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gvfe 于 2024-9-11 14:38 编辑
数学思维必须符合逻辑 思维最基本的单位是概念,比概念大一些的思维单位是模型,我们用概念为事务分类,建立对象。模型可以是命题和公式,它包含了多个概念,我们用模型建立概念间的关系,把握概念的关系。 理性,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概念和关系。概念和关系组成命题,具有判断功能,就是词项和连接词,用词项把握对象。用连接词把握对象之间的关系。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就是理性。第一推动力从何而来?就是差异! 一,我们建立对象关系把握关系为了什么?
是为了有效的判断。命题就是带有判断功能的语句。概念的本质是事务的差异,就是不同事物的否定(概念无限否定性,例如梨子不是馒头),多个概念在连接词的作用下形成判断语句。
二,为什么要逻辑呢?
因为我们面对的情况是复杂的,常常需要从一个命题推出另外一个命题,从一个判断中得到另外一个判断。我们从已知命题推断出未知命题的行为的推理,已知命题叫前提,未知命题叫结论。我们证明一个结论的系统化行为,叫做论证。
逻辑就是确保这些推理和论证能够有效的规则。逻辑学就是研究这些有效推论和论证规则与标准的学科。
三,逻辑为有效性推理提供了合法性,逻辑的合法性即逻辑起作用的底层原理是什么?
逻辑的本质内涵是:通过老概念理解新概念,通过已知命题来推断未知命题。从老范畴中得到新范畴。本质是处置我们心智中的问题,都是扩大我们的认知范围。
这种扩大有三种有效路径:
演绎推理,就是从大范畴中找到小范畴的推理;归纳推理,从众多小范畴中找到大范畴的推理;类比推理,在相似的范畴之间找到共性的东西和不同的东西。
以上都是我们从老命题拽向新的-从已知拽向未知的。
只有演绎推理形式是必然有效的,因为大范畴的存在,是小范畴存在的充分条件,所以,演绎推理是必然的因果关系推理。而归纳和类比推理不是,逻辑上也不会有有效性与否来评价这两类推理,只会说归纳强度和类比的可接受性。所以也叫或然性推理。
四,溯因推理是形成一个说明假说过程。它是唯一的引导新思想产生的逻辑操作,归纳只能进行评价,演绎只能从假说中推断出必然的推论。 演绎证明某事肯定是,归纳说明某事实际是有效的,溯因仅仅表明某事可能是。 对它的唯一辩护是从它的建议中能够演绎出一个预言(假说,数学中叫猜想),这个预言(猜想)能够被归纳检验(例如哥德巴赫猜想:3+3=6,3+5=8,....。)。如果我们要完全认识和理解这个现象,必须通过溯因才能达到(证明)。 逻辑的本质就是必然得出。 所以,逻辑的合法性来自于形式的合理性,而形式的合理性来自于实践的有效性。在这里没有任何模糊性一切事物井井有条,一切细节环环相扣。
五,溯因的逻辑规则是广义的论证规则,符合中国规则的我们就接受,不符合我们就拒绝。逻辑凭什么有这样的心理机制,支撑这种有效性,这些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其理由产生的强制力,心理强制力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能够左右我们的判断,一个人为什么会被说服,被说服是一种什么样的服。什么是理性,理性这个不存在的东西,它哪里来的力量。
我们死死看着论证,论证如何在我们语言世界中运行,我们的心智如何参与其中的,。论证的定义,一种推理形式,它是通过某一种真实的判断,来判断某一个判断的真实性的过程。我们知道判断,是我们心智对外部世界的肯定,或者否定思维过程。我们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语言或者作为理由的语言,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
这一切和我们人类理性中那个“溯因”机制有关系。
六,判断基本形式,肯定和否定,是一个结果,导致这个结果的理性活动,那个思维基本形式叫做试推。也被译作溯因。试推是我们思维的基本形式。应该判断是以一个或者多个试推完成的一个结果。
试推的基本形式是观察到一个事实c()现实世界,这个理所当然的c,是由命题a带来的,所以有理由相信a是真的。我们心智暂时无法理解的事件,我们也能进行判断(心理世界)。我们居然能够对事物进行肯定或者否定。
这个事实让你不那么惊讶,而且变得理所当然了,而且没有更好的说法,你就有理由相信我,这个就是溯因逻辑。
七,溯因是一个结果,判断没有什么了不起,动物也会判断。
但是,溯因,在语言中溯因。然后形成判断,指导判断。这是一种非常神奇的能力。判断落实到语言中,就有了语言断言(语言世界),断言就是具有判断功能的命题,命题是什么,命题蕴含了概念和概念的关系,它是词项和连接词组成的事物。表征了外部世间事件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于是就有了知识。
我们发现,只要符合某些规则,就可以从一个命题推出另外一个命题,从一个断言推出另外一个断言。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推理。
我们又把那个大规模的推理-那个更加系统的推理叫做论证。
于是,我们的语言和知识的范畴不断扩大,结下了一张命题的网络——断言之网。我们通过断言之网理解我们的世界。
从事态的判断,从判断再到断言,我们的某些规则就是指这些语言和语言联系的规则,它是语言之间的:断言到断言的那个推出关系。逻辑最终目标就是确立一套语言说的规范,从而确保我们思维的有效性。然后最终确保我们对世界认识的正确性。
我们讲的溯因逻辑,和我们说的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有什么关系?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归纳是从很多特殊到某一个一般。但是,溯因逻辑很奇怪,它是从一个现象或者一个结果,反推出可能存在的原因。我们理解世界生产知识一个三角关系。
一个结果或者一个理由,会有很多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我们没有暂时理由否定。一个命题必须在其它命题限制之下才能成立,必须在无限延迟的否定中介之下,所有的能够否定的都被否定了,剩下的就是暂时的真理。因为人是理性动物,人永远需要理由。
理性为什么有力量,人为什么永远需要理由,解释永远需要解释来解释。数学家用公理把数学推理的无穷退后阻断,防止无休止的循环论证。诡异的地方就在于,公理让数学有了合法性。
当有了足够的溯因推理,有了足够的最佳解释,我们就可以结出一张巨大的理由之网,也是巨大的循环论证之网,来间接认识这个世界,尽管你建立了复杂的重言式,但你仍然被限制在如果(if-也即溯因假设)的条件范围内。解释就是建构一个重言式,并且最大可能地确保其中连接的有效性,即使是不言自明的,这一重言式永远不会令人完全满意,因为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它颠倒了我们对人类理性的理解,它揭示了我们以语言符合为运思材料的理性思维内在悖论。也是辩证逻辑的根本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