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72|回复: 0

我们要与新冠病毒共存多久?回答:可能是永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1 09: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周日(2月7日),两项新的研究带来了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坏消息。在南非,一项研究显示,阿斯利康(AstraZeneca)疫苗对南非变种病毒的保护作用“微乎其微”。另一项研究发现,已被证明更具传染性且可能更致命的英国变种病毒在美国“迅速成为主导病毒株”。



假如人类无法超越不断变化的病毒,从而导致新冠病毒变成地方性流行病,这对疫情的未来将意味着什么?
  终结新冠疫情有两条路:一条是在所有国家达到“群众免疫”(herd immunity),让病毒消亡;另一条是各国可能学会管控病毒的流传,但又不能完全消灭它。后者就是病毒学家所说的“地方性病毒”(endemic virus,或称“风土病”),而且很多人认为这是最有可能的结果。
  究竟什么是“风土病”?
  地方性病毒是指在世界许多地方的人类群体中已经普遍存在的病毒:既没有太强的病毒性,也没那么弱,它不会像疫情期间那样迅速传播,但也不会消失。流感、麻疹、疟疾、爱滋病、寨卡等都是地方性传染病。而新型冠状病毒没有任何生物学上的理由不可能也成为风土病——目前已有四种冠状病毒以风土病的方式在全球范围流传。
  一种病毒是否成为风土病,归根结底取决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人类的免疫反应。
  随着病毒的传播,随机突变不断发生。这些突变往往对病毒没有影响,但它们有时会改变病毒感染宿主的方式,使其长期生存能力更强。譬如,突变会影响感染的致死率、传染性或无症状期,从而使病毒更容易存活。
  在让一个病毒成为风土地方病的过程中,人类的免疫系统也有一定作用。随着一种病毒及其疫苗在全世界分别传开去,越来越多的人将获得免疫力。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的身体产生这种免疫力导致那疾病的平均症状变得不那么频繁或更加温和。
  只要在传染性和免疫保护之间保持恰到好处的平衡,病毒就能成为地方性病毒:它在人群中的感染速度会和消失速度差不多,感染率就会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换句话说,当一种病毒的“有效传染率”(effective reproduction rate)等于1时,也就是说,每个受感染的人会把疾病平均传染给不多不少的另外一个人,使感染者的数量保持大致不变。
  有些研究已经表明,冠状病毒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基于数据表明,新冠肺炎的免疫力并不能防止患者再次感染,但确实可以防止再次感染的严重症状,最近的一项研究进一步表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童年时接触到新冠病毒,他们可能会在一生中保留保护,从而使新冠肺炎变得跟普通感冒差不多。
  这种过程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历史上许多社会都见证了大流行病变成风土病的过程。
  历史学家早就注意到东汉时期反复爆发的传染病,很可能是天花和麻疹。在公元151年至185年间,这些病毒曾七次造成疫情爆发,并很可能在中国某些地区成为风土病。208年,当曹操的部队在赤壁之战中被击败时,历史学家——根据《三国志》的说法,这就是曹操本人——注意到疾病在这次战役中所起的主要作用。天花在中国南方作为风土病,可以解释这一点:虽然面对曹操的南方军队基本上对感染有免疫力,但此病在曹操的北方军队中却变得很猖獗,并导致人数占优的曹军遭遇挫败。
  依曹操之言,赤壁之战的成败关键应是大规模的疫疾,而不在于是否发动火攻一事。
  人类在面对风土病的存在已经有几个世纪了,而且科学家越来越倾向认为新冠病毒很可能成为风土病。
  新冠病毒会不会成为地方病?
  目前,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消灭”病毒上,很多人都在等待每天的病例数降到零,这样生活就能恢复正常。然而,这可能是不现实的。许多科学家认为,我们应该为疫情变成风土病作打算,学会与病毒共存。
  在1月25日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新闻发布会上,世卫紧急项目执行主任瑞安(Mike Ryan)警告说:“要记住,我们在地球上只消灭了一种疾病:天花。而我们正在与小儿麻痹症作斗争,我们正在努力消灭麻疹。”
  的确如此:根除病毒是非常困难,即使是对于那些人们拥有几乎完美的疫苗和永久免疫力的疾病。而对于新冠病毒来说,目前的疫苗和免疫学研究表明,我们离这两点还很远。
  正如南非科学家最近研究所示,新的变种病毒可能会降低一些疫苗的有效率。而且即使我们的疫苗能够完美地发挥作用,制造和物流方面的限制也会导致疫苗在未来仍然无法照顾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大多数疫苗供应预测显示,这些国家的大多数人要到2022年初才能接种疫苗。
  因此,新冠病毒将有足够的空间继续传播和突变,进一步增加其成为风土病的可能性。因此,瑞安认为,“成功的标准”不应该是消灭或根除病毒,而是“降低病毒的杀伤力,降低其让人们住院和破坏我们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的能力”。
  这意味着,社交疏离、戴口罩、定期检测等措施不应该被看作是暂时的解决办法,而可能是长期的适应性措施。如果新冠病毒变成风土病,这些措施不一定会消失,可能会融入日常生活,促生新的习惯和新的生意营运方式,譬如高质量的空气通风和监测、自动化工作、诊断试剂盒和新的治疗方法等。
  在这种情况下,疫苗接种将继续当务之急,但方式不同。疫苗的目标将不是试图消灭病毒,而是尽可能降低风土病的传染率,并试图阻止新突变的负面影响。
  如果处理不当,突变可能会导致偶尔的爆发,因此监测新突变对长期的疫苗接种计划至关重要。最近英国、巴西和南非围绕变种病毒的担忧让很多科学家和公共卫生官员意识到了这一点。2月5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表示,将就新冠病毒疫苗、治疗剂和诊断测试的制造商应如何应对新的病毒变种提出指导方针。
  最终,公共卫生机构有可能不得不建立一个类似于研究流感变种的、由实验室和科学家组成的全球监测网络,以便定期更新疫苗。
  地方性的新冠病毒:未来是光明还是黑暗?
  有科学家警告说,新冠病毒成为地方病的影响仍不清楚。它的病毒性有可能会变得更低,更容易管控,但情况未必如此。
  美国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全球卫生科学与安全中心(Center for Global Health Science and Security)的病毒学家拉斯穆森(Angela Rasmussen)向《华尔街日报》表示:“人们似乎认为,当一种病毒变成风土病时,它就会减弱,不会那么严重。这种误解源于这样一个事实:通常病毒在杀死(宿主)之前,会进化到最大限度地增加感染人数。”
  虽然这个观点是由美国病毒学家史密斯(Theobald Smith)在20世纪初发展的 “病毒性递减定律”(law of declining virulence)而流行起来的,但如今科学家们一致认为,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病毒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异致其逐渐失去病毒性。
  拉斯穆森认为,就新冠肺炎而言,因为从感染到出现症状之间有相当长的时间,“这种病毒没有太大的压力变得更加减弱,因为它已经在传播,并在宿主生病之前找到了新的宿主和新的复制机会”。
  这意味着,即使它成为风土病,新冠病毒的感染率可能仍然相当高。这是否会使卫生系统陷入危机,并继续夺走许多人的生命,将取决于其他主要因素,譬如,人类对病毒的免疫力能保留多久,病毒变种的速度有多快,以及在疫情期间,老龄人口的免疫力有多广泛。
  这也将给开发适当的医疗解决方案带来很大的压力。如果科学家们能够通过疫苗和治疗方法,来显着降低病毒最严重的影响,那么也许新冠病毒感染将变得像其他可控的地方病一样。然而,这可能需要采取繁琐的措施,譬如就像流感一样要每年一次接种新冠肺炎疫苗。
  无论如何,这种从疫情到稳定的地方性感染的过渡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根据上述的不同因素,世界可能会面临几年艰难的后疫情过渡期:持续的突变、局部的爆发和连续的疫苗接种活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7 08:1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