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清华网络
今天上班,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北大刚毕业的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武小锋由于不能及时就业,现只好在家穿糖葫芦卖,看完该消息后大有感触,以下我想谈谈我的一些观点,与网民们共享:
一、为何北大学子倍受媒体关注。二年前,北大一姓陆的学子卖肉被炒得沸腾,北大学生不能100%就业已不是新闻,现在全国少说也有200万高校毕业生处于失业或待业状态,其中不乏名校毕业生,前几天网上还报道广州一些企业月薪500招聘本科生,所以说市场经济就是残酷。作为媒体应该从正面上去宣传,不能因为一个北大学生而标新立异,获取焦点,再说这样会给本来就很严峻的高校生就业形势火上加油,让更多毕业生失去信心,同时给中国的高校教育抹上一层阴影。
二、学历不等于能力已是共识。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眼光越来越现实,为了企业的利益,他们关注的是应聘者的能力,他们希望员工为企业创造十倍于薪水以上的价值,所以很多高学历者被拒不足为奇。武小锋同学多次求职未果可能是个人能力的问题,所以应从自身上找找原因,而不能将责任推给北大或者社会,考上北大说明他的学习能力很好,思维及理解能力不错,但仅这些能力是不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团队意识、创新能力、应变能力、职业素养等都非常重要,毕竟工作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的事情。
三、该事件是否有炒作之嫌。一个学生不能就业引起市政府及媒体的重视,是谁向他们报的料。原来我所在的中学也有一个考上清华的,后面因为某方面原因被分配到一个小地方糖厂工作,一气之下跑到深圳打工,这种行为值得赞扬。如果动不动就向媒体报料,炒作一番,最后有关部门出面帮其落实工作,这种手段不可取,有点不正当竞争的味道。当然,也许类似的作法还不多,以后见惯不惯的,也就不成新闻啦。武小锋只是一个村里的孩子,一个村里的事情能让外面知道,可见背后一定有吉人撑腰,所以有炒作之嫌。
四、谁来关心应届毕业生?我想每个北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北大方面一定很清楚,其所在地教育部门及人事部门也一定心中有数,在媒体报道之前这些爷们都在忙些什么?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也给相关人员带来借口和偷懒机会,他们拿着丰厚的俸禄,用着纳税人的钱,却不为人民谋利益,造成人才浪费和损失。为什么事件被曝光后只见市政府的人,其它部门的人都到那去呢?难道一个北大的高材生进入普通医疗单位都不够资格吗?
五、又是世俗观念在作怪。一个人就业和失业在欧美国家是很平常的事情,听说韩国一个大总裁下岗后到一家餐厅当服务员,但是这些事情发生在中国就是不得了的,中国人的"往前看"和"往钱看"意识根深蒂固,只要是比他好的,他就攀结,比他差的,唯恐避之不及。在武小锋考上北大时,有人借钱给他家建房,有企业帮他出学费,目的在那?不就是希望以后武小锋飞黄腾达,他们可以沾上点边,现在呢?在家务农,讨债的就来啦!这样会给武小锋家带来无形的压力,比找不到工作更可怕,一夜之间,世道变啦!人情冷暖让武家吸了一口凉气。
六、双高人才重要,高技能人才更重要。前几年很多高校推出"双高人才"教育模式,高学历和高技能并重,今年北京市也提出引进人才不唯学历的口号,但具体作法和措施在那呢?很多用人单位的人事经理及领导都是高校教育的宠儿,他们还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四十岁以上的人一见面有时会问:"你是那个学校毕业的",让很多没进入高校的年青人无颜以待。反而还是南方的一些城市好点,只要你满足岗位要求,先给你机会试试。笔者从事清华万博网络工程师培训,很多没经过高校教育的学员在掌握过硬的技术后就业成功率都很高,与武小锋同学相比,他们更为幸运。
七、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就算社会存在很多不公平,但路还是可以慢慢走出来的,武小锋不能就业就不会在其它地方想想方法吗?非要去卖糖葫芦吗?现在的职业很多,其实就业的面很广,卖糖葫芦一说只是媒体一家之言,其真实性待考。如果真是那样,只能说其脑子不好用或者是用错了地方,现在靠网上发帖子都能赚到钱,武同学为什么不在这些方面想想方法,互联网改变了人的思维习惯、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他应该掌握最新的谋生工具,让他所学的知识派上用场而不是一定要到医疗民事卫生系统工作才算就业。
八、高校扩招到底好了谁?教育部公布了2006年的扩招计划是530万人,其中本科260万人,研究生招生计划初步安排40万人,其中博士5.6万人。大学扩招是好事,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大学创收,企业有人可挑,皆大欢喜。但是有没想到昂贵的学费给本不富裕的中国人带来了压力,还有这此怀里揣着高校毕业证的毕业生对没有经过高校教育的在岗者产生的冲击有多大。
反正中国人多,很多事情用公平两字说不清楚,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只好做好本份工作,以上感触因事而生,放在博客上仅供参考,本人也希望该帖引起共鸣,让有识之士多为国策想想办法。而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将深圳清华万博"1+6"学员带好,让他们学到实用的网络技术,在毕业时不会步武小锋同学后尘,回家也卖糖葫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