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670|回复: 0

历史上的今天,蔡京上了一封肉麻的贺表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9734
发表于 2022-6-30 15: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宋史的赵大胖

众所周知,我的主业是读宋史。一般来说,我用这样的话作为开头,就是要单纯地讲一个宋代的历史小故事。

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四月十七日,童贯和蔡攸的大军经过一连串的耻辱惨败之后,只能以每年一百万贯的价格、用“赎买”的方式从金国手中接收了已经被洗劫一空的燕京城。

虽然过程和结果都让人非常糟心,但是在大宋君臣的心中,这必须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丰功伟绩,毕竟他们是真真实实地把燕京和山前六州划入了自己的版图,也算是办成了太祖、太宗都没能办到的事情。

四月二十二日,童贯用艺术创作的方式,上了一封《复燕奏》,把一连串的惨败描绘成了一连串的大胜,虚构了一个“神兵天降攻克燕京”的故事。(详见我以前的作文》》》你都不知道他们有多不要脸)

奏折送到开封之后,徽宗虽然心知肚明,但是气氛都已经烘托到这里了,不庆祝一下也觉得不太好意思,毕竟“联金灭辽”的方略是他亲自点头的。事情办成现在这个样子,他已经不是骑虎难下的问题了,是只能跟着老虎到处晃悠、毫无选择余地了。

到了五月二十九日,童贯和蔡攸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到了开封,在景龙门搞了一个盛大非凡的奏凯仪式,徽宗亲自出席并观看了庆典。在这场庆典之上,徽宗终于意识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对于这一场实质上的失败来说,庆典搞得越隆重,就越像是一出闹剧。

所以他全程的兴致都不怎么高,几乎是闷闷不乐地欣赏完了奏凯仪式。

但是徽宗是一个懂“大局观”的人,他知道即便是自己再不高兴,收复燕云的庆祝活动还是得继续搞下去,该给“有功”将士的封赏还是得给,该给谋臣们加官进爵的赏赐还是不能停,否则这整个“联金灭辽”战役的正确性就要重新评估了。

第二天,也就是六月一日,善解人意的蔡京上了一封肉麻的贺表。内容主要有以下三部分:

燕山这一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是我汉人的领土,只不过后来被契丹人强占了而已。我大宋建国以来,契丹多次挑衅,远的不说,就是元丰年间,他们还蠢蠢欲动,多亏神宗皇帝英明神武措置有方,契丹人才无隙可乘。所以,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解救被契丹人奴役在燕山的汉人,是不折不扣的正义之战。

陛下能够下定决定跟联金灭辽,不但是顺应天意之事,而且也是继承了你老爹神宗皇帝的遗志。在这场战役中,陛下表现得英明神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但收复了失地,而且让流落北方的士女臣民回归中国,实在是前所未有的大功。

我一介老臣,年迈体衰不能亲自提兵前线为陛下效力,没能在战场上领略到陛下百发百中的料敌机先,实在是天大的遗憾。好在我的儿子蔡攸替父出征,报效陛下的恩宠。如今大功告成,我父子二人都是为陛下立过功的人了,实在是成全了一段“千载君臣和谐、一门父子立功”的佳话。



这一封贺表,几乎是说得徽宗心花怒放。

一方面,当年真宗和萧太后签订澶渊之盟的时候,说了谁背盟谁就遭天谴,所以“联金灭辽”这件事在朝廷很多官员心中始终有一道坎迈不过去。现在蔡京把这件事说成是解民倒悬的正义行为,也是神宗皇帝一直想干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抹去了徽宗的心理阴影。

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这一场仗打得很伤自尊,而且付出的代价也很惨重,所以蔡京绝口不提战斗的具体过程,只是从战略策划的高度来称颂徽宗,再有人说三道四,也不过是童贯执行得不好而已,跟徽宗没关系。

那么,蔡京为什么要上这一封肉麻的贺表呢?原因非常简单,他担心自己的位置受到威胁。

蔡京在宣和二年五月致仕之后,虽然徽宗给他保留了每月初一十五去上朝的工作机会,但是他的政治前景已经非常不明朗了。

“联金灭辽”的计划是童贯最先提出来的,后来王黼在其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具体带兵打仗也是童贯在负责执行,不管打得好不好,终归是把燕京收回来了。

而蔡京因为早早致仕,没有参与到这一场大功之中,非常尴尬。

他的儿子蔡攸虽然也作为童贯的副手出征,但是大家都知道只是打了个辅助,而且还没打好,出发之前还在嬉皮笑脸地找徽宗要美女作为赏赐,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

所以,他觉得这件事他必须参与,即便是不能参与打仗,也一定要参与庆功。

蔡京已经76岁了,到了一个非常被动的年纪,现在徽宗宠幸的王黼、朱勔、童贯、梁师成等人都比他年轻,就连他的儿子都在威胁他的位置,他如果再不搏一把都再也没有机会了,从此以后真就要告别政治舞台,做一个真正的退休老大爷了。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蔡京才拼命给徽宗表忠心,写了这么一封肉麻的贺表,希望徽宗不要忘记他这个追随多年的老臣,让他发挥一下余热。

徽宗果然没有忘记他,宣和六年十二月二十日(公元1125年年初),快要78岁的蔡京重新拜相,以老眼昏花之躯将政事处理得一塌糊涂。

跟徽宗倒是确实般配,就像他的贺表里写的那样,千载君臣的一段佳话,今天我们都还记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1 15: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