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雨夜 于 2022-2-15 04:09 编辑
原創首发
寫在前面
有一些想法和一些想說的話。很想以某種形式說出來,可一直沒有一個成熟的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卻有一種如梗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覺!想當年偷渡成功移居(外逃)香港的年代,雖然口頭上說話少了很多顧慮、但隨著成家立室、養兒育女、供書教學、鄉間仍有年邁高堂、拼命掙錢求個前途"錢途"時。心思自然比較專注單一了點。心中的雜念自然少了些。
及至香港臨近大限,由瘋傳的97大限到中英談判至塵埃落定。市面上隱隱地彌漫著一股令人不安的氣息,心中徬徨焦急卻奈何阮囊羞澀苦無良策。回顧我20多年在中國大陸生活時的遭遇,以及在香港近三十多年拼慱的經歷,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嘗過了,真的是刻骨銘心!實在令我難以忘懷!來到南半球那麼多年後,心境慢慢的平靜了下來,開始能夠以差不多一個局外人的身份回頭北望。目睹香港與日俱增的急劇赤化,便很為留在港澳的朋友及他們的下一代擔擾。
在移民以後一段頗長的時間後,猛然驚覺他(她)們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危機感!(移民之路走的並不徹底:入藉)!他們不是對中共了解不深、而是毫無認識!正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居安思危也!多次旁敲側擊,明言暗示,他們怎麼說呢?〝我們始終是中國人〞!很無奈是吧!?他們並不了解、更不理解、要是沒有親身見識過、經歷過共產暴政帶給老百姓多大的苦難!忘了是誰說過的:我愛祖國、祖國愛我嗎?還有就好比淑儀的丈夫所想所說的:搵二餐總可以吧?拭目以待吧。我只希望他們在看到這篇"憶"時,能明白這並不是子虛烏有的個人偏見,而是有根有据的事實。只不過絕大多數的平民老百姓,都不願意把它宣之於口、更不願意宣之於紙罷了。能令他們珍惜得來不易的自由。居安思危、未雨籌謀!是我最大的心願!假如我身在香港或中國大陸,卻絕不會做這些令共產黨師出有名而徙招煩惱的事!正所謂荷政猛如虎也!更何況這還遠不止是荷政、此乃是邪惡的、反人類的獨裁暴政!
還好,亡羊補牢,未為晚也。拜中美貿易戰及香港反送中斗爭所賜,以及前後數年來的變化,終於令他們看清並明白我當年的提議是多麼的正确:寧作太平狗,莫做亂世人!他們概嘆:中共竟會如此對待國民!民主固然重要,自由卻是絕對的重要!他們的歸化入藉申請終於通過了。現在該到我們兩個老人申請歸化入藉了。遠離那個全世界最大最邪惡的流氓政權。
文中我會盡量使情節的出現與時序吻合,但難免有時為行文的方便,可能與時序不太吻合也未可知。也會加插一些我的見解和註釋。
還有、我會嘗試學別人為共產黨作一下敘述和評價。那當然是依据我所知的,例如VOA美國之音、YOU TUBE上透露的信息,還有一些英、美、俄、日及中共己解密的文件。"不要全部懷疑它們的真實性"!還有以眼見為實的直接目擊。並以我的觀點為依歸。
這篇"憶"我會經常拿出來增減修改,旨在把一些遺漏的細節補充進去。或更正一些錯別字、或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元素,使閱讀時更有趣味而不致於太枯燥。人們都說年青人愛弦耀自已的強大和無所不能。老人卻喜歡緬懷過去。所以我也喜歡閒時拿出來看看,緬懷、感受一下當年的苦與樂。不是嗎?
一、 憶故鄉
在一個猴年農歷二月下旬的下午,我出生在廣東順德的縣城、(古稱太艮、現稱大良、別名鳳城)有一條街名叫竹園里,這是一個很風雅的名字。在比較繁忙、熱鬧的街道旁、一幢半西式風格的兩層高的房屋里 。這還是以后老媽帶我們三兄妹走路經過時指點給我們看的。人們都習慣走那條不太寬的小街而不走那更寬闊的縣前路,那是因為人們都喜歡走捷徑的原因。對來往畢街及北門而言,它的确比走縣前路短了差不多200公尺。〝竹園里〞便變成車水馬龍行人如鯽的大道了。在那屋子斜對面還有一條可通到西山山邊的小巷,老媽的誼子"契仔"就住在那里。老爸辭世后就沒有來往了。應驗了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路邊無人問的彥語。世態炎涼可見一班!縣城最大的廟宇是寶林寺和西山關帝廟。站在小街街口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西山廟",一個高大宏偉的花崗岩雕花牌樓矗立在那里、左右兩邊各坐著一隻嘴里含著石球的石獅子。偶有遊人或香客在此拾級而上。廟里面供奉著關聖帝君以及各路神仙。小街的另 一頭就是阜南路及新路的路口。而寶林寺則座落在阜南路與畢街之間。入門兩則供奉的是四大金剛和里面大殿的如來大佛、、、。這兩間廟宇可都是香火很鼎盛的!(滄海桑田、人事變遷,這條小街現在是不可能看到了。而新路現時巳被改造成一條大路。)
大良這個小縣城算是比較繁華的。主街華蓋路上開有三四家頗具規模的中式酒家,幾乎天天食客盈門。還有馮不記,專門賣生滾粥的小食店。 什麼魚片粥、生滾牛肉粥、及第粥、豬紅粥、荔灣艇仔粥等等、應有盡有。玻璃櫃里永遠都放著一盤一盤預先切好的魚片和肉片。還有兩家專做雲吞麵的,名字記不起來了,好像其中一家叫馮不記的、好奇怪的名字。打麵師傅身上圍著一條有點泛黃的白圍巾,騎在一支一頭梆上粗麻繩的大竹桿上、在檯上一下接一下的壓著麵粉在造麵條。即造即賣。還有兩家叫仁信和民信做甜品、炖雞蛋和雙皮牛奶的。他們每天都營業到半夜才打烊收工。還有一家叫李禧記,專門自產自銷"大良蹦砂"的蝴蠂形狀的油炸麵制品的作坊。那可是鳳城出了名的休閒食品!
龍船河菜肉市場就設在這里。那里的地上永遠都是濕漉漉的。都是菜販、肉販和魚販在做買賣。品種繁多的瓜果蔬菜依季節更替上市。一字排開的五六個魚檔里面建有多個用磚砌成的淺魚池,待售的淡水魚都養在魚池里、靠牆一面都放著一個高高瘦瘦木製的水塔。底部伸出一支粗短竹筒、上面插著兩三枝鐵皮噴嘴。魚販用小水桶從水池里汲上水、從水塔頂端倒進去、水便從噴咀流出來落在水池里。水塔里的水位越高,噴嘴噴出的水柱也越高,落在池里的水花也越大!他們得不斷為水塔添水。多年後我才明白那是為魚加氧氣啊。他們還雇有十個八個老婦圍坐在一起剝蝦殼、新鮮的蝦肉除供應食肆洒樓外還在街市零售。不良於行的佘來先生一家在此佔有一個鋪位,在做收購零售生草藥的營生。他是最"頑固"抗拒公私合營和共党作對的小商販之一。
會記是專賣四時水果的。水果都用新鮮的野芋頭葉子墊著。 那個賣水果的伙計把那水果刀使的出神入化,削水果皮又快又好。 經常吸引一些閒人賭徒聚在鋪面外面,賭甘蔗抽絲的長短。在這個古老又傳統的小鎮里,竟然也有一家”美都” 西餅店。在店面可以看到那些師傳在里面忙碌著。玻璃櫃里陳列著林林種種的西餅,式樣多且顏色艷麗、咸的甜的應有盡有,令人唾涎欲滴。有一家製造拜神用品的手工小作坊、老闆自己用鉛和鍚鑄造打磨祭神器皿,如燭台燈盞等等、、、。上面雕刻的花紋還是很漂亮的。還有三二間出售木屐的小店。店面陳列著名种花紋圖案、适合男女老幼使用的木屐。你大可慢慢在店面挑選合腳、可心的木屐和面皮、店家便可為你用小釘釘上。我們和大多數其他小孩一樣、都喜歡在木屐底涂上一層臘,好能在石板路上滑行那麼一尺幾寸。就好象滑雪一樣。還有一家售賣手工制造木梳的小作坊,老闆兼伙計每天都在店面賣力的鋸制木梳。還兼售"刨花"及茶仔餅,那是一种"土制的"髮乳和洗髮劑。
湛記西藥房的老闆與老爸是生意上的朋友。李平天先生是"玉井茶葉"鋪的老闆。他的名字是不是很厲害:平天!很霸氣是吧?還有"前鋪後居"的劉力牙醫師、葉繼祖跌打老醫師。他收了好幾個徒弟,他們每天晚上都在鋪面練功夫,吸引了好些人晚晚圍觀!練完功夫後他們便食宵夜;粥,流傳下來, 凡是學過”功夫” 的都被稱為食過夜粥。還有賣布疋的、造衣服的及羅守真女西醫師、、、。那時還沒有自來水這個東西。所以酒家的伙計每天都推著一輛放滿木桶的長長的木頭車。木桶里放上一片十字型的木條,到碼頭處取水,沿途混凝土馬路都被那些傢伙搞得濕轆轆的。走在上面你得很小心、"石屎"馬路的地面可是很滑的。
鑑海南路是露天咸魚市場。攤檔都擺在馬路兩旁。牙帶、黃花、石班、梅香等等應有盡有。你盡可在這二三十咸魚檔里買到整條或開刀零售的咸魚。咸魚攤檔后面的店鋪是制造船櫓船槳的作坊,因為鳳城河就在那鋪面後面。還有二家賣棺材及做殯儀生意的。鋪面兩旁放著很多成品或半成品的棺材。光線也不夠充足,還有一個傢伙在製造棺材,三幾個仵工坐在鋪面一邊抽竹筒水煙!那里的氣忿就令人有點陰森恐佈的感覺了。
鑑海北路與鑑海南路交界處就是九眼橋,那是一條不知是什麼朝代修建的石橋,相傳它曾具有九個橋洞,故得名九眼橋。但現在僅存下一個橋洞。橋上兩旁還有與橋連成一體的石欄桿。如此古色古香的古石橋竟能承受汽車的碾壓!過橋後經過石洛路分別是途經大門、涌鶴到杏壇、均安、新會。及穿過古樓、龍眼到達勒流、龍江、龍山、台山各地。每月總有兩天的大墟期。石洛路及九眼橋就成為墟市。賣菜苗、瓜苗的、偶以有賣水稻青苗的、賣瓜菜種籽的都聚集在橋上和路上擺攤叫賣。而橋下石洛路上則擺賣雞苗鴨苗、明黃色毛絨絨剛出生不久的小雞和小鴨、被低矮的竹蓆圈圍放在地上。小販手里邊撥拉著小動物、邊嘴里吟唱著你聽不懂的歌在報數。還有販賣山羊、豬苗、肥豬和水牛的!人們大聲吆喝的叫賣聲、討價還價聲、豬、牛、羊、貓狗的叫聲。亂哄哄的編織出一篇農貿墟日市場的樂章。可是卻非常不幸的在後來共產党偉大的合作社和公私合營的政茦輾壓下,迅速的消聲匿跡而死亡!
在橋珠巷里有一家不大不小的理髮店。大概有四五個座位吧?都是可以調節高矮和仰俯角度的古典西式理髮椅。你總能看到理發師傅在忙碌著。門外靠牆邊永遠都放著二、三個約四五呎高的長頸火爐,下面燒著炭火,是準備為客人燙頭髮用的。用的時候在下面用葵扇把爐火扇旺。所以那里在夏天就特別熱。人們經過那里時都是急急而過以避開那炎人熱浪。
長途車站的後面是佔地很大的”同珍”醬油廠。它數拾畝面積的大晒場上埋放著很多戴著大竹帽的巨型大瓦缸,那大缸有約一半被埋在土里,可是只突出地面的部份就有差不多到達成人的胸部那麼高了!可見那瓦缸得有多巨大!那是晒制醬油不可或缺的工具。 大晒場旁邊的” 府又河” 對面是” 華豐糖廠” 。很多附近四鄉種植的甘蔗,都由平底大木船運到這里。 停在糖廠馬路對面的河上等待卸載。高架在馬路上空的鋼輸送帶日以繼夜的轉動,把甘蔗送到那巨大的旋轉鋼刀處斬碎, 然后送去壓搾、、、。糖廠旁邊是” 米機” ,碾米廠。苦力們把河里船上的稻谷一袋一袋扛過馬路進谷倉,然后等待碾成大米。
說起沙頭,還得說一下南邊,途經那被稱為"十二畝"的地方、公路就筑在河邊上。連綿差不多二公里的路邊,全是住著用稻草糊泥的土房里的農民。那里差不多隔三五年總會發生特大火災!沿路都是被燒毀的稻草屋、和坐在路邊呼天搶地嚎哭,無家可歸的農婦和小孩!情景的确是很慘烈的。每逢這個時候那些中共當官的就發動居民募捐,讓老百姓都均出一些衣物來幫助那些無家可歸的災民!
距縣城約三公里左右的路程,是一個叫金桔咀的地方,公路上有一條混凝土筑就的大橋。公交車的一個中途站就在這裡。沿著橋邊的小路可以走到那叫舊寨澗的山澗去。山澗小土路慢慢的向上延伸到二嶺半山腰隘口處,一邊是高縱的大嶺和二嶺山峰,另一邊是孤零零轟立在小山頂的,九層高古色古香的舊寨塔。清涼的山風徐徐吹來,飄來山上野雞和雀鳥的叫鳴聲。翻過山隘接著就是下坡路,那是一條通往被稱為舊寨、蘇崗農村的必經之路。和它遙相呼應的是山下歷久常新的青雲塔。它座落在通往番禺大崗、潭洲必經之路的路邊。
往沙頭的公路在此開始上斜坡,途經兩個鈄坡便通過了順峰山。到達了沙頭,渡江後便是容奇鎮。順德最大的內河港口便在此!往西江、江門、廣西梧洲或北往廣洲、南下香港、澳門的班輪都在此停靠。每天都有好幾班定期班輪在此經過停靠上落客!大部份都是由一艘蒸氣拖輪拖著一艘巨型的客輪!人們稱呼其為"花尾渡"。那是燒煤的蒸氣拖輪,船中央豎著一支黑色巨大的煙筒。不時噴出濃濃的黑煙,蒸氣機發出"洩失洩失"的響聲,蒸氣笛發出"嗚嗚"的叫聲。拖著四五層高的"花尾渡"緩緩上行或下行。 船上沒有大的動力,不能自主航行,所以需依靠蒸汽拖輪牽引。但卻為船上制造了一個寧靜的環境。那時還沒有廣播這東西,每將到下一站時便會有船員水手提示下一站地名。他們稱之為’ 埋街"。你得提早收拾行李準備離船。駁艇靠過來時你得在水手幫助下過船"埋街"上岸。因為花尾渡經過站頭停留的時間很短、所以駁艇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接載上船和"埋街"的旅客!錯過了站頭可是一件相當麻煩的事情。整個港口是非常繁忙和熱鬧的。佔地廣闊的沙頭糖廠就在靠沙頭的江邊!甘蔗收獲季節時,密密麻麻一大片運甘蔗的木船,便會停靠在糖廠旁邊等待卸貨!真的是既混亂又繁忙。甘蔗渣是夏季糖廠造紙的好材料!
据說稍為有錢的人家都聚居在一個叫"八閘"的小區里。它就座落在縣城的中心地帶。最重要是它只有八個出入口、並由八個大閘來控制人們的出入和防盜。這就是所謂的富人區。它的名字也由此而來。我的一個姓羅的小學同窗也住在那里。初看起來、他家的大門沒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可是進門後沒轉過三二個彎,那些亭園、樓閣和小路絕對會令你迷路的!房屋的面積還是很大的。在外表上卻一點也看不出來,可能是因為房屋都彼此緊靠著很難分辨吧?
竹園里與阜南路交界處,有一個殘破的公園,門囗兩旁還有二隻石獅子。拾級而上到了那個暗紅色白石米意大利式批盪的牌坊,上面刻著”天下為公” 四個大字。(很久以後我才明白那是中華民國孫中山先生的題字。天下為公,意思大概就是天下百姓、不論階級種族、信仰、貧富、其地位都是平等的。他還主張政府給予民眾民主,民權及搞好民生。這就是三民主義了。)可惜它在大躍進年代就被拆毀了,共黨並不容許三民主義的主張。幾棵高大的馬尾松樹生長在牌坊的后面,然後沿著彎曲的小路上山,那是西山崗。山頂有一個半月型的涼亭,柱子上還能看到一些子彈孔, 聽說是二戰時留下來的。在它不遠處還可以看到一段殘破的古城墻。對面小山下不遠處就是一個名叫金榜的小村、那里養著很多水牛。著名的大良金磅牛乳就是那里出產的。更高的一個山頂上則有一座六角涼亭。在涼亭里可以眺望到南面的沙頭, 東面的紫泥糖廠和東南面隱隱約約的珠江支流。而北面就是桂畔海和那很長的公路長木橋了。西邊是豬仔山,極目遠眺是座落在南海地界,那著名的西樵山。而山的另一邊是坐落在西山崗的西山廟。兩三座位於市鎮中心地區的小山上住著很多野山雞和其他的鳥類、它們一天到晚的叫過不停。城東還保留著一個暗紅色磚砌的古城樓,下面東西走向是一個拱頂的城門洞,不過沒有城門。上面有一口青銅鑄就的巨大銅鐘,從上面的刻字可以看出是清朝道光年間的東西。差不多從這里開始直到西山關帝廟就是所謂的大環城路,兩旁都是很高大的石粟樹,把整條路都遮蓋的很陰涼。它旁邊的小山叫鐘樓崗。在那縣前路的盡頭是縣政府大院。順德第一中學在它的右面的小環城路上。
不論是東、南或北門那些人煙繁密的小巷或大街上,每天都有流動小販在沿街叫賣。有收購破爛的、賣牛奶的、修補水桶木盆鐵鑊的、修復磁器的、修理清洁水井的、代人磨刀的。甚至有叫賣晾衣裳竹稈的!總而言之,這個面積不大、但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存的小縣城,卻處處透著既繁華、喧鬧又寧靜、祥和的氣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