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过大学的人都有两个出身:第一出身是父母,第二出身就是大学。
大学是什么?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有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是一生精进之钥匙,是精神品味的酿造者,是人生态度的醍醐灌顶。
大学不是什么?大学不是象牙塔,不是只传播知识的地方,不是最后一场学业,不是短暂春梦,不是教育产业最大的一块蛋糕。
孔子时代传授人道的学堂与中世纪欧洲传播宗教的场所远非今天大学的概念。《人类1000年》一书中如此描述现代大学的诞生:“那些12世纪校 园里的小伙子们永远也想象不出他们在创造着什么。12世纪末,巴黎大学已经初步打好根基。不久,牛津大学成立并开始运转。今天,在世界各地,大学已成为每 一代人发现自我、寻找自身使命的圣地。”
中国现在已拥有上千所大学,院校合并与急剧扩招使大学之门更加洞开,毛入学率不足10%的中国人将有更多圆梦者,而其中的佼佼者也多了晋升名校的机会。
排行榜打造不出真正的名校。大学需要时间、大师和每一代人的智慧,重视传统又绝不忽视创新,在宽严相济的环境中慢慢地打磨。大学魅力正是在打磨中由内而外、再由外而内地香飘万里。
在中国,北大清华如双子星座成为中国知识界精神灯塔,其社会意义远远超出了大学的范畴,“小平您好!”的标语与“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这样的口号就与大学教育无关、而与一脉相传的大学魅力有关。
大学魅力也与重点或非重点无关。爱因斯坦选择普林斯顿大学寄居美国,徐志摹《再别康桥》吟咏他乡的剑桥大学,无数学人怀念战时简陋但名师如云的西南联大,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自豪与出自偏僻的贵州大学,都缘于真实大学赋予的宝贵精神财富。
事实上,与其说人们是在选择一所大学,毋宁说是出于重视自我精神品质的要求而选择一个值得信赖的灵魂栖居之所。
这就是大学的魅力——你身上的精神胎记,与好坏无关,与排名无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