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regent 于 2021-12-17 04:46 编辑
知乎
示意图,房贷让很多人喘不过气来。(图片来源:Adobe Stock ) 中国涌现失业潮,很多高收入的白领们面临失业或降薪。由于大量中青年属于“月光”一族,表面看着风光,但其大部分收入用来偿还银行贷款(房贷和车贷等),工作的变动对他们而言如同噩梦,因为还不上银行的钱,房子(车子)就保不住,因此这些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陆媒整理了部分年轻人的经历,一窥他们面对失业潮,将何去何从。 一、95后夫妻唐百万和阿诚
唐百万和阿诚是95后,小夫妻背上房贷还不到一年,就面临失业的风险。
大学毕业后,唐百万进入一家互联网房产巨头工作,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拼搏,一年之内,唐百万实现了月薪破万,两年多后,她成为了全部门最年轻的经理。
唐百万的丈夫阿诚,醉心教育业。大学毕业后,他到一家行业排名前三的在线教育公司,成为一名主讲老师。
那时阿诚每月的课时费可观,唐百万的销售提成也高。于是两人在2018年设立了购房基金,每人每月往账户中各存5000元。在他们事业发展最迅速的两年,这个基金的目标不仅经常超额完成,有时甚至还能翻倍。
2020年秋天,小夫妻在唐百万的老家成都买下了第一套房子,之后立即回到北京,为下一个目标继续奋斗:装修、买车、育儿基金……。阿诚还有一个私人的愿望:希望未来自己能开一家小而美的教培学校。
但几个月后,形势急转直下。房地产行业在政策调控的压力下大幅失速,唐百万要背团队业绩,明显感到吃力,同事们接连离开,公司的招聘名额明显紧缩。
到了2021年7月,阿诚又面临打击,“双减”政策后,他的月收入降到之前的三分之一,开教培机构的梦想也被彻底击碎。
二、91后女生毕霖在买房后生活发生巨变
1991年出生的毕霖,也是在买房后生活突然发生巨变。毕霖在大学时期,就定下目标,想要购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为了跟上时时增涨的房价,她申请调岗,去北京寻求加薪的机会。但房价上升得太快了,为了实现目标,她想了无数办法。
毕霖先和一位在重庆有购房资格的好友,以纯投资的心态,在重庆买了一套二手房,期待重庆房价的同步上涨能缓解攒成都首付的压力;同时,她盯住行业内的高薪岗位,靠跳槽实现了收入翻番;她还在工作中培养钻研能力,让她在理财方面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2018年,毕业六年的毕霖终于如愿在成都买下了一套二手两居室,还过了一段相当滋润的日子:房贷由公积金全部覆盖,房子还有租金收入,至于理财,在巅峰时期达到过50%的收益。
但是近期毕霖所在的公司业务下滑,决定全体降薪。毕霖判断,短期内公司的状况并不会好转,她决定离开北京,提前回到成都。
但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最近的体检报告显示,毕霖的肺部出现了一些问题,按照医生的吩咐,需要三个月后复查。 三、刚到30岁,便要面对行业下滑和还房贷的双重压力
刘芳和李军是一对刚刚迈入30岁的夫妇,他们也要面对行业下滑和还房贷的双重压力。
早年,夫妻俩在北京顺义买了一套房子(房型Loft),当时房价不高,还贷轻松。但双胞女儿的出生,让他们的压力急增。为了照顾女儿,双方的老人过来帮忙,但Loft空间狭小,极不方便。
2019年,在孩子出生不到半年的时候,夫妻俩向亲友借了几十万,在离刘芳父母家不远的平谷,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足够双方父母同时居住的房子。
李军是一家科技公司的技术元老,公司上市、期权升值一直是夫妻俩寄予厚望的财务自由之路,但是,疫情影响使公司业务增长缓慢,上市变得遥遥无期。
刘芳的公司受疫情的影响更为直接:大型线下活动和品牌投放原本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前者在整个2020年几乎停摆,品牌方的投放预算也受经济影响大幅下降,原来每年平稳的涨薪也没能实现。
现在两个孩子渐渐长大,开销也越来越多,虽然两套房子的月供由两人的公积金覆盖,但是二套房的负债一直是夫妻俩身上时刻悬挂的重担。
报导称,靠自己拼搏买房的人,拼尽全力攒下首付,背上房贷,希望能在城市里留下属于自己的空间,可是房子到手,并不意味着就安全着陆了,一旦遭遇任何意外,不仅还贷无望,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也会落空。
对于2021年的失业潮,不少网友在网上留言,谈论自己的感受:
河森堡:最近一段,网上爆出各大企业开始成比例裁员,大家纷纷说就业不景气了,我之前还没切身感受,直到前两天,我想起有个谈了一段时间的合作没了下文,就去询问中介,发现中介已经没了,我就想去告诉厂商中介没了,结果发现厂商也没了。那感觉就好像在咖啡厅里,你坐下,桌对面的俩人递过来一份合同:“你看看能合作吗?” 你低头看了两分钟,说:“能合作” 再一抬头,咖啡厅里寂静无人,地板翘起,墙纸剥落,破窗徐徐吹进亮晶晶的霜雪,桌对面的两把旧椅子早已落满浮尘。
Quiet:形势稳中向好。小朋友别生气:现在太可怕了,小区的清洁工比三年前平均年轻了十多岁,估计是失业的中年人有把原来的老年人挤走了。
HR大掌柜:1.女性外卖员,这在2020年我个人是比较少见的,而21年我在上下班路上就见过好几次,有一次还是下雨天,印象特别深刻。2.顺风车司机剧增:我19年有在几个平台注册了顺风车,19年-20年只接顺路程度在90%以上的单,不愁单;2021年发现顺路程度85%以上的单都是秒光。3.疫情、双减政策:对旅游、餐饮、教育行业的影响,公司(CBD)几个店面一年能换好几拨,还有空置的情况;地产行业寒冬加剧且影响上下游行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4.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是传统制造行业,必然有批量人失业。5.炒股的人多了。
王瘦瘦:非常多,我这里是深圳市区。小区楼下关了一排店,十字路口是超市关门了,沙县关门了,汉堡店关门了,快餐店关门了,奶茶店已经经营不下去了。咖啡店贴转让了,店里小姐姐挺好看的。酒吧关两年了,猪脚饭关门了,还有四五个门头,一直租不出去。现在还能活下去的,就剩四五家店了。30%活着,30%关门,30%就没开过门。
山河与星:由于民营经济从业者占了90%以上,多数都没有缴纳失业保险,因此即使失业了也不会去登记失业,毕竟那样做耗时费力,还没有失业金可以领。考虑到这一点,就可以理解城镇登记失业率难以真实体现就业情况。 受疫情影响,部分外贸出口企业订单减少,不得不裁员或停产,各个行业的企业经营遭遇困境时也会采取同样的做法。这是很直观的失业原因,疫情期间,餐饮、住宿、KTV、健身、影院、旅游、教育培训机构、航空等等众多行业经营都受到了较大冲击。即便是展开复产复工,消费恢复也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也许会比较长,很难真正恢复到疫情之前。除了因业绩萎缩造成的直接失业,服务行业还会有很多隐性失业,更是难以统计。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最近直播的明星也开始多了起来。娱乐行业受影响,影视剧拍摄难以进行,明星挣钱养家。
筷子:坐标北京郊区……,顺义这边……,最近的感受是这样的:1.朋友里面有一个是前年失业至今的。估计在自己折腾一些别的业务吧。反正没找到工作。2.以前跟我的一个小弟,因为工伤,再加上裁员,已经3-4年没上班了,天天钓鱼。3.北京的交通状况,莫名的感觉比原来好了很多,可能是疫情影响吧,也许我想多了。4.顺义的打车,大概率会碰到女司机。近半年的打车,女司机比例已经一半一半了。5.有看到外卖员有女的了。6.原来吃过的好多饭馆儿,很多已经没有了。7.路上很难看到做保洁的人了。原来可是随处可见。8.晚上路边有车主开着后备箱卖东西,卖什么的都有,衣服、鞋子,小玩具。9.地铁似乎没原来那么挤了,当然还是挺挤的。
乔姐儿:本人二线省会城市地产业,因为是设计院转到地产的所以设计院的情况也比较了解。本地好几个前几年呼风唤雨的大地产也裁员40%~50%,比较仁义的也都是正常给的补偿,比较恶心的就直接不发工资变相赶人走。虽然第一波裁员没有波及自己,但是第一次有了职业焦虑,加上确实地产很惨淡,感觉随时就有变动的感觉。设计院也是不好过,小设计院干脆卖资质解散,大设计院降薪,年底不发奖金。难以想象毕业十多年,之前还是比较骄傲的建筑设计行业变成这样,感觉很唏嘘。
清风徐来:答案:多,但官方数据一片祥和~ 老家创业的发小开始借钱了,对于以前外出务工的他们,这是从来没有的事儿。很简单的道理,中小企业在面对疫情、信贷收紧、内需不振及今年大宗物资价格高涨等因素下,前两年签的单子,怕是要亏的底朝天,就这还没钱借给他去偿还债务,因为银行不是慈善家,没有好的抵押物,就乖乖卖房还债即可,就这些承载百分之80就业的中小企业,因现金流和内需不足影响抗不下去,这些员工可不失业嘛,数据猜猜就得……不说透~ 再说说未来,承载gdp半壁江山的贸易顺差,在美联储月中加息的预期下,外资流出,人民币贬值,输入型通胀加剧,怕是国内人民要越发难过了,国内企业则会更加难受,这个寒冬是真的百年难遇喔,失业率看涨~ 估计财政政策在美联储加息前提下也不敢怎么大搞,这样,修路搞基建的群体,怕是吃饭艰难,节衣缩食了。建议:大家好好省钱,过寒冬,不要轻易辞职!
澄城铖成歌:真正为生存奔波的人,没有余力在网上发出声音。就放一个刚在知乎推荐看到的视频:《生活不易!外卖员违停导致车被拖走,情绪失控下跪求交警归还车辆》视频里交警跟外卖小哥互跪。说外卖小哥错了吗?事实上确实错了,可道理上没错。他迫不得已,被公司逼着违停,一旦迟到就要扣钱,一天工资就所剩无几,他扣不起。说城管错了吗?事实上没错,依法办事,合规合矩。可道理上错了,于情,应该先让小哥送完外卖再扣留车辆,他没这个权力,更没这能耐,要是私放车辆,被追究问责,他的饭碗还能保得住吗?他只是个打工仔,或者说他们都只是打工仔,他们没得选。他们本应有的选。72年前10月1日,教员曾经说过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可真的站起来了吗?他们这两个两个打工仔互跪,跪给谁?这个社会的主人需要跪给谁看?我不懂。但我想知道,像他们一样被贴上“灵活就业”的人还要跪多久,才能被社会主流的声音看见?
渡北川:坐标某二线城市先说下我身边的所看到的线上教育行业,所知道的几家有名的大公司,公司裁员比例都是对半砍,因为现在教育行业流量不景气,每月的营业额都在大幅降低,公司会根据每个人的贡献值来裁员,特别是一些绩效低的,老师现在也是一人担三个人的工作。每个公司几乎都有一半的人离职,百分之10可能找好工作了,其他的都算是失业了吧!年底本来很多公司都会调薪,却都在裁员。爱奇艺裁员20%–40%,现在的互联网行业竞争真的很大,所以企业为了能够有竞争力和保留本身的优势,去掉一些年纪大没有竞争力了的员工,当然至少爱奇艺还有赔偿。很多公司都是不会给你赔偿,直接把你逼走的,或者上级找你谈话洗脑要你自己申请离职。失业人员一直有,今年真的特别多。
做律师的日子:疫情前,我手头还是有很多中小企业的企业客户,劳动仲裁真的是非常偶然才做,而那时候劳动仲裁基本都是代理公司,面对的员工都是职业碰瓷、分公司领导不地道之类的情况;疫情后,大部分公司都业务量降低、老板跑路之类的,小企业客户流失了很多或与其他极低价格的咨询公司合作,而手头的劳动仲裁的案件激增,而我的代理客户从企业变成了为员工,面对的都是各个互联网大厂或房地产。还有激增的案件类型是个体户与房东之间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2021年失业的人都去哪了,我不太知道,但失业的人,真的很多。
Vince:我妹妹和妹夫都是上海体制里的,收入结构工资低,津贴多。今年津贴奖金几乎全砍,总收入少30%。
安怼怼:坐标山西。辞职考编,八个月了,也就是失业八个月了。今年6月,在我们县我考得教师岗位,录三个,报了大概50个人左右。进面,但是没考上。今年12月,报了邻县的教师岗位,还是那个学科录三个岗位。后天去考,我女朋友和我一起报的,她45考场,我57考场,单从我俩人,我就估么着大概有360人报了这个岗位,实际只能更多。看来,考教师编的忽然一下子多了起来…(而且,这都12月了,大家是都没找到工作吗)
花生爱生花:人在法院,今年区党代会只字不提经济,单位办公经费明年腰砍百分之四十,执行难更难了,领导愁吧。
防腐管干部:只要送外卖这个行业没有被打击,问题都不大。这个行业基本上是无限蓄水池,有一万人招一万人,有一千万人招一千万人,能够为就业兜底。除非出现下面两种情况:一是外卖行业和k12一样被打击,或者说美团饿了么经营不善要黄,那就没办法了。二是点外卖的越来越少,送外卖的越来越多,每个人每天都接不了几单,收入养不活自己。搞不好会出现抢单外挂,每单吃回扣,黄牛卖外卖订单的情况。
陈景:谈个不相关的事。既然说到失业,肯定要用历年失业率作对比。但是中国的失业率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前两年,我们做了个课题,想拿到真实就业率做研究,当地人社部门坚决不提供。后来找到当地政府一把手,专门在常务会上讨论后,才下文让人社部门提供,但是要签署保密协议不准公开。于是最后在课题成果中没出现失业率的具体数据。所有看到这个成果的人都以为研究结论是课题组拍脑袋拍出来的……
匿名用户:说说自己的真实情况吧。3月,公司快倒了,被结构性裁员。4-5-6月,放肆的玩。7-8-9月,投简历,面试。10-11-12,面试一直失败,0 offer。未来?不知道,估计越来越差。工作也有7年了,技术也不说没有,就是比较旧,年龄比较大,以及看不惯很多面试官是傻逼。生活无论多差,你都只能面对!
匿名用户:已经失业一个多月了,男朋友天天去送外卖,面试了十几家有的都没有后续,明明也不是工资多么高的工作而且条件也完全符合,最近面试都没有了,天天在家躺着,幸好没有车没有房,没有贷款,反正饿不死吧。以前在小公司不稳定也就算了,上半年找了个大公司没想到年底裁员了,飘来飘去心都累了。学的经管专业,不太好就业,加上自己也不想做销售,准备明年花点钱报班学点东西,不过现在还没有头绪去学什么……,补充一下,现在年底招聘少,而且一月份家里有事就得回去,所以暂时送外卖过渡,因为送外卖比较自由,而且收入还可以,年后重新找工作哈。
匿名用户:今年真是艰难的一年,我32岁大龄失业了,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今年的生活真的是活成了段子。本人餐饮行业,老婆教培。双双失业,而且8月小孩出生。本来应该是很高兴的事情,结果现在感觉压力山大。已经出去找了3个月的工作了,都没有找到合适的。逼到没办法了,想自己搞点事情做。还在计划中,等有眉目了再来分享。可怜两个人都是985院校本科毕业的,现在出去和年轻人竞争没有优势了,估计现在研究生以上才有竞争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