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398|回复: 1

【品读宋词】他把一生写入了词

[复制链接]

438

主题

1784

回帖

961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615
发表于 2021-5-4 2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大纪元
作者:兰音
1.jpg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图为五代十国 周文矩(传)《合乐图》局部。 (公有领域)。

古人写诗词,有的即眼前事,道心中曲,抒写人生聚散离合的情怀;有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阐发古今人事盛衰的幽思。诗词的容量,或微小到一时一地,或洪大到无限时空,形式极为灵活,内涵又极为丰富。

而有一首特别的宋词,容量不多不少,恰恰容纳了人的一生。

这首词,作于一个朝代的末世,作者是“宋末四大家”之一的蒋捷。风雨飘摇的王朝走向衰亡,让才华横溢的文人,人生中充满了漂泊和坎坷。年老时,蒋捷回顾自己的一生,竟然也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于是他以生命中的三场雨为线索,写下在人生不同时期,聆听风雨的感受,也为自己的人生作总结。这就是著名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jpg

唐 佚名 《宫乐图》。 (公有领域)

词境赏析
宋词中,以雨为题材的作品有很多。不过,大多数词人描写的是人生中的某一场风雨,以此来表现人生的境遇和感悟。比如苏轼在行路中遭遇大雨,吟啸“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李清照在国破家亡后,遇到一场黄昏的秋雨,吐露“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苦恨。

以上词作,词人将现实和生命中的凄风苦雨相结合,以真切的体悟和深挚的情感打动读者。而蒋词的独特之处,则是行云流水般、极具概括性地叙述了人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场雨。每一场雨,词人只是言简意赅地记录下当时的时间、空间和整体环境,并没有过多地阐述听雨时的心境或者感想。

但是呢,词人表面上是听雨,实际上听的是人生。虽然他没有说一个字,但是通过三场雨的铺陈和对比,他的命运轨迹已经完整明晰地显露出来。那种对光阴飞逝、物是人非、家国兴亡的感怀,也自然寄寓其中了。

我们就来看看,词人生命中的三场雨究竟是怎样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这是词人的少年生活。辛弃疾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自然界的雨,总能触动多愁善感的情思,但是年轻的词人是感受不到这种忧伤的。

他或许家境优渥,早年流连歌楼酒肆,在烛影摇红、罗帐灯昏的宴席中,欢声笑语,夜夜笙歌。歌楼、红烛、罗帐,都是绮丽浮艳的意象,表现出少年词人一掷千金、奢华无度的贵公子生活。一个“昏”字,更传神地刻画出他醉生梦死、谈笑风流的情态。

这时的雨,是用来增添浪漫氛围的。词人虽然在听雨,却是类似“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的意境。这种对欢乐的、青春的描写,和接下来两场雨形成强烈的对比。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时间从少年过渡到壮年,空间也从奢华的歌楼变成流浪的客舟,词人的生活就在时空的转换中,发生了巨变。词人在船上,见到的是宽阔的江面、低矮的云头,听到的是孤雁哀鸣和瑟瑟秋风。断雁的“断”字,也是词人孤独一人的写照。这些萧条清冷的意象,构成了词人壮年时羁旅不定、漂泊无依的生活境况,也暗示着南宋王朝的破败。

在行舟中遇雨,这雨就尤为凄凉萧瑟。在国难与人生的磨难中,词人居无定所,漂流在外,这时听到阵阵雨声,国家与身世的悲剧感就更加沉重了。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前面的两场雨是词人的回忆,都是为了烘托如今的听雨场景以及老年词人的心境。寺庙是修行归隐的场所,也是接济穷人的地方。现在的词人,正过着一种隐居或者更加困顿的生活,而听雨的画面,也是一个白发老者,独自在寄居的僧庐中默默聆听。

词人目睹朝代更迭,经历人生起落,现在已经是心如止水的境界了。而他的心如止水,其实是一种万念俱灰的无奈。因为国破家亡、生命老去,都是他无法改变的事情。所以他说:“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少年听雨,词人沉醉于欢乐;壮年听雨,词人伤感于孤独。到了老年,词人看透了变幻无常的人事,对这场雨,便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随它下到天明,因为一切也都无法挽回了!

除了精湛的文字功底和丰厚的情感内涵外,《虞美人》更像是一只低回的生命歌谣。词中反复出现“听雨”字样,句式也相似,极尽《诗经》中重章复沓的诗趣。重章复沓的意思是,每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几个字反复吟唱,以起到渲染气氛、深化主题的效果。因而,这首词就有了回环往复、意味无穷的韵律美感。

3.jpg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图为明 佚名 《风雨泊舟图》。 (公有领域)

词人背后的故事
古时候,不作官的人,很少能像《史记》那样出现在正史记载中,他们的故事也很难留传下来。蒋捷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很少。在他的词集《竹山词》的序、跋中,我们能看到的也只是一个朦胧的生命剪影。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出身宜兴的世家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考取进士。才过了五年,南宋就灭亡了,蒋捷从此过着隐居不仕的生活,其高风亮节历来受人敬重。

虽然蒋捷没有什么事迹流传下来,他的词却在词坛独树一帜。后人称赞他:“其词练字精深,调音谐畅,为倚声家之榘矱。”就是说,蒋词的炼字技巧精纯独到,格律音韵谐和流畅,堪称词家的典范和法度。

而蒋词的内容,大多用舒缓哀婉的笔调,描写身世浮沉和悲欢离合,抒发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再读《虞美人》,我们大致能够对应出他生平的不同阶段,也能读出他对家国衰亡的感怀。

蒋捷不像北宋那几位文豪那样声名显赫,广为流传的词作也不多。但是那些被人传诵的词作,都是耐人寻味的经典。比如他还有一首《一剪梅·舟过吴江》,相信很多人都熟悉里面的词句,其结尾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他把无形的时间,化作有形的景物,在事物的变换中呈现出时间的特质。这一句可以和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媲美。而且,这一句实在是写得太美了,让蒋捷得到了“樱桃进士”这一雅号。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蒋捷的人生。他原本出身富贵、才华满腹,青年时更是科举及第。春风得意的他,或许也曾怀抱重振国家的志向,意欲在朝廷中有所作为。然而,随着末代皇帝的跳海殉国,南宋王朝成为过去,蒋捷也从天之骄子变成了亡国之人。

他无法继续为国家效力,也无心继续宴饮行乐的生活,只能怀着对前朝的忠义,遁世归隐,在词曲中缅怀故土、回忆过往,寻找片刻的抚慰。英雄无用武之地,蒋捷的后半生,注定是孤独而惆怅的。

纵观蒋捷一生,似乎充满了悲剧,但他因为高尚的气节和优美的文笔,被后人永远地记住了。比起那些生前追名逐利、身后寂寂无名的人来说,这何尝不是上天对蒋捷的一种眷顾呢?

点阅【品读宋词】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197

主题

1440

回帖

7008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7008
发表于 2021-5-6 16: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年龄增长,越能欣赏古人的诗词
游戲人間:misdoub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5 12: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