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自: 孤灯书生 
 耐克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俄勒冈州的运动品牌公司。它的产品包括鞋袜、服饰、运动器材。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运动品牌。
 
 
 2020年,因为疫情原因,咱就按下不表,只说2019年。因为2019年有参考价值。
 2019年,耐克全年营收391.17亿美元。而它的老对手阿迪达斯是236亿美元。
 阿迪达斯的收入,仅相当于耐克的60%。
 至于其他运动品牌,比如彪马、锐步、斐乐、背靠背……更无法与耐克相比。
 2019年,中国各省财政收入是这样的。
 
 
 这一年,耐克全年收入是391.1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700亿元,大约相当于这一年辽宁省全省的财政收入。
 这个巨大的企业确实太恐怖了。
 一家生产衣服和鞋子的企业,到底是怎么做到了这个地步?
 其实,耐克的历史,就是个传奇。
 1962年,全球的运动品牌,还是欧洲的阿迪达斯和彪马的天下。这时候,还没有耐克。
 这一年,美国俄勒冈大学一名爱好运动的学生,听了一场辩论会。
 辩论会上有人说,日本轻小的尼康相机,终有一天会取代德国笨重的莱卡相机。
 他灵光一闪,能不能用更轻便的材料,生产出更轻巧的运动鞋,这样就可以提高运动成绩。
 只要生产出这样的鞋子,肯定会广受欢迎。
 这个大学生,说到做到。
 他去了一趟日本,让日本的运动鞋厂,用更轻便的尼龙,代替当时运动鞋的原材料皮革,给他制作一批鞋子。
 之所以要去日本,因为那时候的美国,连一家运动鞋厂都找不到。
 这个大学生回到美国后,把自己的尼龙运动鞋赠送给一些运动员,没想到非常受欢迎。
 他有一个同学看到这双尼龙鞋,预感到会有发展前景,就出资500美元,两人合伙成立了一家制鞋作坊。
 这就是最早的耐克加工厂。
 鞋子最初出现在美国运动赛场上,遭到阿迪达斯等运动品牌的奚落。
 它们笑话它的用材,笑话它的名字,还笑话它的标志图案,像个“对号”一样。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名叫耐克的鞋子,居然非常畅销。
 到了1969年,耐克居然卖出了100万美元的鞋子。
 而且,逐年增长。
 到了1978年,耐克居然走出美国,进军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市场。
 1980年,耐克进入中国。
 2002年,耐克邀请NBA球星卡特来中国,支持中国青少年篮球发展,并请卡特代表耐克公司,向中国篮协捐赠篮板。
 此后,耐克多次邀请美国青少年篮球球员,来到中国,和中国同龄人切磋球技。
 ………
 从一家两个人的小作坊,到成为美国着名运动品牌,耐克只用了十年。
 从一家美国着名运动品牌,到今天全球第一运动品牌,耐克只用了20年。
 而现在,全球青少年,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耐克。
 耐克确实是一个奇迹。
 
 
 听说最近,有人开始抵制耐克。
 如果我们抵制耐克,对它的影响会有多大?
 耐克对外公布的年度报告中这样写道:2019年,全年收入391.17亿美元,大中华地区全年营收62.08亿美元,占比约为15%。
 大中华地区,指的是我们这里、台湾、香港、澳门,据说,还包括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区。
 由此看来,耐克的产品销售,主要在北美、欧洲地区。
 仅仅北美地区,就占到55%。
 美国人,几乎人人都穿耐克鞋。
 耐克鞋在美国的超市商场大量卖,跟地摊货一样,价格低廉到怀疑人生。
 如果我们抵制耐克,对我们的影响会有多大?
 我曾经采访过东莞裕元鞋厂,这个鞋厂有4.5万人,位于东莞市高埗镇。
 它是耐克在中国的众多加工场地之一。
 然而,4.5万人的东莞裕元鞋厂,还不是耐克在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
 当年,全球有40%的耐克产品,在中国生产。
 东莞曾被称为世界加工厂。
 世界加工厂,让东莞富甲一方,也给无数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后来,大批耐克生产基地撤出了中国,迁往越南。
 目前,越南取代中国,成为耐克最大的生产基地。
 抵制耐克,对它的作用不大,因为我们占据的市场份额不大。
 我们不给耐克加工产品,但它能找到越南给它加工。
 那么,如何能够让耐克感到切肤之痛,如何能够让它痛彻骨髓?
 最好的办法是,我们也建立一个着名的运动品牌,成为全球老大,取代耐克。
 我们占领耐克的市场,抢夺耐克的客户,让耐克破产。
 美国的两名大学生能够创建耐克,我们的大学生难道就不可以?
 如果我们的大学生们沉下心去,潜心研究更轻便更舒适的运动鞋,然后投入生产,就可以取代耐克。
 取代美国企业,让美国企业无路可走。
 这才是扎扎实实的爱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