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49|回复: 0

那些说美国北约抛弃乌克兰的人?眼盲又心黑

[复制链接]

7613

主题

234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82228
发表于 2022-3-18 06: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黎蜗藤




美国宣佈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全国平均油价一下子跳过4美元每加仑大关,正朝5美元狂奔(加州等已超过5美元),以后到6美元也不是梦。至于欧洲这个严重依赖俄国能源的地区,能源价格的涨幅更是惊人。图为绿色和平组织抗议从俄罗斯进口化石形同间接资助乌克兰战争。(美联社)

自从两个星期前俄罗斯侵略乌克兰 以来,以北约和欧盟国家为核心的「欧美亚太抗俄共同体」支持为乌克兰而做出的史无前例的努力有目共睹。然而,中文世界的一些人依然在说「乌克兰被抛弃」,嘲笑美欧亚太国家「口惠而实不至」。比如某在澳洲生活的台湾前记者,还说「美国既不想出钱,又不想出力,更不敢打仗」云云。这些言论令人遗憾,也需要澄清与驳斥。



首先,这次欧美亚太抗俄共同体对乌克兰的支持,又出钱,又出力,付出重大代价,还冒著安全风险,根本不是什麽所谓的「口惠而实不至」。

论出钱,美国在刚开战时候(2月26日)就拨款3.5亿美元的对乌克兰「额外」军事援助(美国每年常规对乌克兰军事拨款为10亿美元)。在美国国会刚刚通过了1.5兆美元的财政拨款中,更有「骇人听闻」的135亿美元史无前例的大拨款,专门用于各种方式支援乌克兰,创下了美国为一场不直接参与军事行动的战争的拨款纪录。英国逐次加码总共承诺提供四亿英镑支援。加拿大通过5亿加币(约4亿美元)的对乌克兰军事贷款。欧盟在战争开始之初就立即拨款4.5亿欧元用于军事支援。可以期望,以后拨款陆续有来。

论出力,欧美政府和社会积极接受乌克兰难民。自从开战已有二百多万乌克兰难民逃往外国,其中绝大部分逃向东欧邻国。东欧国家热情开放,不但政府「应收尽收」,让他们入境,民间组织也纷纷为难民送上住房,食物,衣物等援助。不但第一线东欧国家出力,西欧国家和美加澳等也纷纷表示愿意接收难民。众所周知,接收难民不但是一个「钱」的问题,如何安置,如何让难民融入社会,才是更劳心劳力的「几辈子」的事。很多国家愿意出钱,但要说到接受难民就摆手摇头(中国就是一个典型),由此可见一斑。

欧美亚太抗俄共同体还用尽外交努力,推动其他国家一道在联合国场合对俄罗斯「连赢七次」(安理会表决11:1仅因俄国否决权而不通过,推动召开联合国大会紧急特别会议,在紧急特别会议上114:5通过谴责俄罗斯,国际法庭受理乌克兰诉俄罗斯案件并进行第一次庭审,国际刑事法庭准备对俄国的战争罪行进行调查,国际人权理事会大比数通过派遣调查团调查俄国战争罪行,国际原子能机构谴责俄国在战争中攻打核电厂)。这「七次胜利」让俄罗斯在国际场合备受压力。

论付出代价,欧美亚太抗俄共同体也为制裁俄罗斯付出沉重代价。这很好理解:本来制裁就是「七伤拳」。任何一国制裁另一国都无可能是只伤害一国的,无非就是伤害大小而已。俄罗斯虽然GDP不如中国广东省,但毕竟是全球GDP排名前12,是拥有1.4亿人,面积170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还是全球能源的主要生产国。制裁俄罗斯固然给俄造成很大打击,但对欧美亚太抗俄共同体的伤害也很大。



比如,最肉眼可见的是能源,美国宣佈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全国平均油价一下子跳过4美元每加仑大关,正朝5美元狂奔(加州等已超过5美元),以后到6美元也不是梦。这为美国早就居高不下的通胀雪上加霜。总统拜登和财政部长耶伦等也强调,这是为民主自由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至于欧洲这个严重依赖俄国能源的地区,能源价格的涨幅更是惊人。


由于对俄罗斯禁运和制裁措施,让国际天然气和原油价格不断上升。(美联社)

又比如,欧美国家对俄罗斯封锁领空,不出意外地引起俄罗斯对等地封锁领空的报复。从地图就可看到,俄罗斯由于面积广大和地理位置占了北极地区一半以上,俄罗斯封锁领空对美亚航綫和欧亚航綫影响巨大,航行时间至少多了三四小时。相反,如果不算两阵营互相的航班(即俄国与欧美之间的航班),俄罗斯受影响的主要是到拉美航綫,影响小多了。

一些制裁措施不但损害了欧美亚太抗俄共同体的即时利益,还冒著长久地影响信用的风险。比如金融制裁中,欧美使出「核武器」,把俄国从SWIFT踢出去;按中国传媒的説法,这会打击美元和欧元「国际货币」的地位,成爲「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器。又比如,瑞士破天荒地抛开200年的中立传统参与制裁俄罗斯,冻结俄罗斯人在瑞士资产,这会影响瑞士作爲「走资天堂」的信用。

一些国家对乌克兰的支持更令自己的安全也受到威胁。比如「芬兰化」始祖芬兰不再「芬兰化」,一百多年的中立国瑞典也不再中立,纷纷参与谴责和制裁俄罗斯,还军事支援乌克兰。它们还不是北约国家,正面临被俄国报复(甚至军事攻击)的安全风险。日本参与制裁俄罗斯,也被俄罗斯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的威胁。

由此可见,这次欧美亚太抗俄共同体对乌克兰的支持可谓尽心尽力。那些还在嘲笑「乌克兰被抛弃」的人,不是眼盲就是心黑。

其次,北约不肯出兵,并非没有理由,更没有「忽悠乌克兰」。

第一,乌克兰不是北约国家,北约本来就没有义务参战。在这件事上,北约从来没有「欺骗」或「忽悠」乌克兰。如果没有健忘症的话,大家都可记得自从去年底俄罗斯威胁乌克兰的危机开始,北约和美国已多次公开表明不会派兵。记得笔者此前还批评过拜登,在与俄罗斯谈判的时候,这么早就说「一定不会出兵」,是谈判策略的不足。当时前总统川普还嘲笑拜登不会谈判。因此,所谓乌克兰被北约「忽悠」,以爲北约会派兵相助,以致「玩大了」,纯属胡说八道。

第二,欧美人民厌战,尚未做好战争动员。对美国而言,拜登好不容易才结束了在阿富汗的二十年战争,正准备「修炼内功」。欧洲国家人民更很久都没有打仗的经历,对参战毫无心理准备。在这种情况下,民主国家不出兵有很强的民意基础。民主国家领袖自然不能完全听从民意,但民意制约是非常大的。

第三,北约若加入战团,面对的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俄罗斯,不可避免要大打出手。俄罗斯还有一些军事上的「准同盟」,比如中国、伊朗、朝鲜、叙利亚等,一旦开战,战争规模难以控制。正如拜登所言,很可能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比如中国虽然不一定直接参战乌克兰,但不无可能趁机「武统台湾」;伊朗和叙利亚或会对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开战;北韩或会南侵韩国等等。美国放眼全球,不能光盯著乌克兰,罔顾了其他盟友的利益。正如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所言,美国和北约的现阶段目标是结束战争,不是扩大战争。

第四,俄罗斯更是核大国,是全球核武器最多的国家。在核武器出现后,就没有出现两个核大国「迎头相撞」的战争,因爲核武器巨大的威慑力,令人相信一旦发生核大战,就是「全地球一起毁灭」,至今无人敢冒险。在冷战期间,美苏大打「代理人战争」,就是爲了避免核大国直接对对碰的情况。

最后,北约没有「抛弃」乌克兰,军事援助是现阶段最适合的方式。

虽然北约国家没有直接参战,但在多个军事层面都有力支持乌克兰。

第一,北约国家纷纷通过拨款,给乌克兰输送武器和战争物资。在文章开始已提及了美欧都通过了数以亿计的直接军事援助款项。在战争物资方面,美国英国和法国等传统北约大国不在话下。值得一提的是,德国一改以往「不向衝突地区提供致命武器」的立场(在开战前,德国只肯提供5000个头盔),为德国直接输送先进武器鬆绑。德国表示向乌克兰提供1000份反坦克武器和500枚「刺针」(Stinger)地对空导弹。德国此举还让其他愿意输送武器,但此前因武器中有德国技术而受限的国家大开绿灯。比如荷兰就得以向乌克兰交付200枚「刺针」地对空导弹,和50台「铁拳三型火箭筒」(Panzerfaust 3,共400枚导弹)用以对付坦克。



美国送交乌克兰的「标枪」(Javelin)反战车飞弹。(美联社)

其他较小的欧洲国家也没有置身事外。北欧国家瑞典(5000件反坦克武器)、芬兰(1500件导弹发射器,2500步枪等)、挪威(头盔、个人防护、2700件M72 LAW件反坦克武器)、丹麦(2700件反坦克武器)也纷纷准备输送导弹和反坦克武器。其他国家如比利时、葡萄牙、希腊、罗马尼亚、西班牙捷克、克罗地亚等也纷纷承诺提供武器。这些小型化的武器和单兵武器最适合乌克兰的现阶段需求。

第二,输送飞机和禁飞区目前都有实际困难,也不完全有效。在战争一开始,乌克兰的空军就是俄军导弹的袭击目标,根据报导,现在乌克兰空军几乎全部失去作战力。在战争之初,很多东欧国家都说要给乌克兰提供旧式苏联战机(这样利于乌克兰飞行员上手操作)。但现在都未成事。最接近的是,波兰和美国商议用苏式的米格29换美国的F16,把米格29转送给乌克兰。但目前看来,美国已经放弃了这个计划,理由是恐怕引起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公开衝突。

事实上,即便撇开北约与俄罗斯衝突的风险,送飞机这个概念也只是聼上去很好。乌克兰原先不是没有飞机,而是都被俄国把基地摧毁了。即便能提供飞机,在乌克兰又在哪里起飞呢?到了乌克兰之后,是否又和原先乌克兰的军机一样在基地就「送羊入虎口」?况且数量有限的飞机,就能在制空权上上反败爲胜吗?目前乌克兰不应该和俄罗斯争夺制空权,而是利用地对空武器,削弱俄罗斯的制空权。



讚拉脱维亚进行的北约军演。(美联社)

相比送飞机,乌克兰提出的设立禁飞区的请求在战术上更有用。然而,美国和北约也拒绝设立禁飞区。实际困难是,如果想在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在乌克兰设立禁飞区(伊拉克模式),俄罗斯有否决权。北约自行宣佈禁飞区,就面临和俄罗斯的正面衝突,如果设立了却不执行,这比不设立的效果更差。总而言之,设立禁飞区就会导致直接衝突,在北约没有下定决心捲入战争的情况下,禁飞区只能暂缓。

第三,儘管没有证据,但可相信北约现在为乌克兰提供除直接衝突之外的很多战争工具。可能涉及的是:利用卫星和侦察机提供俄军位置的情报;通过电磁干扰的方式对抗俄军的攻击;网络作战;为乌克兰核心人物提供保护。同样重要的是舆论战(包括反击假资讯)。在现代战争中,这些战争支援的重要性,不在直接参战之下。

值得指出的是,很多这类的支援,都是「只能做不能说」的。不能因爲「没有説出来」,就一定以爲「没有做」。具体做到哪些应该是非常动态的,笔者揣测,除军人(troop)直接踏上领土领空以外的一切军事援助都有可能。

第四,为志愿人员赶赴乌克兰开绿灯。从战争开始不久(2月27日),乌克兰就呼吁成立「国际军团」(International Legion of Territorial Defense of Ukraine),欧美亚太抗俄共同体民间积极响应,政府也爲之提供便利。3月7日,根据乌克兰政府消息,已有来自52个国家超过两万人加入。他们不少人都有军事经验(不少是退役军人),其参战对乌克兰既有精神鼓舞作用,又有实际效果。俄罗斯显然感到压力,于是也表示接纳「外国志愿者」加入俄军(据报是有打城市战经验的叙利亚人)。



来自瑞士的人道救援物资一批批送进乌克兰。(美联社)

志愿人员加入外国战争在历史上司空见惯。比如在当年中国抗日战争,加拿大人白求恩就加入中共一方,他1939年在中国死后,中共领袖毛泽东还专门写了一篇《纪念白求恩》,赞扬其「国际主义的精神,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的精神」。

一些时候,志愿军更是在某国政府不方便出面时的「另类支援方式」。比如二战期间中国战场,苏联的「苏联航空志愿队」和美国的飞虎队(中华民国空军美籍志愿大队,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缩写AVG)先后加入对日本的战争。在朝鲜战争中,中共对抗联合国军,也以「志愿军」名义出战。当然,欧美亚太抗俄共同体的志愿人员现在看来还是以个人身份加入,以后是否有「志愿军」模式,值得观察。

值得指出的是,俄国威胁外国志愿者如果被捕,将不被承认为战俘,他们最好的结局是在俄国被起诉。这个説法无视国际法,根据1949年《日内瓦战争公约》,外国志愿参战人员,只要他们遵守公约所规定的战争行爲,他们被俘之后就被视爲战俘。当然,俄罗斯人对国际法和条约一向是「废纸一张」或者「历史档」,国际社会已见惯不怪了。

当然,我们最关心的问题还有,北约还可以做什么?这里写几点笔者的个人观察。

现在大部分北约国家都未做好对俄国的战争准备,无论在精神上、物质上、还是军事上。可喜的是,事情正在发生变化。

第一,精神上,美欧国家特别是欧洲,已经渡过了一开始的震惊,正在考虑怎麽办。无疑,现在公众舆论还不支持参战。在民主国家,公共舆论和人民的意见非常重要,但公衆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现时没有人愿意参战,不等于以后一直如此。如果乌克兰战争持续(这点很重要),公众意见改变的机会很大。正如二战初期,美国也是孤立主义,普遍厌战。但随著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美国人愿意站在盟国一方。在舆论支持下,美国开始制裁和禁运日本,最后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人全面支持参战。这里关键是,公衆舆论需要时间塑造。乌克兰必须能自己先撑一段时间,时间越长,越能展示抵抗意志,就越能有利于抗俄共同体的公衆支持参战。

第二,军事上。现在北约在军事上正加快部署,把部队推向边境前线。美国和北约多次强调,「每一寸北约领土」都不可以被侵犯。但除了北约领土之外,北约应儘快公开声明,把正在受俄罗斯威胁的非北约欧洲国家(具体而言就是瑞典和芬兰),纳入临时的安全保护范围,绝对不能被俄罗斯抢先入侵。欧洲已没有了乌克兰,不能没有芬兰和瑞典

第三,物质上,欧美国家,尤其是欧洲,也在密锣紧鼓地讨论如何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其实在能源依赖问题上,笔者早就多次指出,以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爲首的一些政客,没有看到欧洲与俄罗斯终将衝突的大势,还在推进北溪二号等工程,让整个欧洲进一步依赖俄罗斯能源的,这是大错特错。虽然现在爲时已晚,但并非到了无法亡羊补牢的地步。



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奇、捷克总理费亚拉、斯洛维尼亚总理杨萨15日赴基辅会见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美联社)

第四,北约应仔细评估加入作战的可能性,不能永远只想不参战。笔者倾向相信,以志愿军模式参战不会俄国对北约国家的进攻,也不至于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即便正式参战,如果战场局限在乌克兰,那麽也不会导致核大战。

第五,在俄罗斯威胁下,一些政治成见应暂时退居二綫,分清主次。比如,欧盟和美国对土耳其埃尔多安的「独裁」非常不满,于是土耳其虽也是北约国家,近年对欧美也离心离德。这犯了严重的错误。实际上,土耳其正是有能力对抗俄罗斯的重要区域大国,地缘位置也非常关键(扼黑海的出海口)。现在俄罗斯已开始侵略乌克兰,北约更应修补和土耳其的关係。同理在其他一些国家的问题上,北约也要显示出灵活性。

※作者黎蜗藤 为旅美学者
2022年03月17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5 18:1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