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社
欧媒报道,在数月协商后,欧盟终将于秋天陆续提出反强迫劳动与反经济胁迫的法案,作为对抗中国等国经济威胁的贸易防御工具。分析指出,这恐怕将使欧中关系之路更显崎岖。
政治新闻媒体Politico 26日报道指出,欧盟即将于9月13日提出强迫劳动禁止法,锁定中国维吾尔族制造的血汗产品。同一时间,欧盟机构正协商最新贸易武器的强度,用来打击中国等国的经济威胁。
欧盟内部对中国立场出现鹰派与务实派的分歧,并正在两个政策上进行讨论。务实派以出口导向的德国为首,担心欧盟在减少与俄罗斯贸易与能源交易的同时,无法再承受惹怒北京的后果。
鹰派成员则认为欧盟应该从与俄国打交道的过程中学得教训,尽快远离中国,靠近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伙伴。
欧洲贸易官员向Politico强调,需要多元化并加强欧盟贸易防御工具。“我们全心投入加速打造贸易防御工具,不会因为乌克兰或台湾就改变策略”。
欧洲议员想对欧盟边境强迫劳动商品的进出口祭出禁运,但执委会担心措施可能抵触国际贸易规范。
Politico指出,这份提案遭欧盟的贸易部门耽搁,许多人则批评该部门过于亲中。
即使如此,亲中人士也无法忽视中国人权纪录。据联合国(UN)现代奴役特别报告员小保方智也(Tomoya Obokata)16日发布的独立调查,新疆地区存在少数民族遭强迫劳动的情况,且许多情况可能相当于“奴役,构成违反人道罪”。
这使得欧盟执委会陷入想与中国维持贸易关系,同时又想反对它的尴尬窘境。国际反奴役组织(Anti-Slavery International)表示,欧盟需要领导议题的人,感觉执委会只想“丢出烫手山芋”。
在反强迫劳动倡议互踢皮球几个月后,执委会终于订于9月13日提出草案。他们想确保禁令含括各种形式的强迫劳动,而非针对中国,“但读出谁是首要目标并不难”。
同一时间,欧盟也在加速打造对抗中国等国贸易胁迫的防卫武器。
过去几年欧盟一直对贸易伙伴惩罚单一欧盟成员国的行动无能为力,即将到来的反胁迫工具将能让执委会对非欧盟国采取贸易制裁,避免北京今年初因立陶宛外交支持台湾而叫停双边贸易的状况再度发生。
德国工业联盟(BDI)成员凯塞尔(Nikolas Keßels)支持反胁迫工具,他表示这份法案并没有针对特定国家,“但我们心里想的都中国”。
欧盟执委会去年12月宣布反经济胁迫机制,并于4月提出报告,根据欧洲议会官网,预计也将于秋天进行投票。但部分专家警告,这份威吓他国霸凌欧盟的法案有导致关系更加紧张的风险。
报道分析,欧洲议会与成员国都努力在打造贸易防卫武器与显得太过有敌意之间找到平衡,然而俄乌战争及中国对台湾的攻击性让平衡难上加难,特别是中国本身的国际政策与欧洲背道而驰。
欧洲冷冻莫斯科,北京却强调双方友情“无限制”,持续购入俄国石油;北京公开威胁武力“收复”台湾,并执行军演,然而欧洲却仰赖台湾的芯片出口。
欧洲试图亲近台湾,包括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波瑞尔(Josep Borrell)多次关切台海、谴责中国动武,且欧洲多国议员不顾中国抗议,仍持续计划访台。包括法国参议员卡迪克(Olivier Cadic)9月中预计访台,德国国会下议院联邦议院(Bundestag)10月也规划2次访台行程。
Politico指出,欧洲仍需要中国,尤其德国。但随着国际局势发展、欧中外交政策歧见、中国对台海稳定的破坏,以及即将于秋天陆续登场反强迫劳动与反经济胁迫法案,欧中关系之路恐怕将更加崎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