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8706|回复: 25

大陆畅销禁书下载

[复制链接]

0

主题

49

回帖

73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73
发表于 2006-1-16 23: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往事并不如烟"(完整版, 亦名"最后的贵族")

章诒和

点此下载全部文章(GB html)

这本书是我对往事的片断回忆,但它不是完整的回忆录。

  曾经,最珍贵和最难得的个人活动,便是回忆。因为它是比日记或书信更加稳妥的保存社会真实的办法。许多人受到伤害和惊吓,毁掉了所有属于私人的文字记录,随之也抹去了对往事的真切记忆。于是,历史不但变得模糊不清,而且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被改写。这样的“记忆”就像手握沙子一样,很快从指缝里流掉。从前的人什么都相信,相信……后来突然又什么都不信了。何以如此?其中恐怕就有我们长期回避真实、拒绝真实的问题。

  我这辈子,经历了天堂、地狱、人间三部曲,充其量不过是一场孤单的人生,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我拿起笔,也是在为自己寻找继续生存的理由和力量,拯救我即将枯萎的心。而提笔的那一刻,才知道语言的无用,文字的无力。它们似乎永远无法叙述出一个人内心的爱与乐,苦与仇。

  寂静的我独坐在寂静的夜,那些生活的影子便不期而至,眼窝里就会涌出泪水,提笔则更是泪流不止,毫无办法,已成疾。因为,一个平淡的词语,常包藏着无数寒夜里的心悸。我想,能够悲伤也是一种权利。

  往事如烟,往事又并不如烟。我仅仅是把看到的、记得的和想到的记录下来而已,一共写了六篇,涉及八个(不包括我的父母)。这些人,有的深邃如海,有的浅白如溪。前者如罗隆基、聂绀驽,后者如潘素、罗仪凤。他(她)们有才、有德、有能,个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可说而不可看,或者可看而不可想。其实,不论贵贱和成败,人既不应当变为圣像,也不应当遭受藐视。

  书是献给父母的。他们在天国远远望着我,目光怜悯又慈祥。

章诒和

2003年8月21日于守愚斋


(来源: 黄花岗)

0

主题

49

回帖

73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73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23: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农民调查

2) 中国农民调查

作者:陈桂棣 春桃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三亿人口就有九亿农民,可是,很久以来,农民在农村中的生存状态究竟如何,绝大多数城市人并不清楚。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了曾视为生命的土地,远离了曾经日夜厮守的村落和熟悉的农事,宁可忍受寂寞、屈辱与歧视,也要涌进各地城市,于是,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农民掀起的“民工潮”,便一次又一次成为上个世纪最后十多年的一道奇异的风景……

引 言、在现实与目标的夹缝中  

  2000年春天,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在给国务院领导的一封信中说了这样三句话:“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在现实与目标的夹缝中

第一章、殉道者  

  丁作明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说有,也许就是他比别的农民多念了几年书。再要说有什么不平常,就是装了一肚子墨水的丁作明,比别的农民爱翻报纸,爱听广播,爱咬文嚼字,爱动脑瓜子。平时为人认死理,敢说真话,敢同村里、乡里的头头脑脑平等地说话。正是因为这一点,他也就比大伙多出几分烦恼,以致最后惹来杀身之祸。  

1 骚动的路营村
2 案惊中央

第二章、恶人治村  

  对于村民接连不断的上访和举报,张桂全恨得咬牙切齿。虽说他在村里只是个“副村长”,但没谁不怕他三分,村民都深知“此爷”是个啥事都敢做绝的恶人。他本人也知道村民们的怨气主要是冲着他来的,可仗着乡里有人替他撑腰,就从未把这些村民放在眼里。

1 一切,发生在五分钟内
2 可怕的村霸
3 悲剧还在延伸
4 第四种权力,你在哪里

第三章、漫漫上访路  

  应该说,严刑拷打的各种画面,王洪超并不陌生,过去他从电影、电视或是小说上见到过;干出这种勾当的,不是杀人如麻的土匪、国民党特务,就是灭绝人性的日本鬼子或是德国法西斯。可是,他做梦也不曾想到,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在阳光普照的人民当家作主的今天,干出这些惨无人道勾当的,竟然是“人民警察”!而且,这一切,就都发生在共产党的执法机关!

1 享受冷漠
2 感受温差
3 天高皇帝远
4 上访有罪
5 逼上梁山

第四章、天平是怎样倾斜的  

  探究农民的负担问题,不能不正视农民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也就无法回避一个严酷的事实,这就是,中国亿万农民至今还生活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发展的结构之中,他们每天都面对巨大的精神和经济的压力、强烈的心理失落以及沉重的思想苦闷。绕开农民负担制度上的原因,来谈减轻农民负担就等于没说。

1 怪圈
2 税费如牛毛达标价更高
3 龙多作旱
4 城乡分治与马太效应

第五章、弄虚作假之种种  

  在从金寨县通往霍山县的山道上,温家宝来了一个突然袭击。他招呼司机说:“我要方便一下。”司机当即把车停住。车上的人都以为温家宝真是下去“方便”,谁知,他跳下车后,走得很快,沿着一条小路就一直往前走去了。坐在另一辆中巴车上的安徽省的领导,这才发现,前面有座不大的村庄,温家宝正向那村庄走过去,他们不免感到诧异。因为这显然是在事先安排要视察的计划之外。而且,看上去,还是一处十分贫穷的地方。

1 罕见的电报
2 可敬的领导
3 骗你没商量
4 火爆三个月

第六章、寻找出路  

  还因为大包干十年到期了,农民担心耕地不再是自己的,那种世世代代生死相依的土地情结没有了,纷纷涌向城市去寻找新的生活出路,且不说出现了土地的大面积抛荒,留在农村中的,因为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造成粮食的大减产,农村工作更是徘徊不前。

1 税费改革第一人
2 进了一回中南海
3 两个县委扩大会
4 冒出一个新兴镇
5 墙内开花墙外香

第七章、天降大任  

  公元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三十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了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最著名的“十三号文件”:《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决定》。这个《决定》,具体地提出了“三减”:减免贫困户的税费负担,减轻乡镇企业负担,减少乡镇机构和人员的开支;明确提出了“五个严禁”:严禁一切要农民出钱出物的达标升级活动,严禁在农村搞法律规定之外的集资活动,严禁对农民的一切乱收费、乱涨价、乱罚款,严禁各种摊派行为,严禁动用专政工具和手段向农民收取钱物。

1 知音
2 不争论,干给他们看
3 改与不改就是不一样
4 难忘阜阳会议
5 报告进入最高决策层
6 “十三号文件”诞生
7 是非功过凭青史
8 中国农民的福音

第八章、破题  

  事实是,安徽的一些地方官员私下透露,现在有的地区已经开始出现村级开支“一事一议”范围的扩大和标准被松动的情况;有些地方,甚至默许乡政府和村委会拍卖公共财物来填补财政缺口,而对于公共财物的界定农民永远没有发言权,以致出现农民在自己的田间地头种树还要再向村里“赎买”回来的事情;甚至,明火执杖地,新一轮的向农民公开集资的现象再次发生……

1 迟到的“新闻”
2 两份“内参”
3 南极人的喜泪
4 天下第一难题
5 一号议案
6 寄希望于安徽

第九章、敢问路在何方  

  社会学研究专家李强等调查发现,仅2002年,在北京打工的外来民工,大约每四个农民中就有一个拿不到工资,或是被拖欠工资;由于各种原因,有百分之三十六点三的农民工出现过身上一文不名的现象;有六成民工每天劳动时间超过十小时,三分之一超过十二小时,百分之十六在十四小时以上;百分之四十六的人生过病,而百分之九十三的人单位未付分文医药费。

1 市场不相信眼泪
2 在辉煌与富足的背后
3 小岗村的忧虑
4 中国改革正在过大关
5 跳出黄宗羲定律

并非尾声  

  今天,中国农村的改革,毫无疑问已经进入到一个最关键、又是最困难的时期:身后无退路,脚下是雷区,改革触及到了深层次的所有制问题,触及到了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相结合的问题,难度都是空前的。

大幕正在拉开

[color="Blue"]点此下载中国农民调查(GB CH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

回帖

73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73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23: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化的陷阱

[color="Blue"]3) 现代化的陷阱
        
作者:何清涟


主编的话
导论:转轨时期的政治经济学问题
第一章 股份制:困境中的政策选择
第二章 90年代的“圈地运动”
第三章 经济改革的“瓶颈”——国有企业改革
附文:国有资产的流失
第四章 中国当代寻租活动产生的根源分析
第五章 中国当代的资本原始积累
第六章 缺乏伦理规范的市场游戏
第七章 贫富差距的形成和扩大
第八章 人口、就业与犯罪
第九章 社会控制类型的多元化及地方恶势力的兴起
第十章 黑色经济活动与黑社会组织的勃兴
公平和正义
后记
主编手记

(来源: 黄金书屋)

何清涟谈《中国现代化的陷阱》最新修订本【DVD录像BT下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

回帖

73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73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00: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1)《毛--不为人知的故事》; 2)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

1) 《毛--不为人知的故事》

原书名:Mao:The Unknown Story  
着作者:张戎(JungChang) & 乔·哈利戴(jonHalliday)  
译 者:张戎  

发行人:金钟  
出 版:开放出版社  

下载全书
原帖按这里

2) 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李志绥 (2006年10月4日更新)

全书GB文本下载
全书GB htm下载

(补齐51 - 55小节。感谢Luzhe!2006年10月4日更新)

  
  自序

  一九六零年中国青年杂志社通过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向我征求稿件。

  田在中南海南楼的宿舍,和我贴邻。他平时知道我喜欢作点杂记,其中个别篇章,他还看过,这是他劝我选一、二篇刊登出去。

  自从一九五四年,我被任命为毛泽东的保健医生以后,空下来我将平日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一者为了消磨时间,二者有时拿出来翻翻,作为流逝的年华的纪念,完全没有想发表的意思。因此,我拒绝了《中国青年》杂志的征稿要求。

  开始只是记录一些趣闻趣事。时间一久,成为习惯,于是写成无所不容的日记了。到一九六六年时,已经积累了四十几本。

  一九六六年下半年,红卫兵兴起了抄家风。这时我已迁到弓弦胡同中央保健局宿舍。前后院住了三位卫生部副部长。我自己住在中南海内,很少回家。可是一回来,娴就同我说,几乎天天晚上,来人抄这三位副部长的家。时常敲错门,敲打我家。娴很害怕,万一抄错了,进来将这四十几本杂记抄走,岂不是有了十恶不赦的罪状了,应该赶紧烧掉。

  我抱着这四十几本杂记发愁,不敢在家里烧,怕邻居怀疑而揭发,又没有地方可藏。于是我将这些杂记带到中南海内一组,即毛泽东的住地。靠南墙的小院内,有一个焚化炉,是为了毛泽东和江青不需保存的文件、信件,加以销毁之用。我就用这个炉子焚烧。烧到还剩下十多本的时候,汪东兴打电话叫我到他那里。他问我,现在正是抄家的时候,江青的厨师告发我,在一组烧毁文件。我告诉汪,我烧的不是文件,是我的笔记。汪说,笔记有什么要紧,何必烧。我说,这些笔记都同毛有关系,留下怕惹祸。汪说,你一烧更惹祸,这个厨子如果告诉了江青,就完了。

  我回到一组,看到剩下的十几本日记,心想这些留下来是祸害,反正已经烧了,再烧一次吧。

  第二天汪东兴又将我叫去。这回他急了,对我嚷!"叫你不要烧,你还烧。主席的厨子来告你的状了。这事要闹出去,就成了大问题。你再不听话,我把你关起来"。

  我向汪说,已经烧完了,再也没有可以烧的了。

  这就是我积累了十几年下来的日记的下场。

  文化大革命中间,我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片纸支字都没有保存下来。

  一九七六年四人帮被捕以后,娴常常惋惜地说:"太可惜了,那四十几本日记。如果能保存起来,也没有事。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为此她常常催促我,写出这一段的经历。

  一九七七年夏,叶剑英到三零五医院检查身体。检查间隙,叶同我谈到往事。他说:"你给毛主席工作了二十二年,时间可不短了。你应该将你知道的事,写了出来,这也是历史啊"。他并且说,他要向一些报刊代为宣传。

  此后多种报刊杂志都找到我,要我投稿。他们愿意优先刊登。但是我不愿投稿。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凡是讲真心话的文章,作者不是被封为右派,即冠以反动文人的称号,没有一个可以幸免。我又不想写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文章。

  可是我又不愿意让我的这些年的经历,湮没无存,于是我重新十起旧忆,撰写回忆录。从一九七七年开始执笔,断断续续,又写了二十多本。我并没有想整理发表,因为根本没有公开发表的可能性,何况我不想因之取祸。这只不过作为我和娴逝去年华的雪泥鸿爪,留作纪念吧。

  一九八八年二月,娴发现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五月住院,到七月下旬,病势日趋严重。两个孩子、两个儿媳,都十分焦急。他们一再催促我携娴来美国求医。

  八月中旬我与娴带着孙女到了美国。娴继续求治。我每天要照管娴的饮食和治疗,虽然娴多次提到,将旧作整理出来,但是我哪里有这种心境和时间呢?

  十二月中旬,娴因感冒,病势急转直下,送入医院,住院治疗。经过多方抢救,终于因为肾功能衰竭,一九八九年一月十二日去世。她陷入昏迷前,还一再叮嘱我,要将一九四九年以来,这三十九年中的遭遇写出来。她说:"一定写出来,为了你,为了我,也为了我们的后代。可惜我不能再帮助你了"。

  一九八九年三月,我点检行箧,取出了旧记和带来的全部资料,开始了写作生活。这一方面是对娴的永久的纪念。另一方面,身在美国,就可以将这些年的所见所闻,秉笔直书,无需避讳,加以发表。如果读过这本书以后,读者能够更加珍惜自己的理想和所向往的幸福的生活,那将是我和娴多年来的最大愿望。

  前言(黎安友教授(哥伦比亚大学))

  像毛泽东这样长期统治众多子民,并带给他的国家巨大浩劫的领袖,在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驾御的欲望和害怕背叛的恐惧,驱使毛持续陷其宫廷和子民于动荡之中。他的理想和权谋,驱使中国迈向大跃进及其可怕后果,即夺去千万生灵的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

  在这本由曾任毛二十二年专任医生的作者所着的回忆录中,毛也是第一个如此被近身观察的专制暴君。索多留(Seutonius)所着的《十二凯撒生活录》,历历描绘了提比略、卡利古拉及尼禄的绝对权力令人悚惧的表现:声色犬马、贪婪、虐待狂、乱伦、酷刑和杀人如麻。但作者本人并不认识这些君主。普罗科匹厄斯(Procopius)在《秘史》一书中,无情地挞伐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和其后提奥多拉,却缺乏对主人翁的真正了解。施佩尔(AlbertSpeer)熟识希特勒,但他俩的共同兴趣局限在公务和战争。斯大林的女儿很少和她父亲见面。拿破仑和希特勒的私人医生的日记仅为临床资料。

  莫兰(Moran)的《邱吉尔传》和荷顿(Herndon)的《林肯》这类关于伟大民主领袖的私人回忆录,在历史方面的着墨,并不多于暴君的传记,这是因为民主领袖较无将其个性强加于历史事件上的伸展空间。而中国传统中,每个朝代的"起居注"也只记载了每位帝王在仪式、异兆、结盟、封地采邑上所扮演的角色,甚少揭露黄袍下的个人。即使是在《三国演义》此类中国历史人物的虚构小说中,处理的也是人物类型而非个性。

  相对之下,李志绥医生的这本回忆录显得格外独特:既提供第一手观察记录,又呈现知人论事的洞见。

  现今在中国境内流通的官方回忆录和毛的肖像,皆一成不变地呈现出一位英明爱民的帝王。真相却迥然大异。毛在初次会晤的场合中,散发着魅力、同情心,又不摆架子,使他的访客轻松而畅所欲言。但他擅长操纵自身的情绪起伏,巧妙运用愤怒和轻蔑来控制随身人员,达到骇人的效果。他依仗着身边臣子不愿犯上的儒家谦卑,来羞辱其属下和敌手。他作势自我批评,旁人便群起大加奉承。他在周遭创造了一种卑恭屈膝的文化。

  毛效仿唐太宗,挖掘人们的弱点,使他们誓死效忠。李志绥医生出身于富裕家庭,在上海的美国人学校接受医学教育,早期曾和国民党略有牵连。这些潜在的危险因素使他完全受控于毛。毛深知其警卫行径腐败,但他需要这些人替他出面办事。毛爱说,水至清而无鱼。他能毫无惧色地在浊流中浮游,或在黑夜中行过泥地。

  无论出身,毛的追随者永远如履薄冰。毛的老同志被流放内地,有些因而死去,虽然毛未必直接一手促成这些悲剧。我们在书中一景看见毛隐身坐在幕后,他两位最亲密的战友正在群众大会上接受攻讦。毛控制高级领导的医疗保健,拒绝准许一些人接受癌症治疗,因为他认为手术会耗尽他们馀生的工作精力。他对爱人、子女及老友的痛苦,无动于衷。他也无视于为其政治和经济计划所陪上的抽象人命数字。他了解痛苦只为了控制其臣子。在政治和私人生活中,他对臣子呼之即去,招之即来--如果他们还活着的话。

  李医生常瞧见毛手上捧着中国史书。毛爱读传统故事中的权术倾轧和欺骗伎俩,他更是熟谙伺机而动,声东击西,迂回攻退之法。他善用"引蛇出洞"法,鼓励旁人表明立场再突而擒之。即使是他最亲密的盟友也分不清他是站在同一立场,还是正伺机反噬。毛带着如此温煦的微笑,判其侍从流放,而那位受害者竟一路鞠躬谢恩离去。

  帝王权势让帝王享有最大的奢侈--生活简单。毛大部分的时间要不在床上,要不在私人游泳池旁休憩。他吃油腻食物,以茶漱口,和女子寻欢作乐。毛一九五八年出巡河南时,随车带着一卡车的西瓜。毛喜欢穿布制的鞋;如果迫于外交礼数得穿皮鞋,他命人先把鞋子穿合脚。他不洗澡,偏爱用热毛巾擦身,使得李医生难以遏止滴虫病在毛的女友间蔓延。他睡特制的木床,由专列一路运载到各招待所,甚至空运至莫斯科。

  他统治时间和岁月。内宫随着毛的节奏运转,日出而息,日落而出。国家领导同志随其行踪落脚,四处开会。他希翼以道家御女房术来战胜死亡。除了五一劳动节、国庆节、和偶尔接见外宾之外,他不遵循任何日程表--只有在这类重要场合,毛穿戴整齐,并用镇定剂控制焦虑。

  女人象上菜般轮番贡入。在以毛之名推行禁欲主义的同时,毛的性生活成为内宫的中心事务。人民大会堂特别辟出一个厅,让毛在高级领导会议中寻欢休憩。捍卫全国道德操守的党军政治处,号召大批有着无产阶级背景,可靠而又美丽的年轻女孩;表面上是为了在舞厅中和领袖翩翩起舞,其实是献做他的床伴。有些女孩倍感荣耀,引介其亲姊妹共沾雨露。

  每位省党委书记都为毛兴建一座招待所。他行踪不定部份是出于安全上的顾虑,部份是被迫害妄想狂的驱使。他曾跟李医生说:"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不好"。他专列行驶之处,交通管制,车站封闭。公安打扮成小贩,好给毛一切如常的感受。大跃进时期,农民被动员到火车沿线耕作挤插的稻田,演出大丰收的荒谬剧,但事实上那场秋收是个灾难。毛最喜爱的住所是珠江上的小岛招待所,在广州喧扰的市嚣中,他能独享一片天地。北京劳改农场中特别栽种的食品空运至此,并有试尝员先试吃。警卫用冰桶为他的房间降温。

  绝对权力影响毛的心理、生理健康,以及人际关系,并透过这些波及他的国家和世界。他蛰居床头数月,抑郁寡欢。一旦政治斗争有利于他,立即转为精力充沛,无法成眠,以至于李医生不得不加大安眠药药量。政治压力不是使他阳萎,便是使他纵情声色犬马。在千万人饿死的大跃进期间,毛虽暂时放弃吃肉,却需要更多女人的慰借。一位年轻女孩曾对李医生说:"主席真伟大,样样都伟大,真使人陶醉。"

  专制政治与专制者的个性息息相关。毛建立了一个特异的政权--他努力整合政治社会整体制度,以求从一个贫穷、落后和百般凋零的国家中,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

  面对西方的敌意,毛转而与莫斯科结盟。但他对西方的欣赏是他选择受美国训练的李医生的原因之一,也是他俩无数次彻夜长谈的话题。毛告诉李医生,美国对中国的企图一向具有正面意义。毛则对苏联友邦,深怀轻蔑心理。毛立志要以中国式的社会主义超越原始苏联模式,并将中国提升到先进西方国家水准。这项成就将使他跨入马列主义创始先驱的殿堂。大跃进即是毛试图创造出比北方邻国更优秀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努力,而文化大革命则是在面临此次失败之下,顽固的试验。

  在一个拥有众多贫穷人口,幅员辽阔的大陆国家,毛运用群众力量来追求经济成长,尝试以意识形态的狂热取代物质生活。他将人民生活冻结在最基本的需求,以此建立一个庞大、虚耗财源的工业结构。因此,毛无视于那些与理想相左的现实。尽管他是农民子弟,他仍相信大跃进初期所见的那一片片匪夷所思的稻田。就如李医生所言,毛为何要怀疑共产主义天堂是否真正来临--因为他自己就身处其中?毛认为他从中国史书中可学到的领导权术远多于现代工程教本。等到后院炼钢运动为害匪浅之后,毛才费神了解钢铁的制造过程。饿殍遍野之际,他幻想人民的稻谷多得吃不完。

  毛思想推崇自我否定,以政治操守界定人性价值,并羞辱阶级敌人。一个由工作组,阶级标签、户口管理和群众运动组合而成的体制,将每位公民囚禁在组织的樊笼中。没有任何极权制度能将人类彼此相残的政治恐怖发挥到此极致。这个官僚体制渗透入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文化、人民私生活,甚至许多人的思想层面。此机制更领导人民颂扬这个对他们予取予求的政权。在党机器无法充分迎合毛之幻想的步伐和努力时,他不惜动摇其根本,大举清算批斗。等群众陷入派系暴力,才又将之重建统合。

  最高领导阶层中,由三十到四十人共同拟定重大决策。他们的个人权力极不稳定,完全仰赖与毛的关系。李医生栩栩描绘了那些服务领导同志的中央办公厅体系、政治及机要秘书、警卫、厨房、停车间和门诊部的众生百态。领导人可经北京的地下工程秘密穿梭于中南海和市内其他建筑物之间。毛的贴身家臣曾在其居所装设窃听设备,无非是想保有更完全的决策记录,东窗事发后,他们因监视毛而被撤职。

  权力结构在服务和保护领导的同时,也孤立他们,毛尤为甚。毛的战友逐渐将中南海内游泳池、舞会和北戴河海滨退让于毛。毛不顾警卫反对,执意在三江游泳的壮举,象征他与官僚体制的孤独奋斗,对革命走向末路的恐惧,以及对战友背叛其狂热信念的疑惧。

  一九五六年八大会议中,毛的同胞借苏联反斯大林运动之势,将毛泽东思想排除于党章之外,促使党内反对个人崇拜,并批评毛大力催生共产主义的努力。毛向李医生谎称这些政策未曾经其首肯。国外势力亦威胁毛的统治。新苏联领袖赫鲁晓夫希求于西方和解。李医生描写了毛、赫两人在游泳池旁不欢的会晤。这次秘密会晤揭示中苏公开决裂与中国长期孤立的开端。

  毛掌握三种权力工具:意识形态、军队、及其在党派系网络中的枢纽地位。毛主席走遍全国的巡回运动吹起大跃进的号角,一时上至经济计划领导,下至基层干部,纷纷群起响应。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其他领导人试图钳制毛的脚步,毛即恫吓要上山另组红军。其他领导人只好俯首听命。

  大饥荒开始后,毛退居权力二线。其他领导恢复经济的同时,他斥责彼等为"行尸走肉",并私下抱怨他们不再征询他的意见。但他按兵不动,直到京剧论战时才一一将以诱陷,同时用农村腐败问题,使敌手晕头转向。他待一切布置妥当,便发动文化大革命。

  一九六九年,于百万人牺牲之后,毛在九大会议中赢得全面胜利。彼时他的政敌不是已被凌虐至死,便是放逐内地,全国在他无所不在的肖像前歌功颂德,挥舞着他的小红书。他身侧站着另有所图的林彪--旧统治团体中唯一的幸免者。毛发展的理想失败了。但在这个他所毁灭的国家中,他握有绝对权力。两年后林彪政变使毛深受打击,李医生相信它加速了毛的死亡。毛用馀生精力推动开往西方的大门,为往后邓小平的改革铺路。

  病态心理在宫廷政治中蓬勃迷漫。毛的控制越彻底,他越恐惧他人的钳制。手下争相邀宠反而使毛更觉疑云重重。毛认为招待所被下了毒,他因听到野兽在屋顶的游走声响而惊吓万分。毛透过党组织来操纵其他领导,监视他的同胞。他的政敌全被他的手下包围,难怪他永远无法确定,对方是否也透过女人来侦伺他。

  毛夫人江青也深为精神衰弱所苦,她怕声音、光、冷、热,并且总是无法自制地与人争吵。生活无聊,依赖,和被迫无所事事,在在使她极度沮丧。因此毛在拈花惹草之际,总试图避其耳目。但当毛需要她做为政治上的代理人时,他便领她进入内宫政圈。江青跟同样病奄奄的林彪一样,握权后立即生气百倍,并与毛最宠爱的女友友善,期能更接近权力的源头。

  李医生呈现了下列场景:林彪在其夫人怀中,为肾结石的病痛呜咽不已;华国锋在大厅中静坐数小时未能见毛,只因毛当时的看门人张玉凤正在午睡;周恩来跪在毛脚跟旁指示吉普车游行的路线;病重的毛将全国大权交给周恩来,只为及早康复和活得比周长久,以及江青对此的愤怒等。

  在所有毛的追随者中,只有周恩来与内宫诡秘繁琐的脉络保持某种程度的距离。反讽的是,李医生和他的同事由此认为周为不守信义的危险人物。周按领导阶级向上汇报之举,令其他家臣疑心大起,视其为软弱无能。

  最后,全中国最受爱戴的人众叛亲离。在毛长期病情恶化期间,家臣念兹在兹的主要念头是避免因他的去世而惹祸上身。只有他的女友张玉凤仍待他如常人,争吵不休,旁人指责她会气死毛时,她也悍然无惧。毛越形衰弱后,她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只因为只有她才能解读毛含糊不清的语言。

  李医生那张坦荡而带着微笑的圆脸,在毛众多家臣的团体照中,特别突出。他率直的表情、柔和的笑容,和整洁的打扮,在在都掩不住他所受的西方训练。李医生的外国气质和西方仪态。似乎既说明了他的才干,又说明了他的弱点,因此使他显得特别不可多得。李医生的不安全,恰可保证毛的安全,两者息息相关。于是他在毛的保护羽翼之下生存,埋首于医药事物--即维持那位一举一动便足以陪上百万人性命的人的健康。

  对邪恶能有某种程度视而不见的人,才能成为暴君生命的守护天使。李医生身为历史旁观者的局限是其工作的要求之一。但有时政治不免压顶而来。毛时常坚持讨论时事,或派遣李医生离开内宫,四出观察,提出报告。陷于内宫中,李医生不得不区分敌友。除了毛主席外,他的保护者是中央警卫局长汪东兴。李汪的联盟使此书有若干偏颇,但同时也提供了了解宫廷政治的许多洞见。

  自李医生离开中国后,他便几乎完全被官方历史抹消。中国出版界发行的大量描述毛个人生活的书籍中,只有一、二本提及他。很明显地,中央曾下达指令--李仿佛未曾存在过。但他的身影牢牢嵌在无法修改的纪录影片和照片中,而某些可靠来源也确定他的身份。比照官方和半官方的着作,可证实他书中的许多细节,但不同于此书的是,它们都大笔略掉会使这仍仰仗毛的光明形象来行使统治的政权感到难堪的那些层面。没有任何一本官方传记呈现了一幅比李医生此书更真实的毛画像。此书是有关毛--或许也是有关历史上任何一位专制者--的着作中,最深刻入微的一本。

  毛去世五年后,也就是一九八一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毛盖棺论定,发表一篇官方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文中结论毛是伟大的革命家,功大于过,瑕不掩瑜。此书给我们另一种教训。它描述过度膨胀的权力,如何驱策其拥有者进入一种黑暗的深渊:在深渊中,伟大的梦想只能导致滔天罪行。

  0

  经过了二十二年的血腥战争,一九四九年中国共产党终于取代国民党,统治了中国大陆,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当年夏天,我正在澳大利亚。由我大哥的从中介绍,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卫生部副部长傅连璋来信,希望我回去工作。于是我返回香港,同我的妻子娴一道回到北平。

  傅安排我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行政处香山门诊部,后迁入中南海,成立中南海门诊部。

  我工作勤奋,受到中共中央一些高级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的赞誉,被选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的甲等工作模范,吸收入党,并被任命为中南海门诊部主任,后为中南海保健办公室主任、中央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副秘书长及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三零五医院院长。

  一九五四年,经警卫局局长汪东兴推荐,通过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和中央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同意,由周恩来批准,我被任命为毛泽东的保健医生,以后并兼任毛的医疗组组长。从此,直到一九七六年毛去世为止,我作为毛的专职健康保护人和监护人,无论在北京或去外地,都跟随在他身边,为时二十二年。

  我初次到毛处工作,即惊异于他的生活习惯与众不同:饮食睡眠都没有一定的时间,正是"起居无时,饮食无常"。对他说来,一天二十四小时之分,昼夜之分,毫无意义。他的一切公私活动,甚至接见外国元首,都以他的意愿为主,都不事先通知,而采取突然行动。即使在身边工作的人员,也摸不清他下一个行动是什么。加上共产党内部控制严密,强化保密制度,毛本人亲自规定:"不要说这里的情况",所以他的真实状况,从政治活动到私人生活,都笼罩在一层迷雾之中,更增加了他的神化感和权威感。

  一九五九年以前,我崇拜他,仰望他如泰山北斗。但是我虽在他身边,在他的周围似乎有一道神秘而不可逾越的障隔,使我不能真正进入他的生活。

  一九五九年以后,我逐渐穿过这层密障,进入了他的生活实际。原来他正如演员一样,除去前台的经过种种化装的他以外,还有一个后台的真实的他在。

  五十年代初期,人们只看到他与苏联订立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号召"一边倒",但不知早在三十年代,他就被苏联共产党和斯大林目为"异端分子",是"白心的红皮萝卜"。一九四九年冬他去苏联,受到极大的冷淡待遇,住了两个月,在他最后愤然要回国时,斯大林才见了他,签了这个条约。他认为苏联是中国的最大威胁,最终目的是吞并中国。只是到六十年代初,中苏关系的破裂才公开化。

  自从斯诺等人访问陕北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奇迹以来,他对美国,特别美国人,有很大好感。当他号召"学习苏联",大家学俄语的时候,他不学俄文,而学英文。他自嘲说:"我是言行不符"。他身边所用的知识分子,包括我在内,都是受英美教育出来的人。他决不将由苏联培养出来的人放在身边。至于韩战及越战是由许多因素,也包括美国一些不了解毛的内心世界和对当时中国共产党有歧见的人士造成的历史大不幸。从六十年代末期,毛即致力于恢复中美友好关系,而这一历史使命的完成,是他去世前实现的。

  毛对蒋介石,虽然终生为敌,但并不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他认为蒋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不俯首贴耳听命于美国。他说:"蒋介石和我都主张只有一个中国,在这点上我们志同道合。"

  共产党核心领导中的斗争,既复杂又曲折。自一九五七年的所谓"反右派斗争",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批斗彭德怀(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演变到一九六六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在表面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但实际上却存在一个根本因素。一九五六年苏联共产党二十次代表大会上有"反斯大林","反对个人崇拜"的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内引起一连串反应。毛从种种迹象感到,他作为全党的最高领导地位受到动摇,因而作出一系列相应的反应。正如中央警卫局局长汪东兴所说:"毛认为,全党没有谁都可以,可是不能没有他。"

  毛的私生活骇人听闻。外表上,他凝重端庄,而又和蔼可亲,俨然是一位忠厚长者。但是他一贯将女人作为玩物;特别到晚年,过的是糜烂透顶的生活。他没有别的娱乐,玩弄女人成了他唯一的乐趣。汪东兴说:"他是不是觉得要死了,所以要大捞一把。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兴趣,这么大的劲?"江青说过:"在政治上,无论苏联和中国党的领导人,没有哪一个能斗过他(毛泽东)的纵横捭阖的手段。在生活问题上,也没有谁能斗得过他,管得住他。"

  我不是给毛写传记,只不过作为毛的保健医生,在二十二年的风风雨雨中,将我的亲身经历,及所见所闻,笔之于书,用以纪念与我患难与共的爱妻娴,没有她生前对我的支持和一再鼓励,我不会写成这本书。

  时间间隔太久,又没有读些参考文献,疏漏之处在所难免,盼读者方家斧正。

  致谢

  着者在此特向廖书珊小姐致谢,她在本书的中译过程中,无论协译、剪裁、补译、贯串、拼贴、校对,都付出极大的精力和时间。感谢夏元瑜教授赠一中南海示意图,使本书生色不少。

  本书中每章后的注释为英文版助编石文安女士所注;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中共中央办公厅组织结构图、人物简介及年表,亦均为英文版编者绘制,在此一并致谢。

  目录
  献词
  前言
  自序
  致谢
  中南海地图
  中共党组织表
  中共中央办公厅组织表
  序幕:毛泽东之死
  第一篇:一九四九年--一九五七年
  第二篇:一九五七年--一九六五年
  第三篇:一九六五年--一九七六年
  终曲
  人物简介
  年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

回帖

73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73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00: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夫子:《毛泽东和他的女人们》[全本](1-22)

 5) 京夫子: 《毛泽东和他的女人们》(1-22)下载 原帖在此);

我所见所闻的几位毛泽东身边女孩

沈容
  
  对门的"叶师傅"

  我们住的四层楼还有一套房子,是三间一套,他们的房门对着我们两间一套的房门。我们这位邻居叫叶子龙,是大大有名的跟随毛泽东多年的秘书。

  我们两家的房门常常是敞开的,互相常来常往。叶子龙带着一个女儿和一个小外孙住在那里。叶子龙那时还没有"解放"。他身强力壮,精力旺盛,很会生活,又健谈在生活方面,他是我们的顾问。那会儿时兴称呼"师傅"。我们都叫他叶师傅。因为,像我们这一号人,称什么"长"不合适,称"同志"既生分,又不知道对方有没有问题,称"师傅"还带点工人阶级的味道。现在想来,称"师傅"充满了"时代感",妙极了。他的小女儿小名叫二娃子,是陕北人的叫法。小外孙才四五岁,有时候他们出门,就把他放在我们家。叶师傅做的豆腐乳赛过任何店里买的。他教我做:先把买来的豆腐蒸一下,然后切成小方块让它发霉,用小茴香、盐、辣椒末按一定的比例和匀,等豆腐霉到一定程度,把每一块豆腐先在酒里蘸一蘸,再和上那些末末,放在瓶里。大概一星期以后,打开瓶盖,香气扑鼻,味道鲜美。叶师傅还会腌雪里蕻,他用小鱼干放点辣椒炒雪里蕻,又是一道美味佳肴。叶师傅做了什么好菜,总要给我们一点尝尝。我们家做了什么好菜也要送一点过去。

  他曾想,叶师傅当了那么多年毛泽东的秘书,一定饱读诗书,满肚子轶闻秘事。可是,我不知道他愿不愿意和我谈这些,所以不好贸然问他。有一天,他问我愿不愿意帮他一个忙。我说,只要我能干的一定帮忙。我原以为是什么生活上的事,大大出乎我意料之外,他要我帮他写一份检讨。检讨什么呢?他说,很简单,就是检讨安窃听器的事。我完全不知道安窃听器是怎么一回事。叶师傅告诉我,完全不是什么窃听器。那时,中央开会或毛泽东找人谈话,毛的讲话都要记录下来,有时听不清、记不下,中办的人商量安一个小小的麦克风,把老人家的讲话录下来,然后按录音整理记录。过了一阵,被毛发现了,这就成为私自安窃听器的大事。这事涉及的人很多。我问叶师傅,该怎么检讨。他说:"不牵扯别人,只说我不对就行了。"我按他的要求,字斟名酌句地写了一份检讨,叶师傅居然还相当满意。

  打这以后,我们的话题就逐渐转移到他当秘书时的情况上来。话匣子一打开,可以看出来,他虽然被撤了职,但是对他的老上级还怀有深深的感情,对他的秘书工作更是津津乐道。他说,他长期是毛的生活秘书,毛生活上的一切事务他都管。毛泽东要做衣服,不用到裁缝店里去,也不用叫裁缝来量尺寸。叶师傅记得住他的身高、肩宽、袖长、腰围等等尺码,他只要到红都服装店,选好衣料,让店里照他说的尺码做,做出来的衣服,保管合身。他做的豆腐乳也是毛泽东爱吃的。叶师傅很怀念贺子珍,经常讲当年在延安他妻子怎样和贺子珍躺在一个炕上聊天。贺子珍的女儿李敏到月坛北街来看望他,他也领她到我们家来,介绍给我们。在讲到毛泽东身边的一些人时,他讲得最多的是一位姓陈的女孩子。他称她小陈。这位小陈长得漂亮,能歌善舞,又很聪明。有一次,她看毛闷闷不乐,就要毛猜一个谜语。这谜语是"毛泽东打喷嚏"。老人家猜不出来。她说:"很简单么,'毛病'。"引得老人哈哈大笑。她曾要求毛批准她入党,要求毛给她一份职务。这两个要求都没能达到。为此,她离毛而去。

   ... ...

MaosGirlsGBtxt.zip

62.25 KB, 下载次数: 211

MaoAndHisGirlsGBTxt_eDoors.rar

82.42 KB, 下载次数: 2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

回帖

73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73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23: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6)王力雄长篇小说《黄祸》

王力雄长篇小说《黄祸》

... ...

March 21, 1998      

北京

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中共军队在北京对民主运动进行的镇压形成了一个“六四结”,从那
以后,中国的政治始终离不开这个结。

石戈活了近五十年,虽没有经历过战争,也算见过不少死人,但即便是当年的“六四”屠杀,
他也未曾面对过令人如此毛骨悚然的场面。卡车货厢上站立的人竟然没有头! 全部没有! 齐
刷刷地一样高! 唯有从一片脖腔里喷出的血高度不一,在第二辆卡车的车灯照耀下红艳艳地
跳动。

两辆卡车之间的柏油路上,滚动着散乱的人头。刚砸在他自行车前轮上的那一颗披散长发呲
着牙,写在额上的“翻案”二字好象第二对眼睛。血腥气铺天盖地弥漫,冲进肺腑。

一道刺耳的嗡鸣在没开路灯的街道上方扩散,如同在给这个恐怖画面伴奏。那是一根高强度
钢丝,横拉在街道上方,绷得紧紧,正好和站在卡车上的人的脖子高度差不多,对着飞驰的
卡车,便相当于迎头挥来的砍刀。

据说最锋利的刀在最有腕力的刽子手里,可以砍掉人头而人身不倒,眼前这道钢丝不但超过
世上任何刽子手,而且一喝完血便嗡嗡地唱起来。第二辆卡车好歹停得及时,钢丝离车上人
的脖子只差几尺。

石戈第一个开始动作,虽然感觉还是像在噩梦里,可本能使他挺身指挥在场的人们进行抢救。
两辆卡车都是“人民阵线”赶去增援天安门广场的,还活着的人全吓傻了,得对他们吼着喊
着才有反应。

电视转播车倒比警察来得还快。尽管已是半夜一点,四面还是很快围满了人。街两侧的窗子
也纷纷亮灯,伸出脑袋。看见新闻灯左一个右一个打亮。石戈缩回手,准备悄悄撤出现场。
粘在手上的凝血在手心蠕动。

围观人群热闹地议论着。有人说一定是“民主阵线”拉的钢丝,目的是阻挡“人民阵线”的
增援队伍。此时两个阵线正在天安门广场抢夺人民英雄纪念碑,谁能占住纪念碑,谁就能成
为八九年天安门运动的象征,也就可以成为眼下这场澎湃而起的翻案运动的主导者。电视台
记者非常热心地把这个传言收进话筒,到处寻找可能提供证据的人。

石戈就是在从天安门广场回家的路上碰见这事的,本想在出国之前再看看那儿的情况,结果
自行车被汹涌的人潮踩变了形,只能推着走。

“这爷们儿离得最近! ”几个光脊梁小伙儿指住石戈。

灯光和摄像机随即转向石戈。“老师傅,请谈谈你看到的情况。”记者立刻盯上来。

石戈闪开脸,用后脑勺对着摄像机。他怕的就是这种尴尬的场面,可偏偏没躲过去。他只是
含糊地摆手,想尽快脱身。

“哎,爷们儿,”光脊梁小伙儿拉住他。“跑什么呀? ”

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围上来。七月雷雨前的闷热把汗味和血腥味混在一起。石戈矮胖的身子像
是被埋在人群中,头发稀疏的额头淌着汗,始终转来转去用后脑勺对着镜头。记者连珠炮似
的问题似乎都是中性的,可在石戈耳中,却能清楚地听出其中的挑唆味道。他是内幕中人,
知道新闻界被某种旨意操纵,正在充当诱导事态发展的工具。当这种血淋淋的场面在电视上
播出,只要稍微暗示一下,就会让多数观众认定此事是“民主阵线”干的。不难想象,两派
本已不共戴天的局面会怎样火上浇油,而群众又会对眼下的民主运动增添几分厌恶。这些是
他无法左右的,但若一会儿就会播放的电视画面里有身上手上都是血的他,他便很难解释清
楚了。

一个当贼准是好手的瘦高个小伙儿趁石戈不备,猛夹出他胸前小兜里的硬皮证件。“我来替
你回答。”

石戈想抢回来,可小伙儿个那么高,举在手中,他就是跳起来也够不着。“出入证……”小
伙把证件转向新闻灯仔细辨认。“中……”他突然叫起来︰“中共中央办公厅的章! ”
人群愕然,这个看上去再普通不过的矮个子怎么会跟中共中央有关系?

电视台记者却立刻不问了,摄像机和新闻灯也不声响地转移。石戈知道上镜头的麻烦没有了,
可新的麻烦却更难摆脱。电视台是党的工具,不敢惹跟“中央”沾边的人,而周围这些人却
正好相反,与“中央”有关只能引起他们的戒心和敌视。他这回不敢再含混,置身这种场合,
任何差错都可能使群众把愤怒发泄在他身上。面对四周越来越严厉的盘问,他拼命解释他是
过路的,只不过恰好在钢丝下面修了一会儿自行车。可他既然是个能够出入中央的人,却是
一副下夜班工人的打扮,不但不坐小汽车,连自行车都这么破,半夜三更正好停留在出事现
场,有想象能力的人立刻就能把他想象成是特务﹑便衣警察或奸细一类的角色,正在执行特
殊任务,说不定那根钢丝就是他拉的呢。

“我是炊事员,”他只好信口胡说了。“中央也得有做饭的嘛。”他解释不清自己为什么没有
“官儿样”,也不会有人信他解释。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拖时间,等着警察尽快赶到。这种
群众私自审问的场合眼下北京到处可见,几乎没有哪个被审者最后不落个皮开肉绽。

但警察的动作异呼寻常地缓慢。风驰电掣般地开来了一队“人民阵线”的汽车。刚才石戈指
挥抢救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给警方打电话,可直到现在仍然听不见有警车的声音。他由
此几乎可以断定,那根钢丝并非一根简单的钢丝,它所通之处是能够指挥警察的,甚至也能
指挥新闻界。电视转播车赶来快得反常,警察的动作又慢得反常。如果警察赶到得早,现场
就要按规程封锁,电视镜头就难以那样贴近地渲染,“人民阵线”指挥部人员也就不能深入
现场,受到那么大刺激,甚至当场就疯狂地要去向“民主阵线”讨还血债。

“审问者”们把石戈扔在一边,全去看新的热闹。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高声命令“人阵”成
员冷静,并且警告电视记者不要用这种场面恐吓人民,让人民远离民主运动。“这是阴谋! ”
他声音嘶哑地喊着。“为的是挑起人阵和民阵的武斗,让民主运动自相残杀,我们不能上
当! ……”

他叫邢拓宇,是人民阵线的总指挥,眼下民主运动最显赫的人物之一。多数报道﹑包括石戈
看过的内部材料都把他描绘成一个冲动型人物,真实的他看来还是粗中有细。石戈没有多听
下去,他知道自己最好还是趁这个机会脱身,不过必须先要回出入证,凭那个可以进到中南
海核心区域,丢了可不是小事。然而这无疑是自投罗网,拿走出入证的小伙儿揪着他连同出
入证一块交给了“人阵”的纠察队员。“这老家伙特可疑! ”

当石戈如同一个麻袋被塞进吉普车里,才听见大批警车赶到。吉普车根本不理会警车命令在
场车辆接受询问的广播,开足马力扬长而去。

“人民阵线”总部设在一座临街大楼里,从上到下灯火通明。老远就听得见高音喇叭慷慨激
昂。楼外贴满印刷品。楼顶垂下的竖幅标语随风翻卷舞动。无数面旗帜扑扑喇喇。

吉普车刚一停下,憋了好久的雨随着一声霹雳倾盆而下。聚在楼外的人蜂拥般挤进楼里躲雨。

... ...

下载王力雄长篇小说《黄祸》(上)[国标文本压缩文件];

下载王力雄长篇小说《黄祸》(下)[国标文本压缩文件]

_________
作者简介:

王力雄,1953年生,籍贯山东,汉族。他曾以「保密」为名,在明镜出版社出版了震惊海
内外的长篇小说《黄祸》,引起全球媒体的追踪报导,至今仍在港台海外畅销,大量盗版更
流传于中国大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

回帖

73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73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00: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7]晚年周恩来(高文谦著)

晚年周恩来

高文谦著


明镜出版社
Zhou Enlai's Later Years


        谨以此书献给不久前过世的母亲。
        家母出身名门之后,是鸦片战争中著名爱国者林则徐的五世孙女,年轻时为了抗日救国投身共产革命。文革浩劫中,她因看不惯文革权贵们的横逆,说了几句真话而被加以"现行反革命分子"的罪名,关押在秦城监狱,度过了七年的铁窗岁月。是她叮嘱并鼓励我一定要把自己所知道的历史真相如实地写出来,告诉老百姓,完成好老天爷交给的这个任务。
        家母病重时,由于大陆官方阻难封杀本书的出版,我未能回去尽孝送终,见上最后一面,已成终身之憾!本书的问世,也算是了却了老人家临终前所惦念的一桩心事,就以此来告慰她的在天之灵吧。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毛、周关系的历史回顾
乞求毛高抬贵手
不是冤家不聚头
平息红四军内斗风波
宁都会议的缘起
反客为主与主动让贤
抗战初期的毛、周分歧
在延安整风中

第二章 文革之初的"保持晚节"心态
毛发动文革的心路历程
周旋在毛、刘的分歧之间
毛发动文革的谋划
"保持晚节"的表白
顺守哲学

第三章 天下大乱中的双重角色
执两用中的应乱之道
"新文革与旧政府"的对垒
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由来
工交座谈会上的转向
"全面夺权"
在"大树参天护英华"的背后

第四章 乱局中的隐忍顺守之道
大闹怀仁堂
"伍豪启事"的风波
在大乱中苦撑待变
收拾文革烂摊子
在政治与良知之间的选择

第五章 周旋在文革营垒的内斗之中
九大政治报告的风波
毛、林交恶的根由
调解林江两派争斗
庐山会议的真相

第六章 林彪之死的致命一击
"批陈射林"的部署
批陈整风的前台主角
毛、林之间的摊牌恶斗
"板荡识诚臣"
把林彪逼上绝路

第七章 试图扭转文革困局的挫败
周为何嚎啕大哭
毛对病中交权的反悔
扭转文革困局的努力
批左与反右的交锋

第八章 中美和解与"周恩来外交"风波
"联美整苏"构想的形成
万事开头难
中美和解的波折
"乒乓外交"
尼克松访华
功高盖主
政治局批周会议
邓小平在会上的角色
"他做脸,我们做屁股"

第九章 评法批儒:毛、周关系的结束
毛发动批林批孔运动的两大情结
与政治险境缠斗
"抬邓排周"的权力布局
治病要服从大局
补过还账
组阁之斗

第十章 周恩来之死与毛泽东时代的终结
批"经验主义"
在密云不雨的日子里
形势逆转
油尽灯枯

尾声
后记
附录



引子

        周恩来死后的三个星期,恰逢中国农历丙辰年的除夕。对许多中国人来说,那是一个刻骨铭心的冬天。当时正值数九寒天,朔风呼啸,滴水成冰。其时国内的政治气候也正如严冬一样,一片肃杀景象。由江青的御用班子清华、北大两校大批判组打头阵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正在紧锣密鼓,大批判的火药味越来越浓。
        那时多半还沉浸在对周恩来之死悲痛之中的中国人,尽管对眼下这场铺天盖地而来的运动已经感到厌倦和不平,对中国的前途忧心忡忡,但只是敢怒而不敢言,因为已经历过太多政治磨难的老百姓大都知道在幕后掌控这一切的那只手是谁。
        就在这个除夕之夜,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住地--游泳池的院子里突然响起一阵喧闹的爆竹声。一时间,火光冲天,鞭炮声震耳欲聋。这一不同寻常的景象弄得中南海里负责安全警卫的工作人员好一阵紧张,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按照规定,在中南海禁地是绝对不准燃放爆竹的,毛泽东的住地更是戒备森严,甚至连麻雀都不让停落在树上。等人们弄清这一动静竟是来自毛本人的住地后,一个黑色的传闻便在京城的政治圈中不胫而走,广为流传:毛泽东在周恩来死后放鞭炮!还有人证明第二天亲眼看见从游泳池拉走了整整一卡车的鞭炮屑。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只有在办喜事的时候才燃放鞭炮,以示庆贺。如果有人在办丧事的时候放鞭炮,就会被认为是对死者的大不敬。人们本来就对毛泽东对周恩来去世的冷漠态度憋了一肚子气,因为毛不去参加周的追悼会,却在几天之前接见已经因"水门事件"而下台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和女婿,而且又从"四人帮"那里传出"不要用死人压活人"的最高指示,百般压制老百姓自发悼念自己总理的活动。
        在政治圈中了解内情的党内军中的老干部私下里纷纷为周恩来抱不平,认为周恩来一生对毛泽东忠心耿耿,当牛做马,而毛对周的死却无动于衷,也实在太令人寒心了!这种情绪迅速扩展到整个社会。这次"鞭炮事件"更是火上加油,弄得整个京城沸沸扬扬。
        人们被激怒了!
        以悼念周恩来为导火索,触发了中国社会自文化大革命以后蓄积已久的政治危机的总爆发,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四五运动,矛头直指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及其后台老板毛泽东,敲响了文革的丧钟。几个月后,毛泽东也在忧病交加之中死去。中国现代史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然而,"鞭炮事件"留在人们心头的阴影并没有因此而烟消云散,而是继续余波荡漾。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关系一直像幽灵一样困扰着中国的老百姓、学术界及政府当局。
        长期以来,大陆官方出于政治的需要,一直讳言毛、周两人历史上恩恩怨怨的关系,文革时期更是禁忌,只准许毛泽东身边的几个工作人员出来撰写回忆文章。内容不是刻意遮掩毛不去参加周恩来追悼会的真正原因,就是大加渲染毛、周之间的所谓"深厚情谊"。
        然而,结果是越描越黑,非但没有驱散人们心头的疑云,反而露出更大的破绽,因为这些记述和解释大都空洞牵强,有的甚至还自相矛盾。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因为周恩来的大半政治生涯一直笼罩在毛泽东的阴影之下,两人之间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实在是太复杂了,绝非一两件事情的肯定或否定,就可以简单了断的。
        应该说,毛泽东与周恩来两人的关系是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史中最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同时也是非常复杂微妙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它是了解和把握晚年周恩来乃至其整个政治生涯的一把钥匙。目前海内外已经出版的研究毛、周两人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难以计数,不过专门论及这个问题的却不多。而且即使涉及,也囿于各自的条件,大陆的难以跳出意识形态的桎梏,多有顾忌,欲言又止;而海外的则又难免给人以捕风捉影,隔靴搔痒之感。
        正因为如此,本书的写作,相对而言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作者曾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周恩来生平研究小组组长,在大陆从事周恩来和文革史研究多年,出国前是大陆官方《周恩来年谱》、《周恩来传》和《毛泽东传》文革部分的执笔人。在大陆期间,作者曾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档案室里泡过十几年,看过大量历史文献档案,其中有许多是官方一直刻意遮掩而不见天日的核心档案。
        另一方面,作者因同情和支持一九八九年由学生发起的爱国民主运动而在随后的清查中遭到整肃,目前寓居美国。与大陆学术界的同仁相比,享有写作上的自由,因此更有条件来写这样一本书,把周恩来这个依然在中共神坛上供奉的偶像,并且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共政治文化之大成的"党内大儒",重新放回当年那段天翻地覆、狂热恐怖的年代中加以审视,在拂去历史的尘埃,剥掉涂抹的油彩,还给人们一个真实的周恩来。
        至于本书之所以选择晚年周恩来这个题目来透视其一生,是因为作者在大陆期间曾多年潜心研究过这段历史,采访过不少重要的当事人,看过大量的历史文献档案,其中有不少是鲜为人知的。更重要的还在于,周氏晚年是在文革风雨飘摇的年代中度过的,是他整个政治生涯中最难熬的一段,同时也是目前人们对他的历史评价中争议最大的。
        文革期间,周恩来为了在政治上保持自己的"晚节",充当了文革执行者的角色,帮衬迎合,跟着毛泽东做了不少亏心之事;同时为了自保,对毛极力隐忍周旋,内心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悲苦和无奈,把其人的政治哲学,品格、手腕以及个人素质中的一切潜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文革这场历史浩劫铸造了周氏其人留在今日世间的形象。周恩来生前身后的各种荣辱毁誉也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此。
        周恩来究竟是何许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换句话说,他究竟是圣坛上道成肉身的完人,还是大奸若忠的伪君子?是浩劫中扶危定倾的功臣,还是助纣为虐的帮凶?是有意扮演双重角色,善于在政治上走钢丝的演技大师,还是个内心人格分裂,表里不一的两面人?
        这正是本书所要剖析和展示的。作者将依据大量的历史文献档案和对众多当事人的采访,侧重在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中,揭示周恩来的处境、心态、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在主、客观两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既不讳过,也不苛责,秉笔直书,力求挖掘并写出周恩来之所以成为其人的那种东西来,让读者作出自己的判断。

        这便是本书写作的初衷。
... ...

        尾声

        毛泽东有一条语录: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是中国人形容某些蠢人的行为的一句俗话。没想到这句话竟会应验到他自己身上,最后栽在生前一向顺从的周恩来手里。毛压制民众自发的悼周活动,触发了中国社会政治危机的总爆发,演成声势浩大的四五运动,矛头直指"四人帮"及其后台老板,敲响了文革的丧钟。几个月后,毛便在忧病交加之中死去。中国现代史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周恩来的去世,立即给中国的政局造成重大冲击。噩耗传出,市面上用来制作黑纱、挽幛的黑布很快便销售一空,整个国家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从党内军中的老干部、民主党派人士、知识分子到普通老百姓,大都为失去自己多年来的总理而感到难过,并且对眼下的时局忧心忡忡。人们自发地展开各种悼念活动,设灵堂,戴白花,首都北京的市民百姓则扶老携幼,络绎不绝地前往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献花圈,抒发哀思,既是哭周恩来,哭国家,也是哭自己。特别是当周恩来决定不保留骨灰的遗言传出后,更是在无形之中增添了人们心头的悲情。社会上自文革以来积聚压抑已久的不满和反抗迅速聚集在悼念周恩来的旗帜下,以"悼周、拥邓、讨江、射毛"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周的遗体送往八宝山火化的那一天,北京百万人在凛冽的寒风中肃立街头,哭送他的灵车,就突显了这种社会情绪。
        毛泽东很清楚这一点。他对周恩来之死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周这个难缠的对手终于不打自倒,先他而去,为后事安排去掉了一大块心病。忧的是,周虽已死,却阴魂不散,他在党、政、军中的根基很深,从中央到地方有一大批跟他走的人,像邓小平、叶剑英这些人都是周这条线上的人。这批人一直对文革心存不满,总想翻案,现在竟然又拿死人压活人,打着悼周的旗号向中央施加压力,企图扭转批邓的大方向。这是毛无法容忍的。
        为此,毛泽东决定让悼周的活动降温,除了他本人拒绝参加周恩来的追悼会外,还在上面报送的一份动态反映上批了六个字:"悼念虚,复辟实",让毛远新在政治局内部进行传达,要求掌握好新闻宣传报导的口径。根据毛的旨意,主管宣传工作的姚文元遂百般压缩有关悼念活动的报导,并由中央下达种种禁令,压制民众自发的悼周活动。
        关于毛泽东不去参加周恩来追悼会的真实原因,大陆官方一直在刻意遮掩,专门把张玉凤请出来写文章进行解释,把它说成是当时中央考虑到毛病重,便没有安排的缘故,而毛的腿当时确实已经"走不动了"。
        事实上,当时政治局开会讨论这件事时,决定听取医疗专家的意见,由毛泽东本人作最后决定。而医疗专家的意见是参加追悼会不会影响毛的健康,只是建议时间最好要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之内。
        为此,治丧委员会完全做好了毛来参加追悼会的准备,不仅准备好了轮椅,而且连行走的路线都已事先安排妥当,一直等到最后一刻,追悼大会不得下推迟举行。但是,毛泽东始终没有露面,只是送了一个宫式的花圈,此外没有任何表示。
        对于这一点,就连奉命写文章遮掩的张玉凤都有点看不过去,她在文章中用曲笔暗示毛泽东在得知周恩来的死讯后并没有落泪,接着在记述毛圈阅治丧委员令送审报告的情况时,委婉地写道:这个圆圈"在人民心目中,它确实是弱了,太弱了……这一笔怎么能表达得了对与自己风雨同舟几十年的战友的离别之情呢?"
        其实,让张玉凤有难言之隐的是,毛泽东不去参加周恩来追悼会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身体的缘故,而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毛本来就对周在临死之前极力挺邓一直耿耿于怀,现在又见周的阴魂不散,悼周活动已经成为党内外翻案势力抵制批邓的幌子,更是让毛心里有气,憋了一肚子火。在北京百万人上街哭送周的灵车后,毛很清楚这是冲着他本人而来的,认定周已经成为党内外翻案复辟势力打出来的旗子,如果要深入批邓的话,就一定要联系批周。这正是毛拒绝参加周恩来追悼会的真实原因。
        当时,政治局的多数人都是希望毛泽东能够参加周恩来追悼会的,哪怕只是露一下面也好,因为这样有利做党内外的工作,消除社会上的流言蜚语。但是,毛为了对党内外的反对势力还以颜色,同时为以后在政治上批周预留伏笔,执意拒绝到会,声称他有"不参加的自由"。据知情人说,毛泽东当时曾说了这样一段话:总理是反对我搞文化大革命的。有一批,不是小批,还是老的,都听周的。拥护我,高呼我万岁,是无奈的。我明白,这点我和总理的鸿沟是没法弥补的。
        这一点,从几年前披露出来的汪东兴私藏毛泽东在这期间的谈话记录中,也可以得到印证。这里仅照录一则。毛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二日说:"为什么要我参加总理的追悼会?我还有不参加的权力嘛!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谁送给总理的?我和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总理,就斗争过不少于十次,不要勉强,建议其他政治局同志都参加。"
        毛泽东的这种态度,使得他身边许多原本想去向周恩来遗体告别的工作人员也都被上面禁止前往,甚至不许戴黑纱。当然,这还只是冰山的一角,毛泽东对周恩来的全部看法,还有待更多的档案材料大白于天下。
        鉴于党内外翻案复辟势力的公然挑战,毛泽东决定加紧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和部署身后的人事安排。他知道江青为首的党内文革派不得人心,让人传话给张春桥,要他"让一下",转而点名指定"老实人"华国锋出任国务院代总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在政治上迷人眼目;同时以"生病"为由,把和周恩来靠得太紧的叶剑英"挂"起来,改由与毛远新关系密切的陈锡联出掌军权。
        事实上,毛泽东的这种安排,骨子里打的主意仍是让党内文革派掌权。为此,毛在把华扶上来后,又特意向他交代:"如有事,找江青。"二月五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将《打招呼的讲话要点》扩大传达到党内外群众。根据毛的部署,江青一干人马十分卖劲,不仅在批邓上充当急先锋,而且对毛准备批周的意图也心领神会,不断在所掌控的报刊上施放冷箭,抛出各种的讪采气球。
        二月六日,由姚文元一手控制的新华社《内部参考》编发了香港《万人杂志》上攻击周恩来的文章,其中专门提到《伍豪等脱离共党启事》一事,而这正是周病重时预感到要被人做文章的题目。三月五日,上海《文汇报》在转发新华社学习雷锋的新闻稿时,又把众所周知的周恩来对雷锋的四句题词全部删掉。更有甚者,《文汇报》随后竟出现了"党内那个走资派要把被打倒的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扶上台"这样的句子。而这正是后来在天安门广场上激起众怒的那位清华大学工农兵学员道破天机的"中央都快表态了,周总理是党内最大的走资派"的隐晦说法。
        毛泽东有一条著名的语录:"'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是中国人形容某些蠢人的行为的一句俗话。"枭雄一世,善于"抛石头"整人且斗垮所有对手的毛人概没有想到这句话竟会应验到他自己身上,最后栽在生前一向顺从的周恩来手里。本来,在周氏治丧期间,种种压制悼念活动的禁令就已经犯了众怒,这回《文汇报》接连放出露骨的批周信号更是激起了公愤,全国各地的抗议信件像雪片一样飞来。而自认为"通天"的张春桥却有恃无恐,非但不思有所收敛,反而还公然对《文汇报》慰问嘉奖。
        消息传出,人们一发怒不可遏。三月上旬,南京市的各界群众首先走上街头,声讨《文汇报》及后面张春桥的反周行径。示威抗议活动很快便蔓延到全国许多城市乃至首都北京,现叹越来越大。
        在四月四日清明节那天,北京上百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祭奠周恩来,并发表演说,张贴声讨檄文、诗词,锋芒直指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就连毛泽东本人也未能幸免,被指为"现代秦始皇" 。
        这种声势浩大、群情激愤的抗议场面,是自认为代表人民意志的毛泽东从来也没有领教过的。以往他总是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接受民众的山呼"万岁",而如今竟成为人们声讨的对象,文革派的几员大将更是成为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靠搞群众运动起家,一生凭此斗垮了所有政治对手的毛当然清楚这意味着什么,知道他的一世英名已经彻底毁在这件事情上,而且身后恐怕也难逃历史的清算。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内心的沮丧和恐惧的心情可想而知,对周恩来不散的阴魂竟然惹出这么大的乱子更是怨恨难言,耿耿于怀。这种心态驱使毛一直到临死前还在修改九篇文章,准备在适当时机抛出来批周。
        更让毛泽东头疼的是,面对遍布全国的抗议活动,一时还难以动手弹压,因为这是在悼周的旗号下进行的,而周恩来毕竟是在政治上善终的,官方不便公开取缔,动起手来有诸多顾忌,以致坐失消弭的良机,乱子越闹越大,最后只好以血染天安门广场来收场,暂时稳住了局势。不过,毛深知大势已去,他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已经搞得天怒人怨,陷入四面楚歌之中,为此忧病交加,内心的恐惧挥之不去,梦魇缠身,时常在梦叫惊醒。几个月后,毛便一命呜呼。
        毛泽东之死,结束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个狂暴恐怖的时代。尽管毛的幽灵时至今日仍在中国大陆的上空游荡徘徊,不肯最后退出历史舞台,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在告别了毛时代的乌托邦狂想和以阶级斗争为纲治国以后,从此踏上了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不归路,而现代中国的这一历史性转变,正是以周恩来之死为契机拉开序幕的。


        后记

        本书的写作,完全是一种命运的安排,同时也是为了了结自己过去的一段历史,给它划上句号。我曾在中共的体制内呆过,年纪轻轻便进入部一级的领导班子,整天泡在卷帙浩繁的档案堆里,为官方修史,撰写领袖人物的年谱、传记。
        一九八九年发生的那场爱国民主运动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当时,我和另外两个党务委员(他们都曾担任过胡耀邦的秘书)一道带领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机关干部上街游行,声援学生,并起草了致中共中央的公开信,要求倾听民众呼声,肯定八九爱国民主运动,并从最高领导人做起,惩治腐败,推进政治改革。在六四屠城后,我成了所在单位清查的重点,遭到整肃。
        应该说,单位的领导还是想尽量保我过关的,在清查中替我遮掩一些"过激"的言论,在组织上从轻处理,并继续让我担任官方《毛泽东传》和《周恩来传》文革部份的执笔人,希望我"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继续为党的文献研究事业做出贡献。
        然而,哀莫大于心死。六四屠城血写的事实,让我无法再认同这样一个为了一党之私利,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政权。与历次运动中落难挨整的老一辈相比,对我的处理实在已经很宽大了,但我的良心却让我无法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继续充当官方御用的"学者",做历史为政治服务的工具。
        在六四后的清查中,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闭门思过",一边写检讨,一边开始反省自己以往所扮演的角色,思考文革浩劫和六四镇压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我决意不再违心说谎,或者满足于在夹缝中做文章,而是要把自己所了解的文革浩劫的历史真相告诉国人,以史为鉴,从中汲取真正的教训。写书的念头最初就起于这个时候。
        到海外后,我获得了自由写作的条件。经一位学界前辈的推荐,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给我提供了最初研究写作的条件,我的心愿遂得以实现。文革史和周恩来研究是我的本行,但由于文革研究在大陆一直是政治上的禁区,而周恩来又是中共神坛上供奉的偶像,所以当年只能写些奉命文章,深为不能畅言所苦。为此,我选择了《晚年周恩来》作为题目,把多年来潜心研究的心得整理出来,对国人有所交代。
        本书的写作目的有两个:其一,重新评价周恩来,剥掉涂抹在周身上的油彩,还其历史本来面目;其二,揭露大陆官方刻意遮掩的文革黑幕以及高层政治的荒谬、黑暗和凶险,直挖中共政治文化的老根一-皇权专制主义。实际上周本人既是这种政治的参与者,也是这种政治的受害者。以期引起海内外学术界乃至大陆民众对文革这段历史的关注,检讨反思这场浩劫的制度根源,推动大陆自文革后换汤不换药的政治体制改革。
        然而动手写起来却并非易事。因为周恩来本来就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在不同场台有着不同的面孔,且又处在文革大动荡的年代,头绪繁多,不易把握。而且需要考赞辨析各种对立的材料和观点,有所取拾,力求立论公道,既不讳过,也不苛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对我来说,还有一个向民间独立学者的角色转变的问题,需要与以往的思维定势作斗争。
        在耗时五载,历经艰难之后,《晚年周恩来》一书终于问世了。总算是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事,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和嘱托。
        我由衷感谢哈佛大学的傅高义、麦克法夸两位教授对本书写作的支持和指导,王军涛先生和明镜出版社对本书出版的鼎力相助,以及家人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对我的鼓励和支持。没有这些帮助,本书的写作和出版是不可想像的。

高文谦
二0 0三年三月六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文谦著《晚年周恩来》GB文本压缩文件下载一;
高文谦著《晚年周恩来》GB文本压缩文件下载二;
高文谦著《晚年周恩来》chm压缩文件下载一;
高文谦著《晚年周恩来》chm压缩文件下载二

LateZELBookCover.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回帖

100

积分

注册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100
发表于 2006-1-19 14: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在的敌人

内在的敌人
雷震远神父
爱莲·科巴利·昆 合著


推荐辞
第一编  赤祸洪潮渗进?
 第一章 战火蔓延到安国县 ── 一九三七年
 第二章 红军到了
 第三章 初期经验
 第四章 反共的力量
 第五章 破坏中国道德传统
第二编  赤祸洪潮高涨?
 第六章 日本侵略促进了中国赤化
 第七章 共党深深渗透
 第八章 第一次被捕
 第九章 死人复活
 第十章 共匪的暴刑
第三编  赤祸洪潮泛滥?
 第十一章 共党的组织
 第十二章 共产主义的文化工具
 第十三章 训练的力量
 第十四章 共党的训练?
 第十五章 不择手段
第四编  赤祸洪潮吞噬了中国 ?
 第十六章 战争的序幕
 第十七章 太行山之行
 第十八章 潍县集中营(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
 第十九章 功败垂成
 第二十章 马歇尔使团
 第廿一章 逃出中共区



(一)美国前任总统胡佛推荐词
「雷震远神父用他个人的经验和颧察,写出这篇悲惨动人的故事。在这本书里揭露
出共产主义在行动上及赤裸裸的恐怖的真象。我愿向那些希望切实明了弥漫在全世
界上的这个魔鬼势力的全国人士们,推荐这本书。」

     (二)诺兰参议员推荐词
「打算了解共产主义如何攫取一个国家的人士,不可不读此书。这本书你只要拿到
手中,你便觉得非把它一口气读完不可。」

     (三)魏德迈将军推荐词
「这本书用客观的笔法描述过去几年间共产党在中国的情形。著者在世界上那块情
势复杂的地区上有极广泛的经验,因此他能够各别地或集体地分析该地人民的风俗
习惯和每日生活。我并且晓得各方面的中国人士对巩恩夫人也异常推崇。」
「读者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在有些方面和盎格鲁撒克逊人一样──爱家庭,幽默
感,欣赏生活中的善,及希冀生活自由。这本书写得最动人,是我看到关于写中国
的书籍中最有启迪性的一本。」

20060814_qzddr.rar

146.55 KB, 下载次数: 2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回帖

100

积分

注册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100
发表于 2006-1-19 14: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9]辛灏年"谁是新中国"

辛 灏 年  著

谁是新中国
中国现代史辨


版权声明
献 辞
本书题解
内容简介
作者声明
作者简介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 中文版自序
美国友人黎安友(Andrew J. Nathan)教授序
祖国大陆友人历史学家谢幼田教授序
祖国大陆文友作家郑义先生序


导 论    革命与复辟

引 言
第一章 革命与复辟
  一 革命与民主革命
  二 复辟与专制复辟
  三 民主革命与专制复辟的反复较量
  四 民主革命的历史范畴

第二章 革命名义下的复辟
  一 传统农民革命是“建立新王朝、复辟旧制度”的造反
  二 世界共产革命是在革命名义之下重建专制制度的复辟
     ——论马克思主义是鼓吹专制复辟的哲学

导论注释


上 卷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与中国国民党

第一章 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发端
  一 清王朝的改革开放运动
  二 革命派的胜利、改良派的失败和清王朝的覆亡
  三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发端的历史意义
兼论 近现代专制改良无不以“预防革命为始、诱发革命为终”

第二章 中国民主革命迎来了革命与复辟的反复较量
  一 中国人民战胜专制复辟的特别艰难性与复杂性
  二 中国人民坚决反击袁世凯、张勋公然复辟以“护国” 
  三 中国人民坚持反对北洋军阀假共和真复辟以“护法” 
  四 中国人民反复辟的思想文化革命 —— 新文化运动
  五 中国国民党坚持护国、护法、反复辟的艰辛历程
兼论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革命诱发没有因果关系

第三章 中国民主革命被诱逼为共产革命的巨大危险
  一 中国共产革命的外在诱因
     —— 恶邻沙俄与阴谋推行“东方路线”的苏俄
  二 中国共产革命的内在诱因
  三 孙中山“联俄容共”做法的由来和性质,原则和失误
     —— 兼述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共产革命的批判及否定
  四 国民党亲俄派(左派) 的幼稚病、权力病及其巨大危害
兼论 何谓“国共合作”?何为“新”三民主义?

第四章 蒋介石保卫民主革命、推进祖国统一的历史功勋
  一 建成革命军事力量以“底定广东”、准备北伐
  二 利用中山舰事件以反击苏俄僭权、中共篡权
  三 提出整理党务案、通过刻期北伐案以坚持民主革命方向
  四 决心清党和重建南京政权以将北伐进行到底
     —— 兼析政治谎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五 领导北伐成功、赢得护国护法胜利 —— 统一新中国
兼论 蒋介石背叛了谁家的革命?

第五章 革命与复辟的继续较量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发展
  一 荡平新旧军阀叛乱是“护法”运动的继续
  二 围剿中共武装叛国为继续“护国”所必须
  三 国民党“一党训政”是走向宪政的应有历程
  四 中华民国于外患内忧下的民主建国成就 (1927—1937)
兼论 孙后领导和推进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权威 —— 蒋介石

第六章 中华民国的伟大卫国战争
  一 恶邻日本对中国和中国民主革命的长期侵略和破坏
  二 国民党蒋介石领导抗日的艰难使命
  三 蒋介石决以“和战并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四 蒋介石决以“攘外必先安内”的被迫性与正确性
  五 蒋介石“持久战”思想的行成、决策与贯彻
  六 国民党坚持英勇抗战是血写的史实而非墨写的谎言
     —— 兼述除中共以外原各派军事力量的共同浴血抗战
  七 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和艰苦抗战时期的民主建国成就
兼论 民族英雄 —— 蒋介石与阴谋武装政变 —— 西安事变

第七章 中国民主进程的巨大逆转
  一 民主进取和专制反扑的一场残酷较量
  二 国民党政权在内战中失败的原因
  三 国民政府、国民党和蒋介石的重大历史错失
  四 国民党腐败的由来、性质和国民党非因腐败而失败
兼论 20─40年代中国民主派知识分子的弱点,错失和教训

第八章 中国的民主过渡首先在台湾走向成功
  一 中华民国台北政权 —— 坚守了中华民国的国统与法统
  二 威权总统恢复训政 —— 保卫了台湾政治稳定与和平发展
  三 民生主义追求实现 —— 推进了台湾全面民主化进程
兼论 “护国、护法”的历史重任

结 论  中华民国与中国国民党 —— 兼述国民党的哀与荣

上卷总注释


下 卷    共产革命、农民造反与中国共产党

第一章 中共“参加”、破坏和背叛中国民主革命
  一 苏俄指使中共“参加”国民党和国民革命
  二 苏俄指使中共分裂国民党的三大阴谋战略
  三 苏俄指使中共窃夺国民党领导权的四大阴谋举措
  四 苏俄指使中共反对、利用、破坏北伐,背叛国民革命
兼问 谁是反动派?

第二章 中共叛乱叛国并蜕变为一个农民造反党
  一 苏俄命令中共从武装叛乱走向武装叛国
     —— 兼述中东路事件和苏联对我国的大规模武装侵略
  二 中共认宗苏俄、分裂祖国和制造“两个中国” 
     —— 兼述中共武装保卫苏联的决策和中共苏维埃国的性质
  三 中共蜕变为一个农民造反党
  四 中共农民造反与中国传统农民造反的共同特征及主要区别
兼问 是谁“里通外国”?

第三章 中共假言抗日以图存、借口抗日以扩张(上)
  一 中共北上抗日是假,失败逃亡是真
  二 中共乘国难以图存的口号与阴谋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三 中共乘国难以扩张的口号与阴谋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四 毛泽东对王明真统战抗日路线的抵制、批判和斗争

第四章 中共假言抗日以图存、借口抗日以扩张(下)
  一 中共对外保证“拥蒋抗日”对内决策“日蒋火并” 
     —— 兼述平型关战斗和百团大战真相
  二 中共“独立自主原则”下的“三个坚持”阴谋
  三 中共持续分裂和破坏抗战阵营的理论、谋略和行径
  四 中共坚持扩张、内斗、种鸦片和通敌卖国的持久战
兼问 是谁“摘了桃子”?

第五章 中共在革命的名义下发动内战打江山
  一 中共借抢夺受降权而发动内战
  二 中共在苏军的阴谋配合下迅速抢占东北
  三 中共蓄意阻挠与破坏战后中国民主宪政的进程
  四 中共打赢内战的五个关键手段
兼问 “胜利者都是正确的”吗?

第六章 中共全方位复辟专制制度
  一 中共专制复辟政权在形式上的复杂化和性质上的极权化
  二 中共为复辟专制制度而施行教政合一、强化专制统治
  三 中共为实行专制复辟而建立严密的权力结构
  四 中共为强化专制统治而重建严酷的等级制度
  五 中共为维护专制统治而厉行残酷的镇压手段
  六 中共全方位专制统治下的用人制度即组织路线
  七 中共全方位专制统治下的经济制度即权力经济
  八 中共残酷的少数民族政策与未来国家分裂的危险及责任
  九 文革 —— 十七年专制复辟统治的大曝光 和
     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岁月 —— 毛泽东时代
兼问 “左”祸还是“俄”祸?

第七章 中国大陆晚清政局的全面重现与极端发展
  一 中共十年改革的动因与理论、步骤与内容、成效与困境
  二 中共十年改革的范围、禁区、死区、后果及专制改良本质
  三 当代中国大陆的双重思想解放运动与八九民主运动的爆发
     —— 兼述八九民运发展和变化的四阶段
  四 清政府改革、邓小平改良与伟大民主变革的前夜
  兼论 专制改良、民主改良和革命与改良的应有关系

结 论  中国共产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总 结  中国民主进程的四阶段和革命与复辟的三大较量

下卷总注释

后 记

主要文献和参考书
_________________
内容简介

  《谁是新中国》一书是在对世界近三百年历史进行全新探讨和深入剖析的前提下,对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个总回顾和总辨析。它所建立的理论体系,所揭露的历史真相,不仅从理论与事实两个方面,对新中国 —— 中华民国,一再遭遇国内外形形色色专制势力反扑和颠覆的艰难历史,予以了清晰的论述;还对中国共产党在苏俄的长期命令和直接指挥下,对中华民国实行造反和夺权的行径,及其在革命的名义之下,于中国大陆全面复辟专制制度的事实,予以了明确的论证;特别是它对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所进行的澄清,不仅是对中共史学界和思想界的严峻挑战,而且是对费正清中国现代史观的深深责难。
  《谁是新中国》一书在对中国现代历史作了极为严谨的辨析之后,指出,辛亥之后中国民主过渡的艰难反复历程,与欧洲前专制国家的民主过渡历程并无二致,为民主过渡的必然历程所使然。这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昭示中国民主统一的前途究竟何在,及其与中华民国前途的关系,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书高屋建瓴、气势恢宏,但又深入浅出、说理绵密。既具有发人深省的理论魅力,又具有冷峻沉雄的论辩风格。作者在初稿完成后,曾应邀在北美一些著名大学和各地侨界作系统讲演,其所一再产生的轰动效应,已经预示着这部崭新的“中国现代史辨”,将使读者和学界瞩目。

作者简介

  辛灏年,原名高尔品。中国安徽巢县人,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二日生于南京。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大陆知名的作家和学者。“六四”之后曾数次上街游行抗议中共天安门大屠杀,并愤而辞去了所有“社会职务和荣誉头衔”。嗣后,曾两度应邀赴北美讲授“中国现代史和中国新文学”。一九九四年春,赴加拿大担任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同年底,应台湾《联合报系》的邀请,赴台作访问研究。一九九五年夏,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邀请担任访问学者,翌年二月被哥大聘为历史学博士后研究员,一九九七年复担任哥大访问学者。
  辛灏年先生曾于中国大陆出版十余部文学历史著作,具有广泛影响。一九九四年来北美后已发表中国现代史专论近二十篇,并应邀在美、加十几所大学和各地侨界讲演“中国现代历史反思”系列五十场,次次引起震动。美国著名教授黎安友(Andrew J. Nathan)指他的思想和理论,“已经得到了热烈的反响和接纳”。《谁是新中国》一书就是他积十数年研究才终于完成的历史学新着。书名为许多旅美中国大陆留学生所建议。

______________
后记

  终于到了该写下这篇后记的时候了。
  自一九九五年四月十八日到一九九八年四月十八日,我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总算是完成了本书的写作和修改工作。若再加上于国内早就开始的“前期工程”,主要是辨别真假资料、澄清基本概念、建立思想体系、设计全书架构、编写“中华民国编年史纲”和写出“导论”初稿等,前后已经整整十四年。其间,我曾一遍又一遍地写出提纲,一次又一次地将它们付之一炬,为的是“以防万一”。同时也是为了在没有底稿的基础上,能够更加深入地调动自身思维的能动性,并希望在没有可能带出任何资料和手稿时,我能够将它们默默地记在心中。后来,我甚至不得不将数万字的提纲拆成了无数的“断语残句”,将它们当作“眉批脚注”,“零乱”地抄写在几本大书的“天头地脚”,将数十万字的资料分散开来,当成包装礼物的废纸,然后才带着它们,走出了国门。扔掉了我在国中原本拥有的一切,丢开了曾与我相依为命数年的儿子,告别了不知底里的朋友和亲人,走向了一条“不归之路”。虽然我知道我会回来,我不会不回去。
  但是,尽管这本书在思想上和资料上的准备工作,几乎全部在大陆做成;尽管我不是第一次出国,我对北美洲华裔社会的人情和世态亦早有了解;尽管我做好了承受一切艰难的准备,决心让命运来支持我和支撑我;而自我“流放海外”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写作,即期求获得一个自由和安全的写作环境,来将它完成和出版;然而,在写作的过程中,我还是遇到了许多想象不到的问题和困难。虽然我渐渐将写作的过程变成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过程,更因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而获得了艰难的进步和更加坚定的信念,但在海外这个特殊的社会生态之中,那种时常便会袭上心头的失望和失据的感觉,那些时时刻刻都企图在逼迫你改弦更张的威胁,特别是只能使你伤感、甚至竟能让你感到绝望的某些力量和某种局面,实在是时时刻刻地都在摧折着你的信心和期望。
  因此,如若没有对祖国大陆真正血肉相连的感情,如若没有对祖国大陆社会人心的真正了解和把握,如若没有真正参加过祖国大陆的十数年民间历史反思运动并坚持认同它的成果,如若没有对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中国前途所拥有的信心,所怀抱的期望,还有,就是如若没有前此十数年在国内因自我磨砺而终于养成的淡泊心性,那么,吾人虽能抛家去国,却也并不见得就能在海外完成夙愿,了却这一份危险的情怀。
  在此,我特别应该提出的是,来到海外之后,我确乎愈来愈痛切地认识到:千万要尊重中国大陆专业和非专业的历史学工作者们,尤其要精读和细读他们在无奈的包装之下,所已经出版的研究著作和纪实文学著作,更应对近年来已经敢于挣断“脚镣手铐”,而公然呼吁要“纠正历史”的史家们、作家们、记者们,特别是军队中的一大批中青年知识分子深怀敬重之心。因为,如果没有他们在“脚镣手铐”中的痛苦挣扎,如果没有他们怀抱祖国的命运所作出的艰苦研究和大胆著述,不仅历史反思运动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即便是我个人的研究和著述都是不敢想象的。这,也是我要在后来的写作中,要尽可能地引证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尽量地要在他们的著作中去寻找证明的根本来由。
  在此,我只想默默地对那些曾关心过我、鼓励过我和帮助过我,并和我心心相印的大陆友人们,表示我最为深切的感谢。我会在祖国天光大开的时候,再公开地、好好地谢谢他们每一个人,谢谢他们那颗一直都在与我一起跳动着的心。因为只需他们那一句“一定要澄清谁才是历史上真正乱臣贼子”的话,就足够我坚持下来了。
  在此,我自然要谢谢海外的许多朋友们,特别要谢谢那些曾给了我信心和决心的中国大陆留学生们,新老华侨们,以及台港理念相同的朋友和前辈们。谢谢他们不仅理解了我、声援了我,还为这本书起了这样一个好书名;谢谢他们对我提出过的许多宝贵意见,并给了我许多的启发 。初稿完成后,我正是在给他们的讲演中,在和他们的讨论、甚至是辩论中,才认真地、一次又一次地修改了我的著述。
  我还要谢的是,没有我的妻子唐若冰女士对我无怨无悔的爱,没有她对我们共同追求的彻底忠诚和忘我奉献,这本书的完成和出版将是难以想象的。
  我还想说明的是,我的海外笔名辛灏年(取“辛亥年”之谐音),原来专为历史著述而用,海内外鲜有人知道他的本名与“真相”。然而,一九九九年五月,因中共香港特区政府无理地拒绝了我 —— 一个从未参加过任何政治组织和政治活动的普通学者,应邀赴香港“纪念五四、六四,展望中国民主前途”国际学术研讨会讲演,作者的原名高尔品,及其中国大陆知名作家的身份,又为中共香港特区政府和海外某些媒体所着意公布,我方才一改初衷,决意在本书中公开作者的原名及“原形”。因为,本书作者并非因“胆怯”才在海外隐姓埋名了如许年头的。
  最后,恳请祖国大陆的学者们,祖国台湾和香港的学者们,海外一切真正关心和热爱自己祖国的人们,以及所有的前辈们和朋友们,都能对书中不可避免的错失予以教正,并对本书提出批评甚至批判。即便是某些势力要发动“围剿”,哪怕是“联合围剿”,作者都将铭感于心。因为,本书就是于一再地接受批评意见,不断地迎接形形色色的批判及挑战,和持续地抵抗威逼利诱的艰难岁月之中写成的。因为,当真“围剿”声起,我们祖国的现代历史,反只能会愈辩愈清。
  我姑且抛砖引玉了。因为,许许多多不再需要“包装”的,并真正具有高水平的中国现代史研究著作,在我们祖国大陆应运而生的时代,眼看就要来临了。

一九九九年六月四日于纽约
_______________
[color="Blue"]全书下载:

  使用英文Windows的读者可选择压缩html标准下载版;
如果您喜欢较细的黑体字,可以选择细黑体下载版


(来源: 黄花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9

主题

2万

回帖

3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熱心會員

积分
397188
发表于 2006-1-25 18: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悲的中国人!
可恨的统治者!
真系无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哪里有卖?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1-27 01: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

回帖

44

积分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44
发表于 2006-2-2 23: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10F zippy的話
可悲的中国人!
可恨的统治者!
真系无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3

回帖

108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108
发表于 2006-2-3 23: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了不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2

回帖

194

积分

注册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194
发表于 2006-2-26 21: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顶!顶! 顶!

好帖!顶!顶! 顶!
   

敬禮.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6

回帖

190

积分

注册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190
发表于 2006-3-14 00: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粉碎邪恶轴心》

我也来补充一本新书::)

《粉碎邪恶轴心》网上下载

如何在二○二五年之前消灭世界上最后的独裁者

--------------------------------------------------------------------------------

伊拉克独裁者萨达姆.海珊受审了,还给暴政下的受害者一个公道,但《粉碎邪恶轴心》提醒我们,像萨达姆这样的独裁者世上还有44 名,并且告诉我们如何在2025年之前消灭他们。此书的中文版即将付梓,北美国地区预估12月中旬上市。大纪元获授权网上全文刊载。

[URL="http://blog.edoors.com/resserver.php?blogId=812&resource=breakingevil.chm"]电子书(560KB) [/URL], WORD文件压缩下载(360KB)电子书 WORD文件 封面大图rar下载

翻 开《粉碎邪恶轴心》封面里的全球自由程度分布地图,可以清楚见到自由国家占了全球的四分之三,然而仅存的45个独裁者,却阻碍着20亿人民获取 他们应得的自由!益加彰显出尽快驱逐独裁者、实现全球民主化的重要性。尤其是中国,一旦驱逐其共产独裁者,将为近半数仍生活在独裁统治下的人民带来民主自 由。值此退出中国共产党人数突破500万的时刻,《粉碎邪恶轴心》作者马克.帕玛为我们画好了在2025年之前实现全球民主化的蓝图。

马克.帕玛(Mark Palmer)被《纽约时报》誉为“西方最活跃的经济与政治自由化推手”。他具有丰富的政府公职经验,包括担任四年的美国驻匈牙利大使、美国国务院主管苏 俄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三位美国总统与六位美国国务卿的讲稿撰稿人,包括亨利.季辛吉的首席撰稿人。帕玛也是柏林围墙倒塌之后,首批冒险进入中欧和东欧的 资本家之一,在六个国家创建了独立的全国电视台。

在《粉碎邪恶轴心》一书中,马克.帕玛大使藉由睿智的判断力,去论证一个外交官与政治领导者都不敢言的议题:唯有当民主取代世界仅余的几个独裁政 权,否则,全球和平将不会到来。我们都知道,这些独裁者的根基就是恐怖主义与战争。在他们无情的凝视下,数百万人走向死亡,大量的难民如潮水般穿越大地, 国家被驱向贫穷、饥馑和绝望。在描述这25年来的外交经验过程中,马克.帕玛要求我们紧紧拥抱住一个清晰的影像,那就是世界将因民主而获得安全。这是有关 最后45个独裁者的故事,以及驱逐他们的策略与手法,同时,这也正是使每一个国家的人民去掌控他们自己命运所需要的。

购书资讯

美国发行:博大书局(www.broadbook.com)
Address:143-04 38th AVE. Flushing, NY 11354 USA
Tel:1-888-268-2698, 718-886-7080
Fax:718-886-5979
Email:order@broadbook.com

台湾经销商:http://www.silkbook.com
Tel:02-22267768
Fax:02-82267496
Email:boda_tw@ms1.epochtimes.com.t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回帖

100

积分

注册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100
发表于 2006-8-14 2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华案黑幕

远华案黑幕

轰动一时的远华案,作者在海外采访了远华集团老板赖昌星。到底里面有什么黑幕?

导读

假如赖昌星说的是真的

时鉴

不瞒读者诸君说,我刚刚读了这部书稿的前十页,就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所读到的这些话了,这个被中国当局急切要引渡归案的赖昌星,可真敢讲!

难道这么多身份集于他一身不就是天方夜谭?──小学四年级都没念完的福建晋江农民,身家数十亿的远华集团老板,香港永久居民,香港二十世纪杰出青年,福建 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安全部荣立三等功的处级特工,海峡两岸双面间谍……当然,最后还有北京官方给他的头衔:「中国最大的走私嫌犯」,和他自己拼了命争取的 头衔:「加拿大政治难民」......

yha.rar

213.89 KB, 下载次数: 19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回帖

100

积分

注册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100
发表于 2006-8-14 21: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密勒日巴佛修炼故事

密勒日巴佛的动人修炼故事

《密勒日巴佛修炼故事》电子书。

给感兴趣者。

MLRBStoryChmGB.rar

108.78 KB, 下载次数: 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回帖

100

积分

注册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100
发表于 2006-8-14 21: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预言 -- 邵雍《梅花诗》

北宋预言《梅花诗》

邵雍

人类的历史源远流长,就象那滚滚的长江,川流不息......可是,他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洪流,看尽了多少忠奸善恶、爱恨情愁;多少悲欢离合、世态炎凉。刚 刚是楚汉争霸,接着就是三国演义;有岳飞的精忠报国,又有秦桧的阴险毒恶;... ...

历史,在凝缩了的时空中看,竟是一场天作幕,地为台的大型历史剧,日夜不停地上演着。而戏中的人物,无论是怎样叱咤风云,横空绝世的英雄,都在这滚滚的红尘中沉浮。有谁能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呢?

邵雍,虽然不象三国的诸葛孔明那样家喻户晓,但是,无论从才干和品德来讲,他都不亚于诸葛亮。只不过,因为长期隐居,名字不被后人知道而已 ...

中年后,他淡溥名利,隐居洛阳,著书教学。当时的名流学士,如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人都很敬重他。曾集资为他买了一所园宅,题名为“安乐窝”,邵雍也自号为“安乐先生”。

人们常说的:“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一生之际在于勤”就是出自邵雍。邵雍,这位遇事先知的奇才,对于后世的历史发展做出了惊人准确的预言,写下了他的传世之作 --《梅花诗》,预言了他身后在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演变。

第一节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
第二节 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
... ...
第十节 数点梅花天地春,欲将剥复问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



这首诗已经做成电影。

meihuashi.rar

88.28 KB, 下载次数: 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回帖

100

积分

注册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100
发表于 2006-8-14 21: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山夜话》

推荐--> 《医山夜话》

通过对各种离奇病例的理解治疗过程,会对“医”与“病”有另一种理解。

更加懂得了中国中医的博大精深。

chinese_medicine.rar

94.49 KB, 下载次数: 1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回帖

100

积分

注册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100
发表于 2006-8-14 21: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 祸

人 祸


前 言


  一九六○年初,当中国大陆各地大大小小的报刊无一例外地讴歌
「六十年代第一春」的时候,整个国家实际上有如一个巨大的冰窖。
从兴安岭到海南岛,千千万万个村庄里,每天都有数万农民在饥饿中
死去。在前后大约三年的时间里,总共饿死了约两千万人。两千万是
个保守的数字,由于中共官方忌讳、回避此一数字,研究者只能根据
各种资料分析估计,得出一个大概的数字——两千万至四千万。笔者
采用两千万这个数字,并且将在书中论证,这是一个下限。到历史真
相完全大白的时候,舍弃这个保守的数字就是了。
  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场人为的战祸或天降的灾害、瘟疫,都不
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夺去这么多人的生命。这完全是人为制造的灾祸。
本书将向读者证明,这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把中国大陆拖入「文化
革命」的浩劫之前制造的中华民族空前(但愿也是绝后)的灾难。几
亿曾经身历那场灾难的中国人至今创痛在心,本书作者便是其中一个。
  把这件人类历史上的大事尽可能完整、如实地记载下来,是中国
知识份子的历史责任。感谢香港《九十年代》杂志社自一九八八年秋
起前后用了一年的时间分节刊登本文。现修订成册,以飨读者。

            丁抒
          一九九一年三月

renhuo.rar

243.19 KB, 下载次数: 1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

回帖

31

积分

注册会员

入门会员

积分
31
发表于 2006-8-18 08: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延安日记(PDF文件,21M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4

回帖

444

积分

中级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444
发表于 2006-8-22 03: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 - 延安日记(1-100,2006年10月4日更新)


   延安日记

  作者: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

《延安日记》作者彼得.弗拉基米洛夫,苏联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兼塔斯社记者身分,在延安工作。作者 以日记形式,根据他的观点,记述了延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全书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苏共的关系为背景,记述了中共的整风运动、中共的第七 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共与当时驻延安的美国军事观察组织的接触以及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等问题,均有评述。

  作者小传

  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生于1905年。最早曾在沃龙涅什农具厂当装配学徒工,后来在齐霍列茨克火车头修理厂当装配工。1927年加入联共(布)。1931年应征入伍。复员后进入莫斯科纳列曼诺夫东方研究院学习,毕业成绩优异。

  1938年5月至1940年中,彼.巴.弗拉基米洛夫是塔斯社驻华记者。
1941年4月-8月再度被塔斯社派往中国。
1942年5月他被派往延安特区,任共产国际驻中共区的联络员兼塔斯社随军记者。到1945年11月为止,他一直在延安。
1946年他在苏联外交部任职。
1948年至1951年任苏联驻上海总领事。
1952年被任命为苏联驻缅甸大使。
1958年9月10日,因病在莫斯科去世。

  弗拉基米洛夫在日记中既记录了他个人的观感,也摘记了正式通讯的材料。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受到特区惩治机构头子康生的严密监视,而笔记和日记是便于保存翻译材料、共产国际执委会文件、文章、报告与来往电文等材料的唯一安全的地方。

【原载: 大纪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的“肖像画”

读[苏]彼得.弗拉基米洛夫著《延安日记》


辛明 (加拿大)

彼得·弗拉基米洛夫(1905-1958)是前苏联的中国通,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曾多次被前苏联派往中国长期工作。1938年5月至1940年夏,他任塔斯社驻华记者。1941年4月至8月再度被塔斯社派往中国。1942年5月,他以共产国际驻中共区联络员兼塔斯社随军记者身份驻扎延安。在共产国际解散后,他仍以塔斯社随军记者身份留在延安,直至1945年11月才返回苏联。1948年至1951年又被前苏联派往中国任驻上海总领事。《延安日记》是他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用俄文写的日记,在他去世后由当时的苏共当局于1973年以《中国特区:1942-1945》为书名出版。当时,中苏关系恶化,此书对抗日战争期间中共不顾民族存亡,假抗日、真扩张的真面目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揭露,是苏共领导集团投向中共及其独裁者毛泽东的重磅炸弹。然而,作为与中共最高层和毛泽东具有密切接触的重要知情人,作为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唯一有国际影响的人物,(“大会上除了几个日本人、朝鲜人和蒙古人以外,我是唯一的外国人。”(《延安日记》575页。以下数字全部指该书页码,不另注明))他的观察、分析和记载无疑具有极其宝贵的史料价值。

也许是记者的职业习惯,作者特别注意对人的观察和分析。在他这本洋洋五十余万言(580多页)的日记中,除了对国际、国内大事的及时记载之外,他还以明快简练的笔法描绘了中共主要领导人──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林彪、刘伯承、叶剑英、聂荣臻、彭德怀、陈云、林伯渠、徐特立、康生、李克农、彭真、江青、王明、博古、洛甫、王稼祥、王震、陈伯达、凯丰、李立三、董必武、伍修权、陈家康──的简历、性格、爱好和习惯。但是,作者观察最细、着笔最多、刻画最深的人物,却是中共中央主席、中共特区的独裁者毛泽东。

一.毛泽东的生活肖像──作者以相当多的笔墨描写了毛泽东的生活状况。


1、毛泽东生性狡诈、功于心计。“毛泽东为人狡猾,善于随机应变。这个肌肉松弛、行动迟缓的人貌似坦率,实则老谋深算,看自己的目标看得很清楚,因而对敌友也就分辨得很清楚。”(474页)

2、毛泽东知识面不宽、但又喜欢炫耀博学。作者写道:毛泽东“对西方哲学了解得很少,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是庸俗的。”(167页)“凡属不是中国的东西,毛泽东一概加以蔑视。可以这样说,对他说来,中国的东西是世界文化的顶点,是终极真理。他经常看的,是一套中国百科全书,古代哲学论文,和一些旧小说。”(168页)“毛泽东一点不懂外语。他倒精通中国古典文学,而且随时准备炫耀他的知识。他亲自治军,享有游击战专家的声誉。毛泽东确信自己是有才能的历史学家、诗人和作家。”(110页)“毛泽东懂得中国的古典文学,他的同胞所以给他唬住了,这是主要原因。”(167页)“毛泽东对文化抱着不屑一顾的轻蔑态度,令人吃惊。这说明他眼界狭小。他喜欢叫人怕他,并且对怕他的人抱有好感。”(107-108页)

3、毛泽东深居简出、离群索居。“他呆在家里就象是在关禁闭。谁也不记得主席曾视察过哪个工业企业或部队。”(110页)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变成了一个高高在上的官僚。

4、毛泽东习惯于一言堂。“毛泽东说话声音低。他一开口,谁也不说话了。他还是当众演讲那副神态。人们得听惯他那口南方话。”(107页)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不愿意听到别人的声音了。

5、毛泽东在生活上骄奢淫逸。尽管在战争年代,老百姓衣食无着,延安的共产党高层却过着奢侈的生活,经常举办舞会和宴会,有的宴会居然有“七十道菜”(107页)。毛泽东烟酒俱好。“毛泽东抽起烟来,一根接着一根。他用拇指和食指夹香烟。他的酒量也很大。”(107页)

6、毛泽东好色成性、薄情寡义。毛泽东“在长征期间遗弃了他的第二个妻子贺子珍,是在她生病的时候遗弃她的。他把他的五个孩子留给农民照管。”(567页)毛泽东曾经向作者夸耀中国姑娘是多么漂亮。几天以后,一个中国姑娘就派到了作者的住处,显然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命令她来送货上门、取“精”献宝的。

7、毛泽东贪生怕死、胆小如鼠。作者认为毛泽东患有忧郁症。只要形势稍稍对他不利,他就会抱怨身体不适,经常叫驻延安的苏联医生奥尔洛夫上门为他治病。毛泽东的贪生怕死集中表现在重庆谈判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宣传,抗战胜利之初,毛泽东为了避免内战、救人民于水火,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听党徒的劝阻、大毅凛然地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但是作者揭示的历史事实却与此正好相反。毛泽东“对他去参加谈判时的人身安全问题担心、害怕。他认为蒋介石的邀请是个圈套,他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570页)在一连接到蒋介石三次邀请后,毛泽东觉得不能再回避,被迫接受了邀请。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将军和国民政府首席代表张治中将军乘专机专程来延安接他去重庆。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道,“毛泽东再度要求证实,苏联政府是否准备保障他在重庆的人身安全。他要求,如果他的安全受到威胁,他就到重庆苏联军事代表团驻地去避难。我明确对他说,他的人身安全是有保证的,同时让他放心,必要时可以到苏联军事代表团驻地去避难。可是,所有这些顾虑都是多余的,因为蒋介石还不敢侵犯他的生命。这是莫斯科可以坚决担保的。”(571页)得到作者代表苏联政府作出的保证,毛泽东才吃了定心丸。他做好随时逃入苏联军事代表团驻地避难的准备,诚惶诚恐地在第二天(1945年8月28日)随赫尔利和张治中去了重庆。

二、毛泽东的政治肖像

以上是生活中的毛泽东。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笔者更加关心的是毛泽东在政治上的表现,因为它对中国的前途和中国人民的命运更为关系重大。在这一方面,《延安日记》的作者也为我们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史实和史料。

1、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共党军八路军和新四军从来就没有积极投入过抗日战争。全面抗战伊始,毛泽东就下达秘密文件,为共产党制定了指导方针:“一分抗日、二分宣传、七分发展”,从而确定了八路军和新四军游而不击、不打日军、专打友军、制造磨擦、扩充军力、扩大地盘的策略。1945年5月10日,刘伯承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言“承认抗日战争打得不起劲,松松垮垮。(‘我们打日本人时总是用游击战,只是在打国民党时才用正规战、常规战。’)他证实了正规战和常规战是对付蒋介石的。他证实了1941-1945年毛泽东采取的是等着瞧的策略,让中共军队按兵不动。”(477页)对此,毛泽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说,“共产党必须集中至少六分之五的政治手段(就这个词的最广泛的意义)来无情地批判国民党,和它展开坚决的斗争。六分之一的政治手段留作机动。”(512页)毛泽东在这里不打自招地告诉我们,在中国人民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前六年忙于分裂祖国没有打日本,在后八年打着抗日统一战线旗号时期也没有打日本。

2、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特区大种鸦片,不惜毒害中国人民,捞取扩充军备的经费,不是为了抗日,而是为了准备内战打天下。作者写道:“到处都在做非法的鸦片交易。例如,在柴陵,远在后方的步兵第120师师部,拨出一间房子来加工原料,制成鸦片后就从这里运往市场。”(103页)“解放区出现一片怪现象。中共的部队也同样出现了这种怪现象。它们都在尽可能地与沦陷区的日军做生意。”(103页)“实际上晋西北各县都充斥着五花八门的日货。这些货物都是由沦陷区仓库直接供应的。在第120师师部里,讨论的中心不是战斗任务、作战和其他军事问题。而是怎么做买卖和赚钱。这一切都是奉命行事的……”(104页)

“政治局已任命任弼时为‘鸦片问题专员’……要隐瞒特区的鸦片生产的真实规模是不可能的。鸦片是当地贸易中最重要的一宗商品。任弼时想为这项‘买卖’制造理论根据。从一次长而乏味的谈话中听出来,与中共领导的说法相反,特区的经济和财政形势,极为严重。通货急剧膨胀。财政工作日趋困难。已经发行了六百万元的货币!可是,并没有改善经济状况……政治局讨论了经济困难问题,找出了一个相当别出心裁的办法。政治局批准,加强发展‘公营的鸦片生产和贸易’。同时决定,作为紧急措施,要在一年内为中央政府所辖各省的市场(叫做对外市场)至少提供一百二十万两鸦片。”(166页)

请注意,林则徐在虎门销毁的鸦片在百年之后又死灰复燃、行销全国了。但是,这次贩运鸦片的不是英国商人的火轮,而是中共特区的毛驴和马车。一年就向中央政府所辖各省的市场至少行销一百二十万两!中国共产党毒害中国人民,比老牌的英国殖民主义者有过之而无不及。

3、毛泽东利用整风运动排除异己、树立个人绝对权威。毛泽东在1935年遵义会议上获得最高军事指挥权之后,在中国共产党内并没有建立起唯我独尊的个人地位。党的总书记是洛甫(张闻天)。1937年底,王明以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委员和政治书记处候补书记的身份回国,其地位之高是毛泽东望尘莫及的。1937年12月13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准备召集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认为在最近时期内召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于全中国人民解放斗争和党的工作,均有最严重的意义。”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又举行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再次作出了《关于召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毛泽东认识到,在这种形势下召开“七大”,党的最高领导人将非王明莫属。为了确保自己的领袖地位、把张闻天赶下台、把王明搞垮搞臭,毛泽东重用康生、彭真、李克农等打手,在全国抗战打得如火如荼之际,大张旗鼓地开展了为期四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在小小的延安,遭到打击迫害的人达三万人以上。在彻底打垮了王明为首的“国际派”之后,毛泽东又在延安举行了几乎长达一年(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的六届七中全会。在万无一失地确立了他至高无上的地位之后,才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比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召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时间晚了七年)。

作者告诉我们,在整风运动中,心狠手辣的毛泽东甚至想以投毒手段从肉体上慢性消灭他的顽敌王明。“给王明治病的是金医生。当他开的处方拿到药房时,值班药剂师被这种不寻常的配方吓了一跳。照料王明的护士也说了这回事。金开这药方时,王明还没有严重的肾病和肝病。罗莎·弗拉基米洛夫娜马上去找开这种药的医生,而金坚持要病人服用这种药,即便药最后变了颜色(变成深绿色),也照样服。由于金坚持,病人继续服用这种药。奥尔洛夫把金的处方抄了下来,并断然禁止病人再吃这种药。安德烈.雅可夫列维奇向我解释说,这个处方从表面看是对的,但是这种合剂时间一久会分解。这就有毒了。”(115页)但是,王明必须继续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这种含甘汞的药物。“王明服用甘汞六个来月了。结果,他的肝和肾都出了毛病,并开始掉牙。金医生正是在合剂变成深绿色的时候催促病人服用。中共中央卫生处的领导人傅医生拿到了这个处方,他说,这种配方的甘汞,用这样的剂量,毒性很大。傅医生立即向中央委员会汇报了这个情况。”(117-118页)

毛泽东最后被迫放弃了毒死王明的计划,不是因为傅连璋的报告,而是因为“毛泽东和康生确信我们已经知道蓄谋毒死王明的‘处方事件’的内幕。这迫使他们放弃了谋杀王明的念头,因为中国医生可以被吓唬住,但是拿我们怎么办呢?江青的来访,关于处方的喋喋不休的谈话,以及加紧对我们的盯梢,都证实了这个结论。”(120-121页)

4、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新四军与日军秘密勾结,投敌叛国。在日寇已经投降的1945年8月18日,作者在日记中写道:“我无意中看到了一份新四军总部的来电。这份总部的报告,完全清楚地证实了,中共领导和日本派遣军最高司令部之间,长期保持着联系。电报无疑还表明,与日军司令部联系的有关报告,是定期送到延安来的。后来我证实,中共军队和日军的参谋机构之间的联系,已保持很长时间了。联系的两头是延安和南京。”(561页)

三天以后,1945年8月21日,作者又写道:“叶剑英告诉毛泽东,我已经知道了新四军总部发来电报的内容。中共中央主席跟我解释了很久,说明共产党领导人为什么决定要与日本占领军司令部建立联系。”(563页)不管毛泽东如何解释,作者仍然认定:“这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因此毛泽东想为他的解释提出有说服力的论据。谈话表明了所有这一切做法是如何不体面。与日本司令部的关系早已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建立了。中共领导中只有几个人知道此事。毛的一个代理人(或象毛所称呼的“联络员”),可以说是一直隶属于南京的冈村宁次大将总部的。什么时候有需要,他都可以在日本反间谍机构的严密保护下,畅通无阻地往返于南京和新四军总部之间。中共中央主席发出的必要的情报,留在新四军总部,等着这个代理人(他原籍日本)。这个代理人的情报,在新四军总部总是很快译成密码,发往延安。”(563页)

笔者不厌其烦地引用了以上文字,因为它把共酋毛泽东和敌酋冈村宁次的密切联系、联络中介、联络方式都清楚无误地告诉了我们,使毛泽东通敌卖国、认敌为友、认贼作父的真面目大白于天下。

5、毛泽东一贯愚弄人民、欺骗舆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最重大的事情,就是毛泽东所作的政治报告。它有几个不同的版本。第一种版本,就是中共中央主席在大会上发表的《论联合政府》。这个报告按事物的本来面目谈论问题。(应读为按毛泽东理解的事物的本来面目谈论问题──笔者按)毛态度明朗、坦率地提出他的看法和评价各项大事。他还分析了党的工作的缺点。第二种版本,只限在党员中传阅。它与大会上的讲话基本上没什么不同,但措词温和得多。根本没提蒋介石。关于党的工作的缺点只是一笔带过,说得十分笼统。第三种,是为公众准备的版本。与前两份比较,这份报告措词甚至更加温和。所有问题都被敷衍搪塞过去。没有提到政府首脑。延安报刊上已发表了政治报告的最后一种版本。”(508页)

对全国代表大会的最重要文件也弄虚作假,这就是中国共产党,这就是毛泽东。第一种版本只给与会代表听听而已。代表们的笔记本都盖上了机密的印章,页码都编了号,会后必须全部交回,不许缺页,连作者作为唯一的苏联代表也不例外!作者的“笔记本封面上盖上了一个‘机密’的印戳,并用漂亮的字体写道:‘孙平(作者的中文名字──笔者按)同志,这本笔记本是机密文件。编好了页码,一页都不准撕掉,每次会后都要交上来,并不许携出会场。大会闭幕后要把笔记本交出。”(450页)既然如此,又何必要发笔记本?又何必要代表们作纪录?原来是为了帮助他们在会议上对领袖的教导进行讨论消化,好让他们完全理解领袖的旨意。在此之后,当然不可以让他们带走。不然,万一流传于世,让局外人从中看到共产党见不得人的狼子野心,那还得了!第二种版本是给党徒传阅的。党的工作的缺点当然不可多提,反蒋言论也必须收敛,因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张“虎皮”还是要当作大旗打出来的。蒋介石作为国民政府的领袖不好肆意攻击。第三种版本是欺骗老百姓的,党必须保持一贯正确的光辉形象,所有问题当然都要敷衍搪塞过去。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高举民主大旗对国民党大肆攻奸的时候,在它装模作样地在特区搞所谓的民主选举、所谓的三三制政府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愚弄群众、搞独裁、搞专制了。它从来就不是一个为民主自由而奋斗的党。

6、中国共产党中的有识之士早就认识到了毛泽东是一个野心家和阴谋家。作者在1943年11月10日的日记里写道:“我获得了几个非常重要的文件……我译出这些文件,仔细加以分析后,得出了如下的结论:1930年,毛泽东任中央前敌委员会主席(显然,毛泽东那个中共‘主席’的职称就是从这里‘借来的’。)同年秋天,在赣西党委会上,毛泽东由于在军事和农村建设的问题上走极端而受到尖锐的批判……设在上海的中共中央获悉赣西党委会决议之后,决定撤销毛泽东的职务,并派向忠发同志接替。毛对前敌委员会隐瞒了中共中央决议,通过指控赣西党委会与地富勾结来欺骗前委会成员,并由他自己策动,建立了旨在消灭赣西党员干部的后援委员会。1930年12月5日,他开始行动了。”(181-182页)

这几个文件太长(182-195页),为节约篇幅,笔者不打算在此抄录,但是,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显然,毛泽东是个坏人,是阶级斗争中的罪人,是布尔什维克党的敌人。必须动员全体党员不客气地打倒他。”(189页)

既然如此,为什么毛泽东没有被打倒,反而是他打倒了一批又一批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并且把全国人民最后都打倒在他脚下呢!原因很多。例如,他有康生、彭真、李克农等打手为他为虎作伥;他狡猾过人、对敌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他的敌人争权夺利、挣宠献媚,不能团结一致对敌。但是,笔者认为,最主要原因还在于:中国共产党从组织上是一个流氓帮会,在思想上是一个邪教集团。这种极权主义政治争斗的最终结局必然是“最坏者当政”。(参阅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第十章《为什么最坏者当政》)

三、几句短评


1、《延安日记》的作者彼得.弗拉基米洛夫是代表共产国际和塔斯社来中共特区工作的苏联人。尽管他对中共最高层有透彻的了解和深入的观察,他的立场和观点是代表苏联共产党的。因此,《延安日记》一书不免有许多偏颇之处。具体表现在:

过份夸大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反苏情绪。毛泽东和斯大林互相利用,妄图挑唆对方率先与日交战;毛泽东在抗战期间即想从苏联获取军援准备内战而没有得到苏方的积极响应,这都是事实。毛泽东和中共高层对苏联有所不满是可能的,但是绝对没有达到反苏的程度。

对中共党内斗争的认识过于概念化。作者把毛泽东与王明之间的权力斗争解释为“民族主义者”与“国际主义者”之间的斗争,这是不够恰当的。王明为首的“留苏派”对斯大林和苏共唯命是从,未必就是“国际主义者”。至于毛泽东则根本不是民族主义者。为了个人的私利,他随时准备出卖民族利益,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唯我独尊者。

过分夸大了苏军在对日战争中的作用。苏军在日本挨了两颗原子弹之后才对日宣战,一个星期以后日本天皇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了。苏军充其量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进入东北后,与关东军的仗打得不多,倒是抢掠了我国的大批工业设备,奸淫了我们无数的东北妇女。他们由于参战一个星期,居然在战后要求与艰苦鏖战多年的英美中荷诸国对日享有同等权利,真是无耻之尤。

对苏军在日本天皇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野蛮占领日本北方四岛(南千岛群岛)也持赞赏态度。在1945年9月1日的日记中,作者得意地写道:“苏联军队已完全扫清千岛群岛的残敌。”(578页)

《延安日记》的主体部分是在四年延安整风期间秉烛书写的,很少有参考资料。作者自称还受到康生等人的严密监视,自己不便随意采访别人,别人更加不敢造访他们。所以,某些非亲历亲见的事件未必准确。我们应该本着严肃的科学态度,对作者非亲历亲见的事件探索旁证。例如,毛泽东不是“在长征期间遗弃了他的第二个妻子贺子珍”,而是于长征后在延安抛弃了她。再如,作者在1945年8月30日记载:“南京傀儡政府主席陈公博自杀了。”(573页)据南京傀儡政府当事人金雄白的回忆录《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陈公博是在1946年6月3日在苏州被中华民国政府处决的。

尽管《延安日记》有以上瑕疵,仍不失为一本对中共高层、特别是对毛泽东近距离观察和研究的好书。只要读了该书所记载的宝贵历史资料,任何不带偏见的读者都可以毫无疑义地得出结论:毛泽东是一个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胆小鬼、唯我独尊者、薄情寡义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吹捧和掩饰下,毛泽东始终还被供奉在神坛上。崇毛者还在刮起一股股的毛泽东热。希望所有追求真理、崇尚正义的人都来读这本书。目前,在《黄花岗》、《现实中国》等网站可以下载全书。《大纪元》网站正在连载此书。

(《黄花岗》)

延安日记(1-100)国标文本和网页文件下载(2006年10月4日更新):

YanAnDiary1-100.GBTXT.eDoors.rar

134.36 KB, 下载次数: 102

YanAnDiary1-100GBhtm.eDoors.rar

135.53 KB, 下载次数: 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书呆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9-20 02: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5

回帖

250

积分

中级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50
发表于 2006-10-5 01: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泽民其人》

《江泽民其人》



博大出版社出版

没有一个人会像江泽民那样身居最高位而身世遭到重重质疑,也没有一个人像江那样一次又一次急于为自己立碑作传。

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出身到底如何?他怎么从一个不被看好的过渡性人物党同伐异,成为一个独裁者?历史安排了他这样一个人到底是为了扮演什么角色?

大纪元编辑部精心搜集资料,并特别从中共高层挖掘到很多有关江的内幕和秘闻,整理出这本三十万字的《江泽民 其人》,资料宏富,体大思精。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不但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真实的江泽民,更以跨越时空的方式揭示江泽民前世今生,并预告其下场。

《江泽民其人》Word下载(337 KB)

(列位看官,闲时不妨抽空瞅瞅这部蛤蟆正传,且看一个“蛤蟆精”是如何与“西来幽灵”勾搭,狼狈为奸祸乱中华大地的
jzmqr.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

回帖

31

积分

注册会员

入门会员

积分
31
发表于 2006-10-5 13: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下五千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5

回帖

716

积分

高级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716
发表于 2006-11-2 15: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
推推推推推 推推推推  推   推推推推推
推推推推推 推推推推推 推推 推推推推推推
推推推推推 推推推推 推推 推推 推推推推
推推推     推推        推推推
推推推推推 推推推  推推推 推推推推推推
推推推推推 推推 推 推推推 推推推推推推
推推推推推 推推推推       推推推推
推推推推推 推 推推 推推推 推推推推推推
推推推推推  推推推 推推推 推推推推推推
推推推   推推推推       推推推推
推推推 推 推推推推 推推推 推推推推推推
推推推推推 推推推推 推推推 推推推推推推
推推推推推 推推推推 推推推 推 推推推推
推推推   推推推推        推推推
推推推推 推推推推推 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
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8 13: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