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029|回复: 1

想了解几百年前的外国人?《职贡图》告诉你

[复制链接]

384

主题

1449

回帖

8206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206
发表于 2021-6-30 22: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6park

文/周晓辉
1.jpg
清 谢遂《职贡图》局部。(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在当下互动交流日益频繁、媒体发达的世界,中国人看到各式各样的外国人已经毫不奇怪,但是如果往回追溯几百年,那时的中国人眼中的外国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清朝出版的《皇清职贡图》给了今人答案。

清朝建立后,经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尤其是在一代圣君康熙的治理下,到乾隆朝已进入全盛时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彼时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幅员辽阔,一派太平气象,属国及其它一些国家也纷纷来朝。

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命边疆的总督、巡抚将所辖境内不同民族及与清王朝有交往的国家的民族衣冠状貌,绘其图像,上报朝廷。其后,就有了这本由傅恒、董诰等人编纂,门庆安等绘制的《皇清职贡图》,乾隆年间在武英殿刻印,嘉庆十年(1805年)又增补。

这是一本介绍风土人情类的书籍。全书九卷内容分别为:卷一域外,卷二西藏,卷三关东、福建、湖南,卷四广东、广西,卷五甘肃,卷六四川,卷七云南,卷八贵州,卷九为续增,系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以后所绘各图。显然,有关西洋知识的比例大幅增加。

全书共有300种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物图像,每种皆绘男女图像2幅,共600幅。图后附有说明文字,主要是介绍该民族的地理位置、历史由来、与清王朝的关系及当地的风土民情。所绘图像都是以描写外形为主,并注重对人物表情的刻画。由于书中所记均为作者目睹亲见,所以基本是真实可信的。

通过这本书,今人不仅可以一窥当年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等亚洲人以及英法德意等欧洲人的风俗、穿着甚至是历史,还可以了解诸多中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因为篇幅有限,本文主要介绍卷一有关域外的情况。读者不妨与笔者一同走入历史的时空。

2.jpg
清 谢遂《职贡图》局部。(公有领域)
朝鲜与中国的关系渊远流长
书中介绍,朝鲜本是舜帝时期的古营州之外的区域,周朝时分封商纣王的叔父箕子于此。西汉末年,东北的高姓扶余人占据朝鲜半岛,改国号为高句骊,又称高丽。唐初灭高氏之国。唐末五代时,半岛土着王建用高丽为国号建国。之后,从唐到元代,高丽国屡次被征服又屡次背叛中国。

明太祖时期,高丽将军李成桂自立为王,向明朝派出使臣表示臣服。明太祖改其国号为“朝鲜”。清太宗时亲征朝鲜,朝鲜国王仁祖请降,清廷遂封其为朝鲜国王,赐给他龟钮金印,从此朝鲜成为清朝的附属国,向清朝纳贡。

朝鲜国王和文武官员穿汉族衣冠服饰,国人大多知晓汉字,喜爱读书。官员文雅而富有威仪,贵妇的裙子和短袄有华美的修饰。普通百姓男子头戴黑白毡帽,上衣和裤子都用白布做成。妇女通常把辫子盘到头顶,上衣为青蓝色,外面穿着长裙,脚穿布袜子和花鞋。朝鲜人信仰佛教,吃苦耐劳,勤于耕作。

日本与中国的交流
日本是古代的倭奴国,唐朝时改名为日本,因为该国靠近东海日出之地。该国四面临海,有五畿、七道、三岛,宋代之前一直与中国有交往。明太祖时期,日本上表纳贡,但日本人很狡黠,经常流窜到中国沿海地区抢掠,叛服无常。

日本人大多信佛教,也信巫术,嗜酒,轻生死。他们学习汉字,但是用当地读音标读。该国立法严苛,所以当地很少有争讼和盗窃之事。他们居住饮食都有古代遗风,当地物产丰饶。

日本男子的头顶常常被剃光,赤足走路,穿方领的衣服,并用布带扎束,随身佩戴刀剑。女子则梳发髻、插簪子,衣服宽大,长裙红鞋,能织丝绢和布匹。

琉球国仰慕中华文化
琉球国,即今天日本的冲绳县。明朝初年,该国分为中山、山南和山北三个王国,三国的国王都姓尚,而以中山国国力最强。明太祖洪武年间,三国都派遣使臣称臣进贡。明宣德年间,中山国吞并了另外两国。该国有三十六岛,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清朝入主中原后,中山王主动表达诚意,派使臣渡海而来,请求清朝册封。清朝皇帝多次将亲书的匾额赐给琉球国王。琉球国经常派贵族子弟进入清朝的国子监学习中华文化。

琉球国人大都崇尚文雅,国内很少有偷盗之事。国王将土地分给大臣,作为他们的俸禄,其地出产五谷和蔬菜瓜果等。

该国官员用金银簪子来区分品级,用黄色的绫绢折成圈作为官帽。他们的服饰与汉服相仿,宽袍大袖,系着宽大的衣带。贵妇头上戴金簪,不施粉黛,喜穿锦绣华服,衣服的下摆很长,能把脚盖住。

琉球国老百姓,大多是深目长鼻,男子除了耕作,还靠海吃海,经营海边的鱼盐之利。当地的土着发髻梳在右边,而来自中国的移民发髻梳在正中。女子椎髻高耸,短衣长裙,常披着围巾,见到生人就用围巾盖住脸。她们经常背着货物进到集市里去卖,也擅长纺纱。
3.jpg
清朝谢遂《职贡图》之琉球国官员和平民。(公有领域)
安南衣冠服饰仿明制
安南国即今天的越南,古代叫交趾,唐代以前都隶属于中国。五代十国时从中国分离出去,其后先后出现了丁氏、黎氏政权。清朝康熙五年(1667),黎惟禧归附,康熙帝封其为安南王,此后安南王五年进贡一次。

该国官员衣冠服饰多沿用明朝制度,男子脚穿黑色皮靴,但是武官与文官略有不同,武官头戴平顶纱帽,靴子的鞋头有两个尖角。贵妇披头散发并不用发簪等,但佩戴金耳环,用耳环的大小来区分地位。她们在绣襦之外会套上长身的氅衣,并不讲究鞋子,穿的类似草鞋。

安南国百姓性情狡诈,喜欢沐浴,信奉鬼神,重视丧葬和祭祀。以耕田、种桑、捕鱼、煮盐等为业。男子戴大大的白草帽,就像一口倒扣的大锅,身穿宽大的长领衣服,常手握芭蕉扇,拖着鞋子走路。女子则长衣长裙,用头巾蒙住脸,穿鞋时会把脚后跟露出来,她们擅长纺纱和烹饪。

欧洲人印象
清朝时将欧洲统称为“大西洋”。《职贡图》中说,明朝永乐年间,有古里(在今印度南部)、琐里(南洋岛国)、忽鲁谟斯(在今伊朗)等数十国来朝贡。万历年间,意大里亚(即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到中国。康熙六年与欧洲恢复通商,雍正三年(1725)意大里亚教化王(即罗马教宗)派人到清朝,雍正五年葡萄牙派人前来,乾隆十八年(1753)又来访。

在清朝人看来,大西洋国人信奉天主教,善于经商,多富裕者。他们皮肤白皙,高鼻深目碧眼,不留胡子头发,头戴假发,戴黑毡三角帽,穿短衣皮鞋,袜裤紧如绑腿。女子卷发,留发髻,戴金银珠宝项链,上穿衣下穿裙,用绸帕即巾缦遮住后背。他们重女轻男,男女两情相悦就可以结婚。

在大西洋国中,还分为不同的国家。书中描写了对不同国家人的印象。

英国男人是穿着哆啰绒的衣服,酷爱饮酒。女人在未出嫁时有束腰的习俗,是为了腰身纤细。她们梳着披肩发,上衣很短,裙子有很多层,外出时还会穿上大衣。

法国男人是头戴白色头巾,加戴黑色毡帽,见人行脱帽礼,女人装束与荷兰等国类似。

德国人(当时称日耳曼尼亚)身材高大,非常忠义,有恩必报。城市内有公立学校,习武者占据大半人口。若去外国,外国君主一定会雇用他们做侍卫。该地多山,冬天非常冷,所以男子擅长盖房子。而女子文静正直,手工精巧,能徒手织布。

当地多黄金,挖井就能找到金块,河底常有豆粒大的金珠。山中多产獐鹿兔豹,家中则饲养大牛,供饮食。

结语
尽管《皇清职贡图》提供的史料中有一小部分有偏误,但书中所描述的外国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还是让今人感受到了昔世界之繁华盛景。@*#

参考资料:《皇清职贡图》

责任编辑:李婧铖


发表于 2021-7-4 05: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海经》,《镜花缘》都描述了外国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2 2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