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976|回复: 0

毛泽东点名粟裕是军中“坏人”?

[复制链接]

8676

主题

1万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39847
发表于 2022-8-27 06: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纪元

作者: 王友群





粟裕是中共最能打仗的将领之一。1955年,中共授军衔时,粟裕在十位大将中排第一位。1955年授衔的3个大将和26个上将都曾是他的部下。粟裕战功之大,仅在中共元帅林彪之后。

1949年中共建政后,粟裕曾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军委常委等。但是,195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将粟裕打倒。从此,几十年郁郁不得志,直到去世时也没有平反。

粟裕受到严厉批判

1958年3月,毛泽东提议召开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用整风的方式,总结建国以来的军事工作。之后,在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彭德怀主持下,研究确定了军委扩大会议的内容和议程,把解决“总参和国防部关系”问题也列入其中。

1958年5月24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举行第一次小型会议。彭德怀宣布,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整风、整编两大问题,要采取大鸣放、大争辩的方法来解决问题。5月26日,在中南海居仁堂召开军委主要领导参加的会议时,与会者就粟裕在“总参和国防部关系”问题上的“错误”进行了批判。

5月28日,粟裕被迫在大会上作检讨,但毛泽东不满意。毛认为,会议的温度不够高,要求与会者以大鸣大放、大小字报相结合的方式,一周之内使空气紧张起来。5月30日,中央军委秘书长黄克诚,传达了毛泽东关于“把火线扯开,挑起战来,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指示。此后,会议温度迅速上扬。会议组织者不仅向各组介绍粟裕的“问题”,而且开始组织和动员一些人对粟裕进行“揭发”批判。

毛泽东对此仍不满意,声称:会议开不好,大家就不要走。根据毛的指示,会议人数从300多人猛增到1400多人。毛把军内出现的所谓教条主义问题,上升到两条军事路线斗争的高度,同时激烈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

粟裕不得不一次又一次作检讨,同时对一些原则问题、重要事实做说明。每次检讨,招来的都是更严厉的批判。

粟裕被说成是“反党反领导的极端个人主义者”,“一贯反领导”,“向党要权”,“向国防部要权”,“争夺军队领导权”,“告洋状”等。面对强大政治压力,粟裕不得不在第二次大会检讨时,把强加给他的罪名一一承认了下来。

但是,粟裕并没有因此得到解脱。不久后,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把粟裕作为军内的“坏人”点了名。

8月31日,中共政治局通过“解除粟裕总参谋长职务”的决定,并决定将他的“错误”口头传达到军队团一级、地方地委一级。

粟裕挨整的两大原因

首要原因是,毛泽东担心中共军队内出现朱可夫式的人物。

苏共元帅朱可夫,在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落难的关键时刻,有“救驾”之功。1956年6月21日,苏共元老莫洛托夫等,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以七票对四票,决定撤销赫鲁晓夫第一书记职务。赫鲁晓夫不服,要求召开中央全会。这时,朱可夫挺身而出,命令国防部用军用飞机火速将各地中央委员接到莫斯科。在6月22日召开的中央全会上,朱可夫猛批莫洛托夫等人。最后,莫洛托夫等被打成“反党集团”,赫鲁晓夫反败为胜。

此后,朱可夫声望日增,引起赫鲁晓夫的怀疑和恐惧。同年10月,赫鲁晓夫趁朱可夫外访之机,召开苏共中央全会,发起对朱可夫的大批判,随后,解除他的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中央委员、国防部长等职务。

1958年1月21日,毛泽东建议军队专门拿几天时间讨论苏军元帅朱可夫“所犯严重错误”问题,吸取苏联的教训。

1958年5月,毛泽东发动批判军内教条主义,整肃粟裕、萧克、李达、刘伯承等将帅,就是担心他们功高震主。

其次,粟裕得罪了三元帅一总书记。

第一个元帅是彭德怀。1954年,中共国务院设立国防部,彭德怀任国防部长。许多原来由中央军委和总部颁发的命令、指示,都要求改由国防部署名。但哪些文件以国防部的名义发,哪些不用,并无明确规定。有时没有署国防部的名受批评,有时署了也受批评。

为此,粟裕要求明确国防部与总参谋部的职责,以便今后在日常工作中有所遵循。1955年3月16日,中央军委接受了粟裕的意见,责成总参起草国防部与总参职责条例。但总参五易其稿,都通不过。

1957年11月,粟裕访问苏联时,拜会了苏军总参谋长索科洛夫斯基。粟裕从借鉴苏军经验出发,趁便向苏军总参谋长提出,请苏方提供一份苏军“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工作职责的书面材料”,以资参考。这件事后来被彭德怀说成“告洋状”,“里通外国”。

第二个元帅是聂荣臻。粟裕刚到总参谋部当副总参谋长时,毛泽东规定粟裕每半个月要向他直接汇报一次工作,粟裕起初是这么做的。但是,代总参谋长聂荣臻讲,毛泽东太忙,不要事无巨细都向毛报告,有的报到他那里就行了,需要毛知道的,由他批示后再转报。从此以后,总参送到毛那里的文件少了,粟裕直接到毛那里汇报也少了。

结果,毛怪罪下来,一通批评。聂荣臻不得不作检讨,粟裕也写了检讨。毛在粟裕的检讨上作了批示,称“检讨很好”,还把粟裕和聂荣臻的工作作了对比,肯定了粟裕的工作,对聂荣臻作了批评。毛还特地把这个批示交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聂荣臻等传阅,引起聂荣臻极大的反感。

1958年,聂荣臻批判粟裕的话非常尖刻:“作为总参谋长来讲,有了严重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就不是做小偷,而是要做大盗,大盗盗国!”

第三个元帅是陈毅。论战功,粟裕在陈毅之上。1955年评军衔时,毛泽东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粟裕坚持辞让,最后只授了大将军衔。陈毅没有打过多少大胜仗,败仗倒是没少打,有人说他是“半个元帅”,有人甚至说他是常败元帅。尽管粟裕很低调,但是,他的功劳实在太大,让陈毅很不爽。1958年批判粟裕时,陈毅是批得最狠的一个。

据一位中共元老回忆:在毛泽东、邓小平、彭德怀、陈毅、聂荣臻等参加的一个小型会议上,毛叫大家谈谈对粟裕的看法。全场默然。半晌,毛只得点名陈毅:“你跟他在一起时间最久,你说说。”陈毅面无表情地回答:“只一个字,阴!”然后再无别话,全场震惊。

在1400人的大会上,陈毅做了长篇发言,新帐旧账一起算,痛批粟裕。

一个总书记即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当年,刘伯承邓小平带领的十几万大军被蒋介石的军队打的只剩几万人,不得不扔掉装备,跑到大别山。中共称之为“千里跃进大别山”。之后,刘邓矛盾激化,刘单独带兵出大别山;后来,邓也不得不退出大别山。而粟裕带领的部队一个接一个打胜仗,而且是大胜仗,这让邓心里很不痛快。

1954年邓小平进北京后,一直到文革前,中共搞的历次政治运动,邓都是重要组织领导者之一。1954整高岗、饶漱石有他,1957年反右派运动有他,1958年批判粟裕、刘伯承等也有他。1958年,邓小平是军队反教条主义领导小组组长。

据张雄文采访许多老干部得知,粟裕、刘伯承生前一直没有平反,就是因为邓小平挡着。

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说:刘伯承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遭到邓小平等的批判,几十年不给平反,根子都在邓小平,刘邓矛盾在进军西南以后就公开化了。李达、萧克在文革结束、邓小平复出工作后,写报告要求平反,并让刘伯承在报告上签字。

刘太行说:“我爸爸对李达说:我一不签字,二不指望活着得到平反。”果然,李达的报告送上去后,邓小平没有同意平反。

后来,杨得志、张震去找邓小平,要求给1958年受批判的人平反。邓说:“你们找来找去都没搞清楚,1958年是谁负责批刘(伯承)粟(裕)萧(克)等几个人的,那个会的组长、负责人是我。你们不要再找别人了。”

张震说:“我们还能说什么呢,只有到此为止了。”

粟裕是个悲剧性人物

1979年10月9日,粟裕给时任中共党魁华国锋写过一封申诉信。其中谈到,1958年对他的批判,曾传达到团一级,影响及于全党全军。而且那些不符合事实的发言、简报,他违心做的检讨等,均已作为历史文件存档。

20多年来,这场大批判成为压在他身上的沉重负担,使他内心深为痛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冤假错案被平反,特恳求中央对他的冤案予以甄别、撤销。但是,直到1984年2月5日粟裕去世,他的冤案没有平反。

粟裕夫人曾总结说:粟裕战争年代打仗打得苦,和平时期挨整整得苦,晚年生病病得苦。跟随中共“革命”六十年,三十年处于逆境中。

结语

毛泽东需要粟裕替他卖命时,不吝赞美;等到毛大权在握之后,一句粟裕是“坏人”,整得粟裕几十年抬不起头。这样的悲剧,在中共历史上反复上演了无数次。

历史的教训充分证明:替中共卖命,最终都没有好果子吃。

2021-10-0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3-29 08:5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