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994|回复: 0

源自信仰的艺术宝库——敦煌石窟

[复制链接]

416

主题

1784

回帖

9370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370
发表于 2020-9-19 23: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大纪元

1.jpg
敦煌石窟(神韵艺术团提供)

说起中国的神传文化,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如女娲补天、伏羲演八卦、仓颉造字、黄帝作乐等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其实,五千年来,上天并不间断着给予人间启示,在神州这片土地上留下神佛的遗迹,其中,自东晋十六国起开凿的敦煌莫高窟就是一个光耀夺目的明证。
*****
“莫高”,意为沙漠高处;“窟”,是僧人割舍世情后避世苦修的所在。莫高窟的开凿,源于佛陀弟子一片修行的诚心和对于神佛的敬仰。据唐代的记载,有一个名叫乐僔的沙门(古印度僧人名称),他志心断绝七情,一心向佛,云游于山林旷野,在来到敦煌的三危山和鸣沙山之间时,仰面看到对面山壁上有金光显现,其中有千佛庄严林立。于是他悟到此处一定是供佛徒修行礼佛的圣地,便在山壁上开凿了敦煌历史上的第一个石窟。那一年是公元366年。

公元366年正值中国的五胡十六国时期。永嘉之乱(胡族统治者攻陷洛阳,大肆屠杀)后,中原大地政权更迭频仍,百姓流离失所,山河满目疮痍。以儒学兴家的晋代世家大族迁居南方,而胡人君主入主北方,大力推崇佛教理念,以鸠摩罗什为首的译经大师将佛经义理译成汉文,广为流传。历来敬天信神的汉民族,在悲苦的现实之外找到了心灵的净土。杀人如麻的君主和将军们寻求救赎,也在佛教的理念中找到了一席安身之地。从此佛教在中国兴盛起来,成为与儒道并重的信仰体系。
2.jpg
莫高窟第285窟 禅僧像
敦煌位处河西走廊西端,是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起点,无数信佛的人,包括来自印度、中亚的商旅和从中原避世迁居的汉人,都会在乐僔所开凿的地方周围修上更多的石窟,以证明自己敬佛的诚心,并感激佛的护佑。越来越多的石窟在这

片鸣沙山断崖出现,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的开凿建设,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近代人们又发现了一个藏经洞,内有古代文物5万余件,其中包括佛、道两家的学术经卷。敦煌,如今已是世界文化遗产、佛教文化的艺术宝库。人们称它为千佛洞,正应了乐僔在最初开凿时所见的景象。

走进敦煌石窟,人们可见正壁开凿佛龛,其中佛、菩萨的彩塑法像庄严,神情平和、静谧、慈祥。在早期的石窟中,侧壁设有斗室,僧人在其中打坐禅修,而正壁的佛像可供礼拜、观像。观像是佛家一种修炼的方法,当内心达到无比的纯净、专注和虔诚时,僧人能够透过佛像,见到真佛的显现。
3.jpg

莫高窟第285窟 主室内景

在石窟的壁画中,人们可见佛教中的义理和故事以通俗易懂的连环画形式展现眼前,向世俗之人传递佛的诲谕,使不识字的众生也能接受佛理的普惠。这些壁画包括释迦牟尼佛的本生故事(释迦牟尼前生的故事)、佛传故事(释迦牟尼当世修行的故事)和经变画(根据佛经描绘的图画)等,其中的许多故事,如舍身饲虎、割肉喂鹰、九色鹿、五百强盗成佛都流传很广。

这些故事蕴含着慈悲众生、弃恶从善、舍己为他的理念,即使是不曾决心修行的世俗之人也会认同这些道理,从而升起向善之心。另一些壁画的内容形象的描绘了极乐世界的美好,那里有七宝池水、庄严梵宫、金沙铺地、殿阁高耸、飞天起舞、天花环绕。信徒们看着画中的美景,就会想起佛经中记载的句子:极乐世界“无有刀兵、无有奴婢、无有欺屈、无有饥馑。”从而心中升起无限向往,并坚定了苦修的决心。

从这些彩塑和壁画中,人们可以看出,每一处细微的描摹、雕刻都堪称精妙绝伦。那么这些艺术品是否都是出自于当时著名的艺术家呢?这些艺术品其实是出身于各个阶层的供养人出资,由工匠打造而成的。在唐以后的石窟里,供养人也被画在壁画上显眼的位置,与真人一般大小甚至比真人更大。然而在十六国时期,供养人的画像极小,除了署名之外也没有隋唐以后附加的官衔、郡望等,而通常只加上四个字“一心供养”。

在佛教的理念中,供养有着这样的含义:“于佛诚敬供养之人有福报,若能无所希望供养于佛则有功德。”福报只是人间今生的好处,而功德却是伴随修炼人的永生(佛家相信人死后进入轮回转生,有无数次前世、今生、来生)。从中我们可以大概猜想,隋唐以前造窟之人信佛之心更为虔诚,无所求报。
4.jpg
莫高窟第329窟壁画 悉达多太子(即释迦牟尼)看破生老病死,舍弃王位与爱妻,夜半骑马逾城而去。为避免马蹄声惊醒百姓,天神托起马蹄,悉达多升于半空。

与供养人相比,亲手制作佛像的工匠,他们的名字更被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只有少数几个石窟里留存着模糊的字迹“某某某敬造”。他们有什么样的出身?他们来自何方?今天我们一概不知,我们只能推断出他们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然而他们用手中的笔和刻刀孜孜不倦的描摹出天国主位逼真传神的模样,在千年之后仍旧供人膜拜。

人们看着菩萨微扬的唇角、微睁的双目,力士虬劲的肌肉,绷紧的筋脉,恍惚以为下一刻就能聆听观世音慈悲的妙旨,看见乱法之鬼消失在降魔的法器之下。这些栩栩如生的造像,使我们相信,这些克服了无数艰苦而潜心创作,不求留下姓名的画工和塑匠,是真正的佛的子民,他们在创作过程中领悟了“观像”的真谛,亲眼目睹了神佛的显现。

敦煌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中国文化艺术宝库,在信仰的内涵逐渐淡化的今天,人们仍旧为其艺术成就而赞叹。从十六国时期古朴凝重的风格,到北朝时期的秀骨清像,再到隋唐时代的圆润丰腴,这些艺术品记录着每一时代的艺术技法和审美。它对于研究历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建筑、服装、民俗等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然而,敦煌莫高窟最宝贵的价值,是在于它保留下了佛家的精神内涵,佛经中修炼的内容,还有神佛真实存在的见证。

敦煌石窟位于绝漠边缘,人迹罕至之地,因而避过了朝代更迭的战乱,至今成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石窟寺。敦煌,在史书中有这样的解释:“敦,大也。煌,盛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也许,早在张骞凿空之旅(张骞开辟丝绸之路,连通西域)时,就是按照上天有意写出的剧本开拓着莫高窟在历史上的地位。

几千年后的今天,敦煌石窟在神韵的舞台上,仍然扮演着沟通东西文化的重要角色。这一切,都是因为它讲述着一个亘古未变的道理:真正人类的艺术,是因敬神而创作的,并因得到了神的启示和护佑而愈加美好。这本是一个从上古开始,东方人和西方人共同认可的真理,只是至近代渐渐被人遗忘了。
5.jpg
莫高窟第45窟 左胁侍菩萨
*****
在神韵2008年节目《造像》中,一位虔诚的工匠在塑造佛像时苦于灵感枯竭,正当他心力交瘁,困极入睡时得到了神佛的开示,一霎那间金光大显,佛陀、菩萨和仙女降临在他面前。他醒后思如泉涌,凭借记忆创造出栩栩如生的塑像。
在2018年最新的节目中,一名久经沙场,杀人无数的将军,在放下屠刀,皈依佛门之后,又将在石窟中经历怎样的奇迹呢?还请您来到神韵演出的现场,亲自找寻答案。

(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自神韵艺术团网站
(神韵网站授权转载,版权归神韵艺术团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3-29 01: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