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子之歌
太康无道失国,
太康为夏朝第三个帝王,是帝启的儿子,大禹的孙子,因其无道而丧失国政。
太康身在帝王之位,却是逸豫无度,荒淫享乐,废弃后稷,不恤民生,不修政治,荒废政事,又嗜好游玩,驰骋田猎于外,其为政不德,劳民伤财,以致百姓不堪忍受其痛苦。
夏朝的国都安邑,在黄河之北,洛水在黄河之南,有一次,太康率众远游田猎于洛水之南,不听劝谏,百日不回,朝野怨恨愤怒,
于是诸侯有穷国君后羿,随乘机進驻国都安邑,夺取政权,主理朝政,发兵率领百姓占据黄河之北,拒抗阻挡太康,不许他返回国都,太康随废,后偏居阳夏,也终究死于阳夏。
五子作歌五章,
太康有五个昆弟,也都是帝启的儿子,起初他们一起侍奉母亲随从太康出猎,停留于洛水之北,等待太康,希望太康能早点回来,
后来帝都被后羿所占据了,率众驱逐太康,使其不得回国,随即失去国都,之后不得已又去依附太康,
他们都非常怨恨太康,于是各自作歌,追述其先祖大禹之训戒,总成五章,以叙其怨,
叙说太康逸豫无度,为政失德,弃民不保,民众叛离,为羿所逐,失其邦国的由来,史称“五子之歌”。
五子之歌阐述:
其一
先祖君王大禹曾经留下有训诫,人民要亲近、要仁爱,不可轻视下民、忽略农耕,更不可使其心生怨恨。
人民是邦国的根本,民心向背,关乎邦国的存亡,民心所向,则根本稳固、邦国安宁,若人心有怨恨,则奉戴从事君上之心就会不稳定。
我看愚夫愚妇中,一个人就能胜过我,若人君一人有许多过失,百姓就会怨恨于心,而且岂能会一定表现在明处呢?所以要敬戒慎微、行善不懈,以防患于未然。
我每每面临万万民众,常自戒慎而善待之,好比是手持腐朽的索套驾驭六匹马拉的车架,以防索断马惊、车翻人亡,所以为人君在上者,怎么能不敬畏下民呢?
其二
先祖君王的训诫中有,
贪恋美色,嗜好田猎,沉迷于声色美酒,则精神迷乱,
更加以建造高大的楼宇,雕梁画栋,粉饰墙垣,百姓怎么能承受其劳苦之甚,且供奉不懈呢?
为君为政,有一项于此者,没有不灭亡的,又何况兼有之呢?
其三
自从那陶唐帝尧时,在此定都冀州,其为政以德,创制立法,统治四方,盛治天下。
如今却是违背丧失帝尧的为政之道,变乱其法制,以至于自我灭亡。
其四
明明我祖,是那万邦的君主,以其有明德,而为天下君,
并为其后世子孙留下了治国的典籍,为君的法则,
并且使百姓懋迁有无,交易而退,建立度量之物,使之交易和平,
民众财用丰富,则官用充足,如今却是荒废坠失其先后次序,以至于覆灭宗族,断绝祭祀。
其五
呜呼!太康已覆灭矣,我将何所依归?思之、思之,内心悲痛,万民仇仇痛恨于我,这将如何是好?我又应当去依靠谁来筹划复国呢?
我内心忧思,面容羞愧,又有何面目去见那些仁德贤明之士!
为人君者不慎修其德,以致于迅速败亡,虽欲改悔,难道还可以追回吗?
夏书•五子之歌 原文
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其一曰:
“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
“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其三曰:
“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dǐ灭亡。”
其四曰:
“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
其五曰:
“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五子之歌
同谷子 唐
邦惟固本自安宁,临下常须驭朽惊。
何事十旬游不返,祸胎从此召殷兵。
酒色声禽号四荒,那堪峻宇又雕墙。
静思今古为君者,未或因兹不灭亡。
唯彼陶唐有冀方,少年都不解思量。
如今算得当时事,首为盘游乱纪纲。
明明我祖万邦君,典则贻将示子孙。
惆怅太康荒坠后,覆宗绝祀灭其门。
仇雠万姓遂无依,颜厚何曾解忸怩。
五子既歌邦已失,一场前事悔难追。
注释:
冀州: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相去不盈二百,皆在冀州,自尧以来其都不出此地,故举陶唐以言之。
十旬:一旬为十日,十旬为百日。
太康无道,废弃后稷之农官不用,于是不窋zhú失去后稷之农官,奔往西方戎狄之间而居住下来。
取材参考于:《史记》、《尚书正义》、《群书治要》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