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45|回复: 0

关羽和荆州最全最详细的文章

[复制链接]

0

主题

42

回帖

42

积分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42
发表于 2006-1-22 12: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感于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造谣者扬名立万,滋事者风光一时。什么事实、证据都不要就可脱口而出的狗屁文章,将几千年来华夏文明的精神象征随意践踏。如刘备、关羽、诸葛亮之于荆州的丢失,几篇恶心之至让人倒胃的文章居然有众多之人追捧。周末无聊,本欲亲自动笔写一段文字,不料见到高人的文章,资料、文笔、思路都远在吾之上,不可望之项背,击节赞叹之时心中块磊顿消,当于吾最爱之铁血中国史供上以享四方香火,众生来阅,此序。  

关羽和荆州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梁满仓
关羽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很高的人物。《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把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列为一卷,并评论说:“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1]1后世所说的刘备集团中的“五虎上将”即由此而来。无论这种说法是否符合《三国志》的本意,关羽是刘备集团中重要的核心成员之一是无可置疑的。关羽的一生与荆州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主要的政治军事活动都在荆州进行,他在荆州所进行的一系列军事政治活动,反映了他在刘备集团中的重要地位,反映了他在蜀汉政权政略方针实施中的重要作用,反映了他忠于职守、忠于蜀汉政权的人格品质。  

一、 关羽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  

关羽是东汉末河东解县人(治今山西运城西),后流亡到涿郡(今河北涿州市),在此结识了刘备、张飞二人。史载刘备与关张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关、张二人对刘备也是“稠人广坐,侍立终日”,跟随刘备“周旋不避艰险”。[2]但是,刘备直至到荆州认识诸葛亮以前,始终在失败与挫折中颠沛流离,没有成就自己的事业。上述记载,只是表明了关羽与刘备的亲密关系,而他在刘备集团中的重要地位,是在刘备在荆州建立起自己的事业后才显现出来的。  

刘备来到荆州以后,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发展起自己的势力,成为当时刘表军事政治集团中与曹操抗衡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在曹操大举进攻荆州的军事压力下,刘表病死,其集团内部迅速分化。由于刘表的继承人刘琮投降了曹操,刘备众寡不敌,只得向江陵方向退却。当时是兵分两路,陆路由刘备亲自率领,关羽则率水军乘战船数百艘,担当起水军统帅的重任。关羽当时所统帅的力量,是刘备集团中最具战斗力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刘备在荆州立足开拓的本钱。刘备把它交给关羽,反映了关羽在刘备集团中的重要地位。  

诸葛亮在他的“隆中对”中,为刘备集团制定了建立霸业、恢复汉室、实现统一、拯救民生的政略和战略方针。在这个政略和战略方针中,荆州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为,要实现这个远大的政治目标,首先就要实现跨有荆州、益州的战略计划,只有实现了这个计划,才能实行两路出击夹攻中原的战略。而跨有荆、益,首要的前提是据有荆州。只有占领了荆州,才能溯江西上进入益州。所以,赤壁之战以后,刘备集团在与孙吴联手打败曹操的基础上,实现了对荆州的部分占有。为了确保在荆州地位的巩固,刘备集团又作了这样的人事安排:以江陵这个战略重镇为荆州的政治中心,刘备作为荆州刺史把州治设立在这里。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扎在江北。张飞为宜都(治今湖北枝城市)太守、征虏将军,后又转在南郡。这样,刘备在江陵,关羽在江陵北面,张飞在江陵南面,刘关张三人紧紧地聚在了以江陵为中心的荆州地区。东吴的周瑜对刘关张三人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三个人如果聚在一起,就如同“蛟龙得云雨”一样。[3]这种安排,毫无疑问是保证江陵也即保住荆州安全的最佳阵容。关羽在任襄阳太守的时候,襄阳仍在曹操手中。刘备集团让关羽担任此职,把他放在长江以北、襄阳以南的地方,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显示了刘备集团必得襄阳的决心。第二,诸葛亮的《隆中对》曾说,占领荆州和益州以后,一旦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刘备则“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4]这样安排,似乎是选定了关羽作为从荆州一路夹攻中原的上将军。可见关羽在刘备集团中地位的重要。  

二、关羽在执行蜀汉政略中的作用  

蜀汉政权的政略集中反映在《隆中对》中所说的一段话里: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联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5]


这段话的内容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了要达到恢复汉室、实现统一的最终目的,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夺取荆、益二州为根据地,改革内政,外结孙吴,积蓄经济和军事实力;第二步待时机到来,一路从荆州向洛阳,一路从汉中出潼关,以钳形攻势争夺中原。可以说,这是刘备集团进行政治军事斗争的指导思想,是刘备集团根本的战略方针。  

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进攻割据汉中的张鲁,在益州的刘璋深感到曹军的威胁,邀请刘备进入益州帮助他抵御曹操。刘备乘此机会率军进入益州,不久就对邀请他的刘璋动起武来。为了彻底摧毁刘璋的势力,占领益州,刘备又命在荆州的诸葛亮紧急率军增援。诸葛亮必须率军进入益州增援,镇守荆州的任务就落到了关羽的肩上。  

根据《隆中对》的战略,荆州一路的主要任务是北征襄、邓,也就是说,主要敌人是北边的曹操。诸葛亮治理荆州期间,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巩固与东吴的结盟,由于诸葛亮的努力,这项工作也是卓有成效的,这样,荆州北拒曹操的任务就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关羽无疑是镇守荆州最合适的人选。  

关羽武勇善战,并且具有忠肝义胆。早在建安五年(200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关羽被曹操生擒。曹操为争取关羽,拜他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当时,曹操正与袁绍对峙于官渡。袁绍派遣大将颜良进攻白马县(治今河南浚县东南),曹操派张辽和关羽为先锋进击颜良。关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6]曹军将士亲眼目睹了关羽的武勇和威风。后来,关羽知道了刘备在袁绍军中,准备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曹操察觉后,对他重加赏赐,企图留住他。而关羽把所有的赏赐物尽数封存留下,又写了一封告辞的书信,然后去投奔在袁绍军中的刘备。曹操的左右还想追击,曹操说: “彼各为其主,勿追也。”[7]关羽重情义,给曹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与曹操打交道多,关羽与曹军中许多大将的关系都很好。曹操手下的大将张辽就曾经说过:“公,君父也;羽,兄弟耳。”[8]张辽所说的“公”即指曹操,“羽”即是关羽。再比如,关羽与曹操的大将徐晃在樊城战场相遇时,史书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情节:  

羽与晃宿相爱,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须臾,晃下马宣令:“得关云长头,赏金千金。”羽惊怖,谓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国之事耳![9]”  


关羽与张辽、徐晃各为其主,没有因彼此情好而背叛自己的主人。但张辽视关羽为兄弟,关羽称徐晃为大兄,说明他们的关系确不一般。关羽讲忠义,这保证了他不会背叛刘备;关羽对曹军将领很熟悉,在曹军中有影响,这又有利于他与曹操的军事斗争。这说明关羽是镇守荆州、执行贯彻《隆中对》战略方针的最佳人选。  

关羽镇守荆州期间,在执行和贯彻《隆中对》政略方针中的贡献是相当突出的。  

刘备集团占领益州后,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派人向刘备索要荆州,遭到拒绝。孙权立即派兵向驻守在荆州的蜀军发动了进攻。孙吴大将吕蒙督率鲜于丹、徐忠、孙规等两万人进攻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鲁肃率军万人屯兵巴丘抵御关羽。关羽立即带领三万兵众进驻益阳,并持单刀与鲁肃相会。他驳斥了“蜀汉向东吴借荆州”的论调,说:“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10]关羽这一番话,被清代学者赵翼誉为不易之论。 [11]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关羽受命向襄樊进军。襄樊是曹魏南境的重要的战略要地,如果有失,国都许昌就会直接暴露在关羽的兵锋之下。所以,曹军为守卫襄樊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大将满宠进入樊城,与守将曹仁合力共守;于禁率七军驻扎在樊城之北,与城内相互呼应;徐晃屯兵宛城,如箭在弦上,随时待发。面对曹军的严阵以待,关羽为确保攻取襄樊的成功,又从江陵抽调了部分守军,开赴襄阳前线增援。一切准备就绪以后,关羽便发起了攻打襄樊的战役。他在包围襄樊的同时,首先对樊城外的于禁部发动了进攻。“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12]关羽与于禁交锋,一时难以分出胜负。时至八月,大雨滂沱,山洪暴发,汉水暴涨。大水漫过河床,一股脑地向樊城北低洼之处倾泻。于禁驻军之处,平地水深数丈,顿时变成一片汪洋,七军皆被淹没。曹兵纷纷登至高处避水,关羽利用水军优势,率众登上大船,对被洪水包围的曹军发动了猛攻。结果于禁被擒,其手下大将庞德被杀。  

樊城外围之战,关羽大获全胜,紧接着对樊城展开了进攻。樊城之外,大水茫茫,关羽乘船临城,对曹军进行数重包围。樊城与外界联系全被割断,城内粮食也快用完,情况十分危急。在关羽的凌厉攻势下,曹军守将曹仁曾一度打算放弃樊城,只是由于满宠的劝说,曹仁才没有放弃。关羽在紧围樊城的同时,又派将领围困曹军襄阳守将吕常。曹操所设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关羽。在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县民孙狼等起兵杀死县主簿,依附关羽。关羽给孙狼官印,给他增加兵众,让他回到陆浑南长乐亭,与南部的关羽军遥相呼应。[13]一时关羽名声“威震华夏”,[14]曹操惊慌失措,甚至打算迁都。关羽征伐襄樊的军事行动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关羽的北征襄樊,历来被人们看作是一个孤立的军事行动。甚至有人说,正是关羽的擅自行动,造成了江陵的空虚,使孙吴乘虚而入,夺取了荆州。事实并非如此。关羽的攻打襄樊,不是他自己擅自决定的军事行动,而是蜀汉进一步完善“跨有荆益”,待机夹攻中原战略行动的一部分。我们这样评价关羽的进攻襄樊,主要有以下两点理由:  

第一,刘备汉中称王后,以汉中王的名义,“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15]“假节钺”是当时帝王给臣下的一种权位极重的待遇。假节钺者拥有代行帝王旨意、掌握生杀的特权。当时关羽正积极准备北上攻打襄阳,此时给他这种待遇,显然是为了让他在此战役中更大限度地发挥指挥和统帅作用。  

第二,刘备在夺取汉中以后,接连采取了三个重大的行动:第一个是夺取西城、上庸、房陵东三郡,打通从汉中到襄阳这一段的汉水流域;第二个是在汉中称王;第三个是关羽北伐襄樊。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刘备占有汉中,大约六月底打通汉水的战役胜利结束,七月刘备在汉中称王,七月初关羽便率荆州军北伐襄樊。这三个行动如此紧密相连,一环扣一环,显然决非偶然的巧合,而是实行完整地跨有荆益的整体战略的统一安排。这三个行动互相联系,所针对的目标都是一个,即曹操。汉中称王是在对曹斗争中的政治攻势,打通汉水和挺进襄樊是对曹操的军事攻势。这三个措施所要达到的直接目的,不是要收复中原,而仍然是《隆中对》提出的阶段性的目标,即完整地跨有荆益,以便进一步待机夹攻中原,最后恢复汉室。  

汉中称王使刘备集团在益州的地位坚如磐石。打通汉水使刘备集团在荆州的势力向北推进到房陵、上庸一线,并给关羽的进攻襄樊造成西部呼应的声势。  

汉中称王使刘备集团在益州的地位坚如磐石。打通汉水使刘备集团在荆州的势力向北推进到房陵、上庸一线,并给关羽的进攻襄樊造成西部呼应的声势。攻打襄樊则是跨有荆益州的最后一次战役行动,并且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胜利。如果能攻下襄樊,刘备集团在荆州、益州的地位不但会进一步巩固,而且会真正形成出击曹操的两个拳头,给《隆中对》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由此也可以看出关羽在贯彻执行蜀汉政略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关羽与荆州的丢失  

正当关羽北征襄樊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孙吴却乘关羽北征,后方空虚之机在背后偷袭江陵,占领了荆州。人们通常把丢失荆州的责任归到关羽头上,指责他对孙吴态度蛮横、粗暴,致使孙刘联盟破裂,这并不是无端的指责,而是有历史根据的。比如关羽与鲁肃为邻时,不能与之搞好关系,反而“数生狐疑”,[16]制造摩擦。再如吴主孙权曾派人到关羽处说媒,想让关羽的女儿为自己的儿媳,不料关羽却“骂辱其使,不许婚”。[17]又如关羽北征襄樊,俘获于禁人马数万,“托以粮乏”,擅取孙吴湘关之米。[18]  

毫无疑问,关羽如此处理上述问题显然是缺乏谋略思想。但是我们认为,这些都不是导致荆州必然丢失的根本原因。我们换一个角度提出问题:如果关羽对孙吴没有采取粗暴态度,孙吴会不会放弃谋取荆州的打算呢?答案显然应当是否定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夺取荆州是孙吴的立国之策。关于这一点我们在《武侯春秋》中有详尽的论述。[19]这里我们只列举几个简单的事实。东吴大将吕蒙建议袭取荆州,是在关羽擅取湘关米之前;甘宁建议夺取荆州是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远在关羽拒绝孙权求婚之前;鲁肃建议孙权夺取荆州的时间更早,那时候根本没有关羽与之为邻之事。所以说,东吴谋取荆州与关羽对东吴态度粗暴不讲策略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荆州的丢失,从根本上说,是刘备集团对孙吴必夺荆州的方针缺乏足够的认识。我们知道,孙刘两家在赤壁之战以后为了解决荆州的归属问题,曾进行过三次领地的再分配。特别是最后一次,双方同意以湘水为界,中分荆州。这次分配,刘备集团对孙吴作了较大的让步,他们认为荆州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从此以后,刘备集团对孙吴的防范一天比一天松懈,而把绝大部分力量用以对付北方的曹操。如果刘备取得汉中以后,重新部署一下防务,让张飞或赵云带一部分兵力回师江陵,充实关羽的力量,再让法正或黄权这样的智囊人物为关羽谋主,则荆州或可暂保无虞。然而,刘备不但没有给关羽增加一兵一卒,反而却从荆州调走孟达去北攻房陵、上庸。在没给关羽增加兵力的情况下,又让他分兵北上攻打襄樊。这种行为只有两个理由可以解释:一个是刘备集团不打算要荆州了,一个是他们认为孙吴对荆州已无任何威胁,轻视荆州对孙吴的防务。第一个理由根本不能成立,因为据有荆州是刘备集团政略中的重要内容。理由只有后一个。事实上,自从孙刘双方以湘水为界划分荆州以后,刘备集团的一系列行动部署都是针对北方曹操的:夺取汉中是为了北进关陇,汉中称王是为了与曹操政治对抗,打通汉水是为了从西侧呼应关羽攻打襄樊,北征襄樊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跨有荆益,以便两路夹攻中原。对孙吴争夺荆州的可能性,刘备集团几乎没有做任何考虑和应付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孙吴又采取了极其秘密的偷袭手段。因此,从孙刘双方当时整体战略部署看,从关羽、吕蒙两军攻守谋略看,蜀国失去荆州就是必然的了。  

荆州虽然丢失了,但关羽在失去荆州后所表现出的忠于职守、忠于蜀汉事业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肯定的。荆州丢失之后,关羽本来还有其它路可走。如果他在知道公安、江陵失守后,不是向南试图收复失地,而是沿汉水向西会合刘封、孟达等人退入汉中,起码还会保存一部分实力和自己的性命。但是,关羽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走这条路的。作为刘备集团中的重要成员,作为一方军事统帅,他深知荆州对于蜀汉政权多么重要,深知诸葛亮在荆州花费了多么大的心血,深知刘备、诸葛亮对自己寄予了多么厚重的希望。荆州若在,即使打不下襄阳,但跨有荆益的格局还在,再攻襄阳的阵地还在。荆州若失,就使蜀汉夹击中原的两臂断掉一只,使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计划受到极大的挫折。关羽是绝不肯这样去见刘备和诸葛亮的。他是个重感情、讲义气的人。他从建安六年(201年)随刘备进入荆州时起,到此时已经有十九年了。为了刘备集团的事业,为了不辜负刘备的信任,十九年来,他在荆州投入了全部精力和心血,他不会看着荆州就这样丢失了。因此,关羽没有西入汉中,反而要求刘封、孟达出兵与他一起收复荆州。在遭到刘封、孟达的拒绝以后,关羽便孤军南下,试图凭自己的力量把荆州夺回来。  

关羽没有能够夺回荆州。他把一腔热血抛洒在了荆州的土地上,同时也把忠于职守、忠于自己的事业的精神和品质留给了后人。
[1] 《三国志·蜀书》卷6《关张马黄赵传》  

[2] 同注一  

[3] 《三国志·吴书》卷9《周瑜传》  

[4] 《三国志·蜀书》卷5《诸葛亮传》  

[5] 《三国志·蜀书》卷5《诸葛亮传》  

[6] 《三国志·蜀书》卷6《关张马黄赵传》  

[7] 《三国志·蜀书》卷6《关张马黄赵传》  

[8] 《三国志·蜀书》卷6《关羽传》裴注引《傅子》  

[9] 《三国志·蜀书》卷6《关羽传》裴注引《蜀记》  

[10] 《三国志·吴书》卷9《鲁肃传》  

[11] 《廿二史札记》卷7《借荆州之非》  

[12] 《三国志·魏书》卷17《于禁传》  

[13] 《资治通鉴》卷68《汉纪·建安二十四年》  

[14] 《三国志·蜀书》卷6《关羽传》  

[15] 《三国志·蜀书》卷6《关羽传》  

[16] 《三国志·吴书》卷9《鲁肃传》  

[17] 《三国志·蜀书》卷6《关羽传》  

[18] 《三国志·吴书》卷9《吕蒙传》  

[19] 见朱大渭、梁满仓合著《武侯春秋》,团结出版社1998年出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4 04: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