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145|回复: 0

古时审案如何测谎

[复制链接]

438

主题

1784

回帖

961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615
发表于 2022-9-19 23: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大纪元

文/洪熙
1.jpg
古时没有测谎仪,官员审案时遇到撒谎的人,应当如何揭穿谎言,从而做出公正的判决?图为甘肃兰州鲁土司衙门。(shutterstock)

意大利罗马有一个著名的大理石雕刻,是中世纪时期的雕刻作品,名为“真理之口”。这个雕塑因其独特的造型,人们相信若将手放入人面雕塑的口中,说谎者的手会被其咬断,堪称是古代的测谎仪。这一大理石雕刻作为特别的景观,出现在很多影视中,尤其在影片《罗马假日》中的片段最令人记忆犹新。
2.jpg

位于意大利罗马希腊圣母堂门廊的石雕——真理之口(Bocca della verità)。(Shutterstock)
古时没有测谎仪,官员审案时遇到撒谎的人,应当如何揭穿谎言,从而做出公正的判决?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的小故事吧。

北宋时期,陈襄(1017年—1080年)在福建浦城做知县时,有一年在他的辖地发生了一起盗窃案。虽然官差抓到了几个嫌疑犯,但没人肯认罪,都说自己是无辜的。究竟谁在撒谎,谁才是真正的窃贼,官府一时难断。

宋人测谎 摸钟辩盗
陈襄想了想,心生一条妙计。他对外声称,庙里的那口钟非常灵验,对鉴别窃贼,有着超乎寻常的能力。凡是盗贼触摸了它,钟便立刻发出轰鸣声,似乎是对外报警一样。

陈知县派人把那口大钟安置在官署后面,招唤来一干嫌疑人,对他们说道:“如果不是盗贼,即使触摸它,它也不会发生声响;倘若是盗贼,一碰它就会发出声响。”

陈知县说罢这番话后,亲自带着县里的大小官吏衙役,郑重地对着大钟祝祷了一番。祭祀之后,他命人用帐幔将钟围住。他让嫌犯逐一把手伸到账幔中去摸钟。

当嫌犯都摸完大钟后,陈知县命他们把手伸出来。每人手上都有墨迹,只有一人手无墨迹。原来,陈知县事先让衙役将墨涂在钟上。真正的盗贼因害怕钟响,根本不敢触碰那口钟,自然手上没有墨迹。

陈襄以钟为道具,以智破除了盗窃案,找出了真正的窃贼。

比对状纸 揭穿谎言
隋朝末年,由于炀帝无道,导致民愤激荡,群雄举义。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当时李靖和卫文升是隋朝官员,负责留守长安。李渊平定关中,先诛杀了卫文升,其次将杀李靖。

李靖厉声急言:“公定关中,唯复私仇;若为天下,未得杀靖。”李渊你费时费力,兴师动众地平定了关中,只为了狭报私仇吗?倘若你想得到天下,就不能杀掉我李靖。

李渊一听很有道理,加之李世民也从旁为李靖求情,李渊就赦免了他,还安排他做岐州刺史。

后来有人密告,说李靖谋反。李渊就派了一位御史去审查此事。

御史奉旨来到岐州,接见了那位告状人,并带着他一起走过了几个驿站。或许从种种迹象,御史知道了有人故意诬告李靖。他心里质疑告密者,但一时又不知该如何揭穿对方的谎言。

御史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佯装诉状遗失,露出惊恐害怕的表情,故意痛加责骂并鞭打下属。御史祈求告密者再写一份诉状。

于是,告密者又写了一份诉状给御史。御史抽出先前的诉状,进行比对后,发现二份状词中有不少漏洞,因此查到了告密者在撒谎,故意诬告李靖。御史回到长安后,如实禀报,李渊也大吃一惊。

唐朝御史比对状纸,揭穿了告事者的谎言,还李靖以清白。

聊家常 定谳结案
受古装剧影响,不少人以为中国古代审讯嫌疑犯,肯定都是大刑伺侯,棍棒威吓。清朝乾嘉年间张船山问案测谎,通过比对聊天记录,终将棘手的案子定谳。

张船山以翰林身份到山东莱州担任知府。由于他恃才傲物,对山东巡抚白大人很无礼。白大人心里颇为怨愤,说张船山是一介书生,怎堪大任。地方长官说:“张守虽书生,尚不误民事。”别看这小子狂傲,但他有真才实学,不会耽误百姓的事。巡抚不信,就把一件棘手的案子交给张船山,要是审好了这个案子,就让他赴任,否则就别去。

这是一桩盗窃案,莱州府抓获了一个江洋大盗,但此人非常狡诈,屡次撒谎,屡次翻供,导致审判官查不出实情,也就无法定谳。

张船山来到臬署审讯盗贼,众人问他需要什么刑具?他说,刑具等需要时再说,现在最紧要的是,需要一大盘金华肉干,绍兴佳酿一大瓮。

酒肉备好后,张船山叫二个书童暖酒倒酒,一名书吏做记录。唤来嫌疑犯后,张本人左手把杯,右手翻案牍,一边喝酒吃肉干,一边和嫌疑人聊家常。张船山提的问题很简单,譬如,你叫什么,多大年纪,家庭情况等。张船山聊家常时,地方长官和廉访使就坐在屏风后听审。就这样聊了三天家常,书吏做了三天的聊天记录。

第三天日哺时分(申时,下午三点至五点),张船山正色危坐,一改上午聊天的语气,严厉地说:“我和你闲聊了三天,都是家常琐事,这三天你所答之事,前后都不相符。小事尚且反复,何况正案呢?”他提醒犯人,若能从实相招,还不愧是条好汉,若再胡编乱造,狡诈强辩,即使处死也不为过。盗贼赶紧叩头求饶,愿意如实相招,发誓不敢再翻供。就这样,一桩棘手的案子顺利定谳结案了。

(事据《宋史》卷三二一、《大唐新语》卷六、《清稗类钞》卷二十六)

责任编辑:李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5 14:2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