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355|回复: 0

论人类的不平等(一) ——颠覆西方的核心价值观

[复制链接]

26

主题

2

回帖

34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44
发表于 2020-11-8 08: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人类不平等一)
——颠覆西方的核心价值观
绪论
      “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冷静地直面他们生活的真实状况和他们相互关系。”——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观念世界中出现上述情景,必定是礼坏乐崩,通常等级低下的人们不可能冷静地直面他们生活的真实状况”,而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于是下贱行径便大行其道。今天美国社会骚乱肆虐的“黑命贵”(Black Lives Matter)就是这样,一心要想达到在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下所不能达到的目的,为此粉墨登场,进而大闹天宫,毁像倒碑,大破四旧,捣乱破坏,打砸抢烧,纵情发泄,恣意妄为——自以为“正道”尽在其中矣!
此谓之“正道”者,即“政治正确”也,乃当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制高点,它以僵硬的观点和立场,为西方主流政治注入了核心价值观。“政治正确”着重表现为极强的“平等观”或“平均主义”。
然而这恰如黑格尔和尼采论述的奴隶意识(后面还要详述),内心中真正希望的是放弃自由被奴役,因为“自由的人是不嫉妒的,他们乐于承认一切伟大和崇高,并且欢迎他们的存在。”①“黑命贵”骚乱在任何场合,“政治正确”喧嚣在各种舞台,都是高举“平等主义”大旗,以此为总台柱。因此端本清源,对西方政治舆论中心的“平等观”进行彻底剖析和严厉批判就非常有必要。我们该知道:美国的政客向来自命不凡,乐观过份,他们面对社会现实,总倾向于“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如此使得美国当今的政治局面凝固成僵化的症状。
今天,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大胆对“政治正确”进行解构、瓦解,剥离,试图把美国拉回至社会常识状态上运作国家政治,这一下子可触发了“捅马蜂窝”效应,遭到了无数小人的愤恨和嫉妒,于是特朗普得到的进谗言、穿小鞋从不间断。时代不一样啦!今天的美国就是小人得志得道的时代,毕竟是寡不敌众,特朗普总统终于在新的一轮美国大选中落败!
须注意:举凡高扬“平等主义”都是高度抽象的,未将其对应的主词谓词设定为有限制的概念,就此我们就可以认定它是默认的属概念而无种差的“人”,且平等须以任何形式来对待,由此则认为是一个全称判断:任何人与人之间在任何价值形式上全都需要平等对待!此即明证为极强的平等观,换言之,绝对平均主义!认准这点非常重要,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词义争议。
我们得知,平等观早已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战斗性口号“自由、平等、博爱”之一,进而发扬光大为法国国家的格言,之后进而演化成为整个西方世界的核心价值观。理性地说,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单就“平等”这个理念之颂扬来讲,为推翻当时的封建贵族霸权起到了重要的启蒙效果,具有进步意义。然而法国大革命本身是左倾色彩浓厚的底层暴民运动,平等观靠底层人士来推动朝着左倾方向发展而极化,到了今天的西方主流国家,尤其是美国,早已堕落、走样、异化,丧失了革命性,演化成为凌驾于一切观念之上,压过自由和博爱,成为首要的政治原则立场,甚而设定为至高的政治道德律令,若借用裴多菲著名诗歌的中文形式,可表达为:“自由诚可爱,博爱价更高,为了平等故,两者皆可抛!”然而这正如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说的,“一个把平等放在自由之上的社会,最终将既得不到平等,也得不到自由。”②
多年来大量的社会实践已经充分表明这种强平等论的政治正确观点越来越呈现荒谬性和悖理性,越来越偏离社会常识,越来越荒诞于自身的“高大全”,因而越来越大而无当,越来越无还手之力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恐怖袭击,以及美国“黑命贵”的野蛮捣乱肆意破坏,进而政治正确堵住了人们的自由言论,不容批判辩驳和争论歧视”、“偏见”、“种族主义”、“冒犯”的帽子到处乱套、棍子满天飞舞,这就是持极其反动的立场,使之成为当代西方政治文化中一个难解的封闭环(怪圈)饱尝了“黑命贵”肆虐,今天美国社会有良知者难以在公共舆论场合发声,他们唯有在街头抗议集会时候才以婉转的语言表达出:支持警察秉公执法!唯有在投票站才用行动表达出:支持特朗普总统连任!
    二战后西方世界流行的 “政治正确”均1948年颁布的联合国经典文献《世界人权宣言》为范本,着重点表现在高调的人类“平等观”上,夸张而变形的“平等观”,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处置以往的法西斯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种族主义,殖民主义,他者意识等等的一切有呈现种族、民族、性别、年龄、智慧等差异性的价值观念,然而这些尽是以不讲理的方式,靠政治压制来震慑异己分子如此则使得人类社会大大削弱了发展所需的必要的内部张力,成为新时代西方世界政治领域宏大叙事的一个“鬼魅”,今天对其进行“祛魅”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本文笔者尝试对绝对平均主义进行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一)差异性是宇宙的本质存在存在者和存在方式)
    (1)还原法的应用
欲更好理解平等不平等之含义需要采取还原法,为此从事物形态的同一性与差异性。若用数学术语来表达,同一性与平等可以看成是同构关系,而差异性则与不平等是同构差异性与同一性是为相反的性质 ,两者均是各自对方的补集。强求平等的实质即强求同一性,反之亦然。
(2)差异性可以表达存在者动态
唯有动态形式方可链接存在者与存在方式两者,所以差异性就不可或缺(以后需要详解)。
赫拉克利特曰:“万物皆动,万物皆流”,“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太阳每天都是新鲜的”;莱布尼兹曰:“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二片树叶”——这些论述都是从各个侧面去表达生命意义的事物各处各地、每时每刻都是具有差异性的存在物及存在方式,生生不已,息息不止,而非同一性休谟对于“太阳每天早上都从东方升起”这类日常现象,质疑道:可否将大量的经验事实经过归纳而上升到逻辑上确定性的同一性?后代的学者经研究得知,同一性是无法建立起来的,因为始终存在着事实与价值之间的逻辑鸿沟。
    生命的本质是的,活的性质变化不拘,新陈代谢,推陈出新,日新月异,这些论述只能放置于时间尺度之上才会有意义。生命活动即是时间坐标上的展开,时间是单向箭头而不可逆,因而生命进化的意义就是对称破缺即使是同一生命现象坐落于时间坐标上的不同位置,其意义和性质不会完全等同。
    活的生命之生存必须新陈代谢,必须吐故纳新。所有的动物(人亦如此)在生理构造上,吸入器官口腔与排泄器官肛门之间都是尽可能的远离,为的就是要增大吸收物与排泄物的差异性,以利于动物(或人)主体来辨认。为了增大辨认度,往往是吸收物带有美香味,而排泄物带有恶臭味,这两者就对于特定的主体来说,其分子结构、功能、熵值、焓值上大不一样,绝不容许以平等的价值度量来对待和处置两者。
    同样道理,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也必然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故在对待人事、对待物事、对待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上,以及这些客体对象所对应的物质存在及存在方式上,都是具有新与旧、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老与少、吸引与排斥等等的区分,绝不应当、也不容许以平等观、同一性来处置。
(3)差异性可以充分表达主体意识
差异性还特别表现在主体存在方式上。在西方哲学史的认识论上,很早就确立起“认识是主客体的统一”的观点,认识是作为主客体交互作用而发展起来的双重互动过程。所以,对待同一的客体,由不同的主体去认识,由于主体差异性存在,总会出现认识结果不相一致,即认识的主体差异性。这种主体差异性尤其会反映在对待客体的“同一性”上,其折射在人类社会即是“平等观”的问题,每个人都是有自己主观的关于平等问题的视觉和观点,极难取得一致意见,实质即在主观上就是存在着非同一性(不平等)。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在对待平等问题上特别细心、认真,他认为,其问题的实质即可转换为“什么要平等?”譬如,收入平等主义者要求收入平等,福利平等主义者要求福利平等,古典功利主义者主张对所有人的效用赋予平等的权重,纯粹的自由至上主义者要求所有的权利和自由都平等分配。有人要求平等地衡量每个人的效用,如此等等,总之主观性差异纷呈,不一而足。③
(4)存在方式必须由差异性来描述
在存在方式上,差异性就是万事万物的发展态势。系统论科学认为,一个开放的耗散结构自组织系统的演化,譬如生命的进化,必然是在其要素叉分的势力场中获得动力,并以分叉的方式途径,朝向差异性、复杂性、高级性的方向推进。在社会学领域,韦伯认识到:人类社会进步呈现多元分层和分殊化的趋势,可以与上述相互作证。中国老子最早悟道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然而老子又认为,道之运行最终又“复归于朴”,这是小国寡民的心态、猥琐的人格在作祟,呈现极端的保守性。
    对生命主体性差异的一种解释是,亨利·柏格森把生命直觉体验到的时间称为“绵延”的概念,绵延是一个浑然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要义在于,其质是处在流动和变化,由此发展了“历程”的实在性观点,即变迁的实在。他认为不仅是事物的性质会变迁,生命本身也会随之时间而变迁。因此从主观层面上说,柏格森的绵延是心灵固有的实存形式,其内容因人而异的,绝非同一性。
    人类的思想首先从最简单最朴素开始的。古希腊前苏格拉底时期,巴门尼德确立起形而上学的门户来,他从感性世界概括出最一般的范畴“存在”,规定存在即为“一”,它具有“不生不灭”、“永恒不变”、“完整不可分”等形而上学特性。巴门尼德的观点遭到了现代海德格尔的尖锐批判,认为恰是遗忘了存在者之“存在”,因而没有“时间”这个尺度。海德格尔重视前苏格拉底哲学中的自然Physisφύσις),从赫拉克利特开始,Physis遵循其“成长,成为”的词源的物理学总是被用在“自然”发展的意义上,尽管重点可能在于起源、过程或该过程的最终结果。⑤对于现代人来说,形而上学之“一”是事物静止状态的极致化和理想化,是人为设定的特殊状态,不能立法作为对应于普遍性实际意义的存在者或存在方式。
     物理学中,实体必须有广延,一个时空坐标中某一个位置的点不能被两个物体同时占有,即使两个物体性质完全相同,但由于各自所占据之点的位置不同也必然要产生出差异性来。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中,尽管不像实体,而设定单子没有广延,但是“单子没有可供出入的窗户”,亦即不能叠加在一起是能动的、不能分割、独立的精神实体,单子的精神活动就是知觉灵魂,“单子的本性是表象”。但是各个单子的质是有差别的,于是表象清晰程度必定有差别,无限多的有差异性的单子进行排列组合,表象成为世上千差万别的万事万物
    人是生命界最为复杂的活性有机体。每一个人的身体内约有100兆个细胞组成,每一个细胞里的DNA分子又包含了人体全部的遗传信息,储存总计达50亿比特之多的信息量,它们以全息胚的形式构造了一个完整的人体所需要的全部“指令库”,涉及生理特征,以及行为倾向、脾气性格、心里定势、思维偏向和文化积淀等等精神特质,如此海量的遗传信息,足以表达人与人之间、群族与群族的种种差异性,譬如,今天崭新科技成果DNA同一认定”就是基于人际差异性原理开发而来。总之,根本不存在什么等同的、等量齐观的群体素质同一性。
     全体国民其性格特征可以描述为一个集体人格总体人格(M·舍勒的术语:Collective PersonCommon personGesamtperson存在物,理所当然存在着差异性,即国与国、地域与地域之间的国民性、民族性以及他们之间的各种精神素质、思维能力(智商)和情感能力(情商)在数理统计上是各不相同的,其原因在于各个社群各自生存于不同的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人文等各项客体环境,各自的生存和发展必定受到差异性的制约——可是今天的美国“政治正确”却不容许人们谈论这些内容
(5)生命差异的原因
生命之间差异显著,即使同一的生物物种在渐渐进化之中,也会在内部发展出的种质差异性,其因在于生命进化论中,有进化速度rate of evolution)和进化能力evolvability)这二种进化论的分支可作解释。人类主体性的进步也必定要受制约于生物学的规律,从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等各项人文学科中,同时又要反馈受到影响。人们可以得知,任何历史阶段的任何同一时期,人类各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速度都是大不一致的。即使是相似度极高的人类同胞胎,也有出生顺序的先与后,以及基因遗传上的微小变异,使之发育成长后也能够区分出兄弟姐妹之间细微的生理和心里差别来,更何况是非同胞胎、非直系血亲的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呢?
    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哲学家,如孟德斯鸠、康德、黑格尔、赫尔德等人早已经认识到国民之间的性格和气质的差异性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个地域中。倘若将种族间血统混杂,使得种族差异性缩小,是否好事情?康德回答道:“血统的混杂(在大征服中)之间逐渐消灭了民族性格,它不顾一切无用的博爱主义,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好处”。⑥
针对康德之言,我们不妨运用数学方法来求精确思考。初等数学中有著名的“均值定理”:xy+xy≤x²+y²,等式成立仅当x=y的时候,再将其深入推广,于是有“均值不等式”:Hn≤Gn≤An≤Qn :即调和平均数不超过几何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不超过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不超过平方平均数,简记为“调几算方”⑦。由此上升至哲学层面,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价值形态上,同一性小于差异性!差异性越大,其价值总量越大。
(6)底层的代言人
然而启蒙时代又出现了一个显著反例,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宣称,“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⑧他是这么认定:人类在原始的自然状态下是完全自由和平等的,至于后来出现的不自由和不平等的现状枷锁”,则是人类社会自私自利进化到一定程度的结果——现代人类学、动物学、社会心理学社会生物学等知识可以知人们罔顾事实!可是其祸害却至深,直到今天许多西方政治界还是执迷不悟于平等观!
自由仅仅只是一种天然萌发的原始观念吗?在黑格尔看来,所谓人的自由单纯来自于天性的观念和产物,实际并不存在。相反,自由需要知识和意志的无穷训练,才可以找出和获得。依“规定即否定”的辩证法推论,人类的自由需要国家和社会的限制,但正是这种限制才克服了自然状态下兽性的情感和原始的本能,于是产生出高级形态的自由。历史演化至近代社会产生的代议制政治、宪法民主政治,在黑格尔看来就是一种对于自由的根深蒂固的限制。据此,人民与政府之间并不存在“同一性”而融为一体,必然是分开的(卢梭的“国民主权说”认为是可以合为同一的),民众和政府在互相对峙中总是潜伏着一种恶意,而这种恶意正是人为设计的一种存心不良的诡计。
非常遗憾的是,深受基督教僧侣主义泛爱论以及卢梭平等主义契约论思想的双重影响,当代西方左倾政治确立起最经典的文献《世界人权宣言》,其第一条云:“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⑨——人与人的平等相待是基于自然禀赋的平等其依据仅在于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在此发问:凭什么实证依据说,人人都是赋有等量齐观理性和良心”?
(未完待续)
文献来源:
①  黑格尔:《历史哲学》
②  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选择》
③  详见阿马蒂亚·森:《再论不平等》和《论经济不平等——不平等之再考察》。
④  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
【维基百科资料综合】
⑥  康德:《实用人类学》
卢梭:《社会契约论》第一章,第一句。
联合国文献《世界人权宣言》全文:  https://www.un.org/zh/universal-declaration-human-rights/index.html
                                   作者:施卫江  
                           写于: 美国纽约市  202011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3 19:5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