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303|回复: 0

最后的审判 (155) 黃帝內經 至真要大論(5)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6 12: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日月同辉有其中 于 2020-3-7 16:49 编辑

黃帝內經/素問


至真要大論(5)   





    帝曰:善。病生於本,余知之矣。生於標者,治之柰何。


  歧伯曰:病反其本,得標之病,治反其本,得標之方。


  帝曰:善。六氣之勝,何以候之。


  歧伯曰:乘其至也,清氣大來,燥之勝也,風木受邪,肝病生焉。


  熱氣大來,火之勝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


  寒氣大來,水之勝也,火熱受邪,心病生焉。


  濕氣大來,土之勝也,寒水受邪,腎病生焉。


  風氣大來,木之勝也,土濕受邪,脾病生焉。


  所謂感邪而生病也。乘年之虛,則邪甚也。失時之和,亦邪甚也。遇月之空,亦邪甚也。重感於邪,則病危矣。有勝之氣,其必來復也。


  帝曰:其脈至何如。


  歧伯曰:厥陰之至其脈弦,少陰之至其脈鉤,太陰之至其脈沈,少陽之至大而浮,陽明之至短而濇,太陽之至大而長。至而和則平,至而甚則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陰陽易者危。


  帝曰:六氣標本,所從不同,柰何。


  歧伯曰:氣有從本者,有從標本者,有不從標本者也。


  帝曰:願卒聞之。


  歧伯曰:少陽太陰從本,少陰太陽從本從標,陽明厥陰不從標本從乎中也。故從本者,化生於本,從標本者,有標本之化,從中者,以中氣為化也。


  帝曰:脈從而病反者,其診何如。


  歧伯曰:脈至而從,按之不鼓,諸陽皆然。


  帝曰:諸陰之反,其脈何如。


  歧伯曰:脈至而從,按之鼓甚而盛也。是故百病之起,有生於本者,有生於摽者,有生於中氣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摽而得者,有取中氣而得者,有取摽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從取而得者。逆,正順也。若順,逆也。故曰:知摽與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順,正行無問。此之謂也。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診,足以亂經。故《大要》曰:粗工嘻嘻,以為可知,言熱未已,寒病復始,同氣異形,迷診亂經,此之謂也。夫標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摽與本,易而勿損,察本與摽,氣可令調,明知勝復,為萬民式,天之道畢矣。


  帝曰:勝復之變,早晏何如。


  歧伯曰:夫所勝者,勝至已病,病已慍慍,而復已萌也。夫所復者,勝盡而起,得位而甚,勝有微甚,復有少多,勝和而和,勝虛而虛,天之常也。


  帝曰:勝復之作,動不當位,或後時而至,其故何也。


  歧伯曰:夫氣之生,與其化衰盛異也。寒暑溫涼盛衰之用,其在四維。故陽之動,始於溫,盛於暑,陰之動,始於清,盛於寒。春夏秋冬,各差其分。故《大要》曰:彼春之暖,為夏之暑,彼秋之忿,為冬之怒,謹按四維,斥候皆歸,其終可見,其始可知。此之謂也。


  帝曰:差有數乎。


  歧伯曰:又凡三十度也。


  帝曰:其脈應皆何如。


  歧伯曰:差同正法,待時而去也。脈要曰:春不沈,夏不弦,冬不濇,秋不數,是謂四塞。沈甚曰病,弦甚曰病,濇甚曰病,數甚曰病,參見曰病,復見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反者死。故曰:氣之相守司也,如權衡之不得相失也。夫陰陽之氣,清靜則生化治,動則苛疾起,此之謂也。


  帝曰:幽明何如。


  歧伯曰:兩陰交盡故曰幽,兩陽合明故曰明,幽明之配,寒暑之異也。


  帝曰:分至何如。


  歧伯曰:氣至之謂至,氣分之謂分,至則氣同,分則氣異,所謂天地之正紀也。


  帝曰:夫子言春秋氣始于前,冬夏氣始于後,余已知之矣。然六氣往復,主歲不常也,其補寫柰何。


  歧伯曰:上下所主,隨其攸利,正其味,則其要也,左右同法。《大要》曰:少陽之主,先甘後鹹,陽明之主,先辛後酸,太陽之主,先鹹後苦,厥陰之主,先酸後辛,少陰之主,先甘後鹹,太陰之主,先苦後甘,佐以所利,資以所生,是謂得氣。


  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經言盛者寫之,虛者補之,余錫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應,猶拔刺雪汙,工巧神聖,可得聞乎。


  歧伯曰:審察病機無失氣宜,此之謂也。


  帝曰:願聞病機何如。








原载


黃帝內經•素問第七十四•至真要大論•無壓力閱讀版•再探針灸 ...








————————————————————————————————————————————










黄帝内经白话版--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5)






黄帝道:对。


病生于风热湿火燥寒的,我已经知道了。生于三陰三陽之标的怎样治疗?岐伯说:懂得病生于本,反过来就会明白病生于标,治疗病生于本的方法,反过来就是治疗病生于标的方法。黄帝道:对。


六气的胜气,怎样侯察呢?岐伯说:当胜气到来的时候进行侯察。清气大来是燥气之胜,风木受邪,肝病就发了;热气大来是火气之胜,燥金受邪,肺病就发生了;寒热气大来,是水气之胜,火热受邪,心病就发生了;湿气大来是土气之胜,寒水受邪,脾病就发生了;这些都是感受胜气之邪而生病的。如果遇到运气不足之年,则邪气更甚;如主时之气不和,也会使邪气更甚;遇月廓空的时候,其邪亦甚。重复感受邪气,其病就危重了。有了胜气,其后必然会有复气。


黄帝道:六气到来时的脉象是怎样的?岐伯说:厥陰之气到来,其脉为弦;少陰之气到来,其脉为钩;太陰之气到来,其脉为沉;少陽之气到来,其脉为大而浮;陽明之气到来,其脉为涩;太陽之气到来,其脉为大而长。气至而脉和缓的是平人,气至而脉应过甚的是病态,气至而脉相反的是病态,气至而脉不至的是病态,气未至而脉已至的是病态,陰陽交错更易的其病危重。


黄帝道:六气各有标本,变化所不同,是怎样的?岐伯说:六气有从本化的,有从标化的,有不从标本的。


黄帝道:我希望听你详细地讲讲。岐伯说:少陽、太陰从本化,少陰、太陰既从本又从标,陰明、厥陰不从标本而从其中气。所以从本的化生于本;从标的化生于标;从中气的化生于中气。


黄帝道:脉与病似相同而实相反的,怎样诊察呢?岐伯说:脉至与症相从,但按之不鼓击于指下,诸似陽证的,都是这样。黄帝道:凡是陰证而相反的,其脉象怎样?岐伯说:脉至与症相从,但按之却鼓指而强盛有力。


所以各种疾病开始发生,有生于本的,有生于标的,有生于中气的;治疗时有治其本而得愈的,有治其标而得愈的,有治其中气而得愈的,有治其标而得愈的,有逆治而得愈的,有从治而得愈的。所谓逆其病气而治,其实是顺治;所谓顺其病气而治,其实是逆治。


所以说:知道了标与本的理论,用之于临床就不会有困难;明白了逆与顺的治法,就可正确的进行处理而不产生疑问。就是这个意思。不知道这些理论,就不足以谈论诊断,却足以扰乱经旨。故《大要》说:技术粗浅的医生,沾沾自喜,以为什麽病都能知道了,结果他认为是热证,言语未了,而寒病又开始显露出来了。他不了解同是一气所生的病变而有不同的形证,诊断迷惑,经旨错乱。就是这个道理。


标本的理论,扼要而广博,从小可及大,举一个例子可以了解许多病的变化。所以懂得了标与本,就易于掌握而不致有所损害,察之属本与属标,就可以使病气调和,明确复之气,就可以为群众的榜样。天道的学问,就算得彻底了。


黄帝道:胜气复气的变化,时间的早晚怎样?岐伯说:大凡所胜之气,胜气到来就发病,待病气积聚之时,而复气就开始萌动了。复气,是胜气终了的时候开始的,得其气之时位则加剧。胜气有轻重,复气也有多少,胜气和缓,复气也和缓,胜气虚,复气也虚,这是自然变化的常规。


黄帝道:胜复之气的发作,萌动之时不当其时位,或后与时位而出现,是什麽缘故?岐伯说:因为气的发生和变化,盛和衰有所不同。寒暑温凉盛衰的作用,表现在辰戌丑未四季月之时。故陽气的发动,始于温而盛于暑;陰气的发动,始于凉而盛于寒。春夏秋冬四季之间,有一定的时差。故《大要》说:因春天的温暖,成为夏天的暑热,因秋天的肃杀,成为冬天的凛冽。谨慎体察四季月的变化,伺望气候的回归,如此可以见到气的结束,也可以知道气的开始。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道;四时之气的差分有常数否?岐伯说:大多是三十天。黄帝道:其在脉象上的反应是怎样的?岐伯说:时差与正常时相同,待其时过而脉亦去。《脉要》说:春脉无沉象,夏脉无弦象,动脉无涩象,秋脉无数象,是四时生气闭塞。沉而太过的是病脉,弦而太过的是病脉,涩而太过的是病脉,数而太过的是病脉,参差而见的是病脉,去而复见的是病脉,气未去而脉先去的是病脉。气去而脉不去的是病脉,脉与气相反的是死脉。所以说:气与脉之相守,象权衡之器一样不可有所差失,大凡陰陽之气,清静则生化就正常,扰动则导致疾病发生。就是这个道理。


黄帝道:幽和明是什麽意思?岐伯说:太陰、少陰两陰交尽,叫做幽;太陽、少陽两陽和明,叫做明。幽和明配合陰陽,就有寒暑的不同。


黄帝道:分和至是什麽意思?岐伯说:气来叫做至,气分叫做分;气至之时其气同,气分之时其气就异。所以春分秋分的二分和夏至冬至的二至,是天地正常气化纪时的纲领。


黄帝道:先生所说的春秋之气开始在前,冬夏之气开始于后,我已知道了。然而六气往复运动,主岁之时有非固定不变,其补泻方法是怎样的?岐伯说:根据司天、在泉之气所主之时,随其所宜,正确选用药味,是治疗上的主要关键。左右间气的治法与此相同。《大要》说:少陽主岁,先甘后咸;陽明主岁,先辛后酸;太陽主岁,先咸后苦;厥陰主岁,先酸后辛;少陰主岁,先甘后咸;太陰主岁,先苦后甘;佐以所宜的药物,助其生化之源泉,就掌握了治疗致病的规律。黄帝道:讲得对!


许多疾病的发生,都由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变化。医经上说:实证用泻法治疗,虚症用补法治疗,我把它告诉了医工,但是医工们运用了它,还不能收到十全的效果。我要这些重要的理论得到普遍运用,并且能够收到桴鼓相应的效果,如拨刺、雪污一样,对于望闻问切的诊察方法和技术,可以告诉我吗?岐伯说:审查疾病和发展变化的机理,切勿失却气宜。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道:请问疾病发生和发展变化机理是怎样的?








原载

黄帝内经白话版--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_【黄帝内经白话文 ...







—————————————————————————————————————————————








黃帝內經/素問


至真要大論(5)   




      帝曰:善。病(当,)生於本,余知之矣。()生於標者,(当,)治之柰何。

  歧伯曰:病(常,取chan,)反其(含)本,得標之病,治反(过【】来)其(含)本,得標之方。

  (黄,含)帝曰:善。六氣之(过,)勝,何以(从)候之。

  歧伯曰:乘其至也,清氣大來,燥之勝也,風(含)木受邪,肝病生焉。

  熱氣大來,火之(过,)勝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

  寒(截取共字头,音:)氣大來,水之勝也,火熱受邪,心病()生焉。

  濕氣大來,(当,)土之勝也,寒水受邪,腎病生焉。

  風(含)氣大來,木之(过,)勝也,土濕受邪,脾病生焉。

  所謂感邪而生病也。乘年之虛,則邪甚(含)也。(当,)失時之和,亦()邪甚也。遇月之空(含工,),亦()邪甚(过,)也。重()感於邪,則病危矣。有勝之氣,其必(当,)來復也。



  帝曰:其脈至何如。


  歧伯曰:厥陰之至其脈弦,少陰之至其脈鉤,太陰之至其脈沈(down,),少陽之至大而浮,陽明之至短而濇,太陽之至大而長(取chan,)。至而和則平,至而甚(含)(过,)則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陰陽易者危(重,)。


  帝曰:六氣標本,所從不同,柰何。


  歧伯曰:氣(取气头尾笔画重组:)有從本者,有從標本者,有不從標本者也。

  帝曰:願卒聞之。

  歧伯曰:少陽太陰從本,少陰太陽從本從標,陽明厥(含欠,)陰不從標本從乎中也。故從本者,化生於(含)本,從標本者,有標本之化,從中者,以中氣為化也。

  帝曰:脈從而病反者,其診(当,)何如。

  歧伯曰:脈至而從,按之不鼓,諸陽皆然。

  (黄,含)帝曰:諸陰之反,其脈何如(截其取貝,取口放上:)。

  歧伯曰:脈至而從,按之鼓(过,)甚(含)而盛也。是故百病之起,有()生於本(当【】中)者,有生於摽者,有生於中()氣者,有取本而得(治愈过【】)者,有取摽而得者,有取中氣而得者,有取摽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從取而得者。逆,正(含工,)順也。若順,逆也。故曰:知摽與本,(就【】常,取chan,)用之不殆,明知逆順,(当,)正行無(截取无,嫁接:)問。此之謂也。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診,足以亂(乱含)經。故《大要》曰:粗工嘻嘻,以為可知,言熱未已,寒病復始,同氣異形,迷診亂(乱含)經,此之謂也。夫標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one,)而(当,)知百病之害,言摽與本,易而勿損(含),察本與摽,氣可令調,明知勝復,為萬()民式,天之道畢矣。

  帝曰:勝復之變,早晏(当,)何如。

  歧伯曰:夫所勝者,勝至已病,病已慍慍,而復已萌也。夫所復者,勝盡而起,得位而甚,勝有微甚,復有少多,勝和(截取甚中貝,取口放上:)而和,勝虛而虛,天之常也。



  帝曰:勝復之作,動不當位,或後時而至,其故何也。


  歧伯曰:夫氣之生,與其化衰(down,)盛異也。寒暑溫涼盛衰(down,)之用,其(常,取chan,)在四維。故陽之動,始於溫,盛於暑,陰之動,始於清,盛於寒(截取共字头,音:)。春夏秋冬,(常,取chan,)各(取口放大至囗,古同:)差其(含)分。故《大要》曰:彼春之暖,為夏之暑,彼秋之忿,為冬之怒,謹(含)按四(含囗,古同:)維,斥候皆歸,其終()可見,其始可知。此之謂也。


  帝曰:差有數乎。


  歧伯曰:又凡三十度也。


  帝曰:其脈應皆何如。


  歧伯曰:差(当,)同正(常,取chan,)法,待時而去也。脈要曰:春不沈(down,),夏(常,取chan,)不弦(含弓,),冬不濇,秋不數,是謂四塞。沈(down,)(过,)甚(常,取chan,)曰病,弦(含弓,)甚(含)曰病,濇(过,)甚曰病,數(含)(过,)甚曰病,參見曰病,復見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反者死。故曰:氣之相守司也,如權衡(含)之不得相失也。夫陰陽之氣,清靜則生化治,動(含)則苛疾起,此之謂也。


  帝曰:幽(down,)明何如。

  歧伯曰:兩陰交盡故(常,取chan,)曰幽(down,),兩陽合明故(常,取chan,)曰明,幽明之配,寒(截取共字头,音:)暑(截取口放大至囗,古同:)之異(含)也。

  (黄,含)帝曰:分至何如(取口放大至囗,古同:)。

  歧伯曰:氣至之謂至,氣分之謂分,至則氣同,分則氣異,所謂天地之正紀也。

  (黄,含)帝曰:夫子言春秋氣(取气头尾笔画重组:)始于前(),冬夏氣始于(於含)後,余已知之矣。然六氣往復,主歲不常也,其補寫柰何。

  歧伯曰:上下(down,)所主,隨其攸利,正其味,則其要也,左右同法。《大要》曰:少陽之主,先(含元,)甘後鹹,陽明之主,先辛後酸,太陽之主,先鹹後苦,厥陰之主,先酸後辛,少陰之主,先(含兀,截取重组:)甘後鹹,太陰之主,先苦後甘,佐以所利(含),資以所生,是謂得氣。

  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經言盛者寫之,虛者補之,余錫以方士,而方(含)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應,猶拔刺雪汙,工巧神聖,可得聞乎。

  歧伯曰:審察病機無失氣宜,此(当,)之謂也。

  帝曰:願()聞病機何如。










黃帝內經/素問


至真要大論(5)   





      帝曰:善。病生於本,余知之矣。生於標者,治之柰何。


  歧伯曰:病反其本,得標之病,治反其本,得標之方。


  帝曰:善。六氣之勝,何以候之。


  歧伯曰:乘其至也,清氣大來,燥之勝也,風木受邪,肝病生焉


  熱氣大來(来含),火之勝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截取横折钩,放入点提:)。


  寒氣大來,水之勝也,火熱受邪,心病生焉


  濕氣大來,土之勝也,寒水受邪,腎病生焉


  風氣大來,木之勝也,土濕受邪,脾病生焉


  所謂感邪而生病也。乘年之虛,則邪甚也。失時之和,亦邪甚也。遇月之空,亦邪甚也。重感於邪,則病危矣。有勝之氣,其必來復也。


  帝曰:其脈至何如。


  歧伯曰:厥陰之至其脈弦,少陰之至其脈鉤,太陰之至其脈沈,少陽之至大而浮,陽明之至短而濇,太陽之至大而長。至而和則平,至而甚則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陰陽易者危。


  帝曰:六氣標本,所從不同,柰何。


  歧伯曰:氣有從本者,有從標本者,有不從標本者也。


  帝曰:願卒聞之。


  歧伯曰:少陽太陰從本,少陰太陽從本從標,陽明厥陰不從標本從乎中也。故從本者,化生於本,從標本者,有標本之化,從中者,以中氣為化也。


  帝曰:脈從而病反者,其診何如。


  歧伯曰:脈至而從,按之不鼓,諸陽皆然。


  帝曰:諸陰之反,其脈何如。


  歧伯曰:脈至而從,按之鼓甚而盛也。是故百病之起,有生於本者,有生於摽者,有生於中氣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摽而得者,有取中氣而得者,有取摽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從取而得者。逆,正順也。若順,逆也。故曰:知摽與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順,正行無問。此之謂也。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診,足以亂經。故《大要》曰:粗工嘻嘻,以為可知,言熱未已,寒()病(症,)復始,同氣異形,迷診亂經,此之謂也。夫標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摽與本,易而勿損,察本與摽,氣可令調,明知勝復,為萬民式,天之道畢矣。


  帝曰:勝復之變,早晏何如。


  歧伯曰:夫所勝者,勝至已病,病已慍慍,而復已萌也。夫所復者,勝盡而起,得位而甚,勝有微甚,復有少多,勝和而和,勝虛而虛,天之常也。


  帝曰:勝復之作,動不當位,或後時而至,其故何也。


  歧伯曰:夫氣之生,與其化衰盛異也。寒暑溫涼盛衰之用,其在四維。故陽之動,始於溫,盛於暑,陰之動,始於清,盛於寒。春夏秋冬,各差其分。故《大要》曰:彼春之暖,為夏之暑,彼秋之忿,為冬之怒,謹按四維,斥候皆歸,其終可見,其始可知。此之謂也。


  帝曰:差有數乎。


  歧伯曰:又凡三十度也。


  帝曰:其脈應皆何如。


  歧伯曰:差同正法,待時而去也。脈要曰:春不沈,夏不弦,冬不濇,秋不數,是謂四塞。沈甚曰病,弦甚曰病,濇甚曰病,數甚曰病,參見曰病,復見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反者死。故曰:氣之相守司也,如權衡之不得相失也。夫陰陽之氣,清靜則生化治,動則苛疾起,此之謂也。


  帝曰:幽明何如。


  歧伯曰:兩陰交盡故曰幽,兩陽合明故曰明,幽明之配,寒暑之異也。


  帝曰:分至何如。


  歧伯曰:氣至之謂至,氣分之謂分,至則氣同,分則氣異,所謂天地之正紀也。


  帝曰:夫子言春秋氣始于前,冬夏氣始于後,余已知之矣。然六氣往復,主歲不常也,其補寫柰何。
应勇  王延轶
石正丽 舒红兵


  歧伯曰:上下所主,隨其攸利,正其味,則其要也,左右同法。《大要》曰:少陽之主,先甘後鹹,陽明之主,先辛後酸,太陽之主,先鹹後苦,厥陰之主,先酸後辛,少陰之主,先甘後鹹,太陰之主,先苦後甘,佐以所利,資以所生,是謂得氣。


  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經言盛者寫之,虛者補之,余錫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應,猶拔刺雪汙,工巧神聖,可得聞乎。


  歧伯曰:審察病機無失氣宜,此之謂也。


  帝曰:願聞病機何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6 20:4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