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龙”算是中国的象征动物的话,法国的象征动物就应该是“公鸡”。法国人的祖先是高卢人,而在拉丁语中“高卢”就是公鸡的意思。早在公元1659 年,法国工匠就经常使用公鸡的形象来装饰建筑物。1665年,法国制造了第一枚以公鸡为图案的勋章。在此之后,法国军队的军旗也绣上了公鸡图案,取代了法 国王室的标志:百合花徽。虽然在法国的大革命年代以及七月王朝和第三共和国时期先后做过几次尝试,但法国从未把公鸡定为正式的民族象征。公鸡被拒绝的原因 据说有两个:首先,选择一个动物作为象征本身就多少带有某种封建纹章的意味;其次,公鸡再怎么说也不过是一种家禽,毕竟不如狮子或雄鹰一类的象征威风。尽 管如此,公鸡所代表的“傲慢、好斗”性格已经几乎被公认为“法国式的性格”,在法国官方印发的有关“法兰西共和国及其象征”的小册子里也承认:“公鸡的品 格,就是非常法国化的著名品格。”
法国人对以法语为代表的本国文化的“执著”的确很有些公鸡风范。据说法国的语言警察们一直在为捍卫法语的纯洁性而不懈努力,而早些时候更有消息说法国人准 备在互联网上推广法语。法语学会(Académie Francaise)是一个为维持法语的纯洁性而成立于17世纪的法国国家机构。该机构在2001年年初发行了一本专门为英语互联网术语而创造的对等法语 术语词典。但让法国人尴尬的是:目前互联网上的法语内容并不多。(www.excite.com在2001年曾经 ... 网页进行了调 查,结果发现其中只有2%是法语网页,德语和日语网页却分别占了5%和7%。另一项在法国国内进行的调查则显示:大多数法国人都完全明白“B-to-B” 的语言只有一种,那就是英语。)
如果说“互联网”或是“B-to-B”这些东西太“美国化”,法国人可以置之不理的话,被认为是法国新一代全球化企业的精英代表人物的法国Vivendi Universal公司的总裁让-马里.梅西埃(Jean-Marie Messier)在2002年新年降临之际所说的一句话可真的让法国人火了。梅西埃当时在美国曼哈顿他的新住所里断言:“法兰克法国(Franco- French)的文化例外(cultural exception)已经消亡了。”
Vivendi Universal是目前世界第二大传媒公司,旗下拥有Universal Music Group以及Universal Studios等名声显赫的品牌,2001年年底因投资USA Networks、大举进军美国市场而备受欧美各界瞩目。法国包括电影在内的各种文化事业一直受到政府资助,因此梅西埃的这番言论最强硬的反对意见无疑来 自原来政府资助体系的受益者:艺术家与除Vivendi以外的电影制作商。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指责梅西埃的这种说法是“往法国政治家以及专职电影制作人员 脸上吐口水”;去年大获成功的电影《爱美丽》的制片人克劳迪.奥萨德(Claudi Ossard)相信:在法国电影业正大量得益于政府支持时说这种话无异于自杀;另一名著名法国电影制片人拉乌尔.吕兹(Raoul Ruiz)则表示:“梅西埃的所作所为已经很像一家美国制片公司的头目了。”
所谓“梅西埃事件”激起的最有趣也最意味深长的反响还是来自法国政界。法国各派政治家似乎都意识到:捍卫法国文化远离“全球化”或者说“美国化”的影响是 在今年春季大选中最容易讨好民众的立场,因此从左派的共产党、绿党、社会党一直到保守的共和党乃至极右翼的国民阵线党,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和梅西埃的言论明 确划分了界线。社会党的文化部部长凯瑟琳.达斯卡(Catherine Tasca)很快就声明:“这是一个希望在大西洋的另一岸发展他的企业公司老板的言论,绝不代表政府的态度。”她的说法迅速得到法国右翼党派的应和,后者 认为法国文化自1997年登上世界文化的主导地位后至今没有任何衰退的迹象。法国现任总统希拉克最近也对这场争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的说法是:“把艺术 与文化产品等同于一般的商品是一种不可理喻的心智不健全的做法。”
对一个它的饮食、绘画、文学以及电影已经在几个世纪里为全球所认可乃至景仰的国家来说,法国对自己本土文化在外来文化冲击下的地位有所关注不是什么新鲜 事。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那段时间,一直在困扰法国人的就是“可乐殖民”问题。当时已经从“可乐”问题中引发了一系列 如何使法国语言、饮料以及艺术远离外来文化威胁的辩论。尽管现在的情况证明大多数法国人对可口可乐、麦当劳、美国电影以及迪斯尼乐园进入他们的文化生活表 示了接受,但他们当然绝对不会容忍来自外国的文化取代法国原有的文化遗产。被相信对法国构成威胁的“文化异类”并不只来自美国。去年年底,英国烹饪书作者 德里亚.史密斯(Delia Smith)试图在法国出版她的著作时也引起了一阵风波。当谈及“反全球化运动”时,人们自然会提到更多的与法国有关的事件与人名。1999年洗劫了一家 麦当劳餐厅的若思.博韦(José Bové)就是一个法国人;法国还是Attac组织的大本营,这个组织为对抗全球化潮流而专门推出了一项以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的名字命名的税收办法。但这些还都毕竟算是“一致对外”的,“梅西埃事件”却让法国人第一次感到了来自本国内部的威胁。
如今法国各媒体都相信:“全球化”将是在未来几个月里在法国政界频繁出现的一个话题。其实“梅西埃事件”本身并不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法国国内 面临的经济增长缓慢以及失业率增加这些比拍电影更要命的问题可以更容易地归咎于自由贸易与外来竞争,而一场迫在眉睫的大选也会逼着所有的竞选者在这一问题 上表态。按照英国《金融时报》的说法:在法国这样一个其居民习惯于找政府寻求指导、庇护以及就业机会的国家里,政治家们不会承认他们对这种形势无能为力。 如今能算得上站在梅西埃一边的只有法国自由党的候选人阿兰.马德林(Alain Madelin),而他在民意测验中只得到了5%的选票。照此情形,无论是谁获得了今年春季大选的胜利,包括那套旨在补贴法国电影制作业的复杂电影税收体 系在内的“法兰克法国的文化例外”仍然会生存下去。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 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这听起来挺像一只高卢公鸡的志向,只可惜这段话也是 一个美国人说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