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6395|回复: 2

邱成桐对卡拉比猜想的证明是荒唐的

[复制链接]

391

主题

426

回帖

7070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070
发表于 2022-5-12 13: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gvfe 于 2024-10-31 20:10 编辑

丘成桐什么也不懂——错的一塌糊涂


一,缘起



1954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31岁的意大利裔数学家卡拉比,在会议的邀请报告中用一页纸写下了他著名的猜想:令M为紧致的卡勒(Kahler)流形,那么对其第一陈类中的任何一个(1,1)形式R,都存在唯一的一个卡勒度量,其Ricci形式恰好是R。




卡拉比还粗略地描述了一个他的猜想的证明方案,并证明了,如果解存在,那必是唯一的。




卡拉比认为,要证明这个猜想需要两步:




第一步,证明猜想中所说的具有指定里奇形式凯勒度量的唯一性。




第二步,证明凯勒度量的存在性。




卡拉比宣称:唯一性卡拉比自己证明了。




但是卡拉比说:“对于存在性,依赖于一个积分微分方程的存在性假定”。




卡拉比提到的“典范类的凯勒流形”中与猜想密切相关的积分可微方程,进一步明确成一个蒙日-安培方程。




--------------------------------------------------------------------------------




丘成桐解释说:




1,卡拉比猜想实际上与蒙日-安培方程等价。



2,要求解的这个蒙日-安培方程,是一个很难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他花了将近3年时间,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发展了强有力的偏微分方程技巧,使用先验估计方法,在1976年6月求解了这个非线性复蒙日-安培方程(至多有一个解)。

英语卡拉比.jpg 卡拉比.jpg




3,从而给出了卡拉比猜想的证明(实际上是:丘成桐证明了其流形上复数的蒙日—安培方程,至多只有一个解。








-------------------------------




二,驳斥丘成桐荒谬结论




驳斥一,丘成桐说的【至多有一个解】的含义是:




1,否定至少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解(上限)。




2,不能保证有一个解。很可能一个解也没有(下限)。




就是说,如果没有一个解的情况下,就不能说丘成桐解开了蒙日-安培方程。




为什么?因为,【至多只有一个解】属于或然性推理。或然性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没有蕴含关系,所以,或然性推理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大多数情况下是错误的。




论据有两种:一是事实论据,方程有解应该提供事实论据。二是道理论据,方程无解可以用矛盾指出为什么无解。




---------------------------------------------------




驳斥二,丘成桐与卡拉比循环论证:




循环论证是指:论据的真实性需要论题来证明。或者两个论据中的任何一个都需要对方证明。




卡拉比说他证明的唯一性依赖于丘成桐存在性;丘成桐说自己的存在性依赖于卡拉比的唯一性。




什么情况下论据可以与论题等价?论题在设定不能成立的假定下的反证法可以等价转换;如果设定命题成立等价的假设就是预期理由的逻辑错误。






391

主题

426

回帖

7070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070
 楼主| 发表于 2023-8-2 22: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丘成桐什么也不懂——错的一塌糊涂

本帖最后由 ygvfe 于 2024-9-11 14:38 编辑

数学思维必须符合逻辑
思维最基本的单位是概念,比概念大一些的思维单位是模型,我们用概念为事务分类,建立对象。模型可以是命题和公式,它包含了多个概念,我们用模型建立概念间的关系,把握概念的关系。
理性,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概念和关系。概念和关系组成命题,具有判断功能,就是词项和连接词,用词项把握对象。用连接词把握对象之间的关系。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就是理性。第一推动力从何而来?就是差异!
一,我们建立对象关系把握关系为了什么?
是为了有效的判断。命题就是带有判断功能的语句。概念的本质是事务的差异,就是不同事物的否定(概念无限否定性,例如梨子不是馒头),多个概念在连接词的作用下形成判断语句。
      二,为什么要逻辑呢?
因为我们面对的情况是复杂的,常常需要从一个命题推出另外一个命题,从一个判断中得到另外一个判断。我们从已知命题推断出未知命题的行为的推理,已知命题叫前提,未知命题叫结论。我们证明一个结论的系统化行为,叫做论证。
逻辑就是确保这些推理和论证能够有效的规则。逻辑学就是研究这些有效推论和论证规则与标准的学科。
三,逻辑为有效性推理提供了合法性,逻辑的合法性即逻辑起作用的底层原理是什么?
逻辑的本质内涵是:通过老概念理解新概念,通过已知命题来推断未知命题。从老范畴中得到新范畴。本质是处置我们心智中的问题,都是扩大我们的认知范围。
这种扩大有三种有效路径:
演绎推理,就是从大范畴中找到小范畴的推理;归纳推理,从众多小范畴中找到大范畴的推理;类比推理,在相似的范畴之间找到共性的东西和不同的东西。
以上都是我们从老命题拽向新的-从已知拽向未知的。
只有演绎推理形式是必然有效的,因为大范畴的存在,是小范畴存在的充分条件,所以,演绎推理是必然的因果关系推理。而归纳和类比推理不是,逻辑上也不会有有效性与否来评价这两类推理,只会说归纳强度和类比的可接受性。所以也叫或然性推理。

四,溯因推理是形成一个说明假说过程。它是唯一的引导新思想产生的逻辑操作,归纳只能进行评价,演绎只能从假说中推断出必然的推论。
演绎证明某事肯定是,归纳说明某事实际是有效的,溯因仅仅表明某事可能是。
对它的唯一辩护是从它的建议中能够演绎出一个预言(假说,数学中叫猜想),这个预言(猜想)能够被归纳检验(例如哥德巴赫猜想:3+3=6,3+5=8,....。)。如果我们要完全认识和理解这个现象,必须通过溯因才能达到(证明)。
逻辑的本质就是必然得出。
所以,逻辑的合法性来自于形式的合理性,而形式的合理性来自于实践的有效性在这里没有任何模糊性一切事物井井有条,一切细节环环相扣。

五,溯因的逻辑规则是广义的论证规则,符合中国规则的我们就接受,不符合我们就拒绝。逻辑凭什么有这样的心理机制,支撑这种有效性,这些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其理由产生的强制力,心理强制力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能够左右我们的判断,一个人为什么会被说服,被说服是一种什么样的服。什么是理性,理性这个不存在的东西,它哪里来的力量。
我们死死看着论证,论证如何在我们语言世界中运行,我们的心智如何参与其中的,。论证的定义,一种推理形式,它是通过某一种真实的判断,来判断某一个判断的真实性的过程。我们知道判断,是我们心智对外部世界的肯定,或者否定思维过程。我们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语言或者作为理由的语言,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
这一切和我们人类理性中那个“溯因”机制有关系。
六,判断基本形式,肯定和否定,是一个结果,导致这个结果的理性活动,那个思维基本形式叫做试推。也被译作溯因。试推是我们思维的基本形式。应该判断是以一个或者多个试推完成的一个结果。

试推的基本形式是观察到一个事实c()现实世界,这个理所当然的c,是由命题a带来的,所以有理由相信a是真的。我们心智暂时无法理解的事件,我们也能进行判断(心理世界)。我们居然能够对事物进行肯定或者否定。
这个事实让你不那么惊讶,而且变得理所当然了,而且没有更好的说法,你就有理由相信我,这个就是溯因逻辑。


七,溯因是一个结果,判断没有什么了不起,动物也会判断。
但是,溯因,在语言中溯因。然后形成判断,指导判断。这是一种非常神奇的能力。判断落实到语言中,就有了语言断言(语言世界),断言就是具有判断功能的命题,命题是什么,命题蕴含了概念和概念的关系,它是词项和连接词组成的事物。表征了外部世间事件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于是就有了知识。
我们发现,只要符合某些规则,就可以从一个命题推出另外一个命题,从一个断言推出另外一个断言。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推理。
我们又把那个大规模的推理-那个更加系统的推理叫做论证。
于是,我们的语言和知识的范畴不断扩大,结下了一张命题的网络——断言之网。我们通过断言之网理解我们的世界。
从事态的判断,从判断再到断言,我们的某些规则就是指这些语言和语言联系的规则,它是语言之间的:断言到断言的那个推出关系。逻辑最终目标就是确立一套语言说的规范,从而确保我们思维的有效性。然后最终确保我们对世界认识的正确性。
我们讲的溯因逻辑,和我们说的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有什么关系?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归纳是从很多特殊到某一个一般。但是,溯因逻辑很奇怪,它是从一个现象或者一个结果,反推出可能存在的原因。我们理解世界生产知识一个三角关系。
QQ图片20240910221320.jpg
一个结果或者一个理由,会有很多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我们没有暂时理由否定。一个命题必须在其它命题限制之下才能成立,必须在无限延迟的否定中介之下,所有的能够否定的都被否定了,剩下的就是暂时的真理。因为人是理性动物,人永远需要理由。
理性为什么有力量,人为什么永远需要理由,解释永远需要解释来解释。数学家用公理把数学推理的无穷退后阻断,防止无休止的循环论证。诡异的地方就在于,公理让数学有了合法性。


当有了足够的溯因推理,有了足够的最佳解释,我们就可以结出一张巨大的理由之网,也是巨大的循环论证之网,来间接认识这个世界,尽管你建立了复杂的重言式,但你仍然被限制在如果(if-也即溯因假设)的条件范围内。解释就是建构一个重言式,并且最大可能地确保其中连接的有效性,即使是不言自明的,这一重言式永远不会令人完全满意,因为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它颠倒了我们对人类理性的理解,它揭示了我们以语言符合为运思材料的理性思维内在悖论。也是辩证逻辑的根本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1

主题

426

回帖

7070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070
 楼主| 发表于 2023-8-9 16: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丘成桐就是一个白痴,所有的工作都是错误的,包括他的学术田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2 09: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