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25|回复: 0

助听器漫天要价,万家中企为何不敌6家外资

[复制链接]

7304

主题

229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8824
发表于 2021-12-31 06: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墙内自媒体华商韬略文章:被芯片难倒的,不只是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还包括助听器。要知道,因为缺乏芯片等核心技术,中国现存一万多家助听器相关企业,打不过西方6家公司!

助听器看起来不起眼,却因涉及人群庞大,市场体量达到千亿级别。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7年全球约有3.6亿人听力受损,而北京听力协会的数据显示,同一时期中国残疾性听力障碍人士约为7200万。媒体称,这些市场需求,使全球助听器每年销售额达160亿美元(约合1019亿元)。

如此庞大的市场,却被西方垄断。

别的国家暂且不说,仅仅是在中国,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西方巨头完成本土化布局,包括丹麦瑞声达、瑞士峰力、德国西门子、丹麦奥迪康、丹麦唯听以及美国斯达克在内的6家国际巨头,掌控国内超过90%的市场份额,全国8000多家助听器门店绝大多数都是这些跨国巨头的销售据点。

与助听器一样帮助听力受损人群的人工耳蜗,也未能例外。据媒体报道,人工耳蜗市场中,澳大利亚企业科利耳一家企业就拿下中国70%以上的市场份额。

换句话说,中国约7200万人要想提升听力,主导权由西方巨头掌控。

更关键的是,这些西方巨头年年涨价,把助听器卖成“奢侈品”,比如一款助听器的国际平均价格从2万元飙升到国内标价5万元。业内人士更透露,一对高端助听器最高可以卖到八九万元,“相当于买一辆车的钱”。



特别注意,西方巨头的高价并不是全球一个,而是“故意”针对中国市场,用高价榨取中国人。

从业16年、开展助听器相关研究工作的周维对媒体称,同样型号的产品在日本、韩国、德国等地卖2000美元,进入中国后售价就可能高出30%至50%,“甚至更高”。

进口助听器为什么能够卖得这么贵,还能大肆从中国吸金?

这是因为,西方巨头能进行品牌溢价,还擅长打“概念牌”,洋品牌每次所谓“迭代升级”,就会加价至少一成。更重要的是,西方巨头掌握核心技术。

助听器“核心技术”,在于降噪,即运用芯片的运算能力,对不同环境中的定义,并抑制噪声,增强语音。

噪音

芯片是关键,而进口芯片主要由美国通用等两家企业生产。这些厂家有着七八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一直不断优化噪声处理、芯片运算能力等核心技术,构筑了西方助听器产业的“护城河”。

相反,中国助听器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被“卡脖子”,生产助听器的零部件如芯片、麦克风、受话器等大多掌握在西方巨头手中。

目前,国产助听器仍然靠“低价”吸引消费者,售价大多在99元到700元区间,但对于核心技术这块“硬骨头”,已经有中企发力攻坚。

国内第一家国产助听器品牌新声科技创始人余仕湖介绍称,最近几年,助听器核心元器件开启了国产化,“高灵敏度的麦克风、受话器,还有低功耗的语音放大集成电路等都出现了国内供应商的身影”。

这之中,锦好医疗致力于打造国产助听器,已经进军相关芯片研发,而获得小米投资的智听科技,正在加强技术创新,希望通过国产化,实现自主芯片研发。

走访过程中,周维也发现,上海有一个具备核心代码编写能力的年轻团队,成员大多来自苹果、谷歌,正利用深度网络学习技术来改善信噪比,因此“很有可能攻克核心技术”。

除了中国人自己研发,周维认为收购国外技术也是个不错的途径。

他了解到,目前在丹麦,掌握核心技术的小公司“非常多而且很便宜”。据说花六千多万元,就能买一个可以研发软件核心代码的中等规模的公司,“这样就大大缩短了核心技术研究的过程”。

资金、技术、人力、战略定力缺一不可,正如业内人士所言,这是“一场漫长且艰苦的战争”,但中国从各个层面切入,“团战”正在孕育,西方垄断的市场格局或将一点点被撼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4-29 14:0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