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363|回复: 0

最后的审判 (156) 黃帝內經 至真要大論(6)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6 12: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日月同辉有其中 于 2020-3-8 11:17 编辑

黃帝內經/素問


至真要大論(6)




歧伯曰:諸風掉胘,皆屬於肝。

  諸寒收引,皆屬於腎。

  諸氣膹鬱,皆屬於肺。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諸熱瞀瘛,皆屬於火。

  諸病痒瘡,皆屬於心。

  諸厥固泄,皆屬於下。

  諸痿喘嘔,皆屬於上。

  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

  諸痙項強,皆屬於濕。

  諸逆衝上,皆屬於火。

  諸脹腹大,皆屬於熱。

  諸躁狂越,皆屬於火。

  諸暴強直,皆屬於風。

  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

  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

  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

  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

  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故《大要》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踈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此之謂也。

  帝曰:善。五味陰陽之用何如。

  歧伯曰: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鹹味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

  六者,或收,或散,或緩,或急,或燥,或潤,或耎,或堅,以所利而行之,調其氣,使其平也。

  帝曰:非調氣而得者,治之柰何。有毒無毒,何先何後,願聞其道。

  歧伯曰:有毒無毒,所治為主,適大小為制也。

  帝曰:請言其制。

  歧伯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從之,堅者削之,客者除之,勞者溫之,結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緩之,散者收之,損者溫之,逸者行之,驚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開之發之,適事為故。

  帝曰:何謂逆從。

  歧伯曰: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從少從多,觀其事也。

  帝曰:反治何謂。

  歧伯曰:熱因寒用,寒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則同,其終則異,可使破積,可使潰堅,可使氣和,可使必已。

  帝曰:善。氣調而得者何如。

  歧伯曰:逆之,從之,逆而從之,從而逆之,踈氣令調則其道也。

  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歧伯曰:從內之外者調其內,從外之內者治其外,從內之外而盛於外者,先調其內而後治其外,從外之內而盛於內者,先治其外而後調其內,中外不相及,則治主病。

  帝曰:善。火熱復惡寒,發熱有如瘧狀,或一日發,或閒數日發,其故何也。

  歧伯曰:勝復之氣,會遇之時,有多少也。陰氣多而陽氣少,則其發日遠,陽氣多而陰氣少,則其發日近。此勝復相薄盛衰之節,瘧亦同法。

  帝曰:論言治寒以熱,治熱以寒,而方士不能廢繩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熱者,寒之而熱,有病寒者,熱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復起,柰何治。

  歧伯曰: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者取之陽,所謂求其屬也。

  帝曰:善。服寒而反熱,服熱而反寒,其故何也。

  歧伯曰:治其王氣,是以反也。

  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

  歧伯曰:悉乎哉問也。不治五味屬也。夫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鹹先入腎,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夭之由也。

  帝曰:善。方制君臣何謂也。

  歧伯曰: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非上下三品之謂也。

  帝曰:三品何謂。

  歧伯曰:所以明善惡之殊貫也。

  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

  歧伯曰:調氣之方,必別陰陽,定其中外,各守其鄉。內者內治,外者外治,微者調之,其次平之,盛者奪之,汗者下之,寒熱溫涼,衰之以屬,隨其攸利,謹道如法,萬舉萬全,氣血正平,長有天命。

  帝曰:善。




原载

黃帝內經•素問第七十四•至真要大論•無壓力閱讀版•再探針灸 ...





————————————————————————————————————————————







黄帝内经白话版--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6)



岐伯说:凡是风病,振摇眩晕,都属于肝。凡是寒病,收引拘急,都属于肾。凡是气病,喘急胸闷,都属于肺。凡是湿病,浮肿胀满,都属于脾。凡是热病,神志昏乱,肢体抽搐,都属于火。凡是疼痛,瘙痒的疮疡,都属于心。凡是厥逆,二便不痛或失禁,都属于下焦。凡是痿症,喘逆呕吐,都属于上焦。凡是口噤不开,鼓颌战抖,神志不安,都属于火。凡是痉病,颈项强急,都属于湿。凡是气逆上冲,都属于火。凡是胀满腹大,都属于热。凡是躁动不安,发狂越常,都属于火。凡是突然发生强直,都属于风。凡是因病有声,叩之如鼓,都属于热。凡是浮肿,疼痛酸楚,惊骇不宁,都属于火。凡是转筋反折,排除的水液,都属于热。凡是排泄的水液澄明清冷,都属于寒。凡是呕吐酸水,急剧的下利,都属于热。所以《大要》说:谨慎地掌握病机,分别观察其所属关系,有邪、无邪均必须加以推求,实证、虚证都要详细研究,首先分析五气中何气所胜,然后疏通其血气,使之调达舒畅,而归于和平。就是这个意思。黄帝道:讲得对。

药物五味有陰陽之分,它们的作用怎样?岐伯说:辛甘发散的属陽,酸苦涌泄的属陰,咸味涌泄的属陰,淡味渗泄的属陽。辛甘酸苦咸淡六者,或收敛,或发散,或缓和,或急暴,或燥湿,或润泽,或柔软,或坚实,根据病情之所宜运用,以条理气机,使陰陽归于平衡。

黄帝道:有的病不是用调气之法所能治愈的,应该怎样治疗?有毒无毒之药,哪种先用,哪种后用?我想知道它的方法。岐伯说:有毒无毒药物的使用,以适应所治病症的需要为原则,根据病情的轻重制定方剂大小。

黄帝道:请你讲讲方剂的制度,岐伯说:君药一,臣药二,是小方的组成法;君药一,臣药三,佐药五,是中等方的组成法;君药一,臣药三,佐药九,是大方的组成法。寒病用热药治疗,热病用寒药治疗,病轻的逆其病气而治,病重的从其病气而治,坚实的削弱它,有客邪的驱除它,因劳所致的温养它,耗散的收敛它,虚损的温补它,安逸的通行它,惊悸的平静它,在上者使之上越,在下场得使之下夺,或用按摩,或用汤浴,或迫使其外出,或劫截其发作,或用开导,或用发泄,以适合病情为度。

黄帝道:什麽叫逆从?岐伯说:逆就是正治法,从就是反治法。反治药的多少,要根据病情而定。

黄帝道:反治是怎样的?岐伯说:就是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要制伏疾病的本质,必先探求发病的原因。反治法开始时药性与病性似乎相同,但最终其药性与病性是相反的。可以用来破除积滞,消散坚块,调畅气机,使疾病痊愈。黄帝道:对。

调畅气机而病得痊愈的是怎样的呢?岐伯说:或用逆治,或用从治,或先逆后从,或先从后逆,疏通气机,使其调达,这就是调气的治法。黄帝道:对。

病有内脏与体表相互影响的,如何治疗?岐伯说:从内脏影响到体表的,先治其内脏病;从体表影响到内脏的,先治其体表病;从内脏影响到体表而偏重于内脏的,先治其体表病,后治其内脏病;内脏与体表没有相互影响的,就治其发病部位所主之病。黄帝道:对。

火热之病,反复恶寒发热,有如疟疾之状,或一天一发,或间隔数天一发,这是什麽缘故?岐伯说:因为胜复之气相遇的时候,陰陽之气有多少的关系。陰气多而陽气少,则发作的间隔时日就长;陽气多而陰气少,则发作的间隔时日就短。这是胜气与复气的相互搏斗,也是寒热盛衰的关键。疟疾的原理也是这样。

黄帝道:医论上说,治寒证当用热药,治热证当用寒药,医工是不能违背这些准则而改变其规律的。但是有些热病,服寒药后更热;有些寒病,服热药后更寒。不但原有的寒与热仍旧存在,而且更有新病增加,这应该怎样治疗呢?岐伯说:凡是用寒药而反热的,应该滋其陰,用热药而反寒的,应该补其陽,这就是探求其根本而治的方法。黄帝说:对。

服寒药而反热,服热药而反寒,是什麽原因呢?岐伯说:仅注意治疗其亢盛之气,而忽略了虚弱之根本,所以有相反的结果。

黄帝道:有的并非由于治疗亢盛之气所造成的,是什麽道理?岐伯说:问得真详尽啊!没有治疗亢盛之气,那就是由于不知道五味所属的关系。大凡五味入胃后,各归入所喜的脏。所以酸味先入肝,苦味先入心,甘味先入脾,辛味先入肺,咸味先入肾。服用日久便能增强过久,又是导致死亡的原因。黄帝道;对。

方剂的制度分君臣,是什麽意思?岐伯说:主治疾病的药叫做君,辅助君药的叫做臣,应顺臣药的叫做使,并不是指上、中、下三品的意思。

黄帝道:什麽叫三品?岐伯说:三品是用来说明药性有毒无毒的分类法。黄帝道:对。

疾病的内在外怎样分别治疗?岐伯说:调治病气的方法,必须辩别陰陽,确定它在内还是在外,根据病之所在,在内的治内,在外的治外。轻微的它,较盛的平静它,亢盛的劫夺它,在表的汗之,在里的下之,根据寒热温凉的不同属性,而衰减其所属的病证,随其所宜为准。谨慎地遵守如上的法则,可以万治万全,使气血和平,确保他的天年。黄帝道:讲得好极了。





原载

黄帝内经白话版--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_【黄帝内经白话文 ...




—————————————————————————————————————————————




黃帝內經/素問

至真要大論(6)



      歧伯曰:諸風掉(down,)胘,皆(常,取chan,)屬於肝。

  諸寒(截取共字头,音:)收引(过【】来),皆屬(含)於腎。

  諸(上下【down,】)氣(生)膹(截取共字头,音:)鬱,皆(含→)屬(过,)於肺。

  諸(过,)濕腫()滿(截取满共字头,音:),皆(常,取chan,)(当,)屬(含)於脾。

  諸(过,)熱(截取工,)(热含)瞀瘛,皆(常,取chan,)(当,)屬於火。

  諸病痒瘡,皆屬於心。

  諸厥(含欠,)固泄,皆屬於(含)下(down,)。

  諸痿喘嘔,皆(原,)屬於上。

  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

  諸痙項強,皆屬於濕。

  諸逆衝
上,皆屬於火。

  諸脹腹大,皆屬於熱。

  諸躁狂越,皆屬於火。

  諸暴強直,皆屬於風。

  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

  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

  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

  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

  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故《大要》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踈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此之謂也。

  帝曰:善。五味陰陽之用何如。

  歧伯曰: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鹹味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

  六者,或收,或散,或緩,或急,或燥,或潤,或耎,或堅,以所利而行之,調其氣,使其平也。

  帝曰:非調氣而得者,治之柰何。有毒無毒,何先(含兀,截取嫁接:)何後,願聞其道。

  歧伯曰:有毒無毒,所治為主,適(适含)大小為制也。

  帝曰:請言其制。

  歧伯曰:君一(one,)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当,)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從之,堅者削之,客者除之,勞者溫之,結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緩之,散者收之,損(含)者溫之,逸者行之,驚者平之,上之下(down,)之,摩之浴之,薄(孱,)之劫之,開之發(含弓,)之,適事(之过【】程)為故。

  帝曰:何謂逆從。

  歧伯曰: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從少從多,觀其事(含)也。

  帝曰:反治何謂。

  歧伯曰:熱因寒用,寒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則同,其終則異,可使破積,可使潰(含)堅,可使氣(上下【down,
】)和,可使必已。

  帝曰:善。氣調而得者何如。

  歧伯曰:逆之,從之,逆而從之,從而逆之,踈氣令調則其道也。

  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歧伯曰:從內之外者調其內,從外之內者治其外,從內之外而盛於(含)外者,先調其內(在前【】)而後治其外,從外之內而盛於內者,先治其外而後調其內,中外不相及,則治主病。

  帝曰:善。火熱(含)復惡寒,發熱有如瘧狀,或一日發,或閒數(含)日發,其故何也。

  歧伯曰:勝復之氣,會遇(含)之時,有多少也。陰氣(过,)多而陽氣少,則其(含)發日(长,取chan,)遠(),陽氣(过,)多而陰氣少,則其發(含弓,)日近。此勝復相薄盛衰(down,)之節,瘧亦(常,取chan,)同法。

  帝曰:論言治寒(当,)以熱,治熱(当,)以寒,而方(含)士不能廢繩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熱者,寒之而熱,有病寒者,熱之而寒,二者皆在(先前【】的旧【】病上)新病復起,柰何治。

  歧伯曰:諸寒之而熱者(当【】常【取chan,】)取之陰,熱之而寒(截取共字头,音:)者取之陽,所謂求(过,)其屬(含)也。

  帝曰:善。服寒而反熱,服熱而反寒,其(缘,
)故何也。

  歧伯曰:(当,)治其王氣,是以反也。

  帝曰:不治王(取wan,)而然者,何也。

  歧伯曰:悉(含)乎哉問也。不治五味屬也。夫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鹹先入腎,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夭(取十取代人:)之由也。

  帝曰:善。方(含)制君臣何謂也。

  歧伯曰: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非上下(down,)三品之謂也。

  帝曰:三品何謂。

  歧伯曰:所以明善惡之殊貫(取口取代上首:)也。

  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

  歧伯曰:調氣之方,必別(过,)陰陽,定其(含)中()外,(常,取chan,)各守其鄉。內者內治,外者外治,微者調之,其次平(扫荡【】)之,(过,)盛者奪之,汗者下(down,)之,寒(截取共字头,音:)熱(常【取chan,】用)溫涼,衰(down,)之以屬,(常,取chan,)隨其(含)攸利,謹道(过,)如法,萬舉萬(含)全,氣血正平,長有天命。

  帝曰:善。







黃帝內經/素問


至真要大論(6)




歧伯曰:諸(截取土上竖接下竖,放入点撇:
)風掉胘,皆(尽,)屬(截取属横折钩,摆正点提:)於肝。

  諸(截取土上竖接下竖,放入点撇:)寒收引,皆(尽,)屬(截取属横折钩,摆正点提:)於腎。

  諸氣(截取短横放米上,去掉撇捺:)膹鬱,皆(尽,)屬(截取属横折钩,摆正点提:)於肺。

  諸濕腫滿,皆(尽,近)屬於脾。

  諸熱瞀瘛,皆(尽,近)屬於火。

  諸病痒瘡,皆(尽,近)屬於心。

  諸厥固泄,皆(尽,近)屬於下。

  諸痿喘嘔,皆(尽,近)屬於上。

  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尽,近)屬於火。

  諸痙項強,皆(尽,近)屬於濕。

  諸逆衝上,皆(尽,近)屬於火。

  諸脹腹大,皆(尽,近)屬於熱。

  諸躁狂越,皆(尽,近)屬於火。

  諸暴強直,皆(尽,近)屬於風。

  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尽,近)屬於熱。

  諸病胕腫疼酸驚駭(尽,近)於火。

  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尽,近)屬於熱。

  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尽,近)屬於寒。

  諸嘔吐酸(截取土上竖接下竖,放入
点:)暴注下(截取撇、十放入:)迫,皆(尽,)屬(截取属横折钩,放入点提:)於熱。

  故《大要》曰:謹()守病(截取寸横折钩,放入提:)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截取横折钩,放入点提:),踈其血氣,令(含今,)其調達,而致和平(),此之謂也。

  帝曰:善。五味陰陽之用何如。

  歧伯曰: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鹹味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

  六者,或收,或散,或緩,或急,或燥,或潤(截取横折钩,放入点提:
),或耎,或堅,以所(含斤,)利而行之,調其氣,使其平()也。

  帝曰:非調氣而得者,治之柰何。有毒無毒,何先何後,願聞其道。

  歧伯曰:有毒無毒,所治為主,適大小為制也。

  帝曰:請言其制。

  歧伯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從之,堅者削之,客者除之,勞者溫之,結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緩之,散者收之,損者溫之,逸者行之(截取行横折钩,放入点提:),驚(取jin,)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開之發之,適事為故。

  帝曰:何謂逆從。

  歧伯曰: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從少從多,觀其事也。

  帝曰:反治何謂。

  歧伯曰:熱因寒用,寒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則同,其終則異,可使破積,可使潰堅,可使氣和,可使必已。

  帝曰:善。氣調而得者何如。

  歧伯曰:逆之,從之,逆而從之,從而逆之,踈氣令調則其道也。

  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歧伯曰:從內之外者調其內,從外之內者治其外,從內之外而盛於外者,先調其內而後治其外,從外之內而盛於內者,先治其外而後調其內,中外不相及,則治主病。

  帝曰:善。火熱復惡寒,發熱有如瘧狀,或一日發,或閒數日發,其故何也。

  歧伯曰:勝復之氣,會遇之時,有多少也。陰氣多而陽氣少,則其發日遠,陽氣多而陰氣少,則其發日近。此勝復相薄盛衰之節,瘧亦同法。

  帝曰:論言治寒以熱,治熱以寒,而方士不能廢繩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熱者,寒之而熱,有病寒者,熱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復起,柰何治。

  歧伯曰: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者取之陽,所謂求其屬也。

  帝曰:善。服寒而反熱,服熱而反寒,其故何也。

  歧伯曰:治其王氣,是以反也。

  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

  歧伯曰:悉乎哉問也。不治五味屬也。夫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鹹先入腎,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夭之由也。

  帝曰:善。方制君臣何謂也。

  歧伯曰: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非上下三品之謂也。

  帝曰:三品何謂。

  歧伯曰:所以明善惡之殊貫也。

  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

  歧伯曰:調氣之方,必別陰陽,定其中外,各守其(截取寸横折钩,取撇作提放入)鄉(各尽【】其责)。內者內治,外者外治,微者調之,其次平()之,盛者奪之,汗者下之,寒熱溫涼,衰之以屬(截取属横折钩,摆正点提:),隨其攸利,謹()道如法,萬舉萬全,氣血正平(),長有天命。

  帝曰:善。



    (全文结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6 21:1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