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300|回复: 0

憶〔6〕

[复制链接]

23

主题

0

回帖

26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62
发表于 2022-2-24 07: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一、洗腦
    我在學校的成績一向平平,沒有那些科目是特別出彩的。不過猶其討厭"珠算"。開始學習地理和歷史。明白了中國的地理環境和河流、大概的天氣狀況和分佈。也知道了一些中國古代的歷史、朝代的更替和大致的原因。那趣味性還是很濃的。但我討厭強記那些年號。我也不愛運動。不過比較喜歡唐宋的詩詞。那個叫李白和杜甫的詩人造的詩的确很好: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淩 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絕,輕舟己過萬重山。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學校經常都給我們說國民黨如何如何腐敗和不抗日及如何打壓共產党、勞役老百姓。共產党如何進行偉大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北上抗日等等。還推出一套電影叫白毛女的、是說財主、地主惡霸的如何可惡。如何盤剝老百姓。日本人如何如何侵華、英、美、法帝國如何如何、納粹德國如何如何、書本上圖文並茂、蘇聯老大哥如何如何的好、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如何如何先進、老百姓如何如何幸福雲雲。港澳及台灣同胞如何如何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雲雲。而我們現在生活在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如何如何幸福雲雲。
(中共當年由前蘇聯派"專家"來華指導如何造反。武裝聚眾於井崗山與國民党對峙,後經過國民党的五次大圍剿而被迫敗走、加之共党內部派系爭權分裂各走東西,其中一支經江西、湖南、廣西、貴洲、雲南、四川、陜西逃亡。差不多十多萬散兵游勇在逃至陝西時,只剩下數仟左右的殘兵。準備經甘肅入內蒙古而遠走蘇俄。不料在陜西與第三代獨裁者習近之父習仲勛伙同劉志丹的"陝共"會合。並得以重新壯大,且适值二戰爆發而中止。后被中共美其名曰"長征",其實是逃亡!後更在中共的"革命聖地";陝西延安南泥灣種植嬰粟、製鴉片涂毒國人!)
文化公園和西山崗上同時舉行了一個盛大的農業展覽會。展出了附近八鄉的農產品精品,特別粗壯的甘蔗、特別肥大的淡水魚、個頭特大的蚕蛹。在在顯示出"互助組合作社"的優越性。還展出很多立體的沙盤地圖,描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前景。彰顯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優越性";建國短短的三數年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展會結束後只剩下一些泥土塑造的模型和小玩具,被我們這些野孩子哄搶偷走一空。
    放學后大多在家里后園玩;斗酸味草的主筋,看誰的先斷、夏天時從水井里打上來水、把那個二米多長、差不多一米寬、半人多高的水池注入一半滿的水,在池里玩水。還在花園里玩火,煮野草玩。要麼在亂磚堆里翻找青蛙或蟋蟀。那些青蛙躲在磚堆里或在花縱中。清蒸青蛙可美味了!特別是雨後青蛙特別多。夏天晚上螢火蟲特別多,就在巷口對面曾經種過花生的祠堂地里,那時又雜草縱生。螢火蟲都在那里飛來飛去。大人們都在那里搖著扇子納涼,不過蚊子就特別多。
    寶林寺的大雄寶殿被改成會堂和舞廳。(寶林寺被搬到旁邊的一條小巷里,就在原址的隔鄰)那些小學老師幾乎逢週末都到那里跳"交誼舞",沒有精彩動聽的音樂,只有一面大鼓敲著單調的"蓬差差、蓬差差"的鼓聲,意大利石米批盪的地上洒上少許滑石粉,只有粉紅和綠藍三色不動的燈光。三五對男女教師捉對起舞。顯得特別的單調和泠清。可是他們卻甘之如飴。
    那個年代得了寄生蟲病被認為是很平常的小事、如蛔蟲,嚴重些的如勾蟲,更嚴重的是什麼絲蟲。寄生在人的腸里,嚴重時是會死人的!市面上都有一些除蟲成葯出賣、售價都不高、效果還可以。老媽三不五時會買回來給我們吃,改天就會隨大便排出蛔蟲來!很恐佈和令人惡心的。究其根源是人們利用各種糞便作為肥料种植作物、而沒有任何的消毒措施引致的后果!
    有時我會爬到欖樹上採下一些沙欖,待到星期五、六晚上拿到電影院門前叫賣,每晚總能賣個二三角錢。影院大堂牆上掛著很多電影明星的黑白大照片,全部都是香港的明星;張英、白燕、張活游、馮寶寶等等。院內放影的全是香港的黑白影片。曾經上映過一套影片叫做"可憐天下父母心",因為影片拍攝得太精彩了,原來的影院太小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要改在文化公園劇院放映。我們這些野孩子的機會來了;影片放映不久,我們隨著一些大野孩從后山爬牆跳到映院里,或坐地上、或爬窗台上一邊看壩王戲一邊和巡場查票的玩捉迷藏。直到影片放完。我們就可以大模大樣離開了。影片大意是一個普通的五口小家庭,三個小孩,怎樣在父親生病失業期間一邊上學一邊千方百計幫助家里賺錢,克服困難自救的故事。情節逼真、演員演技精湛。反影了當時香港社會的實況,是一套相當賺人熱淚的影片,和以后的一套"孤雛淚"的影片及一扁外國小說叫"少年筆耕"的故事書有異曲同工之妙。從影片中也可看到當時在香港生活也實在不容易。
    某日畢街其中一個商鋪二樓失火了!很多人圍在那里看熱鬧。烏黑的濃煙透過窗門飄散出來,鎮上各個社區的人們都推著各自所屬的古老"水櫃"水車前來幫忙,它的四個鐵輪上面裝有一個青銅鑄造的水箱,里面有幾個積筒、上面還有加壓的杠杆。鑄造時間是清朝光緒或道光年份的。人們亂哄哄的用小水桶從水井里打上來水、倒進大桶里或提或擔或抬把水倒進水車中、六至八個人分別站在水車兩旁賣力的搖動幫浦,加壓后的水柱軟溺無力的噴向火場。還有水槍。人們直接把晚清時代黃銅打造的古老水槍插進大水桶里,對準火頭用力向下壓,微小軟弱的水柱便射向火頭。大火燒穿了瓦木結构的屋頂。轟隆倒下的瓦礫夾雜著燃燒的木板木柱掉下來。火勢反而更猛烈了!後來調來了沙頭糖廠的小型消防車,粗大的高壓水柱向火場內噴射、很快把大火救熄了。還是現代機械好用。
                                                              十二、首次受僱
   我們最喜歡過年了。有"利是"收,更有煎堆、油角、年糕等等美味又飽肚的食物。雖然事前要做很多工作;如劈柴、磨米等等,那些柴很重很大,柴刀很沉,石磨很沉,都是須要花大力氣才能做到的事。可是想到那些香甜的糕點就怎樣吃力都值得了。家景雖然貧寒不堪,可是老媽還是盡量讓我們過一個好年。真的非常感激老媽!而我則把去年封"利是"的紅紙找出來,裁成小小的一張一張,磨好墨並找出毛筆,很認真很努力在紙上寫上歪歪斜斜的"貴人"、"財神"的字樣。等到除夕夜一過天未亮時,大部份的主婦都在拜神祈福後燃放炮竹,我像其他的野孩子一樣;聽到那里響起炮竹聲便飛快朝那里跑,确定了那一戶人家后立刻拍門大喊"財神到貴人到"!屋里會傳出:"來了來了"或"有了有了"的回聲。我們都不管她們的那一套,和她來個軟泡硬磨,務必使她隔門收下紅紙再給一封"利是",我們都得說些吉利祝福之類的話,那一分錢或二分錢就到手了。無本生利啊!
    某天發生的事情令我們生活的擔子百上加斤,更加的惡劣;並不是只有我們,而是所有的老百姓。那就是所有人都要購買公債。那就是說政府向老百姓伸手借錢!所有人頓時叫苦連天!本來人們每天勞作的收入僅夠糊口,卻還要擠出一部份來購買債券,而且訂明是五年期的!不得中途退出也不准私下買賣。鬼知道五年後是個什麼環境?雖說債券也有徵薄的利息。可是對我們家來說卻是災難;僅靠老媽的微薄收入,不僅不是捉襟見肘,而是根本就不足以糊口。所以老媽的反抗是最強烈的人之一。可是沒有用,在債券工作隊那些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下,在老媽極力抵抗和求情下,工作隊終於光榮完成銷售任務;使得老媽"非常踴躍"購買了最低限額的愛國公債。"從此那幾張印刷精美的紙張就躺在老媽的箱底。多年後才被翻出來換回來已經貶值了不知多少倍的現錢。
    家里的蚊帳很殘舊了。穿了很多洞,冬天時沒有什麼不妥當,夏天時就慘了,那些飢餓的飛蚊鑽進蚊帳里叮人吸血。令人睡不好覺,最后終忍無可忍,老媽起來點上煤油燈進蚊帳里烤蚊,折騰半小時才能繼續睡覺。從此之後,我也學著老媽這一套來付付那些可惡的吸血蚊!但是附近民居比鄰緊密,舊式的房屋通風不好,遇上悶熱的天氣也是不能安睡的。每逢這時我干脆跑到屋頂大露台上睡覺。睡不著就躺著眼望天上;北斗星、艮河系,還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星星,有銀白色的,有淡黃色的,也有暗紅色的,亮度和大小遠近都不一樣。在有月亮的晚上享受著和緩的清風,耳中听著附近蟲子和青蛙的鳴叫。這是一種洗滌身心的享受。假如你能忘卻惱人的蚊叮的話。
    突然有天晚上老媽的一位同事跑來,就是那個在毛巾作坊里繞線轆的大嬸,和老媽商量;說有二個盲人明天要到某個農村的地方為人算命占卜,除了他的大兒子外尚缺一位導盲人。問是否可以算上我一個?除了有一頓免費午飯外,還有五角錢工錢。如果表現良好還有獎金。只有明天一天,晚上可回家吃飯。我和老媽一听整個人跳了起來!五毫子加獎金?好大的一筆錢!去!我願意!
    於是在第二天天濛濛亮時,我們一行四人;高大哥和我還有一對盲人,步行到叫"雲路"的地方上了一隻有蓬的小艇。由一個中年婦人搖著雙漿,船行的很快,但他們說差不多需要二個小時。之后到了一個緊靠大江邊的河口堤岸處的一條村落,是種水稻的地方,他們沒有說我也搞不清,估計是叫大洲的禾田地區,反正我負責那個老女盲人,我只須要按她的指示去那里。她對這區很熟悉,也有很多相熟的客戶、老主顧,隔著河岸看見就大聲打招呼:某某師傅;某某大師您來了呀,什麼時候來我家啊?能賞面到我家吃頓便飯嗎?她有時一隻手搭在我肩上,有時讓我抓著導盲竹的一端,而她拿著另一端。我只是要告訴她前路的高低、遇到石級時告訴她小心石級和是上或下多少級。只有在過木橋時她才比較小心。當她為客戶占卜時我只須靜靜的站在一邊就行了。事實上我也听不懂。中午飯在某個農家里享用,比家里豐富太多了。下午和上午差不多,男女二個盲人分頭行事,一直折騰到差不多傍晚才搭坐小艇回程。到家里時已很晚了。不過我卻賺到了我人生的第一筆錢:八毛錢!嘩!八毛錢死人頭!天價啊!巨款啊!五斤米的價值啊?想想如果全吃進肚子里?嘩!飽撐死了!
    我還是過著野孩子的生涯;放學后或假期跟著牧羊人趕著山羊群穿梭於各個爛土堆之間。餓了偷些附近的甘蔗什麼的,要麼不知是什麼不足道的小事和人打一架,然后口青面腫衣衫破爛的回家。然後再捱老媽一頓臭罵或敲打。所以在老師眼中我並不是一個好學生。那時的下水道的确乏善可陳。不說滂沱大雨或颶風過后必定水浸街。即使一場小雨過后,藍田巷邊的小水渠也會泛濫。渠里多了很多小魚蝦,很多野孩子都走來捉魚,樂極忘形出意外死人的事時有發生。
    還跟著蘇維漢的准姐夫扛著二桿獵槍到田野里打鳥兒;一桿是氣槍,用的是獨發的小鉛彈,一桿是用火藥的霰彈槍,威力很大。每次我都央求他讓我扛著那桿氣槍,走在路上感覺很威風似的。他們每次出去都能打下幾十隻大小不一的小鳥。還有就是有時附近的魚塘因為天氣的原因,水里缺氧,配合天氣,第二天早晨所有魚蝦便會浮上水面和依在岸邊呼吸新鮮空氣。凡是這種情形,鐵定不用指望我會去上學了。一定會看見我拿著一個木盆整個人浸在魚塘邊捉蝦。好運的話一個上午徒手能捉到好幾斤。淡水河鮮啊!平時我們可是吃不起的!
                                                             十三、"太平盛世"
     時值1955或56年吧,紅船來了!消息馬上傳遍了這個只有約三萬人的小鎮。紅船就泊在第一碼頭旁邊,是一艘很大的木船。還有二艘小一點的,船上住了很多人,男女老少都有,那是跑江湖的粵劇團。他們在流行粵劇的珠江流域巡迴演出。一個個的大木箱從船艙里吊上岸運到戲院里,接著街上便出現了很多大幅的手寫戲碼和日期的廣告。頓時整個縣城和附近四鄉都沸騰了。傳統的戲碼都是那些"六國大封相"、"羅通掃北"、"薛仁貴征西"、"西廂記"、"寶蓮燈等等,絕沒有一套重复的。這個粵劇高潮大概維持半個月左右才會結束,有時會長一些。畢竟他們來一趟也不容易啊!直到紅船走了,小鎮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每日早上再也聽不到那些伶人在山上吊嗓子的悅耳聲音了。
    那年的端午節快來了。老媽告訴我們,縣城傳統的龍舟賽制是五日初一賽場在北門的小河里舉行,初二在東門,初三在高坎,初四在金榜,初五正日在界乎 "金桔咀"到"桂畔海’ "之間的大河里舉行。那天老媽裹了棕子。那可是了不得的盛事,因為棕子里有肥豬腩肉。煲了五色豆粥。還帶著我們到河邊觀看盛大的端午龍舟半准決賽及總決賽。
    在華蓋路和碧鑑路及鑑海路交界處那臨時搭建的高台上,陳列著冠亞季軍的豐富獎品:現金、全豬、全羊等等。剛開始時由各鄉選拔出來的頭三名的龍舟都穿戴整齊;威風凜凜的龍頭、飛楊的龍尾、一面大鼓置於中間配以大小銅鑼各一面、一塊刻著它所屬村莊的木牌插在中央,六七個彩色的羅傘置於整艘船中,還有一個吹笛的傢伙站在靠近船尾的位置。隨著羅傘慢慢的轉動,船上鼓樂齊鳴,五拾多個穿著整齊的水手分坐兩邊划著木撓子,龍舟徐徐由起點向終點前進,展示他們的威風和實力並接受人們的喝彩。每經過一些重要的地方時,岸上燃起炮竹,熱鬧氣氛更盛。
就這樣遊走了兩個來回之后正式的比賽開始了,船上的羅傘不見了,龍頭和龍尾也拆下來了,那面巨大的重低音銅鑼也搬走了,打鼓的那傢伙坐的小椅子也不見了。就那麼光禿禿一條龍舟。上面坐著五拾個赤膞的傢伙,一個站著大聲吆喝的鼓手和一個敲小鑼的人,船上發出雄壯單調且急促的"蓬釘蓬釘"聲音。那五拾個划手就像上了發條的機械人一樣整齊賣力的划著,龍舟像發了狂的蛟龍一樣向前猛衝。激起的波浪壓向兩岸,停靠在兩岸邊的小艇被沖得左搖右晃險象環生。偶而二艘龍舟速度相若斗在一起時,兩船的人亙相潑水打架弄至沉船就不足為怪。傍晚時分勝負已決。得勝的到三叉路高台上領賞、並回鄉接受鄉人的祝賀及享受豐盛的露天狂歡晚宴。落第的垂頭喪氣回村里,但也有一頓豐盛的鄉宴或村宴慰藉他們不忿和不甘的心。並期待來年一雪前恥。
每逢遇上比較大的節慶,他們都會安排葉繼祖跌打醫館的人,帶著一應中國功夫特有的刀槍劍及鑼鼓醒獅到舞台上表演洪拳功夫娛眾。
    我卻愛上了釣魚,在河里竹排上拿了別人一支頭大尾尖的長竹桿,把老媽補衣服用的棉線和鋼針,就在爐火上燒彎成魚鉤,挖了小蚯蚓釣魚去了。當然是什么也釣不到。曾經也痴迷過一陣子放風箏、看到別人自制的風箏在天上隨風飛舞。不禁心中響往,回家找到紙張、尋來竹枝削好扎成風箏,又拿了老媽縫補用的線軸。爬到天台上放風箏去也!
    二妹也開始上學了。有天學校發下來功課,所有學生都必須完成;每人上交一百隻死蒼蠅。原來國家下來了一個叫"除四害"的運動;蒼蠅、老鼠、蚊子和麻雀。說是蒼繩傳播病菌,老鼠傳播鼠疫和糟塌糧食,蚊子也傳播疾病,麻雀禍害糧食。這下可熱鬧了;在學校和街道委員會的指令下,我們都得學習制造蒼繩拍,否則怎麼可能上交一百隻死蒼蠅?於是我們都想方設法去弄一點硬紙皮和一支小竹枝,扎成拍子,上面扎一些小氣孔,一個空的火柴盒。打死了蒼蠅還得小心數數夠不夠,翌日帶回學校交差。看著老師捂著鼻子數蒼繩。想想都覺得噁心。蚊子這個東西最討厭也最麻煩難辦,唯有尊照官方的指示,把家里所有的瓶瓶罐罐搞了個底朝天,算是清除了積水完事。老鼠嘛,就算你老人家不吩咐我們都會去做的。正所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嘛。最后是麻雀這個東西,這個樂子可大了。終於在某一天,全縣老百姓一齊同時動手,敲鑼打鼓燃放炮竹、敲打銅盆鐵桶等等,同時制造最大最多最長時間的噪音,或制造誘捕器。結果呢?的确很多飛鳥被驚嚇得到處亂飛還不敢落地。就這麼樣折騰了一整天算完事。我們也多放了一天假。
    (多年後解密的文件披露;這樣一搞導至很多雀鳥驚慌的到處亂飛不敢停歇而至累死,這在北方猶為嚴重,執行的時間週期也最長。共產黨和毛澤東這個全世界最大的邪教和無知魔頭的愚蠢行為,直接導至鳥兒死了、少了。害蟲多了。蟲禍的爆發為害全國的農作物。損失頗巨。因為沒有了雀鳥捕捉害蟲啊!)
    緊挨新路旁邊有一段很淺很窄的小河。河兩邊有很多彭蜞(螃蟹的一種)洞,里面住著很多大大小小的彭蜞。退潮時在某些淺灘上有很多彈淘魚在跳來跳去。我們最喜愛趁退潮時、挖一些較硬的河底淤泥筑成二道堤防、把水較深的河段圍起來。然后把水都撥出去。趕在漲潮前把小魚和蝦捉走!一餐美味的河鮮萛是到手了。
    忘記了到底是誰教的;拾荒!到處都有廢棄的舊屋地和爛地,那里有很多爛玻璃瓶、廢棄的牙羔筒、塑膠牙刷柄、破銅爛鐵、、、。全都可以收集起來,積累到一定數量、重量時,拿到收購站是可以賣錢的。曾經有段時期我非常熱中於這個行當。
    燃料的問題一直在折磨我們。山上野草生長的速度遠沒有人們的需求大,公路兩旁的落葉那簡直是微不足道,曾經有人攀拆過路邊的樹枝被抓走了。說是破坏公路綠化帶。供銷社出售的木柴經常缺貨,一旦發現有新貨供應,一日之內就會售磬。甘蔗渣可是糖廠在淡季時造紙的原料。極小量的木糠時有供應,甘蔗葉、蔗頭及稻桿也是農民煮飯的燃料。也是縣城居民和附近農民矛盾激化的導火索。且意外頻生。
    事由一個星期天早上,我們幾個年紀不大的同學,相約一起到一個叫大門什麼的近郊摘蔗葉。到達時大約大半上午吧,可是有人比我們更早,有一個壯年女士早就摘了一大把蔗葉回程了。可是被一個當地的農民看到了準備截住沒收她的蔗葉。她慌不擇路的選擇了一段不知深淺的河段渡河。可是她又不會游泳,結果是遇溺了。當地農民也慌張了起來,派出人手希望能把她打撈搶救出水,要知道河水是在流動的,而人在掙扎時也會隨水流動。當然不能立刻把人救起來,我們都不知道這件意外,如常到達淺水處渡河后才知前面出了意外。我們一行立即加入尋人行列。很快我們在某處河邊看到那人像是在水中掙扎,於是大叫找人幫忙,可惜沒有人聽到。很快那女人掙扎漂流到了我們站立的岸邊,我把帶來准備綁蔗葉的繩子丟給她,可是她已根本沒有了本能的反應。我只好俯下身盡量伸手揪著她肩頭的衣服,哎呀好沉啊!差點也被她拖下去,我也不會水啊!沒辦法只好放手。現場只有我們幾個小孩。附近根本沒有其他人。一條活生生寶貴的生命就這樣沒了!出了人命事故,當地的農民也慌張了起來,不久尸體被找到了,死者家屬聞訊也趕來了。一通的大吵大鬧說要把兇手揪出來法辦,總之混亂得一團糟。
                                                   十四、"真"普選、外勞
    好巧那年同班同學好象姓朱的,請我和他一起去容奇拜訪她那已出嫁的老姐,我其實老大的不愿意。可禁不住他的軟泡硬磨,徵得老媽首肯后便坐車去了容奇。她老姐住在新馬路旁邊一間小屋里,那天晚上我不知怎樣尿了床。隔天羞家得不想做人了。回家后聽老媽說三祖母剛回來又走了。原意是把我帶到廣洲然后一同去香港的。呀!直是禍不單行啊!發什麼神經去什麼容奇啊!?果然沒過多久三祖母便隻身去了香港投靠他的兒子、我的四叔去了!那年好象是1957年。錯過了這個空前絕后的機會,使我到達香港的時間推遲了整整拾四年!!這是后后話了。
    那年發生過一次地震。當天突然感到房門和上面的玻璃劇烈搖晃嘩嘩作響,吊在屋頂上的東西搖來搖去。我們正在屋里,馬上意識到是地震了。幸好時間大約10秒左右就停止了。從前主宅旁的小魚塘被填平了。主宅被園林處充作辦公樓,從前大廳前面的牆被折去了一截,露出原來的圓拱門。可能是方便出入吧?因為圍牆也被折掉了。不過好象聽說宅子不乾淨!啊?是真的嗎?我們倒不覺得是啊!
跟著來了一場颶風及整整一天一夜的瓢潑大雨。園子里好些樹枝都被吹斷了。李先生那花園的圍牆也倒了。事後李先生只能勉強把牆堆砌好,但只有從前一半的高度。他的家庭成員很多;大老婆跑到香港佣工去了。聽說他的二老婆原本是家里的佣人,為他生了五個子女。公私合營後他變成了園林處的員工。(茶葉和植物有關嘛)初期他把"玉井茶葉"入股后,基本就不能算是生意人了。而玉井茶葉鋪在不久之後便灰飛煙滅於世上!他只是一個花農而以。也許他骨子里存在大量的生意細胞吧?他把園里一間小屋面向新路的一邊多開了一個門口,并收拾成門面的樣子;掛起了一些字畫,還擺放一些桌椅和郵票冊,還有一些老舊款式裝過上等茶葉的瓶瓶罐罐。儼然像一個書齋。還在門口掛上一個很富詩意叫"晚紅園"的木牌。但骨子里是一間茶室和小食店。做的是中午,傍晚時分的茶敘和小食生意。當然會有一些附庸風雅的昔日的"讀書人"光顧了。倒也一時客似雲來。這便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關懷",(我們這邊統購統銷;買賣都必須統一由共產黨來經營。也就是只有一個老板。都公私合營了,那里還能容許你自己經營?這不是澈頭澈尾的小資產階級嗎?這不是無牌經營嗎?你老人家還是園林處的花農之一呢!)"煙三"的那個獨眼老婆來了。人家可是積極先進的街坊保長啊!於是這家附庸風雅的書齋的命運就只能是曇花一現,結束了它短暫的生命!就如其名一樣;短暫的晚霞紅!可見命名也很重要啊。啊!啊!
記不清楚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市面上三不五時就有些殘湯剩飯出售!於是人們不約而同的爭相搶購!嚐過口感還不萛太差也未變質。里面包含的內容還真豐富的。這是那個朱門的酒肉?它的真正出處就沒人去深究了!可能是被餓慘了吧?人們還甘之如飴在津津樂道呢!這得有多被扭曲的觀念才能如此啊?!也不知是那位〝父母官〞可鄰黎民百姓的杰作?還有就是那些〝鯪魚頭〞、是真真正正的鯪魚頭,只有帶鰓的頭沒有身、聽說是都拿去造罐頭鯪魚出口到外國去了,還不收〝魚票〞!一時之間又引起了人們的一陣搶購潮!還有那久違了的牙帶魚及從未露面過、卻又曇花一現的鯨魚肉!真是難為了老百姓的父母官!那可是歷史上的創舉啊!是該寫入縣誌及史冊的!
    小學六年級的升級考試要補考珠算。意料中事了。三妹也上學了。她們都是少年先鋒隊隊員。可我並不稀罕這些,反而覺得在頸上掛一絛破破爛爛髒夸夸的紅布真的是令人毛骨悚然!難看死了。
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著名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大鳴大放的結果。當年很多知識份子都天真的上當了,說了、寫了、批評、建議共產黨作某些修正或改進的話和文章。人說秋后萛帳,根本不用等到秋后,立即就和你算帳,先開個群眾大會把你批斗一番。人們美其名曰〝企燈底〞。因為是晚上召開的批斗大會!把你划為"右派"。令你永世不得翻身!每遇有什麼政治運動發生,便把你和地主富農資本家一起押在台上斗爭批判,從精神上來羞辱你!從靈魂上來折磨你!隔鄰林先生一家快要搬走了。說是要搬回老家"新會"去。郵政局的〝皇家〞差事也丟了,聽說是因為說了一些不應該說、不能說的話,背著〝罪名〞回新會老家耕田去了。不知是什麼人搬了進去?他們的睦鄰關係太差勁了。都沒人願意和他們交往。
(N年後媒體披露:當年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的知識份子,被打成右派份子後,集中送到陜西、甘肅黃土高原、一個叫做夾邊溝的勞改場 。美其名是學習改造!一套叫〝夾邊溝〞的共黨寫實禁片在YOU TUBE上可以搜尋到。那里方圓數十公里荒蕪人煙、漫天風沙、寒風刺骨。人們白天勞動,晚上睡在地 下泥土洞里!缺糧少暖,凍死餓死的大不乏人!尸體隨便往外面荒地上丟棄,胡亂淺淺草葬!任之曝尸荒野!交通絕對沒有!你不可能在沒有糧水情況下跨越數十公里的荒原!史料透露當年那里的三四仟號人、幸存的不足500人!恐怕這個反右運動直接死了近數百萬人!)
    有天學校放特別假一天,因為他們要"民主"選舉,要選出人民代表。我和"煙三"的老婆說;第一、我不足十八歲,第二、我並不認識他們,不知道他們到底是什麼回事?那個老女人斜著那隻半盲的眼睛咬牙切齒地對我說;叫你選你就選!這是任務!好吧,在她的淫威下,左右我是個湊數的,還是不記名的投票。拿著發下來的"選票",乾脆和他來個錯漏百出似是而非,橫豎上面全都是指定的候選人,他們的參選政綱是什麼?不知道!不管認識與否我一個也不喜歡!我投了一張年紀不足的廢票。對得起天地良心!要知道當時我小學還沒畢業啊!
    中秋節又到了。街上店鋪都掛上賀節的走馬花燈,插上臘燭點燃后,燈里的轉筒能不停轉動,轉筒上帝皇將相、才子佳人的故事圖像便顯現在人們眼前,當然還有一些水果、動物等形象的花燈,吸引了一些好事之徒和小孩子圍觀。生果店里展示的生果品種明顯豐富了很多。我們這群野孩子的樂子又多了一些新花樣;有人把柚子皮做成一個綁在竹子上能轉動的燈籠,點上臘燭放在地上推著到處跑。比較簡單而又惡作劇,但又惹人討厭的,就是尋一些廢紙搓成很結實的小長條,然后在中間對摺。扣在橡皮根上彈射出去。它能射穿比較薄的紙燈蘢並引起燃燒。很多小孩子提著的小燈蘢就是這樣毀在了我們手里。
    突然有人找來詢問老媽是否願意讓二妹出去佣工?只負責帶小孩,不過要離開縣城。二妹和老媽都首肯。對方是郵政局的職員,夫婦同被抽調到"均安"分所里工作。雖然是小小年紀便要外出佣工,但起碼每天都能吃飽和不用吃木瓜了。於是打點一下,就這樣二妹跟著人家走了。不過三個月後人家又被調回縣城,二妹又回來了。老媽央求人、托人事把二妹塞進了毛巾廠當學徒。記不起從什麼時候開始,多了很多"証",除了最早出現最重要的米薄外,(成人約每日24-30斤/月,兒童18/月,)還有油票、(約每人四兩/月不等)布票、(每人一丈三尺六/年)糖票、煤油票、流動米票、魚票、肉票,,,。對我們這些平時油水不足的人來說,每月十多二十多斤米的限額根本就不可能足夠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1 19:0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