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646|回复: 0

中俄存在传统友谊和信任关系吗?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6
发表于 2022-2-12 10: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俄存在悠久的传统友谊和信任关系吗?
           罗克
2022年2月3日,在俄罗斯总统普京来华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前夕,新华社发表普京署名文章《俄罗斯和中国:着眼于未来的战略伙伴》。文章开篇就称:“我们两国是近邻,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和信任关系。”
普京的话符合史实吗?
让我们从历史的时间轴上来看一看两国的关系,看看能否寻找到两国之间悠久的传统友谊和信任关系的历史痕迹。
一、清朝之前的中俄关系
俄罗斯的历史始于东斯拉夫人,公元882年,也就是在唐朝晚期,第一个东斯拉夫人的国家——基辅罗斯才在第聂河谷成立。
虽然唐朝前期的领土曾绵延到贝加尔湖附近,但当时贝加尔湖附近的居民以回纥人为主,基辅罗斯的国土还没有扩张到此,两国并不接壤,民间可能有接触,但史书上没有记载两国之间有往来。
弗拉基米尔大帝(958年——1015年)在位期间,将基辅罗斯的东部边界拓展至乌拉尔山脉,但那时中国处于五代十国的混乱状态,宋朝于960年立国时,与基辅罗期又隔着金国和蒙古人,两国并无官方交往。124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蒙古大军攻陷基辅罗斯首都基辅,基本上灭了基辅罗斯国一事,和宋朝没有一点关系。
1242年拔都成立金帐汗国,对罗期施行了长达两百多年的统治。有记载一些俄裔士兵参加了蒙古攻打金国和南宋的战争,随蒙古大军到国元朝大都,但这应算不上是罗斯国对南宋的国家行为。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摆脱蒙古鞑靼人统治,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那时的中国为明嘉靖朝(1522年-1566年)。
由于广茅的西伯利亚横亘两国之间,两国之间没有直接的交往。
1618年,明万历朝(1573年-1620年)后期,沙皇派遣伊万· 佩特林使团前来北京,探讨建立经贸关系,算是有史记载的两国第一次官方往来,但这次往来并未对两国实际交往产生太大的影响
二、清朝时的中俄关系
明末清初,俄罗斯征服了西伯利亚汗国,与清朝陆路相通,成为接壤的邻居。
1652年,俄罗斯人在黑龙江地区与清朝发生了第一次军事冲突。
1655年顺治十二年,沙皇使者毕西里克来京,两国外交活动自此开始。
1657年沙皇俄国派正规军在尼布楚和雅克萨修筑城塞,之后中俄之间发生多次外交和军事上的冲突。1689年,两国最终达成《尼布楚条约》,尼布楚被拨进俄国版图。
1725年俄国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以清政府在准噶尔之役时有求于俄国,派遣萨瓦·弗拉季斯拉维奇·卢古辛斯基来华,商议签订通商条约一事;由于清朝没有地图,俄国则暗中制图,更改中俄两国早前在《尼布楚条约》中确定的边界,清廷没有察觉,便和俄罗斯于1727年签订《恰克图条约》,暗中被算计了一道。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俄国迫使清朝政府于1858年签订《瑷珲条约》,夺取了约60万平方公里领土,并规定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由中俄两国共同管理。
1860年,俄国与清朝政府签下《中俄北京条约》,又取得符拉迪沃斯托克在内的一大片中国领土。
19世纪末,俄国以干涉清朝和日本关于辽东半岛纠纷为理由,强行租借大连和旅顺。
1871年,俄国趁阿古柏在天山南路宣布独立之时,出兵新疆伊犁地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俄国联合德国和法国反对日本割让辽宁,作为干涉的回报,满洲里和奉天府等城市落入俄国的势力范围。
1896年,尼古拉二世加冕,清廷遣李鸿章赴俄国致贺。期间,双方订立秘密条约,以中俄两国联合抗日为名,容许俄国把西伯利亚铁路伸展到中国东北地区,建立东清铁路,赋予俄国在铁路沿线的执法权力和采矿权。
1900年,俄军是八国联军中急先锋,对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居民进行大屠杀,造成约7000名平民死亡。战火平息后,清廷向多国支付合共为45,666万两的赔偿金;俄罗斯取得约13,243万两(占总金额的29%),是获得最多赔款的国家。
二十世纪初年,俄罗斯以“保护”为借口吞并唐努乌梁海,事前没有与中国签订任何条约。
三、中华民国时期中苏关系
俄国十月革命后,成立苏维埃俄国,为抗衡外部势力对苏俄的干涉,宣布无条件放弃在中国的特权,取消两国间秘密协议,列宁表示要废除两国之间全部不平等条约,但在列宁去世后,此事没了下文。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俄共中央派人指导中国共产党建党,提供活动经费,中国共产党成为苏联控制的远东情报局和第三国际的成员。第三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拥有最高领导权。
在资助中国共产党同时,又下注国民党,帮助成立黄浦军校,派出军事顾问,强扭国共两党联姻合作,进行北伐,对抗当时合法的北京政府。
1924年,苏联违反国际法和外交惯例,与张作霖奉系签订《奉俄协定》,开了主权国家和地方政府签约的恶劣之例。
1929年爆发中东路事件,激战三个月,中方落败,签署《伯力会议议定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担心日本北进,恢复与中国外交关系,积极援助中国抗日。但在诺门罕战役取胜后,认为日本的威胁消减,就于1941年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苏联承认“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则表示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两国握手言和,又一次出卖了中国利益。
1944年,苏联不理会国民政府的反对,将唐努乌梁海并入其版图。
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美、英、苏三国背着中国,以苏联恢复在旅顺、大连及东清铁路权益、承认外蒙古独立等损害中国利益的代价,换取苏联出兵攻击日军。
抗战胜利后,苏军进占东北,有系统的拆运东北工业设备价值约8.58亿美元,加上拆卸损坏部分,约达20亿美元,东北的工厂、矿山基本上只剩下了空房子,搬空了东三省。苏军军纪极坏,对平民劫掠奸淫,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司令员卢冬生也因制止苏军军人抢劫而被枪杀。东北老人对“老毛子”(东北人对苏联红军的称呼)印象极坏。
四、新中国时期中苏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开启了苏联与新中国长达约十年的蜜月关系。苏联除提供低息贷款外,派出专家团,帮助援建167个项目。各大城市成立中苏友好协会,两国经济、文化交往频繁热闹,苏联歌曲响彻大地,苏联电影、书籍随处可见。
1959年,随着两党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岐以及在联合舰队、长波电台等有关主权问题上的争议,两党打起了嘴仗,两国关系也受到影响。苏联撤回专家,停止援建,并进而引发边境冲突。
苏军在中国北方陈兵百万,并威胁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成为中国最大的威胁,逼迫中国不得不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北方挖豪沟以阻止苏军坦克,民兵发枪严阵以待,西南方加紧进行三线建设,做持久战打算,北京领导人疏散各地,形势十分严峻。
1979年中国对越南进行反击战,就是因为顾忌北方压力,才不得不匆匆收兵。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力严重受损,多少年来没有缓过气来,对东方邻居构不成威胁,美国和北约的蚕食和压迫成为其最大问题,不得不和东方大国和好,抱团取暖,共同对抗强权,以图生存。
1992年两国领导人签订联合声明,将中俄关系提升至“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层次;1994年,两国关系升级到“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又升级为“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7月,两国签订有效期20年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4年10月签订《中俄边界东段补充协议》,解决了两国在东部大部分领土争议;2013年中国领导人认为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和“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
中美贸易战激化期间,两国领导人决定将中俄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领导人互动频繁,重大外交场合,互相捧场,联合军演不断,虽不是结盟关系,但类似准盟友。
这次北京冬奥会,虽逢乌克兰危机关头,但普京还是匆忙赶来捧场,并发表了“两国之间存在悠久的传统友谊和信任关系”这样令人暖心窝的话语。
但从上面的历史时间轴线来看,可以看出中俄两国之间存在着长时间的侵占、算计、屈辱关系,而吃亏受伤的大多是中方,双方的友好关系只存在于1950年-1959年十年间和苏联解体后到现在三十年间,二段时间合计也就四十年,而且在这二段时间内,虽友好,但难谈信任,还有着算计,如东线输油管线要走蒙古国就是一明显例证。所以,普京的话只能看作为政客的话语,而不能从历史的真实来较真。
中国古人在春秋战国时总结的一条外交政策是“远交近攻”,而自古以来,中国最大的威胁来自北方。虽然蒙古国成为了缓冲,但那可是从中国版图独立出去的,更不用说中国在北边丢失掉的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海参崴现在还叫符拉迪沃斯托克。
为了国家利益,共同对抗强敌,可以一笑泯恩仇,忘记历史的痛苦,联手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但历史毕竟就是历史,不论政客怎么数,它就在那里。有人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也有人说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可以忘记历史吗?能不小心,提防被算计吗?
2022年2月8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4-20 09:0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