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34|回复: 0

恒源祥老板是怎么发家的? 初到上海是“小瘪三”

[复制链接]

0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香香

积分
25379
发表于 2006-1-21 06: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到上海的“小瘪三”    

  1908年初夏的一个早晨,一条乌篷船靠在了苏州河畔乌镇路桥边的码头上,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在睡梦中被人摇醒:“起来了,上海到了。”这个男孩掀开船篷的一角向外望了望,只见河岸上黑压压的房屋一片,一眼望不到边。 “噢,上海真大!”他惊讶地喊了一声,连忙从船弦的一边侧下身去,用手掏了一把河水草草地洗了洗脸,然后整了整衣衫,摸了摸藏在贴身衣袋里的8块银圆。站起身来,拎起一个竹编的元宝篮,只见里面放着几件替换衣服和一整套崭新的士林蓝布长衫,随后挟上一把油布雨伞,告别了已经坐了整整三天的乌篷船,跳上了上海的土地。

  他叫沈莱舟,个子不高,眉清目秀,一脸精神,这一年刚满14岁,来到上海当学徒。

  1927年初夏的一个早上,在一片爆竹声中,位于上海四马路(今福建路山东路附近)一

  间在弄堂口搭出来的半开间门面的小店,挂上了一块用黑漆书写的匾额“恒源祥”,老板就是这位个子矮小的苏州东山人沈莱舟。恒源祥以批发为主,门售为辅,经营华洋杂货,主要是绒线,以及与绒线相关联的人造丝。以后谁也没有想到,这间毫不起眼的半开间门面小店的主人,会成为上海滩赫赫有名的绒线大王。

  第一桶金

  
  

  恒源祥开了起来,但绒线的生意并不好,因为上海的老百姓已经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买绒线兴圣街。这就使沈莱舟下定了一个决心:恒源祥一定要搬到兴圣街去。

  原先他从意大利进口人造丝,都须先将货款全部付清对方才肯发货,还需支付押金。几次交易下来,对方见恒源祥很有信用,于是连押金都不需付,等货运到上海卖掉后再结帐。这么一来,沈莱舟胆子越做越大,他放手一搏,一分钱也没付先从意方要了几十吨的人造丝,准备大赚一票。预计船能在1933年12月30日左右抵达上海。

  就在货物快要运到上海时,沈莱舟从海关的一个朋友处获得一个信息:为了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政府准备从1934年1 月1日起大幅度地提高几十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其中包括人造丝,在原先征收33%关税的基础上,增加到100%。如果船耽误了行期,过了12月31日,沈莱舟的这批货要多付几百万元的税!

  沈莱舟忧心如焚,一天要拍好几份电报与船东联系,好话说了一箩筐,船早赶晚赶,总算在12月31 日进了吴淞口。沈莱舟匆匆赶到吴淞海关,办妥了一切手续,就等船靠上码头开舱验货了。但是谁想到吴淞码头的泊位挤满了船,船还是无法进港……天无绝人之路,就在他一点办法也没有时,随他同去的伙计赶来报告说,码头已让出了一个泊位……

  事后他才晓得,原来这艘船上装载了一批西药,是政府内某高官一位亲戚的货,12月31日报不了关,损失比沈莱舟还要大!沈莱舟算是烧了高香搭准了船。

  这是沈莱舟掘得的第一桶金。他花了好几根金条,顶下了兴圣街与法大马路(今金陵东路)交会口的139号至141号整个一幢两开间门面的三层楼建筑物。1935年初,装饰一新的“恒源祥公记号绒线店”开张了!

  创办最早的绒线厂

  
  

  当时先施、永安、大新、新新四大公司,已在南京路陆续开张,将欧美大都市流行的百货业销售方式传递到了上海。

  沈莱舟做生意很会动脑筋,他晓得绒线传入上海不久,太太小姐大都不会结绒线,于是便聘请了绒线编织大师鲍国芳、冯秋萍、黄培英等到恒源祥来坐堂,专门教授绒线编织的技法。他同时还从日本专门进口了一批编织绒线的竹针,两根一副包装起来,买一斤绒线送一副竹针。他还专门邀请上海滩的演艺明星到恒源祥来试穿新款毛衣,扩大恒源祥的影响。

  沈莱舟先生这一系列的商业运作,使恒源祥名声大噪,生意日益红火,同样也让兴圣街上其他老板们目瞪口呆,妒忌心大发,于是一项恶毒的阴谋终于出台了……

  绒线是舶来货,上海滩所有店里的绒线都是由英商洋行,以后陆续还有德商洋行与日商洋行供给的。兴圣街上最大的绒线店如隆兴昌、泰隆、义源盛等共8家,号称“八大号”,联手向洋行进货,再由他们将绒线批发给其它绒线店。为了办事方便,他们还成立了一个联丰办事处。他们从洋行拿货,不需要预付货款,同时,能拿到九二折和九三折的折扣。而其它绒线店从联丰办事处进货,一则需要预付款,二则只能拿到九八折的折扣。沈莱舟到联丰办事处,大买办唐禾芗曾亲口对他讲:我不给你货,就叫你们商店开不下去。

  其实沈莱舟早已对联丰办事处制订的不公平的折扣不满了,“封杀”这一举动反倒让沈莱舟提早下了一个决心,就是要想将绒线业做大,必须自己办厂,这样才能有最稳固的最便宜的货源。于是他一面请德记洋行的亨特先生帮忙,从国外进一点各种花色的绒线以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他和同样有办厂意愿的兴申泰绒线店老板刘文藻、义生昌华洋杂货店的老板冯莲生等商量,集资35万元,以后又陆续增资到60万元,合股集资办厂。

  1936年初,一家专门生产绒线的裕民毛线厂诞生了,生产的绒线起名“地球牌”与“双洋牌”。这是中国最早诞生的绒线厂之一。

  再上一个台阶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孤岛”沦落,日军占领了整个上海。于是裕民厂关门,这一关就是3年半,一直关到抗战胜利。恒源祥也陷入了开业以来最大的困境。或许由于沈莱舟自己是学徒出生,无论世事如何艰难,整个抗战八年,恒源祥没有辞退过一个职工。

  抗战胜利后,裕民毛厂于1946年初重新开工,恒源祥打扮得漂漂亮亮迎来抗战胜利那一短暂的和平与发展期。当时,恒源祥的生意实在是好。沈莱舟先生在南京西路王家沙、南京东路大新公司斜对面、霞飞路贝勒路等处,都开了恒源祥分号。到这几家分号去的职工,沈莱舟先生一个个面试过,店员人人身着西装,系领带,仪表堂堂。他还鼓励店员学英语,学会计,要求店员会用英语招呼顾客。

  1948年初,沈莱舟的事业走到了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他的恒源祥单单一家总号一天销售的绒线在1000磅以上,被大家称之为“绒线大王”。由于孩子们都大了,一个个成家立业,他又买下了迪化路(今乌鲁木齐中路)上的一幢花园洋房,让已成家的孩子搬到那里去住。他将自己在东山老家先后置下的1000亩地捐献给乡亲,让他们办学校。他还出资修缮了东山著名的唐代寺院紫金庵……然而他最大的举措还是在事业上。

  他梦寐以求想要办一家自己掌控的独资的毛纺厂。他将厂的名字都想好了,就是恒丰毛纺织厂。他让二儿子沈辑丞全权操办这件事,让在光华大学工商管理系毕业的三儿子沈玉丞协助这件事。他买下了地处虹桥的一块地,并已订购了机器,在香港储存了一批毛条。然而时局的发展完全改变了他的计划……

  于是他将恒丰厂的工程停了下来,同时抽出一笔资金从澳洲进口了20万磅毛条,囤积在香港的仓库里不动。期间,他风尘仆仆两次到香港考察,据说还去过一次台湾,但都觉得不理想。他苦思冥想,踯躅彷徨……

  最终沈莱舟还是在上海迎来了解放,由此恒源祥的历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4 14:0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