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807|回复: 0

论持久战-看北京对台攻略

[复制链接]

8617

主题

1万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35269
发表于 2022-7-5 18: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对台攻略是一场持久战,取决于中美力量对比。图为习近平2019年国庆阅兵。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今天来谈台海形势。
每当谈到这个话题,人们总会问中共何时对台动武?有人说1至2年内,也有人推测2027年的机会最高,因为是建军百年,解放军以武力完成统一具有时代意义。
战略耐心
美国知名汉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6月23日以不同视角,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网站发表文章指出,对于北京即将攻台的恐惧是多余的,因为中共对台政策以”战略耐心”(strategic patience)为特点,对印度和南海等其他领土主张也是如此;与其付出高昂动武代价,不如耐心等待形势成熟,迫使台湾走上谈判,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一场持久战,非短期内可以达成。
黎安友指出,中国领导人自信认为,西方正在衰落,西太平洋地区的力量对比正朝着有利于己的方向倾斜,北京只需要阻止台湾独立就能控制局面。因此,中共在台海周边的武力展示并不是动武的前兆,而是争取时间塑造有利态势。


黎安友说,北京对台政策有战略耐心。(维基百科)


这个观察确实有其深刻的依据。去年1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讲话时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他甚至提到,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中国崛起是一大变量,“东升西降”是趋势,国际格局发展态势对中国有利。但美国遏制打压中国是一大威胁,既是遭遇战也是持久战。言下之意,基于美国因素,北京解决台湾问题也将面临一场持久战。
黎安友还说,北京不仅对台湾、对南海主权声索,以及在中日钓鱼岛争端和中印边界冲突上都表现出战略耐心,避免直接武装冲突,逐步向对方施压。北京在外交、经济和军事上运用“灰色地带战术”已经表明,中国的发展与安全战略是面向长期而非短期。
事实上,“灰色地带战术”就是游走于和与战的模糊区间,利用战争门槛之下的认知战和信息战,以及机舰侵扰等方式胁迫对方,同时还能避开己方长期发展与安全战略进程不被打断的风险。中共运用这套手段在印太地区尤为尖锐。从澳大利亚的经济胁迫到与印度的实际控制线上的冲突,再到对台湾日益增长的打压和对东海和南海邻国的欺凌骚扰,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友和伙伴承担中国有害行为的大部分代价。然而,这些都不构成战争行为,中国的发展也未受阻碍。
中美力量对比
黎安友认为,俄乌战争使中国看到动武未必能轻松战胜台湾的深刻教训。两栖作战比陆地作战困难得多,解放军虽有军改也未经实战检验,而且美国协防台湾的承诺持续增强。即使北京拿下台湾,中国经济也会因为西方的制裁和封锁遭受严重打击。
有关习近平如何评估俄乌战争,外界无从得知,目前也只是常理判断。但是作为中国亲俄外交的关键人物、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6月中旬被调离外交系统,降职出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的动向来看,证明北京高层要调整对俄政策,为重建中美关系预作准备。因为中国的主要战略方向在东南沿海,搞好中美关系最为关键。


乐玉成说,台湾的邦交国早晚要清零。结果他因亲俄政策失误而被调离外交系统降职任用。(法新社)


习近平曾说:”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对俄罗斯没有这么说过。今年2月初,乐玉成宣称中俄关系”上不封顶,没有终点站,只有加油站”。话音刚落,就被俄乌战争证明犯下严重的战略误判,中国陷入被动,中美关系紧绷,不得不改弦更张。否则对台海形势不利,对中国发展大局不利。
由此可以这样理解,基于内外部因素,北京对台攻略只能是一场持久战,胜算取决于中美力量对比是否出现翻转。
黎安友提到的战略耐心,确实是观察北京对台攻略的一个重要面向。但是从历史实践上看,国共内战刚结束,毛泽东就急于对台动武,准备在1949年冬季或1950年夏季攻取台湾,即使解放军不具备任何跨海作战能力,战机不足,运载船只短缺,也无内应条件,都阻挡不了毛泽东解放台湾的战略急切感。没想到,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战略重心向北转移,攻台行动暂时搁置。
逆时针方向
世事难料。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元气大伤。1953年中国在苏联大力帮助下推动第1个5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并且参照苏联经验,选择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已无余力发动对台作战。
到了1960至1970年代,中苏兄弟之情因为意识形态及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而迅速恶化。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中国被迫把主要战略方向调整到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北京领导人称,这一阶段是中国战略环境最为恶化的时期,北有苏联、南有美台,中国被夹在中间。为了应付主要敌人(苏联),中国开始和她口中的”美帝国主义”交好,1979年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此时北京很难再提武力解放台湾。
除了外部因素,1978年底中共提出改革开放,发展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随后提出以和平统一替代解放台湾的政策。两岸形势大大缓和。
到了1980年代后期,随着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中俄关系解冻。直到2001年双方签订《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国北方的安全环境才得到根本性改善。但是形势发展往往出人意料。
按照北京的说法,1988年李登辉上台后,推出”两国论”和”一边一国”。2000年陈水扁执政后,推出台独党纲。北京开始担心随时面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现实威胁,因此把主要战略方向从北方又调整到东南方向,并且在李登辉主政的1995年7月至1996年3月期间,发动第3次台海危机。中共虽未实际对台动武,但它的恫吓说明中共对台攻略并不那么有耐心。
从1950年代起到今天,中共的主要战略方向从最初的东南部转向东北亚,再转到整个北方,历经40多年后又回到原点,呈现逆时针的战略态势。在实践的历史当中,北京解决台湾问题从迫不及待,变成无力兼顾,再转为和平统一,但又不放弃对台动武,其间的转折很难用”战略耐心”4个字来概括。期间既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前者容易应对,后者难以掌握。
三步走战略
应该说,北京对台攻略的力度(尤其军事行动)有多大,并不取决于主观意愿,而在于客观形势与能力使然。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台湾前后两任总统跨度20年,再到今天执政的民进党政府,以北京认定”台独意味战争”的标准,早该对台动武,但是一直没有下手。
这些与其说是战略耐心,不如说是限于客观形势与能力。北京为确保到本世纪中叶(建国百年)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世界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表面上需要耐心等待,实质上是要建立足以让中美力量对比翻转的客观条件与能力。
我们不妨简短回顾这段历史。李登辉上台初期发生2件大事。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美苏互为对手的两极战略格局结束。中国趁此机遇加快经济建设,提高综合国力。邓小平为此提出”冷静观察,站稳脚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的24字诀战略方针。由此中国的战略重心是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大力营造和平环境,而不是统一台湾,即使北京认定李登辉在搞台独,基于客观形势不会也不能对台动武。
二、发生海湾战争,标志信息化战争的时代已经来临。为此江泽民1993年提出新的军事战略方针,为打赢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预做准备。随后又在1997年推出国防与军队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以50年时间分3个阶段-到2010年、2020年再到本世纪中叶,逐步建立一个与中国大国地位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强大国防。
结构性障碍
习近平上台后也对国防与军队建设做出”三步走”的战略安排,把3个发展阶段改成到2020年、2035年再到本世纪中叶,争取提前1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去年3月,习近平又提出新的”三步走”发展目标,时间定在2027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由于2027年是建军百年,引发外界联想这年可能是北京对台动武的时机。


邓小平说要韬光养晦、决不当头。图为邓1979年1月访美。(维基百科)


习近平的军改力度前所未有,但本质上是承接江泽民的强军思路。当年邓小平和江泽民有感于军队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以及军队打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的问题,习近平至今还在不断重申。除此,他还发出军队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的沉重呼吁。
这两个能力不够和两个差距很大,是解放军深层次结构性的真实写照。不经过长时间的革新和锤炼,不足以从根本上扭转。北京对台攻略亦复如此。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7 12: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