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010|回复: 0

【文史】七擒七纵 诸葛亮以德服人定南中

[复制链接]

439

主题

1784

回帖

9627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627
发表于 2021-7-26 21: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大纪元
文/古春秋

1.jpg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其中第四次,孟获骑着大红牛,率领蛮兵呐喊着冲向蜀军营寨,结果中了诸葛亮的计谋,全跌进陷阱里。(绘图由古瑞珍提供)


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已经为刘备规划了北伐中原、复兴汉室的愿景。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更是以“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为他报答刘备、忠于刘禅的职分。

然而,蜀国大后方“南中”并未平服。三国时的南中,主要指今四川南部和贵州、云南等地。这里居住着一些少数族裔,汉代统称为西南夷。

章武元年(212年),刘备以李恢为庲降都督,住平夷县(今贵州毕节),总管南中事务。“庲降”有招徕、降服之意。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蜀,在南中诸郡设庲降都督,以安远将军、南郡人邓方为朱提郡太守、庲降都督。

庲降都督治南昌县(今云南省镇雄县),蜀汉建立后,改治平夷县(治今贵州省毕节市)。延熙中,徙治味县(治今云南省曲靖市),领朱提郡(治今云南省昭通市)、越巂郡(治今四川省西昌市)、建宁郡(治今云南省曲靖市)、牂牁郡(治今贵州省黄平县)、永昌郡(治今云南省保山市)、兴古郡(治今云南省丘北县)、云南郡(治今云南省姚安县)七郡,共61县。建制仍属益州。

庲降都督与江州都督(驻今重庆市)、永安都守(驻今奉节县白帝城)、汉中都督(驻今汉中市)为蜀汉常置的四个镇戍都督。


2.jpg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智慧和谋略的最杰出化身。(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南中诸夷作乱

刘备死后,越巂(郡治邛都,今四川西昌西北)叟族领袖高定起兵称主,牂牁(郡治故且兰,令贵州凯里西北)郡丞朱褒据郡反叛,益州郡(郡治滇池,今云南晋宁县东)大姓雍闿反,降吴。雍闿割据益州郡,并企图夺取永昌郡。益州永昌两郡是蜀国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当地各族与汉族经济文化交往密切。南中另一大姓孟获也参加反叛。

诸葛亮认为,国家刚逝去君主,决定先安定国内民众、吏士,蓄积粮食,派邓芝、陈震与东吴修好,派遣越嶲太守龚禄到南中边界安上县进行防备;从事蜀郡常颀行则直接南行,查清事件。

与此同时,诸葛亮派李严写六封书信给雍闿解释利害,但雍闿只回一书说:“我曾听过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现今天下成鼎立局面,自称正朔的都有三个,所以远人(雍闿)感到疑惧,不知该归属哪个。”信写得十分傲慢。

颀行到达牂牁后,立刻收押郡中主簿,准备查明事实。朱褒便乘机杀害颀行发难,加入叛军,龚禄亦被高定所害。

南中的骚动使诸葛亮不得不先行南征,以解除北伐的后顾之忧,同时开拓兵源财源。

诸葛亮以德服人 攻心为上

建兴三年(225年)三月,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诸葛亮这次出师,平复南中三郡,降服孟获,同年十二月回到成都。前后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诸葛亮南征兵分三路。东路由马忠率领趋牂牁。中路由李恢率领出平夷,向益州郡。西路主力军由诸葛亮率领,经安上(今四川宜宾西),由水路赴卑水(今四川美姑),趋越巂(今四川西昌)。

汉军还在路上,雍闿已被高定部兵士杀死。汉军击杀高定,汉将军李恢马忠又大破诸叛人。

当时的南中,还比较荒僻。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描述说:“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诸葛亮这次南征,取用攻心为上、以德服人的策略,重点就是使南人心服。

3.jpg

武侯祠


据《三国志‧马谡传》记载,马谡向诸葛亮建议:“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强贼。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某心而已。”

这就是说,南中诸夷依仗地势偏远和山高路险,很久以来就没有归顺中原了。如果发兵攻打,今天平伏了叛乱,明天又会反叛。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攻心,让那里的居民诚心归服,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计。

诸葛亮接纳马谡的建议。这与诸葛亮安抚少数族裔的想法完全相符。远在隆中对策时,诸葛亮就已经提出“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的怀柔之策,不专凭武力强压少数族裔。显然,诸葛亮对攻心为上、以德服人的策略早就胸有成竹。

因此,这次南征,除杀掉高定、朱褒(雍闿先已被高定部曲所杀)等几个首先反抗的首领以外,对其他的少数族裔与汉族的上层人士,尽量降服收用,让他们继续治理南中。

诸葛亮七擒孟获

诸葛亮南征战役中,后世流传最广的就是七擒孟获的故事。七擒孟获(也称“七擒七纵”)一词最早在《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出现,《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也有简要记载。《三国志‧诸葛亮传》、《出师表》及《三国志》关于当时率军首领李恢和吕凯的传记中则没有直接记载。

据《汉晋春秋》记述,诸葛亮在南中,每战必捷,听说孟获的名头很大,夷人汉人都归顺他,就叮嘱众将生擒活捉他。

活捉孟获之后,诸葛亮让孟获观看汉军的营阵,问他:“你看这样的军队何如?”孟获回答:“我以前不知道你们的虚实,所以会打败仗;现在你让我看了你们的营阵,如果就这样的话,取胜也是很容易的事情。”诸葛亮笑着放孟获回去了。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七十》的记载与《汉晋春秋》几乎一样:“汉诸葛亮至南中,所在战捷,亮由越巂入,斩雍闿及高定。使庲降督益州李恢由益州入,门下督巴西马忠由牂牁入,击破诸县,复与亮合。孟获收闿余众以拒亮。获素为夷、汉所服,亮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营陈,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亮遂至滇池。益州、永昌、牂牁、越巂四郡皆平,亮即其渠率而用之。”

这就是说,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孟获心服口服,表示归顺,并发誓南人从此不再造反。南人归顺后,诸葛亮进军直到滇池,平伏了这次叛乱。

征南之后,诸葛亮允许南中各族自治,不变动各族原有的社会结构,这取得了当地豪族大姓的合作,南中得以安定。



南中成为蜀国大后方

诸葛亮平服南中诸地之后,在当地不留兵,不留官。

为此,有人劝诸葛亮。诸葛亮答复说:“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吏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 故耳。”

诸葛亮是说,在南中留驻官员有三大难处。首先,留驻官员必须留驻军队,但当地很难解决军需粮草的问题;而且南中刚刚遭受战火,许多家庭男丁死的死、伤的伤,留驻官员恐怕遭受报复的祸患;夷人官吏忧惧犯有废杀之罪,害怕自己过失太重,留驻外来官员最终不会获得信任。不留兵,免去运输粮草的负担,这样会使治理的纲纪框架大致搭建起来,夷汉之间也可以大致相安无事,所以才决定这样做。

不过,这并不是说一官一兵不留。庲降都督和各郡郡守依然由蜀汉政权委任,从成都派遣,其他职位让当地首领担任,县邑官员“皆即其渠帅而用之”,称作邑侯或邑君。

最后,诸葛亮任李恢为建宁太守、吕凯为云南太守,又收降爨习、孟琰等,与孟获一起授予官职,笼络南人。只有马忠是外地人而被任为牂牁太守,但仍能做到受夷人所敬重。

《资治通鉴》记载说:“亮于是悉收其俊杰孟获等以为官属,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以给军国之用。自是终亮之世,夷不复反。”这就是说,汉军征服南中后,起用当地族裔的首领或上层人士做官,孟获被加冕为御史中丞。南人上贡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等令蜀汉军费有所供给,夷汉关系大大改善,诸葛亮在世之时,南方诸夷大致无大的叛乱发生,蜀国内部也得到稳定。

诸葛亮平南中,达到了增兵增财的目的,“军资所出,国以富饶”,诸葛亮北伐更具基础。

同时,从南中也获得兵源补充。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诸葛亮“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而李恢平定南土后,“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时费用不乏”。张嶷平牂牁兴古僚人后,“招降得二千人,悉传诣汉中”。

5.jpg

诸葛亮在南中传授少数族裔生产技术,务农桑,促使西南地区经济繁荣。桑树,叶可饲蚕,皮可造纸,果实桑椹可食用,叶、枝、果、根皮均可入药,因此桑树全身都是宝。 (Fotolia)
诸葛亮为后世景仰

在《三国志》中,对于诸葛亮平定南中只有十二个字的记述:“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诸葛亮治理蜀国和他的南征对西南各族裔的影响非常深远,滇西留下许多有关诸葛亮南征的“遗迹”和民间传说。

当时,诸葛亮安定南中后,尊重当地生活文化,同时也给当时相对落后的民族带去中华文化,使当地族裔深深受益。诸葛亮“七擒七纵”的真实性尽管在学术界一直存疑并有较大争议,但在民间却深入人心。

据史书载,诸葛亮曾在南中大兴屯田,传授生产技术,促使西南地区经济繁荣起来。明朝杨慎《滇载记》记载:“诸夷慕武侯之德,渐去山林,徙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指出当时这些地区的很多民族出于对诸葛亮的敬仰,逐步迁出深山老林,开始过上耕织生活。彝族、苗族也都认为诸葛亮传授给他们许多生产技术。

当地百姓将孔明奉若神明,南方一些少数族裔对诸葛亮更是感激不已,有些至今还为诸葛亮立庙纪念。

据明代中期《滇略》记载,单单在云南一地就有与诸葛亮有关的地名、遗迹四十多处,当地族裔对诸葛亮“畏之如天地,爱之如祖考”。而这时《三国演义》还未广泛流行,可见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千年以后,依然得到西南民族的崇敬爱戴,当中在傣族就流传着歌颂“丞相”的诗句。近代云南出生的文人赵藩就有“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七擒依算略,一战定蛮苗”等赞辞。至今接近蜀汉的西南地区,像缅甸、泰国北部一带,部分民众都不敢直呼诸葛亮之名,而尊称他为孔明。@*#

责任编辑:谢秀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2 22:3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