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6677|回复: 0

王丹:该如何看待人大学生对习近平的欢呼?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0576
发表于 2022-4-29 06: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RFA自由亚洲





“五四”运动纪念日前夕,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依照惯例要到一所大学参观访问,这一次,他来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根据官方媒体发布的视频,在习近平访问过程中,有大批的青年学生情绪激动地向他表示欢迎,并高呼“一心向党、不负青春”的口号,场面不可谓不热烈。对于习近平这样一个反民主的独裁者,这些青年学生却展现出了狂热的领袖崇拜的姿态,此情此景,在全国尤其是上海人民正在饱受习近平坚持“动态清零”政策之苦的当前局势下,显得突兀且令人反感。对此,很多人发表评论,抨击以人民大学学生为代表的中国年轻世代,认为他们已经被中共彻底洗脑成功;并得出结论说,因为有这样的年轻世代,中国的未来是令人绝望的。对这样的评论,我有不同的看法。

当然,我不否认中国现在在大学就读的这一代青年被中共洗脑严重,不仅没有三十多年前八九一代大学生那样的理想主义情怀,更是对民主自由充满误解甚至是无知,这样的一代,的确是令人失望的。但是,问题是不是到了令人“绝望”的地步呢?我认为需要理性分析。

首先,在任何一个社会环境中,年轻世代都是集体情绪变化最大、最快的一个群体,我们不能以他们今天的表现判断未来他们的精神状态。现在的人们都称赞三十多年前的八九一代大学生充满理想主义,为了推动民主敢于走上街头,其实回到当时的历史场景,在八九民运爆发之前的一九八七年,甚至一九八八年,很多知识分子和民主运动的积极分子,对当时的大学生也是很失望的。因为当时的校园,包括我所在的北京大学,充满了对政治冷漠的气氛。我主办的每周一次的“民主沙龙”,经常是只有十几个人参加;每天晚上的学生宿舍中,并不是大家都在议论国事,相反, 更多的是在打牌消磨时光。当时的青年群体的集体气氛,可以用“颓废”来形容。然而,到了一九八九年,当社会气氛改变,民主运动爆发之后,绝大多数原来看上去很颓废的学生很快调整了情绪,积极投入了气氛激昂的社会运动之中。这样的转变,在当时的我看来,都是相当令人吃惊的。

事实上,年轻人的集体情绪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来说没有那么固化,受社会气氛的影响比较大,波动的幅度也比较大,我们绝不能从静态的角度否定未来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网站截图)

其次,年轻世代自有他们的一些特点。例如,他们比较喜欢宏大叙事,容易情绪激动,容易陷入个人崇拜的情绪中。追星的狂热就是典型表现,这样的心态很容易导致对政治领袖的追捧。正如有些网友的评论,人大学生对习近平的欢呼,其实跟公司员工对老板的欢呼差不多;但正如人到中年就不再狂热追星一样,等他们再成熟一些,这样的狂热自然会降低。

再有,这些大学生现在是在象牙塔中,对于社会现实的认识必然比较肤浅,也容易被洗脑。指望20岁出头的人较为深刻地认识社会,本来就是奢求。但是,当他们以后进入社会,现实是会逐渐教育和改变他们的。当年毛泽东发动“文革”,最主要的支持者“红卫兵”比今天的人民大学的学生还要疯狂,但后来当他们被驱赶到农村去上山下乡,真正接触到了中国社会之后,很多人就此改变了对毛泽东和中共的崇拜,开始了思想的幻灭和重生,成为八十年代的时候引领社会民主改革的先锋。

最后,我们也要看到,习近平到人民大学,校方必然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可以近距离面对习近平的学生,一定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学生干部,这从他们呼喊的口号的整齐划一就可以看出。这样的官方操控组织的学生,是否就能代表整个学生群体,其实也是很值得商榷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1 17:4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