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698|回复: 0

鹣鲽情深 伴苏轼宦海浮沉的贤内助

[复制链接]

363

主题

1448

回帖

7967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7967
发表于 2021-12-6 22: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大纪元
文/孙书香
1.jpg

郎世宁《百蝶图》。

苏轼的结发之妻
苏轼19岁时,娶了同乡16岁的少女王弗。王弗是眉州青神人(今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1039年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是进士王方之女。

幼承庭训的王弗,聪慧谦谨。刚嫁与苏轼时,她未曾说自己通诗书,但每当苏轼读书偶有遗忘,陪伴在侧的王弗就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也说略微知道,这使苏轼对她刮目相看。苏轼与访客交谈时,王弗常立于屏风之后倾听,之后告诉苏轼她对某人性情及为人的看法,无不言中,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

王弗为苏轼红袖添香,伴他寒窗苦读,也一同经历了苏轼金榜题名的风光。二人结婚十一年,情深意笃。

1065年,年方27的王弗病卒于京师开封。第二年,30岁的苏轼写《亡妻王氏墓志铭》,文中称夫人为“君”, 他赞许王弗在家和出嫁后侍奉父母公婆,皆以谨肃闻名。陪伴丈夫在任上,经常告诫远离父母的苏轼,要按老父亲的教导办事,提醒不善为人处事的苏轼,勿被奸邪谗佞蒙骗。

父亲苏洵曾对苏轼说,“王弗跟着你同甘共苦,不要忘了她,将来要将她葬于她婆婆的墓边。”苏轼遵从父命,在眉州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将之葬于她婆婆的坟墓之侧,距苏洵夫妇墓西北八步。

四百余字的墓志铭中,苏轼两次大呼“呜呼哀哉”,痛惜王弗不寿,哀思深挚。

第二年,父亲苏洵亦过世,从王弗离世到1068年秋为父亲守丧期满回朝,苏轼没写一首诗。 后来,苏轼的诗词中开始涌现“早生华发”、“老”、“衰”之辞,可见其悲凉心态。

十年后在密州的一个夜晚,1075年正月二十日,苏轼梦中见到王弗,醒来伤感不已,写下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词中的夫妻深情,千年后犹令人动容。十年生死相隔的夫妻,相互遥念,却各无消息。苏轼在密州(山东诸城),亡妻孑然一身埋于四川坟茔,夫妻无法共话,不仅是千里相隔,更是阴阳两隔、无法穿越,这是何等的无奈。即使生死之间可以沟通,夫妻得以重见,又能如何?音容渺茫,面颜已衰,纵使相逢,大概妻子也不能相认了。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
王弗离世三年后,1068年,苏轼娶王弗的堂妹王闰之为继室。王闰之比苏轼小十一岁,1048出生于眉州青神农家,字季璋,小名叫“二十七娘”。

闰之精心照料苏轼的生活,呵护姐姐留下的儿子苏迈,后来又为苏轼生下苏迨、苏过二子。

苏轼称闰之为“老妻”,以“老孟光” 夸赞闰之。柔顺温和的闰之,非常贤惠能干,而且任劳任怨,家中大小事,她一人全能应对。当时苏轼大伯父苏澹的长孙病故于京城,侄子的遗孀及两个侄孙由苏家抚养着,老奶妈年纪大,十几口人的家务,都是闰之一人料理。闰之也非常豁达,容得苏轼将朝云收在身边,并与之终生相处和睦。

闰之与苏轼共同生活的二十五年,是苏轼人生起伏最大的时期。她陪伴苏轼从家乡眉山来到京城开封,先是辗转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共同经受贬居黄州的艰难,后又从朝廷到州郡,再由州郡回朝廷,颠沛流离,几起几落,历经坎坷与繁华。

刚到杭州不久,“洒脱”的苏轼能够“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也仰赖闰之的能干与豁达。

苏轼寄情山水、与文人高僧交游的闲情背后,都有闰之持家主内的辛劳。在给好友的诗中,苏轼曾说:“子还可责同元亮,妻却差贤胜敬通。”意思说妻子的贤惠实在无可挑剔,自己这辈子幸福啊。

“乌台诗案”时,苏轼因作诗在湖州被捕,闰之哭泣着送他出门。全家老小非常惊恐,情急之下,闰之担心小人还会从诗文中找出苏轼的罪状,赶紧去焚毁苏轼的诗稿。

自己罹难,苏轼感到愧对贤淑的老妻。不久苏轼在狱中写下绝命诗,他的牵挂除了弟弟苏辙,就是老妻闰之:“ 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被贬黄州,苏轼的《后赤壁赋》中,也有对闰之的描写:有客无酒 ,回家谋诸妇。妇日:‘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夜游赤壁。体贴的闰之,使苏轼的狂放豪纵和高谈阔论有了助兴的资粮。
3.jpg

北宋乔仲常《后赤壁赋图》局部,现藏于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公有领域)

黄州的艰难日子里,苏轼薪饷微薄,很难养活一大家人,闰之和朝云及苏轼一起赤脚耕田、采摘野菜。一次牛病将死,牛医都没办法,闰之却用青蒿粥给牛治好了。

苏轼有首《小儿》诗:小儿不识愁,起坐牵我衣。我欲嗔小儿,老妻劝儿痴。儿痴君更甚,不乐愁何为?还坐愧此言,洗盏当我前。大胜刘伶妇,区区为酒钱。

苏轼心情郁闷时,小孩牵衣哭闹,苏轼刚要发火,闰之就开导苏轼,嗔怪中有怜爱:“小孩子不懂事,你怎么比他还任性?回家就生气,干嘛不自己找点乐子?”接着她就给丈夫洗净茶盏,砌茶端酒。苏轼认为闰之的德行,大胜于刘伶夫人。这有个典故,晋代名士刘伶是酒鬼,家里只要有点钱,就被他拿去买酒。为帮他戒酒,刘夫人常把酒给藏起来,甚至把酒泼掉,砸烂酒器。而自己困窘之时,得贤妻若此,对苏轼来说真是莫大安慰。

闰之是知足惜福之人,且有大家风度,无论苏轼贬居黄州,还是后来的飞黄腾达,面对时常发生天翻地覆改变的生活境遇,闰之都得失如一,随遇而安,牛衣耕织她不埋怨,锦衣玉食她也不惊喜。

在汝阴时,一次堂前梅花盛开,月色皎然,闰之叫苏轼请朋友到花下饮酒,闰之说:“春月胜如秋月,秋月令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苏轼大喜:“你说的话,真是诗家语言。真不知道你还会诗啊。”得到灵感,苏轼写了一首《减字木兰花》。

4.jpg

闰之过生日时,苏轼放生鱼为她资福,并作《蝶恋花》。词中有“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赞美闰之对三个儿子疼爱不分亲疏。

苏轼对闰之非常信赖倚重,在他心目中,闰之地位很高。苏轼有句诗“且须还家与妇计,我本归路连西南”。说明大事他必征得闰之的同意,他们之间已超越寻常的夫妻情谊。

1093年八月一日, 闰之在汴京染病去世。

王闰之的葬礼极为隆重,苏轼亲写祭文《祭亡妻同安郡君文》。他赞闰之恪守妇道,母仪敦厚,对三个儿子一视同仁。如今老妻先于己而逝,苏轼叹曰:“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他悲痛地许下诺言:“惟有同穴,尚蹈此言。”

弟弟苏辙也为闰之特意写了两篇祭文,《祭亡嫂王氏文》《再祭亡嫂王氏文》,大赞闰之本性厚淳、贫富不惊。

王闰之的灵柩后来一直停放在京西的寺院中。十年后,苏轼去世,苏辙将苏轼与王闰之合葬一处,实现了苏轼“惟有同穴”之愿。@*#

参考资料:

《苏轼文集》
苏辙《 栾城后集》

点阅【才子佳人】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婧铖





2.jpe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4-19 13: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