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367|回复: 4

人類命運共同體- 求真百科 - 揭密真相

[复制链接]

46

主题

57

回帖

79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97
发表于 2021-6-22 05: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人类命运共同体原图链接来自 中华魂 的图片


人类命运共同体(英语: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理论和实践。


“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最早的书面表达出现于异议人士李陨石的《大同宣言》。《大同宣言》初稿写于2000年3月,全文33节,定稿于2004年11月,2006年3月公开发表。李陨石后来移居阿根廷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于2017年10月写入中共共产党党章。人类命运共同体于2018年修宪时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官方表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中国把握世界潮流、人类命运走向上的智慧体现。同时,中国也强调了中国不求全球霸权,中国的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2017年12月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表述:“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历史

最早提出共同体概念的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他从社会契约论角度出发,认为社会契约一旦缔结,“就意味着每个人把自己的全部权利都转让给由人民结合成的集体,因此个人服从集体的‘公意’,也就是服从自己,人民则是这个政治共同体的主权者。”


2002年8月5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张文木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nation),他认为国家(state)却是一旦自愿加入并得到国际社会承认就不能随便退出的民族命运共同体。


在2006年2月东方早报曾经批评陈水扁终止“国家统一委员会”运作无法割裂两岸命运共同体[1]。此外,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负责人也提出,经由十几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两岸同胞已经结成实实在在的“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最早的书面表达出现于异议人士李陨石在2006年3月公开发表的《大同宣言》。


中国大陆使用该术语最早可追溯到2011年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东日本大震灾灾区时提出的“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在后来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被明确表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然而后来的表述其实并不固定,有时也会被表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XX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意识”、以及“利益与共、安危相系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直到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受到广泛关注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表述才逐渐固定下来。


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2017年10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2018年3月11日,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2]

视频

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关视频共抗疫情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性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 跳转↑ 陈水扁终止“国统会” 国亲两党均宣布反制措施,搜狐,2006-02-28

  • 跳转↑ 宪法拟写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双重深意,中新网,2018-03-09



  •   本页面最后编辑于2020年8月3日 (星期一) 04:07。



https://www.factpedia.org/index.php?title=%E4%BA%BA%E7%B1%BB%E5%91%BD%E8%BF%90%E5%85%B1%E5%90%8C%E4%BD%93&variant=zh-hant

https://www.factpedia.org/index.php?title=%E4%BA%BA%E7%B1%BB%E5%91%BD%E8%BF%90%E5%85%B1%E5%90%8C%E4%BD%93&variant=zh-hant

https://www.factpedia.org/index.php?title=%E4%BA%BA%E7%B1%BB%E5%91%BD%E8%BF%90%E5%85%B1%E5%90%8C%E4%BD%93&variant=zh-hant



46

主题

57

回帖

79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97
 楼主| 发表于 2022-6-8 03: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维基百科伪造 “中国大同党”名称的由来


                                           维基百科伪造 “中国大同党”名称的由来


                     维基百科: 中国大同党


       中国大同党是中华民国的政党,由萧振瀛等人在重庆成立。1946年5月在上海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大同党在南京设有办事处[1]。


       参考资料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南京政党志 第1版. 南京: 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7. ISBN 7-5630-0962-0. OCLC 49744360


       https://zh.m.wikipedia.org/zh-ha ... 7%E5%90%8C%E5%85%9A



       陆 天涯

      2021年11月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57

回帖

79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97
 楼主| 发表于 2022-6-8 03: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大同党”称谓的由来
   
   
       2006年3月,中国作家李陨石(李云祏),在南美洲苏里南发起成立世界大同党 。
   

       中国作家李陨石(李云祏)提出:“世界大同党在中国” ,起初是为了叙述方便 ,简称为中国大同党 。这是 “中国大同党” 称谓的由来 。
   
   
       2006年10月,李云祏在南美洲苏里南发起成立中国大同党 ,后来迁移到巴西和阿根廷,由于经费严重匮乏,长期处于停顿状态 。 中国大同党创始人是李云祏 。
   
   
       1920年初,黄介民和姚作宾、许德珩等将新亚同盟党改组为大同党,以和苏俄加强联系。大同党吸收了李大钊、张国焘、刘清扬、康白情、波塔波夫(博达博夫)等人参加 。姚作賓是黄介民成立的大同党重要成员 。 大同党创始人是黄介民 。
   
   
      1989年5月 ,江连兴等人另立“大同党” 。 1989年5月,江连兴等人在台湾成立“大同党”。 大同党不能亦称“中国大同党” ,江连兴等人从来没有称之为“中国大同党”。
   
   
       2014年7月6日,世界大同党宣布解散 。
   
   
        中国大同党创始人是李云祏 , 中国大同党作为中国文化色彩的政党 ,继续处于停顿状态 。
   
   
        李云祏
   
   
        2019年1月6日
   
   
       (2019/01/16 发表)

       (2020/01/05 发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57

回帖

79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97
 楼主| 发表于 2022-6-8 03: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大同理想国


       中国作家李云祏预测 :中国统一之后的国号 ,大概不是中华联邦共和国 ,也不是中华联合共和国 ,中国统一之后大概采用的国名是中华大同理想国 。


        中华大同理想国的国名提出者,是中国作家李云祏先生。


        网络工具书维基百科与百度百科上的 “大同国”故事 和 “大同共和国 ” 故事 ,其网页故事内容都是编造的  。


       这些编造的网页故事 ,是在传播负能量 ,损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


       大同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大同是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理想国》的作者是柏拉图 ,《理想国》是西方哲学经典中的经典 。


       2020年8月25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57

回帖

79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97
 楼主| 发表于 2022-6-8 04: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维基百科伪造 “中国大同党”名称的由来


       维基百科伪造 “中国大同党”名称的由来



中國大同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大同黨是中華民國的政黨,由蕭振瀛等人在重慶成立。1946年5月在上海召開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大同黨在南京設有辦事處[1]。


參考資料

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南京政党志 第1版. 南京: 河海大學出版社. 1997. ISBN 7-5630-0962-0. OCLC 49744360.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21年3月16日 (星期二) 08:58。



https://zh.wikipedia.org/zh-mo/% ... 7%E5%90%8C%E5%85%9A



https://zh.wikipedia.org/zh-mo/% ... 7%E5%90%8C%E5%85%9A



https://zh.wikipedia.org/zh-mo/% ... 7%E5%90%8C%E5%85%9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4-19 18: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