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860|回复: 0

像我们这样的间谍:英国间谍小说大师逝世

[复制链接]

7309

主题

229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8878
发表于 2020-12-15 08: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 转角国际


"我只是一个...『刚好当过间谍』的小说作家。"英国间谍小说家的巨人级传奇——约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12日晚间因肺炎重症,以89岁高龄与世长辞。

写作经历超过半世纪的勒卡雷,曾经是服役于英国军情五处(MI5)与军情六处(MI6)的顶尖情报员,因此在冷战高峰的1963年,却被牵连震动西方世界的"剑桥五人组"苏联双面谍卧底叛逃案,特务身分被出卖曝光的勒卡雷被迫离开情报圈、自此转行成为全职的谍报小说家。勒卡雷在冷战时代,曾以《冷战谍魂》(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谍影行动》(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等杰出的冷硬派叙事,成为冷战时代最顶尖的间谍小说大师。
尽管在苏联解体后,冷战谍报小说的类型,一度因为历史巨轮的前进而短暂沉默;但勒卡雷的写作笔锋不仅没有被时代淘汰,反而透过各种进化、影剧改编的结合,更扩大了"间谍大师"的影响力——除了几本经典的反覆改编之外,让瑞秋.怀兹赢得2006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疑云杀机》(The Constant Gardener),以及汤姆.希德勒斯顿主演的热门影集《夜班经理》,也都是勒卡雷笔下撕裂良知道德的两难、充满各种国际现实与阴谋的猜忌世界。
勒卡雷的死讯,是由作家经纪人格勒(Jonny Geller)于13日晚间对外发出讣告:89岁的勒卡雷,据称是因为年事已高染上季节性风寒,不料病况却极短时间内恶化、併发为肺炎(讣告特别说明与COVID-19无关),最终才会在12月12日晚间,于英格兰西南方老家康瓦尔的医院逝世,享寿89岁。


"约翰.勒卡雷"是大卫.康威尔(David Cornwell)用于写作隐身的笔名——1931年出生于英格兰西南的他,虽然出身于中上家庭,但从小就因家庭破碎、亲缘淡薄,而看透了"道德的脆弱虚伪与人性"。
勒卡雷的父亲——罗尼.康威尔(Ronnie Cornwell)——是沉浮于商场的着名保险诈欺犯,生涯中不仅多次破产、入狱、背叛家族与之决裂;战后期间,罗尼还与横行东伦敦地下社会的黑帮枭雄"克雷兄弟"(Kray Twins,近年因男星Tom Hardy一人分饰两角主演的电影《金牌黑帮》重新知名),过从甚密。
由于父亲罗尼的恶行昭彰,母亲在自己5岁那年就离家出走,直到勒卡雷21岁那年才再度与母亲相认。但这段过程中,被迫早早独立、理解"世间多事无情人"的勒卡雷,却也养成了自己观察世界的冷硬角度。尽管他与父亲的紧张疏离一生无法修复,甚至连老康威尔死后,无言以对的儿子除了丧葬费以外都没有悼念出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预科毕业的勒卡雷报考了瑞士伯恩大学的外语系,之后又因为自己的德语能力而加入了英国陆军的军情部队,并随盟军佔领部队长驻奥地利——在这段期间,勒卡雷的任务与训练,主要是针对苏联的"反共谍渗透",之后也因一线实务历练丰富,而被MI5吸纳,自此正式展开了自己作为"间谍"的特务之路。


左为《冷战谍魂》、右为《谍影行动》的小说版早期版本。 图/维基共享


勒卡雷的任务与训练,主要是针对苏联的"反共谍渗透",之后也因一线实务历练丰富,而被MI5吸纳,自此正式展开了自己作为"间谍"的特务之路。图为勒卡雷小说改编电影《谍影行动》。 图/《谍影行动》剧照
加入 MI5后的勒卡雷,一开始先被安插回国,入学牛津大学的林肯学院——尽管勒卡雷的学业表现极为出色。但其入学的目的却是MI5为了监控校园左翼菁英、反渗透亲苏共谍所布下的"职业学生"。
勒卡雷从牛津毕业后,先是在顶尖的伊顿公学教了两年外语,之后才正式成为MI5的正格成员。根据他本人的自述,在MI5的工作期间,他一方面得执行各种监控、窃听、审讯、威胁利优的情报行动;另一方面,他也透过冷战特务的地下世界,冷眼看见了各种故事与灵感,并逐渐发展了自己"写故事"的平时兴趣。
1960年代,勒卡雷从内务情报的MI5调任到对外特务的MI6——此一单位,也正是另一名同样当过间谍、也酷爱写作的"同行前辈"伊恩.佛莱明(Ian Fleming),与《007》系列的诞生背景地。
但佛莱明的《007》故事,大多充满缤纷的激情想像——暴力四射的动作剧情、尖端科技的未来想像、言情小说式的风流韵事——与勒卡雷冷硬、甚至总是现实纠结到有些压抑沉闷的"谍报风格"却是差异极大。


图/路透社
事实上,勒卡雷在MI6任职期间,也首度以"勒卡雷"为笔名,正式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谍报长篇小说《Call for the Dead》(1961)年——有意思的是,勒卡雷作为"正职谍报人员"的写作内容、进度,其实都需要内部通报与审核才能出版,但根据他个人的自述:
"我的小说出版前,上级长官们都必需重重审核,但过程中几乎不曾遭遇过问题...因为内行人都知道『这些故事都只是编造的小说,并不足以影响现实中的国安风控』;但在外面的读者、书评眼中却是另一回事...他们反而认定我写的角色情节,才是更贴近真实的『地下谍报人生』。"
不过这种间谍兼差作家的模式,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到了1963年,被俄共吸收、以秘密共谍身分潜藏在英国特务圈内数十年的"剑桥五人组事件"(Cambridge Five),因为剑桥大学毕业的头号共谍费尔比(Kim Philby)叛逃至苏联,并将MI6内部的特务名单——包括勒卡雷在内——洩漏给莫斯科。
于是身分曝光、特务前程被迫中断的勒卡雷,这才只好决定离开情报圈,正式转行成"说故事的间谍"。
由于个人经历与崛起时代的关系,勒卡雷最着名的谍报故事,背景多设在"美苏冷战"的大时代背景。但与《007》系列中,庞德潇洒倜傥、英俊无敌的"超人设定"不同;勒卡雷笔下的经典角色——乔治.史迈利(George Smiley)——却是一个带着猫头鹰眼镜、老学究式的英国中年人,故事中的角色也总是苦于各种情感与道德上的脆弱、虚伪与无能为力。整体世界观的气氛,就像是英国的天气一样,"灰暗混沌...没有、也总是让人分不出道德的边界与人性的尽头。"


正也因为这种灰色的纠绝感,才彰显了勒卡雷笔下"谍对谍"的斗智、斗勇与斗耐性的张力。但特殊的是,仅管勒卡雷的故事在90年代后开始出现"时代调整",不再仅限于东西德的高墙游走——像是改编为奥斯卡金奖名片的《疑云杀机》,就以非洲与跨国药厂的阴谋为现代设定——但勒卡雷的冷硬派冷战谍报小说,却意外地在21世纪10年代开始重返热门。
"英国人之所以对于『间谍小说』情有独锺,大概是因为我们潜藏了两种并存的民族特性:『隐性的帝国主义情节』以及『伪君子个性』。"
在2020年的一场读书交流会上,仍然对创作充满精神的勒卡雷如此表示:间谍的故事总是挖掘着我们对于人性的懦弱,"那种不愿面对自己错误、背叛"的惯性逃避,而从费尔比的剑桥五人组、到英国脱欧的一连串矛盾,这些特徵刚好不断重演重叠,"是很英国式的扭曲特色。"


图/美联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5-4 03:5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