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FRANKSTON 于 2022-5-29 18:13 编辑
德国之声
与中国不同,越南已基本抑制住新冠病毒大流行瘟疫。现在,该国经济期许在近些年的成功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短期前景看好。不过,中期前景如何?
越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在2020年大流行瘟年经济增长的国家之一。河内政府一开始便迅速行动,在很长时间里实施极严厉新冠"清零"战略,并获成功,为其决定性原因。不过,2021年夏,--在奥密克戎变体改变大瘟疫游戏规则前--,局面明显失控:染疫人数上升,三星、苹果、耐克、 Zara等跨国公司在越工厂不得不关闭数周,只得返乡的劳工们前景不卜。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字,当年,该国经济增长率回落至2.58%。
最终,越南断然改变策略,推进此前忽视的疫苗接种运动。与中国不同,河内采取务实做法,也使用西方疫苗。位于汉堡的德国东亚商业网络(OAV)的米勒(Daniel Müller )在接受DW采访时指出,"越南相对较快控制了局面,显示出了该国制度的适应力。"
与此相应,该国取消了几乎所有防疫限制措施。该国国家卫生和流行病学研究所负责人对路透社表示,他认为,再度实施封锁不太可能。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22年,越南经济增长率将是6.5%,2023年是6.7%。
也有更多中资流入
有明显迹象显示,越南已应调整抗疫政策而受益。尤其是来自电子行业的外国企业正向该国投入大笔资金。今年2月,韩国三星宣布,将在越南增加投资9.2亿美元。
生产线从中国转至越南的趋势也在继续。据专业杂志《电子学实践》(Elektronik Praxis)报道,立讯精密(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歌尔股份(Goertek )、和硕(Pegatron )等中国电子企业正将部分生产基地移至越南。国际著名咨询公司Fitch Solutions的一名专家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越南将是供应链转移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论及德国,汉堡东亚商业网络的米勒指出:"越南一直受到德企的关注。真正的大动作尚未开始,但可能会改变,因为,在华企业的不满现在达到了以前没有的程度。" 因其"清零"政策导致的即使在染疫率极低背景下仍实施长达数周封锁,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商业大都,中国正受到越来越多批评。
挑战:弹性供应链
前景虽好,但越南经济面临挑战。首先,该国已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当前背景下,这既是幸运,也是一种重压。幸运,是因为越南近年来的开放经济政策使增长成为可能;重压,是因为该国严重依赖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外来供应,而正因大流行瘟疫导致外来供应短缺或延误。与此同时,美、中之间不断加大的地缘政治紧张关系亦使越南易受伤害。
解决方案的一个关键词便是:弹性供应链。米勒认为,在这方面,越南尚无良好定位,例如,数字供应链这一议题在该国未获足够重视。数字化供应链意味着供应链中所有流程和步骤的数字化联网,以能实时监控,使其效率更高。
强劲的经济
然而,之于越南,需变得更具弹性的不仅是供应链,还有整体经济。米勒说,只有增加生产性价值创造并置于更广泛基础上,才能提高抗御力。他认为,要达到这一点,就需在各层面增进专业化,例如,改进教育和培训系统。而目前,该系统几乎无法跟上不断增长的需求。
弹性也意味着加大内需。当COVID-19新冠2021年夏末来袭时,该国外贸型经济立即遭受重创。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越南的外贸比率为209%。高值表明高经济依赖性。当然,人口近1亿的越南不能像中国那样将内需为中心的发展作为目标。就此,米勒指出,"初期阶段,只能力争多一点平衡。"
越南已意识到这一问题,但发现,难以实施必要步骤实现平衡。要增加内需,需有更多人口从经济增长中受益,但正如专业杂志《经济学人》( Economies)2021年3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所显示的那样,问题在于,该国国内不平等现象加剧,城乡差距亦进一步扩大。
挑战:人权和劳工权益
另一项挑战,尤其涉及德国和欧盟的投资,乃是该国的威权政治。德国现届政府在联合执政协议中明确表示,将奉行 "基于价值观的外交政策",更加关注人权状况。《尽责法》( Sorgfaltspflichtengesetz ,又称《供应链法》)2021年出台,对涉事企业在环境保护和人权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不过,该法从2023年起方会逐步、并按企业规模实施。
在这点上,越南非首选合作伙伴,这已表现在《欧盟-越南自由贸易协定》( EVFTA )的实施中。该协定2020年8月起生效,但具体实施困难。根据该协定,越南承诺允许成立独立工会。然而,相关进程进展缓慢,迄今尚无关于如何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注册独立工会的法律规定。
开放型经济
米勒认为,涉及以价值为基础的外交和贸易政策,越南显然不属于最密切的志同道合伙伴圈,但可属于更广泛意义上的贸易伙伴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或特朗普治下的美国不同--该国坚持开放经济。他指出,从德国和欧洲的视角出发, 作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基地,"越南实际上不可或缺" 。
米勒相信,就此而言,越南在东南亚地位特殊。出于不同原因,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可能的竞争对手不会很快威胁到越南:泰国经济在发展上已领先一步,生产的商品价值更高;印尼则现在方开始逐渐摆脱其传统的国内导向,致力于融入全球经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