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图右)与防长奥斯汀(图左)访问基辅。支持乌军信息化作战。图中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至今超过2个月。俄军在顿巴斯(Donbas)地区取得一些进展,但未有重大突破。俄军想完全占领南方海港城市马里乌波尔(Mariupol),几经狂轰滥炸都未能成功,尤其对亚速钢铁厂几次强攻也未能得逞。迫于无奈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只好下令取消进攻,改采封锁困死对方。 机械化战争 普京说,强攻马里乌波尔工业区并不合适,而他口中的”强攻”,正是俄军入侵乌克兰遭遇重挫的写照,因为它代表老旧的作战思维。 2014年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俄罗斯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公开宣称:”使用非军事手段实现政治和战略目标,被证明远比使用武力更加有效。包括使用不对称手段,派遣特种部队渗透,利用敌国内部分歧,以及广用宣传工具等。”由此俄罗斯大有斩获,北约(NATO)措手不及,称此为”混合型战争”。 今年初,俄乌情势紧张升高,有战争爆发之势。外界原以为俄罗斯会故技重施,不会大打出手,而以更细腻的混合型战争手段制伏基辅(Kyiv),调动大军也以顿巴斯地区为主,不会全面进犯乌克兰。 没想到,当2月24日炮声响起,俄军从4个战役方向发动全面攻击,推进速度缓慢,攻城掠地层层受阻,仿佛回到二战的打法。这原本被预期是一场升级版的信息化战争,俄军却打成机械化战争,难怪打到今天还深陷其内。 8年后的今天格拉西莫夫仍在其位,却看不到信息化战争的含金量,不是他变了,而是俄军长久来作战思维老旧的结果。俄军发动战争若从开始就锁定顿巴斯地区,在小范围运用信息化手段问题不太,但是想一口气吃掉乌克兰,俄军的信息化战力显然不足,漏洞百出。 信息化战争的特点不在硬摧毁,造成大规模杀伤,而是瘫痪对方指挥、管制、通信、信息、情报、监视与侦察等网络关键节点,使敌方眼瞎耳聋,失去战场感知能力,以电子战和网络战为主要手段。由于信息传输实时而准确,也大幅提高精准打击能力。 俄军在大举入侵乌克兰的先期战役中,并未切断乌克兰互联网、电网和广播电视网,除国民卫队总部初期被摧毁外,乌军统帅部和各作战区指挥中心均未遭到有效打击,指挥网和通信网正常运转,乌军上下还可以用手机沟通联络,进行有组织的抗击。一线战情能上传乌军指挥中心,及时发布新闻,稳定军心民心。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每天对外发声,甚至对美国国会发表视频演讲,对争取外援和鼓舞士气起到巨大作用。 北京军事专家指出,俄军的空天侦察和技术侦察力量对战场态势的监测不足,无人机对地面侦察和打击也不活跃。在信息攻防中不仅进攻不力,信息防御更是不堪,俄军大小部队的具体位置和动向被乌军侦知而无所遁形,高级军官被接连击毙,军队频遭伏击。毫无疑问,俄军在信息战领域打了败仗,信息流(战场各种情资)未能有效引导物质流(兵力与火力),是俄军推进受阻,伤亡惨重的主要原因。 信息化战争
俄军入侵乌克兰迷恋以坦克为主的机械化作战。图为俄军T-72B3新型坦克射击演习。(美联社)
反观乌军在美国与北约的支持下,从指挥控制、情报侦察、兵力调动、目标定位到火力引导,针对性与时效性都很强,使俄军行动近乎透明。若乌军的火力够强,俄军的伤亡会更大。 俄军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期间广用宣传工具,舆论战出色有效。但是这一次看不到俄罗斯随军记者的作用,远不及2003年美军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与媒体互动的力道,允许600名记者安插到各部队随军采访,战区记者总数达1,100多人。 以往媒体对美军行动多持负面和存疑,这次因媒体亲临现场,大幅降低与军队的不信任感,做出很多客观感人的报导,不但引领舆论走向,也鼓舞美国民众对军队的信赖与支持。舆论战、心理战和法律战息息相关,是政治作战的主要内容。显然俄军入侵乌克兰在这三项领域都不及格。 回顾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看看美军是怎么打的。 当时担任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弗兰克斯(Tommy Franks)和他的搭档副司令德龙(Michael DeLong),战后都写了回忆录,前者书名为《美国大兵》(American soldier)、后者为《一位将军的直言不讳: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真相》(A General Speaks Out: The Truth About the Wars in Afghanistan and Iraq),内容详尽深刻,让人仿佛看到当年指挥中心的情景。 回忆录指出,为推翻伊拉克萨达姆(Saddam Hussein)政权,他们规划作战计画至少修改60次,并且拟定5条战线:除了从伊拉克北方、西部和空中,以及从南部科威特发起地面攻击,还有一条贯穿全作战过程把信息战与心理战结合一起的战线。 美军先切断萨达姆政权的通信线路,摧毁伊军指挥部的光纤节点和无线电转发站,迫使他们使用高频无线电及卫星电话,便于美军截获他们的通话内容,并且控制广播网络和无线电波,对伊拉克军民实施心理战,广播美军将把他们从萨达姆的暴政中解放出来。 弗兰克斯在回忆录中说,敌人的无线电和雷达传输、移动及卫星电话的通信、地面联络和数据收发,甚至伊拉克的军事电子邮件系统,在美军各种形式网电系统的监视侦察下一览无遗。 在规划作战计画期间,美军上一代将领信奉压倒性的军事力量来自部队实力,就是地面步兵和坦克的数量。1991年美军发动”沙漠风暴”行动,一举击溃萨达姆主力部队,先后动用56万大军。事隔12年,这些老将还想如法炮制,而且当时美国军事院校都把进攻部队应具备3:1的数量优势视为座右铭,否则难以取胜。 目标战与斩首战 然而时代在变,弗兰克斯和德龙决心以非常规作战赢得这场战争,认为压倒性的军事力量,并非来自地面有多少战靴和坦克,而取决于有效的火力质量。速度是关键,它不仅是行军速度,更是掌握攻击目标,信息有效传输的速度,也就是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要素。 美军在”沙漠风暴”行动中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仅占所用炸弹总量约8%,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该比例高达70%,而精确制导弹药本身就是高度信息化的成果。 弗兰克斯举例说,美军1个陆战队侦察排乘着8轮轻装甲车沿着河川两岸奔驰,可用激光测定伊军1个营的T-72苏制主战坦克,呼叫火力打击后,从空中铺天盖地的激光制导炸弹就会应声而来。根据此优势,美军1名陆军士官掌握的火力要比”沙漠风暴”时的1个装甲营还多。这些都得力于信息化作战。 信息化战争以目标战为主,目标战又以斩首战为先,开战时首先精准突击敌方最高领导人和主要军事指挥官,摧毁指挥中枢,使敌军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北京军事专家认为,俄军应以围困基辅迫使泽连斯基投降,以及围歼在乌东地区11个旅约7万人的乌军主力为主要目标。但是俄军都未能做到,反而被攻城掠地的阵地战拖住。至今俄军完全占领的唯一主要城市为南部的赫尔松(Kherson)。 反观美军在伊拉克战争有5条战线,以攻占首都巴格达和夺取2千多座油田为主要目标。前者要尽快推翻萨达姆政权,后者避免伊军纵火点燃油田造成生态环境灾难,阻挡美军攻势。兵力运用保持最大弹性。战争前夕,美国中情局(CIA)取得情报得知,萨达姆和他两个儿子当晚住在巴格达南城的多拉(Dora)农庄,美军立即增派F-117隐形战轰机携带2千磅超级掩体炸弹进行远程斩首行动,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对萨达姆造成极大的心理震慑,从此他再也没有安全感。 思维差距
2003年伊拉克战争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弗兰克斯高度重视信息化作战。(弗兰克斯网站)
斩首行动启动时,美军发动全线攻击,第一天就控制全部油田,空军进行24小时轰炸,把伊军主力拦腰切断之后,美军从南部发起地面总攻,并且执行一项”奔雷行动”(thunder run),下令美军坦克和装甲运兵车遇到伊军阻击时,避免城市巷战,不做片刻停留,全速穿越城市,奔向他们唯一的目标巴格达。 美军地面部队大量战斗的地点是在主要城市的外围及河流的渡桥处,空中力量都能及时提供火力支援,充分发挥空地一体作战的效能。开战头两天,美军就向北推进240公里,几乎跨越前往巴格达的一半路程。美军的目标战明确而有力,不拖泥带水。 美军以17天歼灭伊军大部分主力,并且围困巴格达,又以4天成功占领巴格达,最后再用5天结束伊拉克境内的主要战斗。前后26天,推翻萨达姆政权。相比之下,俄军在乌克兰的作战效能远远不及美军。 请注意,这是美军2003年的作战行动,距今19年。美俄两军的真正差距,不仅在信息战领域,更在于双方的作战思维,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战争。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