来说,酒精成本加上勾兑的原料不过35元,加上好的包装和税收,能超过10元的很少,但由于搞促销的费用,可以卖到30元、50元,甚至利用消费者档次高低看价格的心理,有意按星级将价格抬到七八十元甚至上百元的地位。


潘裕仁(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协会会长)


  我想重申的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白酒全部都是粮食酿造酒,但在生产工艺上分为传统的固态发酵酒和新型白酒两类。


鄢文松(贵州醇酒厂厂长)


  先生欺余哉。食用酒精并非都是粮食酿造。食用酒精生产的原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富含淀粉的各种谷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等作为原料;另一类也是中国食用酒精的主要原料来源———产糖期各大小糖厂的废糖蜜(甘蔗糖或甜菜糖无法结晶的下脚料)。淀粉原料制作酒精在工艺上有一套将原料蒸煮、糖化的工序;废糖蜜则直接加入酵母即可发酵为酒精。两种原料的蒸馏方式都一样采用酒精塔,怎么能说“全部都是粮食酿造酒”呢?


刘建利(河南省食品工业研究所所长)


  我本人是学发酵的,也小有酒量。要我说,还是传统白酒喝起来舒服。究其原因,传统白酒是纯中国式的,味道醇厚而丰富,口感复杂,国人喜欢的正是这种复杂多味。另外,传统白酒内有300多种微量成分,这是新型白酒无法匹敌的。但话说回来,新型白酒也有许多独具的优点,用真正高纯度酒精加发酵物、加曲酒勾兑出来的新型白酒,有种纯粮食香味儿,这比一般小酒厂生产的曲酒好得实在太多了。这就是说,粗制滥造的曲酒,尽管用的是传统工艺,但远不如新型白酒。因此我建议,两种酒可以长期并存成为兄弟酒,顺其自然,因为消费者本身即各有偏爱。


一位有30年酒龄的中学教师陈先生


  看到“揭‘老底’”的报道,我非常非常气愤!酒精酒有没有毒,或者喝了有没有好处,我们暂且不论,这个时候我们习惯听专家的。专家说酒精酒里的酒精是食用酒精,用这种酒精勾兑的酒具有能适应各种白酒香型的需求,能降低度数,卫生、口味纯,能节约粮食等优点。好,我们全相信!但为什么你就是这么多年不敢公开承认呢!不敢承认可能有这样几种原因:第一,酒精酒可能确实有问题;第二,对酒精酒的宣传不够,怕消费者对酒精酒有天然的抵触情绪;第三,不想公开的原因是因为其中有大利可图。但不管怎么说,中国酒界是把我们消费者着着实实玩了一把,而且一玩几十年。


说酒精酒好也不是不可以,而且它符合国家制定的理化、卫生指标。但你为什么偏偏酒瓶上写个“纯粮酿造”呢?这说明你们还是底气不足。这些天我关注了这方面的报道,有一个“土鸡”与“洋鸡”的理论我很感兴趣。这道理多浅显,土鸡就是土鸡,洋鸡就是洋鸡。既然都可以吃,摆亮在那儿卖就是了,何必硬要把洋鸡当土鸡呢?


陶国峰(《经济日报》记者)


  这一场争论让我们知道了两件事:其一,用传统工艺酿制的白酒和用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其二,生产经营者,一直向消费者隐瞒着这一事实。食用酒精勾兑白酒不肯公开说明,主要原因一是尚未取信于酒民,二是和传统工艺酿制的白酒混在一起,可以卖出高价。酒精勾兑白酒要取信于民,光靠几个权威出来拍胸脯是不行的,靠贬低传统工艺酿制的产品也不会有太大作用。几亿酒民当中,不仅有懂技术会品酒的消费者,而且有不少水平不比权威差的专家。食用酒精勾兑白酒作为一种占领了很大市场份额的新产品,必然与传统工艺酿制的白酒存在竞争关系。两种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对这种竞争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各自都必须承认和尊重对方的存在并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公平合理的竞争。为抬高一种产品而故意贬低另一种产品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杨振洪(华南师大政法系教授)


  “揭底”的消息我是在互联网上看到的。作为一名法学工作者,我是这么看:根据《消法》第4条的规定,有一个诚实信用原则,厂家对消费者应抱有诚实的态度。你生产的产品,是用什么原料制成的,应该如实告诉消费者。现在生产酒精酒厂家的这种做法,我认为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误导了消费者。按照民法的规定,所谓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采用捏造歪曲事实、掩盖真实情况等手段来欺骗他人,使他人陷入错误的意识的某种民事行为。现在,一些厂家掩盖一些真实的情况,本来不是用粮食比如大米、高粱来酿造白酒,而是用食用酒精来勾兑白酒,在民法上就是一种典型的掩盖真实情况,所以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在倡导安全健康消费的今天,中国的白酒行业应该有一个反思,应该对消费者有一个交待。起码,首先应该做到酒精酒和酿造酒的标识的区分。如果连这点勇气也没有,那中国白酒的前景真的不能使人乐观。


陶国峰(《经济日报》记者)


  酒精勾兑白酒的事实被新闻媒体披露后,形成了对生产销售此类产品的企业不利的舆论环境,于是有人站出来为这些企业大声疾呼,说酒精勾兑的白酒更卫生更安全,科技含量更高,符合国际发展潮流,是白酒工业调整的正确方向,是白酒工业技术进步的榜样等等。如此高规格的表扬,竟然没有使一家企业站出来公开表明自己的产品就是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可见这个问题不是一个或几个所谓的权威说了话就能解决的。但是,企业对表扬和批评可以置之不理,有一种东西却是违反不得的,这就是法律!


  据了解,用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不仅在包装和广告上隐瞒了酒精勾兑这一重要事实,而且绝大多数还特意标明原料是高粱、小麦、豌豆、大米等等。实际上,几十年来酒精勾兑的白酒一直是装在传统工艺酿制的白酒的瓶子里出售的。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这种隐瞒和虚假的表示都是不允许的,即便这种用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真的像有些专家说的比传统工艺酿制的白酒更好更卫生,也不允许对消费者隐瞒事实,法律要求实话实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条规定,消费者依法享有知情权。第19条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将食用酒精勾兑白酒故意宣传为用传统工艺酿制的经年陈酿,在食用酒精勾兑白酒的包装上虚假地标明子虚乌有的原料成分,是无可争议的欺诈行为。在传统工艺酿造的白酒的包装上面,应该醒目地标明:“传统工艺酿造”;而在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的包装上面,更应该醒目地标明:“食用酒精调制”。这是法律的要求,更是消费者的合情合理的要求。


——摘自《北京青年报》作者:陈玉明 200011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08: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

所谓的“白酒标准”本身就是一种非科学的产物。什么固态法液态法,根本就经不起任何推敲。糯米大米高粱玉米地瓜等等富含淀粉的农业产物用任何一种方法(固态法或者液体法)发酵蒸馏出来的都是浓度不同的酒精,这没有任何根本上的不同。然后使这类酒精脱臭,配合不同的香料,使之产生不同的风味,是为白酒。用不同的农作物使用任何一种方法发酵蒸馏出来的酒精,其含有的杂质不同,杂质在酒精中的百分含量有高低之分,这导致蒸馏出来的酒精有口感上的些微不同。比如使用@地瓜用所谓的固态法发酵,而使用#糯米大米用液体法发酵,产出的酒精,喝起来的口感对大部分人来说,依然是#糯米大米的比较好。这不是因为固态法或者液体法的不同,而是糯米大米发酵产生的酒精中的杂醇百分含量低于地瓜发酵产生的酒精;而大多数种类的杂醇都有令人不快的味道。把固态发酵法液体发酵法作为白酒高级或者普通的标准,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把它当作为一种科学标准,更是亵渎了科学本身。

简单讲,白酒是分层次的,但几十年来一些不厚道的厂商总是想方设法混淆层次。工艺最复杂酿制最花时间的是固态法白酒,除了可以挂“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识,还自信地在生产工艺上标出了“纯粮固态发酵”。差一个级次的是“固液法白酒”,也称新型白酒,自相关标准出台,其必须含30%的固态酒。最低级次的是液态法白酒,也就是食用酒精加纯净水勾兑出来的酒,2000年大争论前,不少卖价70、80、100多元的白酒,其实算不上是“固液法白酒”,只是液态白酒。

远离瓶装酒 只喝农村自酿米酒,农村的酒只能说货真,但货好的也少之又少。酒是一个神奇又娇贵的东西,好酒的生产涉及好多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4-29 04: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