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舟
有一位朋友告诉我:“这两天来,但凡在朋友圈里转发‘张文宏是汉奸’这种言论的,我都一概拉黑了。能相信这种鬼话的,话不投机半句多,也不用做朋友了。”但有一位除外,因为那是他老爹。
张文宏 因为张文宏医生“与病毒共存”的那番话搅起的波澜(当然,他的支持者会坚称,真正撕裂社会的是前卫生部长高强火药味极强的“檄文”),至今仍未平息。无论在网上还是现实生活中,这都引发一种“准内战”状态:人们赫然发现,“共存派”与“清零派”的意见对立,在自己身边就有,有时甚至造成激烈的争吵,乃至绝交。 当然,也不是谁都采取这么激烈的姿态,很多人(也许人数更多)是不知可否的沉默,为了维系现有社会关系而回避争吵——无论是上述哪一种,他们事实上都认为对方是无法改变的,劝说他们扭转态度只是白费口舌。 确实,就像我曾再三指出的,人们的观点常常与他们的全盘人生经历紧密关联,很难三言两语接纳新理念。正因此,一旦爆发争论,中国社会更常见的景象不是妥协、对话,倒更多的是断绝、回避、退场,最终,双方都觉得对方是不可理喻的。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交流?我的另一位朋友也遇到父母在群里转发“张文宏是汉奸”之类的话,她打电话去劝:“你们老人家不要听见风就是雨,张文宏领导上海抗疫的成绩有目共睹,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的英雄。你想想,抹黑、打倒了他,对中国有什么好处?谁才会偷着乐?那些指控他是汉奸的,才是真正的汉奸。你们一辈子爱国爱党,别晚节不保,被人利用了还不知道。” 这番“用魔法打败魔法”的话,产生了奇效,她的父母顿时幡然悔悟,因为这是他们所能理解的语言:一个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治立场,说到底不是理念的问题,而都必须以国家利益为准;但究竟怎样才算符合国家利益,则需要从“大局”出发来考虑。 像这样的话语,中国人实在太熟悉,几乎每有什么事出来,都会有人牵扯到“大势”上去。很多人之所以现在习惯性地“等一等”再作反应,除了怕有什么新的信息翻出来造成“反转”之外,还有一大原因就是怕站错队,没能理解复杂的“大势”,以至于自己“被利用了”。 前一阵爆出的一大新闻,就是明星张哲瀚在2018/19年参加了在东京靖国神社、乃木神社举办的友人婚礼,那都是供奉着近代侵略中国的战犯的所在,这些照片8月11日翻出后,网上舆论哗然。尽管他道歉、悔过,说自己只是“无知”,但不到24小时,他的十几个品牌代言全部掉光,演艺生涯也大概率就此完结。
然而,也有人写了一篇《一定要清楚,谁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认定这其实是一个巨大阴谋的小小一环:美国为了阻止中日接近,提前布局,通过引爆民间反日情绪,使中国官方“无法像往常一样低调处理以维护中日韩抗美大局”。文中这一段被加粗予以强调: 这些内容,往往被涂抹着“爱国”的色彩,甚至比真正的爱国还要浓烈激昂,**让人防不胜防,不知不觉就被操控。自以为在传播爱国内容,实际上做了维护美国利益的炮灰。** 这大局还不止是东亚的博弈,甚至涉及到世界:近期塔利班在阿富汗高歌猛进,美国的撤退无疑有损其威望,因而“中美之间的博弈,这些天正是激烈爆发期”。结论是:“我们的敌人只有一个,这几十年来一直也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不要混淆了敌人和助力,以至于给了敌人递刀子。”在这种情况下,中日争吵只是“空耗情绪,疏远助力,又一次中了离间的奸计,让美国顺利重回东亚来卡我们的脖子”。 这篇文章的阅读量估计在50万+,点赞2.2万人,2千人打赏。不管这位作者本人是否真信,许多国人很吃这一“大局观”的逻辑,至少由此可见一斑。 这中间的论证,其实是相当薄弱的,因为这不仅假定了一个无法证伪的操纵势力存在,而且它还得预先知道日本高官会去参拜靖国神社,才能不迟不早提前两天引爆张哲瀚事件。更重要的是,这里还假定了中国的抗议将疏远日本,最终不利于我们自己——但这样的事也早不是一回两回了,为什么这一次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乍看起来,这个观点视野宏大、分析得严丝密缝,确实煞有介事,但也因此,它其实更接近阴谋论的思维:没有任何偶然,所有的事都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并根据一个最根本的标准来判定,然而那条标准本身(美国是敌人吗)却是不受任何反思的。这一话术似乎很有条理,其实却隐含着巨大的任意性。 当我和朋友谈起自己的看法时,他嗤之以鼻:“你就是知识分子太较真了。你管他什么逻辑不逻辑,这样的文章传播出去,能给当下的反日情绪降降温,难道你不乐见其成?” 这是一种马基雅维利式的观点:不用在意说辞的真假,甚至你都不用信,只要达成的结果够好就行了。说实话,当我看到“指控张文宏是汉奸的才是汉奸”效果如此立竿见影时,我也有点禁不住诱惑想把它作为一种有效的说服手段,所谓“不要反对偏见,而要利用偏见”。 这样,人们就算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但原有的思维定势却并没有被打破:他从指控“张文宏是汉奸”到悔悟“指控张文宏是汉奸的才是汉奸”,其实内在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判定何者才为“敌对势力”递刀而已。 因为在这个舆论场上,最奇异的一点是:任何政治行为,都要“大局为重”,但怎样才算“大局”,从不同角度却完全可能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大势”是极其复杂的,有时甚至是你想不通的,一件明明看起来对我们有利的事,换个角度却可能对我们极其不利。不仅如此,当“大势”发生变化时,必须随时调整,否则上一次这么做是对的,并不保证下一次仍然对。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其实很难有确定不变的信念,却很容易变成顺风倒的墙头草,因为要始终站在正确的立场上,这就势不可免——毕竟连大人物都有可能判断出错,那么最安全的反倒是没有立场,一切按定调为准就是。那些试图独立思考的人,不仅会发现自己处境危险,甚至还常常会被嘲笑出错了,因为你只有不去想,才能永远正确。 最终,这可能会变成一场捕风捉影的诡辩游戏,却没能真正撼动人们的思维定势。这或许令人沮丧,但且不说思维定势的转变远非易事,中国人那种极其灵活的态度也是由此而来:要说服人们改变,你常常发现,纯理念的辩论不仅没用,有时甚至适得其反,而顺着人们立场、利益来论说却很容易获得理解和支持。至于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就看你怎么理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