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75|回复: 0

世界“顶回”中国(2): 印太国家向美国靠近

[复制链接]

8943

主题

1万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42773
发表于 2021-5-8 19: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之音



在应对中国的问题上,这些国家与美国的立场越来越接近。分析人士指出,正是中国的做法将这些国家推向了美国的阵营。越来越强烈的抵制最终会影响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以及中国所一直努力问鼎的全球领导力。

澳大利亚与中国关系继续恶化

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持续恶化。中国星期四(5月6日)宣布将“无限期暂停”与澳大利亚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的一切活动。中国毫不讳言这一切与澳大利亚近日决定停止几个与中国合作的项目有关。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针对这一决定发表的声明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某些人士基于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推出系列干扰破坏两国正常交流合作的举措。”

4月下旬,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取消维多利亚州与中国签署的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两份协议。5月3日,澳大利亚新任国防部长彼得·达顿(Peter Dutton)说,政府已经开始就中国岚桥集团对北澳达尔文港的租赁协议进行新的安全复核。一些媒体指出,该协议有可能基于澳大利亚的国家安全理由而被迫取消。

达顿4月份还说过,“不应低估”在台湾问题上与中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他还说,澳大利亚将与该地区的盟友合作,努力维护和平。

除了国防部官员外,澳大利亚其他官员对中国的态度也越来越“鹰派”。澳大利亚内政部秘书长迈克·佩祖罗(Mike Pezzullo)提醒民主国家,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正在增加,自由民主国家需要为战争做好准备,并在全球紧张局势加剧之际寻求和平。

澳大利亚政界和军界人士对中国日渐强硬的态度与北京去年以来对澳大利亚的外交和经济胁迫有关。

有中国网民不无骄傲地说,澳大利亚是中国外交战略转折的“试验田”。不仅要针对澳大利亚,还要借此向其他国家发出讯息。

自2018年澳大利亚禁止中国科技公司华为参与建设其5G网络后,中澳关系每况愈下。2020年,澳大利亚要求对新冠病毒源头展开国际调查后,中澳雪上加霜。中国对澳大利亚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惩罚措施”。中国采取的方式包括限制部分产品进口和施加惩罚性关税等,涉及产业包括葡萄酒、龙虾、大麦和煤矿等等。

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院长罗震(James Laurenceson)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取消“一带一路”协议的做法也是要向北京发出一个强而有力的信息。那就是“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事件、以任何方式,我们都不怕撕破脸,也不害怕中国的反应。”

他还认为,中国的经济胁迫措施其实将澳大利亚进一步推向了美国的阵营。他说:“近年来,美国已经明确将自己定位于与中国战略竞争的角色,当然会设法争取与各国结盟合作对抗中国。中国在此时又频繁对澳大利亚释放出敌意,甚至是实际经济制裁措施,这才明确将澳大利亚推向美国阵营。”

他说,以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它既不像印度那样与中国接壤而发生边境冲突,也不像日本那样邻近中国而存在海事争议,实在不需要明确选边站。

澳大利亚政府也对新疆人权侵犯问题的严重关切。澳大利亚政府认为,新疆维吾尔族和其他穆斯林少数民族人权受到严重侵犯。不过,澳大利亚议会还没有像自己的盟友美国、加拿大以及英国一样,将中国在新疆严重践踏人权做法认定为“种族灭绝”。

新西兰称与中国的分歧越来越大

澳大利亚的邻国新西兰是“五眼联盟”(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英国和美国为共享军事和秘密情报而组建的组织)国家中目前唯一与中国交好的国家,也没有对中国在新疆做法使用“种族灭绝”的字眼。但是,新西兰议会5月5日 一致宣布中国新疆地区发生了针对维吾尔人的严重践踏人权行为。

2019年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新西兰新西兰总理杰辛达·阿德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
2019年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新西兰新西兰总理杰辛达·阿德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
新西兰曾拒绝像其他几位盟友一样,对中国实施强硬的政策。这甚至引来其他盟友质疑新西兰“惧怕批评中国”。

新西兰外长星期五表示,希望与中国建立更成熟的关系。她说,这种关系不仅限于双边贸易关系,还应该给彼此间的分歧留有空间和余地,特别是在人权问题上。

新西兰总理杰辛达·阿德恩(Jacinda Ardern)前几日表示,随着北京在世界上的角色不断增长和变化,新西兰和中国之间的分歧正变得越来越难以调和。

印度“不太可能再把中国视为友好邻居”

最新的报道说,印度已连续数月暂停批准进口中国wifi模组,导致戴尔、HP、小米、Oppo、Vivo及联想等大型厂商推迟在印度推出产品。

印度电信部5月4日对外发布的公告还显示,中国电信企业华为和中兴并未获批准参与同印度电信业务营运商开展5G通信实验。虽然印度官方并没有明确禁止使用华为和中兴的电信设备和技术,但他们实际上被排除在试验之外。

5月1日,中央政法委新闻网站官方微博“@中国长安网”发布的一条微博更是引起了印度网民,甚至全球网民的强烈反弹。他们称中国冷酷无情。

这条微博把中国火箭准备升空的照片与受新冠病毒重创的印度火葬柴堆的照片并置,还用了“中国点火VS印度点火”的标题,试图以此凸显印度民主的失败,以及中国的成功。

印度和中国军队去年在两国有争议的边界发生的导致双方士兵死亡的冲突至今让中印关系笼罩在其阴影之下。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国际关系教授哈什·庞特(Harsh Pant)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因为边界冲突,印度不可能再把中国视为“友好邻居”。

去年8月,在中印冲突后,印度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将近60%的印度人愿意参战,解决与中国的边境争端。90%的印度人支持永久禁止中国的各种手机应用程序,并终止与中国公司的合同。印度政府去年6月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禁用59项中国应用软件,包括中国知名社交软件抖音和微信,阿里巴巴旗下的UC 浏览器等。

在印度新冠疫情恶化之际,中国表示愿意提供支持与帮助,但是,据报道,印度方面到目前还没有决定是否接受中国的帮助。

丹麦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如何失败?世界顶回中国的全球野心》(How China Loses: The Pushback Against Chinese Global Ambitions)一书的作者卢克·帕蒂(Luke Patey)说:“两国在喜马拉雅边境的冲突真正摧毁了所有有关两国可以成为区域合作伙伴的希望。……自那以后,印度摆脱了最初的犹疑,加大与四方会谈机制的接触。”

日本对中国的担忧10多年前就开始了

近日,中日关系因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一则有争议的推文而出现新的摩擦。赵立坚在个人推特账户发布一张修改自日本标志性浮世绘版画《神奈川冲浪里》的讽刺插图,批评日本将核废水排入海中的决定。这招致日本的抗议并要求其删帖。

4月17日,日本首相菅义伟在与美国总统拜登会谈后发表联合声明,声明几乎触及了所有中国的“核心利益”。

声明对南中国海、香港、新疆等问题表达关切,并强调台海和平的重要性。

另外,声明还批评中国的行为“有违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包括经济和其他形式的胁迫”,两国确认维持区域和平稳定的“威慑力”的重要性。

4月27日,日本公布外交蓝皮书。在蓝皮书中,日本明确表示,将加强与美国和其它西方盟国合作,共同遏制中国在南中国海、东中国海的海上扩张行为,并与国际社会一道强烈谴责中共在新疆和香港践踏人权的行为。日本在这个外交蓝皮书中首次把中国称为国际社会安全的一个“强烈关切”。蓝皮书延续去年的立场,认为台湾是“重要的伙伴与朋友”,并支持台湾参加世界卫生大会。

不过,分析人士说,日本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和防御早在2010年就开始了。当年,中国年度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美国智库威尔逊中心高级研究员后藤志保子(Shihoko Goto)星期三在美国智库“2049计划研究所”举办的一场研讨会上说,中国人日渐增长的自信,国际地位的上升以及日渐加强的民族主义都令日本担忧。

她说:“日本的立场是缓慢演变的,不是与中国直接对抗,而是注重发展力量和数量的建设。……打造同盟,抵制中国的区域威胁……,确保区域的稳定和秩序。”

事实上,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动作更早。 2007年,安倍晋三在第一任期内访问印度时就首次提出以日本、印度、美国和澳大利亚等民主国家组成“自由繁荣之弧”来对抗中国的威胁。2012年12月,再度出任首相的安倍晋三又提出“亚洲民主安全之钻”的构想,还是没有得到美国的响应。安倍晋三的这两个构想应该就是后来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雏形。

2017年,随着中国中国军力的增长和在印太地区越来越具侵略性的行为的增加,“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在沉寂多年后被重新启动,也受到特别的关注,有人曾将此称为”亚洲版北约”。

2021年3月12日,在拜登总统的主持下,四国安全对话机制首次举行了首脑级别的会谈。分析认为,四方安全对话的提升以及协调行动很大称多上是多亏了北京。

威尔逊中心高级研究员后藤志保子认为,日本为抵御中国的区域威胁所做的还不止这些。 在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之后, 日本发挥了自己的领导力,将TPP演变为《 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确保其他11国共同签署了协定,也因此确保了亚太地区的贸易秩序。

如今,CPTPP为美国保留了席位。中国也表示又兴趣加入,但是,分析人士指出,对中国而言,CPTPP门槛依然有点高。

菲律宾和越南对中国的不满日益加剧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自上任后一直采取了与中国保持友好的策略,但是最近中国向资源丰富的有争议水域派出数百艘船只的做法令两国矛盾升级。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的法律顾问先是警告,这个事件可能会伤害两国的关系,导致“不必要的敌意”。菲律宾外交部因此召见了中国驻菲律宾大使。菲律宾外交部长洛钦5月2日甚至在推特上用粗活发文,要求中国政府和民兵船只离开菲律宾宣称拥有主权的海域,虽然后来他作出了道歉。

大量中国“海上民兵船”聚集停泊在靠近菲律宾的南中国海争议海域事件也引发美国的关注。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4月就这个问题与菲律宾防长洛伦扎纳进行了讨论。两人还就深化国防合作的措施,包括“增强对南中国海威胁态势的感知”进行了讨论。

最新的消息说,菲律宾政府拒绝接受中国在南中国海有争议的水域实行伏季休渔制度的禁令,鼓励菲律宾渔船在菲律宾领海水域内继续捕捞。

菲律宾南中国海特别工作组5月4日在一份声明中说,“捕鱼禁令不适用于我们的渔民。”

越南近日与中国的关系相对平静。但是,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下属的亚洲海事透明倡议3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说,过去两年中,越南在其控制的南中国海岛屿上部署了军事装备,已在组织来自中国的任何攻击。

中国没能让其他国家接受自己的领导力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国际关系教授哈什·庞特(Harsh Pant)对中国面临的现状这样总结到:“中国越是对区域国家推进自己的好战议程,就越会引发别的国家的抵制。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已经有很多问题。印太地区的地缘版图越来越坚固,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恢复活力,越来越多的区域国家开始更多的接触,更协调的行动。

他指出,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仅指的是一个国家内在的能力,也是指的一个国家让别的国家接受自己的领导的能力。他说,虽然过去的十年中国已经崛起,但是中国还是没有能力让别人接受它的领导力,不要说是全球性的领导力,区域领导力也没有达到。

权力与一国的先天能力以及其使他人接受其领导权的能力一样重要。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无疑已经崛起,但是它并没有成功地使其他国家接受甚至要求在地区性(甚至是在全球范围内)领导地位的主张。

《中国如何失败?世界顶回中国的全球野心》一书的作者帕蒂说:“中国(继续的)崛起并不一定得到保证。这不是预先设定的。它的崛起程度取决于它在全球范围内的关系以及与其他大国的关系。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指出,(中国面临的)这些挑战将最终有损中国的影响力。即便是中国在未来十年,或是更短时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从影响别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而言,这些挑战也会让中国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3 12:1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