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957|回复: 0

孔子学院 全军覆没 叫好不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7 13: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5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开设,这也是中国孔子学院首次进驻欧洲,之后也陆续在美国、俄罗斯、泰国等世界各地开办。

然而,从六年前开始,第一所孔子学院宣布关闭,随后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都陷入关闭危机,陆续关门。去年12月,瑞典关闭了在瑞典设置的全部四所孔子学院,一间教室都没有留下,境外所有的孔子学院,大都已经被关闭了。

海外孔子学院被关了,这一消息传回中国,网友们不仅没有为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传输失败而难过,还写下一片好评,叫好声不断,这是为何?

这种反常的反应不是没有原因的,中国通过孔子学院,在过去几十年在境外的文化输出是有问题的,这造成了国外孔子学院建立的失败。

不求回报的资本投入

自从在外国推广孔子学院这个想法提出,中国就在不断投入资金。因为孔子学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的社会公益机构。

它的非盈利性意味着要想达成在海外推广的目的,中国教育者需要自己承担每一所孔子学院的建设费用、运营费用甚至各项后续费用。比如在美国创办一所孔子学院,首先需要建设费用50万美元来构建学校,然后每一个孔子课堂需要6万建设费用。

当初步建设完成,还需要5到1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去运营这个项目。当有学生愿意来了解中国文化时,中国需要提供免费教材,还要承包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志愿者的食宿和交通费。

除此之外,大大小小的各项经费补贴不可胜数。据估计,这些年来,海外孔子学院的投入高达10亿美元以上。

虽然传播文化与知识不应该用盈利赚钱的角度来考虑,但维持海外孔子学院,吃穿住行哪一项不需要中国自掏腰包。这样不计成本的资本投入,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来补贴,这个项目又怎么能长远地进行呢?

另一方面,教育者们推广海外孔子学院,却没有考虑到中国内部情况。国内还有几千万以上的儿童流离失所,没有教育机会,还有很多穷困潦倒的地方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

自己国家尚且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来保证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的培养,为什么还要向比我们发达、富裕的地区送上免费宝贵的教育资源呢?

把这些钱用在建设国内贫困失学地区的学校和教师,请老师来支持教育,不是能让更多人走出山区,改变自己的人生,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吗?孔子学院这样的经营现状,确实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愤怒和指责之声。

不合时宜的课程设置

孔子学院在海外推广,除了需要考虑本土文化的经典性,有代表性,还需要考虑国外的接受程度,以免水土不服,造成无人问津的情况。

孔子学院教授的课程,主要是茶艺、京剧、书法、传统舞蹈等,确实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但对于外国人来说,想对这些有所了解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让一个对你文化稍有涉猎的人去继续探究是很容易的,但让一群对中国传统文化几乎是零研究的外国人去坚持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容易失去兴趣或信心而中途放弃。

在有些国家,孔子学院的课程设置也有问题。比如第一所在韩国首尔的孔子学院,主要课程是"教老外认识几个汉字"、"读写中国名着",让外国人只能学到识汉字、包饺子、打太极等中国文化的皮毛,到了今天,这些课程已经远远不足以传递我们国家的文化深度了。

所以从表面上看,孔子学院在国外开设了几百所,文化传播似乎十分成功,但其实教学方式单一,教材编制严重不足才是没什么实际效果的原因所在。

不够正规的工作环境

曾在孔子学院工作的教职工说,海外的孔子学院与很多学校从初中到大学都有教学合作关系,但真正有中文教学需要的学校是会有自己的当地老师或者外聘的全职老师,不会让孔子学院负责。

所以,孔子学校只是在学生们活动课的时间,上兴趣课,介绍下中国文化,顺便学几句中文,这样随意的教学安排确实不足以让学生们了解到我们的中国文化。

而且,因为孔子学院是一个社会公益机构,好多老师都是志愿者,无法长久固定地在海外执教,一般老师最多两年就会更换,变动的环境也无法学生提供稳定的教学质量。

除此之外,孔子学院还给合作学校提供夏令营冬令营等游学中国的机会,带队老师无需出任何费用,全部费用由孔子学院承担。这种免费游学的好机会,谁都不想放过。

于是,孔子学院的本意是想让游学老师没有负担地给学生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却变成了老师为了这几个名额而争斗不休,各种小动作暗箱操作,反而忽视了学生的教育内容,违背了孔子学院游学的初衷。这种没有严格规定和严谨审核的工作环境,是孔子学院的一大弊端。

错误的输出方式

从孔子学院纷纷被关闭可以看出,我们国家这种"送出去"的文化,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尊重。并不是简单的送出去,就可以达到文化输出的目的。

那要怎么才是正确的输出方式呢?以近几年大火的日漫、韩剧为例,在海外的爱好者越来越多,这些日漫迷、韩剧迷会自觉在本地奠基相关的教学基础,比如学日语,学韩语,追星,然后对日本和韩国文化产生向往与好奇之心,主动、自费地去日韩旅游、观光、打卡甚至就业。

这样,自然而然就带动了日韩培训市场,日韩也成功地达到了文化输出的目的。其实,国内现在就有几个成功的文化输出案例。在海外社交网站上,李子柒已经获得了千万数量级的订阅数,甚至超过了CNN的订阅数。

李子柒的视频,大多数人应该都看过或有所了解,主要记录了她做许多中国传统食物和家具,自给自足的田园式生活,全片没有一个字赞扬中国,却讲好了中国式故事,透露出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还有最近的汉服热,许多人把穿汉服,带有许多中国元素的视频传到网上,也受到了海外的广泛关注。这些成功的案例,不用投入资金去国外推广,是不是比强行推广孔子学院更加明智?

所以,我们现在能做什么呢?

其一,国家要发展硬实力,在世界有了话语权,自然就有人会来学习强国的文化。

其二,我们要自己对自己的文化自信。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文化的载体,如果我们传递给外国的那些东西,自己都不感兴趣,看不起,那么怎么能在海外推广,指望着外国人欣赏与尊重。

只有国人也真心爱传统文化,就像现在越来越多人愿意去钻研茶道,越来越多人喜欢穿汉服出门,这样无形之间就影响到了别人。

其三,我们可以把文化包装成商品去卖,以游戏、小说、电影、漫画的形式都可以,比如《卧虎藏龙》、《叶问》这些国际知名电影,喜欢的人自然会为此付钱,再作为自来水去宣传,也就无人诟病了。

毕竟,要么花了钱,要么花了大量额外的休息时间得以欣赏这些东西,人们就是付出了才会珍视,自然觉得这些东西有价值有意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文化输出的循环。

有句话说得好,所有的文化输出,本质都是文化溢出。只要先在自己国家内部竞争中胜利,受到大家的欢迎,别的国家的人再主动引入,文化输出就完成了。

而孔子学院很明显不是市场竞争出来的产物,太极、扇子舞这些在国内都不是爆款,虽然确实是传统文化,但确实没法顺利地在海外推广,孔子学院被关,也就是民心所向,收获一片叫好之声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8 15:3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